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

事情,要從距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說起。

自從薩爾滸大戰過後,大明在遼東的局勢就是一壞再壞。丟城失地,被建奴勢如破竹地攻佔了幾乎全部的遼東半島。

這當然不是因爲大明上下對於遼東的軟弱,如前宋一樣屢屢求和。相反,朝廷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遼東失地恢復的渴望。

但無論朝廷怎麼調兵遣將,走馬燈一般輪着轉的無數將領官員都無法挽回頹勢。

到了天啓元年的時候,後金兵鋒直下瀋陽,遼西亦是跟着危難。到了天啓二年的時候,遼東的局勢似乎已經壞到了最艱難的地步。

在遼西,十三萬明軍覆滅,四十餘城池被建奴攻陷。

人人論及遼東情勢無不是變色,軍心士氣蕩盡,朝廷亦是頹然萬分。

然則,哪怕是在這樣最是艱難萬分的時候,整個遼東大地也並沒有被建奴全部佔據。

還有一個地方依舊有大明的士兵,還有一處地方,如這黑暗之中掙扎的螢火,時升時落,卻總也沒有熄滅。

那是,駐守旅順口的將領是張盤。

張盤是遼陽人,家世不菲,本來是個世家紈絝子弟,生活無憂,一如大多數世家子弟的安排一樣,求學苦讀,等待着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那一刻。當然,亦是如同大多數傳奇人物一樣,張盤每日苦求聖賢書的道理,一樣是按捺不住那顆要習武的心,每回被訓斥,但每回依舊是偷偷堅持。

對於那一身武藝,張盤可能更怕想不到這會成爲他日後至關重要的依仗。

那一年,建州努爾哈赤起兵謀叛,攻遼陽,靠着一身武藝,張盤逃出昇天。但張盤父母兄弟姐妹,全家十數人卻都葬身兵禍之中,盡數蒙難。

經此大變,張盤從軍復仇,成爲了爲毛文龍親兵。後來,毛文龍出兵收復鎮江,張盤立下大功,東江開鎮後,張盤便以都司一職守麻羊島,天啓三年七月,袁可立命沈有容北發大兵助張盤收復金州。

那一刻,舳艫相接,奴酋膽寒,水軍的聲勢滔天,讓張盤找到了機會,順勢收復金州。

在那遼東全境一片黑暗的時刻,張盤踏上了故土,擊敗了敵軍,收回了失落的國土。

然則,金州孤懸海外,易攻難守。

建奴又如何能容忍丟城失地?

不久,張盤又爲後金逼退到麻洋島。天啓三年十月間,登萊巡撫袁可立命將設伏,乘風縱火芻茭,糗糧盡歸一炬,張盤又乘勢率兵收復復州和永寧。

爲此,後金以兵三千攻盤千餘人所守的旅順,袁可立對金人的動作已有所料,先期集兵分道以應,並夜酣戰,俘斬無數。張盤率領明軍以疲兵之計於城中設伏,斬敵首千級,後金軍器械、銃炮俱擲棄而奔。張盤大獲全勝,以此功升遊擊之職。遭到伏擊的金人大敗而歸,成爲東江鎮開鎮以來,前所未有之大捷。

只可惜,大明的事情,光輝燦爛在於有那英勇無畏,捨生忘死之義士。同樣,亦是蒙塵於將官之苟且齷蹉,以至於忠誠義士被辜負。

天啓五年正月,其時的袁可立已經離開登萊,毛文龍與新任巡撫武之望配合得很不好,得不到兵馬錢糧的接濟。

同時,建奴一時敏銳抓到了機會。

對於建奴而言,他們是絕難容忍遼東的土地上用擁有漢人軍隊的。

他們無法忍受依舊有一座城池矗立在那裡,如燈塔一樣,彷彿在招手告訴那些不忘故國的百姓們他們依舊有希望逃出生天。

於是清軍大舉殺來。

那時,建奴兵馬上萬,浩浩蕩蕩大舉殺來。他們剛剛擊敗了明軍的主力,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似乎沒有他們無法擊敗的敵人。

