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下烽煙起

這天下之中呀,有一種職業能解決你萬千憂慮。

缺美女?三宮六院等着你,不夠?天下秀女等着湊。

缺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成。一句話下來就能使出超級大招:收稅。不需要費心思,就能坐收天下漁利。

怕人欺負?笑話,大明皇帝麾下雄師百萬,揍誰都可以。

這就是皇帝,天底下最至尊,最獨一無二的位置。

整個世界彷彿都觸手可及,隨意掌控。權力的滋味醉人心脾,讓人忘卻一切憂愁。可真正當人坐上去的時候,朱慈烺猛然發現了另外一處風景。

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危急,這皇位,比他想象得更加複雜。

想享受這無邊的榮耀?

想掌控這人上人的權柄?

想征服這片世界?

朱慈烺當然想。可難題,就這麼直接端上了朱慈烺的案臺上,一點緩衝都無。

大明新曆二七六年,亦是清國順治二年,正月十九。紫禁城的乾清宮裡,朱慈烺微微發了一下呆。

此時,這一屆的內閣開始依次進入乾清宮,應着朱慈烺的召喚前來。

內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黃景昉,內閣次輔建極殿大學士吳甡,文華殿大學士(羣輔)範景文武英殿大學士(羣輔)方岳貢四人緩緩入內,空缺數人的內閣顯得孤單而蕭瑟。

四位內閣大學士進了乾清宮後紛紛都是沉默寡言,彼此對視,眼中都嗅到了不一樣的氣味。

朱慈烺端坐上首,注視着幾人的到來。

“怎麼,幾位愛卿到現在,還要報喜不報憂不成?”朱慈烺端坐上首,環視兩人:“都想我朱慈烺剛剛登基,就做那亡國之君不成?”

“微臣不敢。”

“微臣不敢。”

“微臣不敢。”

……

嘩啦啦,四人紛紛拜在地上。

最終,還是黃景昉開口,道:“殿下,此事並非隱瞞。按律,朝堂商討一月也是正常。更何況朝中一切事務,都需爲大典讓位。尤其京中文武百官補發俸祿,加封賞賜,都是排前……”

黃景昉說着,語氣也漸漸動搖起來,不再堅定。

朱慈烺臉上表情漸漸放緩,看着幾人,道:“所以,李自成儼然自成一國,兵發兩路,山西河南兩地紛紛兇險。此事,你們也就足足拖到現在?還真有靖康的風範!”

“微臣死罪!”黃景昉跪在地上,一臉平靜。

吳甡輕嘆一聲,道:“微臣亦是有罪。”

黃景昉與吳甡縱然與李自成坐大沒有直接責任,但一樣有富有中華特色的領導責任。

反倒是範景文與方岳貢眼觀鼻鼻觀心,都是各自站着,不爲所動。範景文是工部尚書,不與此事相關,領導責任也排不到他這個第三號人物上。方岳貢更是奇特,他是左副都御使,開了大明先河的以閣臣之貴還兼了本職御史的身份。身爲監察官,方岳貢更是極難有所籤連。

見兩人服軟,朱慈烺沒有多說。他沒有如幾人所畏懼的大喝一聲下入大獄,亦是沒有如前朝朱由檢那般發怒。

朱慈烺只是平靜地從案上拿出一封奏報,輕聲唸了起來道:“倡義提營首總將軍爲奉命征討事:自古帝王興廢,兆於民心。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捲三秦。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已定。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特遣本首於本月二十日,自長安領大兵五十萬,分路進徵爲前鋒;我主親提兵百萬於後。所過絲毫無犯。爲先牌諭文武官等,刻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都聽聽,聽聽。”朱慈烺環視三人,道:“都道是我大明中興氣象已露,直搗黃龍,攻克盛京,武功之盛,直追太祖成祖。可結果呢?唐皇興國之地,都跑出來一個大順國了!”

黃景昉吳甡範景文以及方岳貢聞言,都是沉默。

這陣子,滿城都是恭賀新帝登基的消息,似乎朱慈烺登基之後大明就驟然中興了。可事實上,朱慈烺接受的卻是比崇禎接手時還要糜爛的大明。

這個時候,就連他們也不由心中揣測。與其說朱由檢是迫於朱慈烺功高震主而選擇退位,還不如說是這一番爛攤子已經超出了崇禎皇帝可以處置的能力範圍。如果皇帝與皇太子依舊離心,權力二分,那麼這大明也的確是要完了。

新帝順利登基固然喜事,可朱慈烺一登基卻徒然發現,自己原來竟是被矇在鼓裡已然多時。

朱慈烺在朝鮮是高歌猛進,攻入遼東盛京後將在京畿肆虐的建奴大軍生生逼退,可猛然回首,卻發現大明這個基本盤在崇禎皇帝的治理之下竟是落得半壁將士都不復朱慈烺所有。

李自成這個手下敗將自從開封一戰被朱慈烺大兵殺敗後就消失在了朱慈烺的視線裡。

朱慈烺在開封籌建了皇家近衛軍團,北上擊敗比起農民軍更加強大的建奴八旗軍隊。章丘之戰,一舉成名天下知。就是後來火速南下入京,亦是迅速解決了左良玉這個軍閥敗類,克復武昌,將耀武揚威的張獻忠一路趕到四川去。

