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

後世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最直接最明顯的,便是大明的財政系統。

或許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小農民出身,對財政這種專業性極強的政策有着片面的認識。總之,大明的財政水平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的。

尤其對比宋代,明朝的稅收可以說是倒退了幾百年。

宋真宗時代,國家財政收入16億兩白銀,而大明在穆宗皇帝隆慶年間每年財政收入只有3078萬兩,不過是宋朝的19%。更主要的是,農業稅佔明朝政府總收入的81%,工商雜稅只佔總收入的12%。不僅少,質量也差。

雖然都講宋朝商業發達,故而商稅衆多。但實際上,大明的商業初年的時候可能不如宋朝發達。但到了明末,江南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已然發達到了堪比宋朝甚至超過的景象。

但到了明代,比起宋朝的時候商稅反而更加稀少了。不僅如此,除了農業稅外,工商雜稅的比例越來越低。

不僅如此,宋代財政收入早就實現貨幣化,太祖皇帝卻把稅收制度倒退了幾百年,恢復了低效率的實物徵收制和勞役制。

“衙門內的傳令獄丁,都由各鄉村輪派,即使文具紙張,甚至桌椅板凳公廨之類的修理也是同樣零星雜碎地向村民徵收”。

“全國蓋滿了此來彼往短線條的補給線,一個邊防的兵鎮,可能接收一二十個縣份的接濟;一個縣份也可以向一打以上的機構繳納財物”

萬曆二十年,北京的宛平縣知縣沈榜聲稱,他每年要向二十七個不同的機構交款,但總數則不出白銀二千兩。

如此財政稅收的制度下,整個帝國財政充斥着原始小農式的短見與浪費。不僅是人力物力上的浪費,更是造成了整個制度上缺乏對商業金融的考量,在帝國結構設計下便造成了先天的不足。

更加致命的是,大明的稅收數量基本上建國初期就開始確定,1377年,太祖皇帝分譴各部官員國子監生和宦官巡視178個稅課司局,固定他們的稅收額度。

1385年,太祖皇帝命令將各省和各府稅糧課程一歲收用之數刊刻於石板上,並樹立在戶部廳堂內。1393年,田賦收入達到3227萬8900石,太祖皇帝對此很滿意,宣佈北方各省新墾田地永不起科。自此各地定額稅收作爲不成文的法律固定下來,後來也偶爾進行過小的調整,但基本定額從來沒有被擯。

此後,整個大明財政體系也只能夠在這樣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戶部與其說是帝國的財政部門,不如說是總會計部門。不僅大明六部包括其餘中央部門都有自己的稅收大權,就連一些基礎性的修修補補戶部也沒有權限。

李邦華就任首席大臣雖然權柄儼然首相,但實際上,在大家都沒有摸清楚朱慈烺的秉性之前,大明依舊按照原來的模式在運行。

故而,實際上稅收政策的一點更改都是需要得到皇帝授權纔可以的。

這也就是這一回李邦華幾人求見朱慈烺的原因。

對於兩人要求的改革,朱慈烺當然不會反對。他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抽出時間這纔沒有着手罷了。

然則,朱慈烺看兩人的表情,也紛紛明白,他們被驚到了。

大明的財政,要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不公平。

這種不公平不僅體現在結構上失衡嚴重缺乏科學的調整涉及。更是在實際的徵收之上有着極大的失衡。

尤其是在徵收對象上,更是堪稱致命。

而這,便是官紳免稅。

在後世,大部分人或許會覺得哪怕是高官顯宦,照樣也得納稅。不管免稅以及逃稅的法子多麼繁多廕庇,至少從法律上講,人人都得納稅。

但換個時候,在大明可就不是這回事了。

按照常理講,既然是大明子民,自然要人人納賦稅徭役。但顯然,大明的官紳是不如此的。

太祖皇帝在時詔諭:“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趨事執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若賢人君子,既貴其家,而復役其身,則君子野人無所分別,非勸士待賢之道。自今百司見任官員之家有田土者,輸租稅外,悉免其徭役。”

也就是所,洪武年間時官紳是不需要服徭役的。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優免則例》則規定,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遞減,至九品優免役糧六石人丁六丁;外官減半;舉監生員優免糧二石丁二人;致仕優免本品十分之七。

最後到了萬曆三十八年時《優免新例》規定,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個免稅條例也只是一種額度,也未必會有誰都用得上。比如海瑞,還不是死的時候連個喪事都辦不起?