但在旅順,在整個遼東半島全境都只餘下彈丸之地的旅順口,上萬建奴大軍一頭撞上去,頭破血流,心疼那些死傷精銳的清軍主將眼見硬的不行,轉而緩和口氣,派出使者前來勸降。

與建奴有血親之仇的張盤豈會答應,怒而斬殺來使,以示決絕之心。清軍怒而再攻,又被早就有所預料的張盤設伏殺敗。

感受到如此慘敗,努爾哈赤震驚之餘再度興兵。這一戰,他派出了三個貝勒,本部滿清八旗主力便有六千,其餘雜兵無數。

此時,毛文龍與新任登萊巡撫武之望的矛盾漸漸加大,面對清軍殺來,旅順口的張盤卻失去了後方的補給。

如此絕境之下,剛剛投降明軍的遼東漢民裡出現了潛伏進來的漢奸。這些人裡應外合,趁着清軍殺來之時打開城門,放入大軍。

悲慼的張盤率部奮戰,血戰到底,卻終究因爲寡不敵衆,與一同慷慨迎敵的副將都司朱國昌一同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落幕。

只是,如此一名勇將,卻在後世的歷史之中少有人知。

也許是比起一個區區小將張盤之死,這樣人太多了,擁有着悽慘身世之人數不勝數,隨便找出一個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多的,卻也是這一戰過後,東江鎮的動盪更大了,一直到崇禎年間,袁崇煥殺毛文龍,東江鎮越發孱弱,以至於迎來登州之亂,這樣一個牽制東線清軍的戰場這才徹底銷聲匿跡。

其後,建奴數度入寇關內,再也不用擔心身後會突然間殺出來一路人馬了。

……

現在,整整二十年過去了。

灑落在旅順口的鮮血似乎已經早已經被人忘卻,在這遼東半島的土地上,似乎再也沒有人想起來,這裡還曾經有一位帝**人堅守着最後的據點,如同風暴之中來自陸地的明燈,指引着歸途,照亮着希望。

“所以吶,咱們這一輩子的苦難,便都吞到肚子裡去罷。當年一戰,沒能殺光韃子。眼下爲奴爲婢,又何足道哉。老頭子我老了,想提起刀,也是沒力氣了。未來在你們這些孩子的身上,便和你們講一講,不要忘了過去……在刀槍棍棒之下屈從爲奴,沒什麼好丟人的。可要是當個奴隸當出了驕傲,當出了滋味還自得其樂,見不得別人寧可挨鞭子吃刀片也要站着,那就是最大的蠢,最大的惡,最是寡廉鮮恥的模樣!孩子們,聽明白了嗎?”一個老頭子穿着一身打滿補丁的棉衣,笑呵呵地看着屋子裡,搬着一隻只小馬紮坐下來的孩子們,目光流露出追憶的往事。

老頭子名作丁正賢,當然,知曉他這當年張盤帳下第一勇卒名頭的人不多了。那一戰慘敗後,他收斂了戰場上戰友的骸骨,便隱姓埋名艱難地活下去。後來,甚至被一個滿清貴胄之後抓了成了包衣奴才。

丁正賢有幾分力氣,那滿清貴族也是個漢奸脾性溫和的,後來竟是讓丁正賢娶妻生子,加上幾個領養的孩子以及孫輩,便是這這幾個小孩子了。

這時,一個婦人聞着動靜過來,頓時急了,一跺腳衝了過來。

這裡的孩子不多,一共就五人,都是些四五歲的年紀,生的瘦弱,衣衫也單薄破爛,只是一雙好奇的眼睛都是眨巴着。他們知道,這一天裡最歡快的時光,或許就是跟着元液聽故事了。有時候,還總能在爺爺的手裡拿到也不知道是爺爺廢了多大運氣才討回來的幾顆雞蛋。

只不過,今日的爺爺似乎有些失態了,講的故事,也全然都是他們聽不懂的。

“爺爺,聽不懂……”

“小六也聽不懂……”

“小九也聽不懂……”

“不懂,也就不懂吧。記着這些話,等你們長大了,別忘了這句話,就足夠了。”丁正賢從懷裡寶貴地拿出五顆冒着熱氣的雞蛋,道:“行了,都回去吧。好生幫家裡人做事,吃飽飯,長身體。”

“是,爺爺,小六聽懂了!”