那時,李自成就在湖廣與河南的交界地帶,以襄陽爲中心苟延殘喘。

朱慈烺南面爲尊,以南京爲中心組閣,儼然大明*。南北二京的格局在崇禎皇帝讓朱慈烺監國時悄然鑄就。當然,朱慈烺是個懂事的。爲了避免過度刺激崇禎皇帝,亦是爲了避免引發內鬥,朱慈烺最終決定遠征朝鮮優先解決遼東問題,而國內的問題自然也是丟給了崇禎皇帝。

只可惜,朱慈烺在朝鮮與遼東都是打了滿分又答對了加分題。可崇禎皇帝卻是因爲心急證明自己而頻繁催促孫傳庭,惹得崇禎皇帝麾下唯一大將馬失前蹄,陝西秦軍在南陽被李自成打敗。

孫傳庭退守潼關,李自成卻積蓄已久,一路狂奔,攻克潼關,席捲陝西。其後北上,陝西全境爲之佔據。一路馳騁,儼然又有了當年那梟雄之姿。

而這時候,京師上下,滿朝文武卻都陷入了另外一種狂歡。

朱慈烺攻克盛京,崇禎皇帝宣佈退位爲太上皇,朱慈烺登基爲帝。滿朝文武忙着慶賀粉飾太平,上下都是顧着欺上瞞下,坐待大順國攻勢如火如荼。

就當朱慈烺宣佈西元1644的甲申年爲大明二七六年時,李自成亦是宣佈了難產兩個月之久的大順國年號,永昌元年。

永昌元年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統大順軍主力由西安出發,開始了向北京的進軍。行前,李自成命權將軍田見秀留守西安,李自成之妻高氏和一部分六政府官員也留在西安。包括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在內的另一批大順朝廷官員則隨軍行動,稱之爲行在。

“賊軍以西安爲起點,南北兩路分兵鉗形進攻。首先是南路……”朱慈烺平靜地尋人攤開了一張地圖,緩緩解說起了局勢:“有人說:寇大至,絡繹三百里,羽旂鐵甲,炯爍奪目。塵坌紛起,晝爲暝;馬嘶人喊,海沸山摧……”

南路順軍的主將是劉芳亮,他率領的左營開始南線作戰。

歷史,在這裡開始了全新的拐點。原定歷史上,此刻的河南已經被順軍全部攻佔。但在朱慈烺所在時空,一切都已經發生了變化。

開封一戰勝利後,河南依舊掌握在大明朝廷的手中。

駐守河南的是新任河南布政使司布政使黃澍,負責河南軍事的則是新編大明皇家近衛軍團第三團朗將傅如圭,他帶領着編入第三團的第四步兵營陳德以及第五步兵營虎子臣,以及由傅如圭親掌兼任的新編第十步兵營。

三個營駐守河南,兵力總計超過七千。

“若不是劉芳亮兵出潼關,從復爲賊軍所據的洛陽出兵,被傅如圭一頭堵在洛陽。恐怕朕還不知道,這大明江山,已然三省不爲朝廷所有。”朱慈烺平靜地說着,盯着地圖,道:“南線,不算嚴重。嚴重的是北線……過了山西,就是京畿啊!”

大順軍主力渡過黃河後,於正月二十三日到達平陽,知府張璘然投降。軍隊略事休整後,即向太原進發。

在此前後,大順軍鎮守陝北的李過等部也按照統一部署抽調兵力,由葭州渡河,沿河邀擊守渡官兵,以絕太原之援,而開西來之路。

對比大順軍對的氣勢滔滔,明軍這邊可就難堪多了。

面對順軍的攻勢,山西的百姓卻是迥異於朱慈烺所期待的表現。在順軍的宣傳之中,大順軍不殺不**,不徵稅。口號一喊出來,百姓們紛紛不再如同建奴入侵一樣竭力反抗,而是紛紛期待新潮新氣象,不再苛責他們這些小民百姓。

山西巡撫蔡懋德倒是消息暢通,立刻尋找山西名士傅山一道,將大明皇太子朱慈烺大勝建奴,攻克盛京,不日就回師護晉的消息傳出,又說大順軍軍紀糜爛,一路**擄掠,到處張貼,試圖掀起百姓們的反感,堅守太原。

只可惜,朱慈烺這番功勳委實太過逆天,加上最主要的此刻大明官員信用透支嚴重,稅收都加徵到了數十年後,爲了少交銀子,百姓們也是選擇紛紛不信。

比起公信力,更加讓蔡懋德頭痛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形勢越危急之刻,城內的的矛盾也越加錯綜複雜。蔡懋德以一省巡撫的身份親赴平陽部署防河事宜,想要扼守黃河渡口。但由於糧餉無着,蔡懋德有心無力,防務淪爲空想。

