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滄州

search;

兩天之後大軍到達了滄州地界,這個時候阿濟格已經距離滄州城只有不到百里的距離了。

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個兒子,是多爾袞的胞兄,他與多爾袞和多鐸都是一個母親,但是阿濟格這個人沒有什麼政治智慧,在當初黃太吉搶奪大汗之位的時候選擇了漠視,最後還是不免走漏了消息,說是努爾哈赤本來打算將汗位傳給多爾袞的,結果被黃太吉搶了去。

當時多爾袞年紀尚輕,阿濟格也沒有出手幫忙的意思,所以多爾袞和多鐸較爲親近,他們兩個在黃太吉的手底下一直是共進退的,反而阿濟格和他們像是陌路兄弟。不過如今出征缺少能征慣戰的大將,所以多爾袞將阿濟格派了出來,就算是這樣,阿濟格也只是領了一個不討好的差事。

如今若是打下了山東,那麼全是多鐸的功勞,若是阿濟格這邊有一點失誤,那便是他的罪過了。

但是阿濟格這個人沒什麼政治智慧,他不懂多爾袞爲什麼這麼安排,以爲多爾袞無人可用還得依仗自己,所以出征之時還是洋洋得意的樣子。

阿濟格聽到手下的探馬稟報大明的軍隊進了滄州城內防守,城外沒有留人,冷笑一聲:“漢人就是這樣不禁揍,只會躲在城牆裡面用大炮,只要咱們衝上城樓,他們立刻就會束手投降。那個對面的大明軍隊有多少人?”

手下的探馬回稟道:“啓稟英親王、鄭親王,敵人大概有四萬人上下。”

阿濟格伸手便一鞭子抽到了探馬的臉上:“我讓你向本王稟報軍情!”

旁邊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很難堪,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自幼由努爾哈赤撫養,與黃太吉交好。當初黃太吉駕崩的時候,濟爾哈朗第一個出來阻止多爾袞登基爲帝,後來雖然多爾袞被迫妥協,但是心裡面恨極了濟爾哈朗和豪格。

豪格好說,他本身有勇無謀況且年紀尚輕,多爾袞簡簡單單找了幾個理由便把豪格給削了爵位在家中靜思己過。但是濟爾哈朗不同,這個人自小便跟着努爾哈赤東征西討,身上軍功赫赫,在八旗軍之中頗有威信,再加上他本身就是正藍旗的旗主,而且是大家選出來的輔政大臣,自己雖然架空了他,但是想動他十分不容易。

這一次出征終於給了多爾袞機會,他故意將阿濟格和濟爾哈朗放在東路軍,只要有了紕漏,便立刻將他們革職查辦,多爾袞覺得現在之所以自己不能登基不過是因爲濟爾哈朗這些人阻攔自己,等他們全都被削去爵位,到時候自己再登基爲帝,誰也不能阻止自己。

所以濟爾哈朗和阿濟格便到了一軍之中,只是阿濟格也看不上濟爾哈朗,他就是明顯地嫉妒,明明自己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爲什麼黃太吉要把自己的正白旗旗主免了讓給了多爾袞,濟爾哈朗不過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憑什麼就能做正藍旗的旗主。這一次自己做了主帥,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這個不聽話的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也很無奈,自己雖然是輔政大臣,如今竟然淪落到了阿濟格的手底下,只能看着阿濟格的臉色行事,滿清的軍規十分嚴厲,違抗上官最高的可以直接斬首的,雖然阿濟格不見得斬了他,但是要是找事打他幾板子還是很容易的。

探馬被抽了一鞭子,很是委屈,只得重新說道:“啓稟英親王,對面的大明軍隊有四萬人上下。”

阿濟格點點頭:“立刻命令手下的將士用布袋壘砌通城的道路,這座城池算不得高大,再壘高點,咱們的戰馬便能衝上去了。”

探馬立刻前去傳令,他可不想在這裡再待下去,萬一說錯了什麼話,再砍了自己的腦袋可是不值得。

二十五個牛錄是七千五百人,很快這七千多人便用布袋裝滿了土,然後上了馬匹開始向着城內進發。

再說盧曉航進了滄州,于波已經早就帶人開始從城牆部署了,滄州的百姓倒是很熱情,聽說韃子進關了,紛紛站了出來表示要共同禦敵,于波只能安排他們搬石頭然後準備給大軍做飯。

城裡面有不少退伍的老兵,跟城中的人說道,韃子只要進了城,那肯定是雞犬不留,不管男人女人全都擄到關外去給他們當牛做馬,所以城裡的百姓反抗的情緒很高漲。這可都不是故土難離的事情了,若是子孫後代全都是滿清的奴隸,那可不答應。