然則,這又涉及到大明覆雜的基層生態了。比如那范進中舉爲何能歡喜得癲狂過去?當真只是有了一個考進士的機會嗎?那定然不是,縱然是舉人可以直接當官,其實也難講能當個什麼官兒。畢竟,候着等官的人可太多了。

這一切,便是在這: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上。

只要有了這個免稅資格,哪怕你之前一窮二白沒有一千兩百畝地,那隻要想有就立刻能有了。

當然不是說舉人有本事能夠強取豪奪不犯法,而是當了舉人便立馬能當個老爺,有的是那本鄉鄰里笑嘻嘻地將田地進獻個舉人老爺,掛在舉人老爺的名下。

爲的,便是免稅。

畢竟,在大明治下,實在是有無窮無盡的徭役賦役等着百姓們去承擔。相反,要是將田地掛在官紳的名下,這些無窮無盡的煩擾頃刻間就消失乾淨。將田地進獻出去的百姓自然是依舊還自己耕作,只需要貢出一份收入給舉人老爺。而名下寄着田地的舉人老爺也能憑空得到一份收入。

唯一受損的,只有大明稅收。

更加隱性受損的,便是那些無處將田地僅限的小老百姓,他們要更瘦加稅過後的重擔。

誰都明白,官紳比起小民百姓而言顯然是有力者,比起其他平民百姓更應該承擔賦稅。但在大明,這邏輯卻掉了個頭。

免稅被當作一種特權贈予給了大明官紳。就是朝堂要加稅,亦是隻能加到小農身上。

可要動這一塊蛋糕……

李邦華與傅淑訓都陷入了沉默。

他們都是在京高官,李邦華位居一品,傅淑訓加上贈官也是位居一品。身後都有免稅一萬畝田地的優待,這一茬要是沒了,動的可是切切實實的利益。

甚至,就算他們勉強想要推行,能有多出力亦是可想而知。

朱慈烺如何不明白他們的心思?

“朕意已決。”朱慈烺道:“但……朕既非暴戾刻薄之人,亦非莽撞少謀之人。豈能不明白國家大政,一舉一動都要三思後行的道理?諸位愛卿只管放心行事便可。若是你們聽了朕接下來的話還以爲不妥,朕可以暫緩。”

李邦華與傅淑訓緩緩頷首:“老臣洗耳恭聽。”

朱慈烺悠悠地道:“我大明職官之少,俸祿之低,歷朝歷代實屬罕見。朕,亦是不願意坐看這一點啊。這大明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想要用之於民,自然也要有一套良好運轉的管理體系。而官吏的待遇便是重中之重。這一點,從朕執掌臨清戶部分司的時候便已然做了。諸位愛卿,就沒有想說的嗎?”

聽朱慈烺如此一言李邦華與傅淑訓既是歡喜,又是憂慮。

李邦華當即感嘆道:“此乃大事,更是大善啊。吾皇仁慈。”

傅淑訓先是糾結了一下,一想到額外的支出他就頭疼,但既然是加薪,那自然是可以提高效率,解決稅收問題的。傅淑訓很快就搞明白了主次,笑道:“吾皇英明,此乃我大明之幸。”

沒有哪個員工不渴望加薪的。

尤其是在工資太低,歷朝歷代都罕見低的情況下。

大明宣德時朝臣月薪止給米一石,外官不過三石,原來的俸鈔,因爲貶值,每貫實值二三錢。洪武年間倒是好一些,俸祿都是全給的米,但有時候也用錢鈔折支,照例特價鈔一貫錢一千抵米一石,但大明寶鈔後來發行太過氾濫一文不值,於是又增加到每石米換算包抄十貫。

正統年間的時候有規定,五品以上,十份的俸祿裡二份米八份鈔,六品以下,十份裡,米三鈔七。後又改在外官月支祿米二石,其他的全都發寶鈔。照比例推算,正一品月俸得米十七石四鬥,其他的折算寶鈔五百九十六貫,用一貫值三錢計算,只有一千七百八十八文。

外任正七品官知縣實際上能拿米二石,包抄五十五貫,算起來只有一百六十五文。這麼低下的俸祿,只依靠工資,誰都沒法正常生活。實際上變相逼迫大臣貪污。反過來造成朝堂稅收更加艱難。

無論於公於私,李邦華與傅淑訓都是大爲贊同。

既然有了加薪這一張牌,參考此前軍銜制後大明的俸祿水平,李邦華與傅淑訓臉上表情便好看了許多。

“其餘姑且不論,先將京畿這裡試點起來吧。”朱慈烺笑着,喊來幾人,低聲吩咐了起來。

……

後世都吐槽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越來越像是廢紙一張,擦屁股都嫌硬。說起來,朱慈烺每回擦屁股的東西其實就是寶鈔司出產的。寶鈔司。是四司,也就是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之一的衙門,掌製造粗細草紙。皇帝所用的草紙由內官監製作,就是來源於這裡。寶鈔司雖然名字裡有寶鈔兩個字,但這其實不是製造大明通行寶鈔的地方。