“小九也聽懂了!”

“哎呦,我的小祖宗們,你們又來纏着爺爺了?行了行了,都回去吧。最近這日子可不太平,要跑出了院子被拐子逮住了,那得急死你們爹孃啊。”那婦人撤回了自己孩子,又趕着幾個孩子回家,這才朝着老人躬身道。

“公公,您怎麼又說起這些了。要是讓主子們聽見了,那得多大的風浪,保不齊還得掉顆腦袋呢!這最近的日子,可是不太平啊!”那婦人便是這丁正賢的兒媳黃氏,亦是在那滿清貴族家中做後院的女婢,頗得幾分親近,消息也是靈敏。

“行了行了,你們吶,也是嘮叨了多少回了。可咱們是什麼人,總得讓孩子們明白。放心吧,老頭子我有分寸,不會讓他們曉得的。好了,我去後山走一趟,看好孩子們罷。”丁正賢說罷,擺擺手,便朝着後山裡走去。

旅順口的人煙十分稀少,除了少數幾個滿洲貴族的莊子建立在這裡以外,是絕沒有正常漢族民戶的,都是被遷徙到了內陸去,唯恐惹得在沿海的漢民成了明人可以利用支撐的據點。

後世可以停泊萬噸巨輪的大船,惹得蘇聯人垂涎十數年的優越不凍良港便是在這裡荒廢着,任由過往百姓們費力修築的碼頭荒蕪破敗,失去功能,更讓曾經引得數萬人廝殺爭奪的土地長滿荒草,掩蓋了過去一切的痕跡。

仗着二十年沒死的一張臉,低眉順眼一路躲過數隊滿人隊伍的丁正賢順利抵達了後山。

越過後山,他便來到了一個半月形的沿海平底裡。

“真是個良港吶……只可惜,讓這羣蠻夷佔了……更是毀了……”丁正賢又是感嘆了起來。

旅順口的海港早已經十餘年沒有動用過了,裡面所有的設施都被毀滅,失去港口的功能,一切能夠被拆掉拿去修築屋舍的建築材料都被各地滿清農莊搶去。

當然,丁正賢此行的目的可不是這裡。

他的目的,是隱藏在後山與港**界處一個隱秘的角落裡。

那裡,一人高的雜草與茂密的大樹遮蔽了視線,少有人知,財狼毒蛇遍佈的野外亦是少有人去。縱然是打獵的滿洲大爺們,也不會來這種道路難行的地方里。

丁正賢熟稔地走了過去。

終於,目的地到了。

這是一個懸崖半腰的地方,上面一個小土包長滿了野草。丁正賢默然地拿出了鋤頭,將野草挖去,從懷裡拿出一塊肥肉,擺上香,放在了一塊木牌上。

木牌已經很久了,彷彿一碰就會碎掉。

這是歲月的痕跡。

但丁正賢沒有辦法啊,一個奴隸,哪怕是再能擠出幾分不被隨意殺死之臉面的奴隸,又有什麼辦法能打造出一塊碑文呢?

更何況……

還是那個殺了不知多少建奴的張盤之墓碑!

“將主,正賢我來了!蒙將主教書授武藝之恩,正賢我每年以弟子之禮來拜。今年年景不好,正賢只備了一小塊豬頭肉,還請將主莫怪。也許,過不了多久,正賢就會親自去陪將主了。到時候,還請將主一定要讓我全了那師徒之禮!”說着,丁正賢腦海之中無數回憶回想起來,他看着山下那塊旅順口的舊城,那時與張盤並肩作戰的畫面彷彿就在昨日。

混合着縱橫的老淚,丁正賢猛地一叩頭,道:“是啊,恐怕朝廷早已經忘了我們罷。忘了啊,我丁正賢二十年前廝殺的那數年的時光,忘了將主帶着咱們孤軍奮戰,身陷重圍。那些大官們把咱們忘了,那些京師裡的貴戚們,還享受着歌舞昇平,那朝廷上的袞袞諸公們,更是記不得這裡拋灑過的血淚!可那又怎樣?將主,你放心吧,還有我正賢,有我記着你!等我丁正賢死了,還會有後來的子孫祭奠着你!”