爲此,蔡懋德不得不請求封在平陽的晉藩兩位郡王西河王和交城王帶頭勸縉紳士民捐餉。結果又是一如既往,沒有一個人答應捐錢。防河計劃尚未落實,晉王又派人催他回太原守城。

無奈,蔡懋德回到太原。這時,巡按御史汪宗友又劾奏他擅自放棄平陽。

按照原定歷史,得知消息的崇禎皇帝盛怒之下,不分青紅皁白就會將蔡懋德革職下獄。好在,此刻大明新舊皇帝更迭,奏章被壓在了案臺之下,等翻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朱慈烺得到全新情報的時候了。

除了大明朝廷原來的一番體系外,朱慈烺的錦衣衛系統運轉得可謂是名至實歸了。駱養性悄然間退職,錦衣衛全盤落入朱慈烺手中。一番適應後,源源不斷的軍情就進入了朱慈烺的案臺之上。。

蔡懋德雖然沒有如原定歷史一樣被革職,依舊與同左布政使趙建極巡道畢拱辰日夜苦思死守太原,可誰都知道明軍士氣低落,難以堅守,若無外力,太原這等千古名城就要失陷賊人之手了。

爲此,蔡懋德將希望放在了另一人的身上。此人便是:李建泰。

而今大明內閣之中,首輔黃景昉,次輔吳甡,排名第三的就是李建泰了。他是崇禎時代的內閣大學士,以吏部侍郎入閣,朱慈烺大勝入京前的重整十六年十二月初,李建泰對比原定歷史上提前被崇禎皇帝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帶領三千京營出京督師,試圖回鄉保衛桑梓。爲此,崇禎皇帝深感李建泰以私財衛國的風險,特地賜予尚方寶劍,准許李建泰便宜行事。

只可惜李建泰運氣顯然不佳,剛走出不久就發現驕子折斷,一路上頻繁遇到風沙。再加上京營兵馬本就糜爛,士氣低落,後勤乏潰,一路行軍剛剛到了京師的涿州就逃散了千餘人。

看起來似乎十分悲催。李建泰亦是心情沮喪。但此刻與歷史上不同的是李建泰提前兩月出京,他家鄉曲沃縣還未被攻佔,是以李建泰雖然傷感,卻還有心思繼續行軍,而不是如同歷史上一樣被地方官員阻擋於城門外,連個休息的地方都找不到。

於是蔡懋德找到山西名士傅山韓霖,請求他們爲使者,急忙去尋李建泰保衛山西。

“這江山,如何收拾?”朱慈烺喃喃問道。(未完待續。)

第八十四章:財政第一百零三章:土豪們第155章:更厲害的漢兒軍第一百六十二章:凱旋渾河畔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七章:特林城的巴什科夫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八十五章:拆招第一章:大明猛人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五章:招賢納才第四章:凱旋午門第九章:南下預備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三十六章:排隊收錢第六章:大新聞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五十一章:飛熊營動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五十六章:遼南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八章:解決問題第三十二章:人心動亂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二十三章:櫻島第八十三章:宣言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一百零四章:出征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九章:微服出巡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五十八章:便無回頭之路第八章:兵圍漢城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十八章:億萬富翁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一百一十二張:前軍已復廣寧城第十章:初到臨清
第八十四章:財政第一百零三章:土豪們第155章:更厲害的漢兒軍第一百六十二章:凱旋渾河畔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七章:特林城的巴什科夫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八十五章:拆招第一章:大明猛人第六十五章:重回軍旅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五章:招賢納才第四章:凱旋午門第九章:南下預備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二十七章:高爾儼的樂極生悲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七十七章:收服忠良 微言活動內有紅包口令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三十六章:排隊收錢第六章:大新聞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七十七章:帝國理工大學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五十一章:荷蘭求和第六十六章:皇位之讓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四十二章:日本天皇的邀請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四十四章:邊鎮光復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五十一章:飛熊營動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七章:進兵河南初戰第五十六章:遼南第六十四章:一夜雲雨巫山後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二十三章:藥王殿上第八章:解決問題第三十二章:人心動亂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十七章:底牌掀開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十二章:雄心壯志 四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二十三章:櫻島第八十三章:宣言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二十五章:籌劃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三十七章:外交暗流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三十三章:文明世界第一百零四章:出征第五章:仁川登陸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九章:微服出巡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五十八章:便無回頭之路第八章:兵圍漢城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四十七章:淺草寺與先聖殿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四十七章:三鎮匯聚第四十七章:黃崖口外的刀光第四十五章:復仇馬尼拉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第十八章:億萬富翁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一百一十二張:前軍已復廣寧城第十章:初到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