真正負責寶鈔事宜的衙門叫做寶鈔提舉司,位列戶部門下。

今日,徐煥武進了內城,在城西鳴玉坊靠近新開道街的地方停了下來。

這是一處中式四合院,門庭不大,十分老舊。只有一個老頭在門房裡依牆睡覺。

角落裡,一塊陳舊的牌匾顯露着這裡的身份。

這是寶鈔提舉司。製造大明貨幣的地方。

徐煥武在門前立定,足足等了百餘息,直到身後的人都煩了。那老頭才發覺有人進來了。見來了生人,老頭一臉驚訝。但很快,老頭就反應了過來。這會兒的老頭彷彿發覺了自己乃是衙門的門房,板着臉撐出一些威嚴,但這會兒肚子裡卻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

見此,徐煥武倒是笑了:“老伯,眼下已經過了午時了,還未開飯呢?阿桂,給老伯送點吃的。”

“哎呦,原來是軍中將士。”這會兒,老頭終於看到了那阿桂身上的軍裝,面色一變,但緊接着就是疑惑:“不知這位將士來此有何貴幹?”

“貴幹麼……”徐煥武望着頂上寶鈔提舉司上的牌匾,道:“當然是有的。來人,將這裡門庭換掉。”

緊接着,一塊碩大的門牌換了上去。

“大明帝國中央銀行。”

徐煥武手中拿着一封任命狀,從今往後,這就是他的新工作了。

……

大明二七六年十月一,對於大明而言是一個平靜的日子。

宛平縣衙裡,清晨的陽光升起,吳英科麻溜爬了起來。作爲宛平縣的縣令,他可是每天都忙得喘不過氣來。

尤其這一回連番大捷又是聖上大婚,吳英科更是忙得頭大如鬥。

不過,當吳英科上衙的時候,忽然發現戶房的書辦費丁苦着臉:“縣尊,出事了。”

一見來的是戶房的費丁,吳英科頓時心裡一驚。這關節出事情,不會是秋糧出問題了吧?頓時,吳英科急切問道:“到底是出了何事?”

“本月的俸祿連帶此前的加俸犒賞都下來了,可是……可是……”費丁苦悶道:“折了五成的鈔啊!”

...

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九章:慕華賤夷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五十三章:邊疆第二十四章:京中名醫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九章:搖錢樹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七十五章:再入京師第四章:攔路虎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二章:輿論清議第五十一章:真理越辯越明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七十三章:預言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三十二章:錯愕的劉宗敏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五十八章: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52章:牛刀入黃油,犀利第四十五章:閣下究竟是誰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二十五章:日本來客第一章:中東新篇章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十七章:錦衣衛何在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六十九章:勝利旗幟迎風揚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九章:頭陣開打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第一百三十四章:清軍棄子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四章:親征閱兵第二十六章:非常時候非常事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三十二章:中華天威不容褻瀆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第一百一十九章:陛下早有準備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一百零七章:神秘的富婆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三章:暴亂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一百五十九章:鰲拜的末路第一百五十九章:鰲拜的末路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十六章:一身傲骨第一百一十九章:陛下早有準備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曹門大營第一百六十章:戰戰戰
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九章:慕華賤夷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五十三章:邊疆第二十四章:京中名醫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九章:搖錢樹第五十四章:激戰第七十二章:捷報入京第七十五章:再入京師第四章:攔路虎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二章:輿論清議第五十一章:真理越辯越明第三十六章:讓寰宇爲中華所獵第七十三章:預言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三十二章:錯愕的劉宗敏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五十八章: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第三十九章:堅清壁野第52章:牛刀入黃油,犀利第四十五章:閣下究竟是誰第十九章:帝國的尊嚴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二十五章:日本來客第一章:中東新篇章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九十三章:消化勝利果實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十七章:錦衣衛何在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六十四章:偶像級皇帝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六十九章:勝利旗幟迎風揚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九章:頭陣開打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二十一章:衝出京師大戰去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六十一章:拐走戰艦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三十二章:劃分亞洲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一百四十七章:斷後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第一百三十四章:清軍棄子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四章:親征閱兵第二十六章:非常時候非常事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三十二章:中華天威不容褻瀆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第一百一十九章:陛下早有準備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二十一章:全球徵稅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一百零七章:神秘的富婆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五十七章:戰術確定第七十七章:壓服侯氏第七十八章:計謀佈置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三章:暴亂第二十六章:是你們武士!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一百五十九章:鰲拜的末路第一百五十九章:鰲拜的末路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十六章:一身傲骨第一百一十九章:陛下早有準備第四十章:陳新甲的圖謀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一百七十四章:曹門大營第一百六十章:戰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