說着,丁正賢板正地叩了三個頭。

這時,忽然間海中的風一下子有些大,吹得丁正賢格外涼爽。

丁正賢起身,眼角一撇,忽然間發現自己那一碗小拳頭都不到的豬頭肉旁邊,一盆足足有一個人腦袋大還微微冒着熱氣的整隻乳豬。

他猛地站了起來,環顧左右,看不到一個人影。但當丁正賢望向茫茫大海時,卻猛地目光大睜。

遠方,無數個黑點越來越顯眼。

丁正賢就這麼怔怔地看着,看着那一個個黑點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船帆之上,大明的日月龍旗,亦是迎風招展。

看着那代表着故國的日月龍旗,丁正賢哽咽着,老淚縱橫:“將主,正賢錯了,還有人記得咱們啊!有啊!”(未完待續。)==本站推出的一款免費小說閱讀手機軟件。爲您提供豐富的小說資源,支持無網絡閱讀!爲了節省手機流量。請關注微信公衆號shengwangll(按住三秒複製)下載免費閱讀器!

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三十一章:無知者無畏第十八章:法國最鋒利的利劍,現在屬於……第九十章:海參崴與伯力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三十二章:一往無前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六十六章:拼命第四章:皇家近衛軍團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七十一章:證明第八章:女醫師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七十三章:大明擎天柱第六十三章:紛紛出兵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一百五十三章:炫富第33章:第1軍第三十二章:南下德州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七十一章:周延儒完了第五十二章:成均館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三十三章:大明陸軍學校第一百零七章:特林城的巴什科夫第八章:解決問題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二十九章:湖廣豪族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七十一章:周王選擇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二十三章:櫻島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二十五章:井陘關易手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十章:黃宗羲出手第六章:忠臣義士第155章:更厲害的漢兒軍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143章:會師第八十五章:京師大學堂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十一章:全都得罪了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一百一十六章:最後時機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四十九章:掀桌子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二章:帝國的友誼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六十二章:德川家光服軟第六十三章:北極熊的威脅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
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三十一章:無知者無畏第十八章:法國最鋒利的利劍,現在屬於……第九十章:海參崴與伯力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五十六章:遼南第三十二章:一往無前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六十六章:拼命第四章:皇家近衛軍團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七十一章:證明第八章:女醫師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十章:緊急軍情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七十三章:大明擎天柱第六十三章:紛紛出兵第二十五章:費迪南四世入場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一百五十三章:炫富第33章:第1軍第三十二章:南下德州第七十八章:漢城潛流第六十一章:贏到了最後第三十三章:鬼鬼祟祟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七十一章:周延儒完了第五十二章:成均館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三十三章:大明陸軍學校第一百零七章:特林城的巴什科夫第八章:解決問題第三十二章:血海深仇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二十二章:提前開打第五十七章:被無視的朝鮮人第二十章:馬木留克第二十九章:湖廣豪族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五十六章:擴軍安排第二十七章:聲名卓著達江南第七十一章:周王選擇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二十三章:櫻島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二十五章:井陘關易手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二十五章:鹽政改革第十章:黃宗羲出手第六章:忠臣義士第155章:更厲害的漢兒軍第一百二十五章:遇敵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143章:會師第八十五章:京師大學堂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六十九章:大捷後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十一章:全都得罪了第一百二十六章:我恨土豪第三章:復社才子改邪歸正第一百三十二章:並肩作戰第一百一十六章:最後時機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十六章:創造歷史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四十九章:掀桌子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戰開啓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五十五章:不拋棄不放棄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二章:帝國的友誼第十七章:火攻日本第一百三十四章:纏鬥難休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六十二章:德川家光服軟第六十三章:北極熊的威脅第六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二十二章:再度發招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十二章:我何懼之?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