滄州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處,古往今來,滄州戰事頻繁,民遭塗炭,非尚武不可圖存。此地既是犯軍發配之地,又是叛將蔽身良所。一些受朝廷緝拿之叛將,尋滄州民衆強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隱姓埋名,傳藝爲生。

《水滸傳》之中便寫道林沖刺配滄州,所以滄州在後世那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說的是南有佛山,北有滄州。滄州的武術現在還在發展階段,等到了清末便是武術發展的高峰,那個時候鏢局途徑滄州,必須撤下鏢旗,全體人員不能喊鏢局的口號。因爲鏢局的鏢旗和口號有耀武揚威的意思,在這裡耀武揚威必定會出醜,所以人稱“鏢不喊滄”。

這個時候滄州百姓的尚武精神便可見一斑,城頭之上站着幾百號人手幫忙,絲毫不在意城外的馬蹄聲陣陣,領頭的名叫王開山,開口便對於波說道:“將軍有事只管吩咐,只要是我滄州城的人接了將軍的令便是我滄州接了將軍的令,若是有一處地方被韃子打破了,我滄州的百姓就算是填人命也會把城池奪回來!”

于波很高興,開口說道:“好英雄,留下姓名,大戰之後若是僥倖不死,咱們到時候便把酒言歡,結爲異姓兄弟如何?”

王開山很高興:“承蒙將軍看得起,大戰之後王開山若是不死,必定趕來與將軍結拜。”

于波開口笑道:“既然如此,大戰之後便來近衛營找于波便是。”

就在這個時候城外的馬蹄聲更加密集了,于波站在城樓之上看着外面:“大帥,他們這是要填土攻城啊。”

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60章 原來你是金聖嘆第10章 陳兵邊境第32章 咱們這就走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68章 江南尾聲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194章 商隊(三)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81章 步步驚心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59章 一起殺了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52章 待時而動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31章 息事第14章 懷疑第38章 撤退第4章 朱由菘是怎麼沒的第26章 對弈第165章 上後山第50章 你的六神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106章 紅顏第52章 歸順第50章 四面結仇第29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46章 大明魂第216章 成都亂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120章 強勢出場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83章 先鋒大印第61章 決斷第22章 名將來投第28章 開恩科第83章 先鋒大印第54章 傳教第241章 對質第241章 對質第65章 仇人見面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71章 出兵第127章 算計第84章 燒糧第62章 三份急報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0章 陳兵邊境第171章 忍別離第205章 大西軍的反撲第106章 紅顏第105章 冤家路窄第10章 陳兵邊境第47章 缺失企業文化的白蓮教第179章 過險灘第45章 拔刀相向第138章 爭辯第176章 有伏兵第53章 轟炸皇城第147章 鄭家村第63章 發配三萬裡第36章 百密一疏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15章 夜訪第132章 訓誡第87章 朝會第344章 隱忍第37章 蘇州行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227章 真相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23章 河間召對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157章 和議第156章 破局第202章 毒計第21章 霍州楊家第141章 站隊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108章 吳三桂的威脅第59章 文華召對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53章 禍不單行第15章 夜訪第207章 城中事第90章 朕叫朱由崧第29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
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60章 原來你是金聖嘆第10章 陳兵邊境第32章 咱們這就走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68章 江南尾聲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194章 商隊(三)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81章 步步驚心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59章 一起殺了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52章 待時而動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31章 息事第14章 懷疑第38章 撤退第4章 朱由菘是怎麼沒的第26章 對弈第165章 上後山第50章 你的六神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106章 紅顏第52章 歸順第50章 四面結仇第29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46章 大明魂第216章 成都亂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120章 強勢出場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83章 先鋒大印第61章 決斷第22章 名將來投第28章 開恩科第83章 先鋒大印第54章 傳教第241章 對質第241章 對質第65章 仇人見面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71章 出兵第127章 算計第84章 燒糧第62章 三份急報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0章 陳兵邊境第171章 忍別離第205章 大西軍的反撲第106章 紅顏第105章 冤家路窄第10章 陳兵邊境第47章 缺失企業文化的白蓮教第179章 過險灘第45章 拔刀相向第138章 爭辯第176章 有伏兵第53章 轟炸皇城第147章 鄭家村第63章 發配三萬裡第36章 百密一疏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15章 夜訪第132章 訓誡第87章 朝會第344章 隱忍第37章 蘇州行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227章 真相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23章 河間召對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157章 和議第156章 破局第202章 毒計第21章 霍州楊家第141章 站隊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108章 吳三桂的威脅第59章 文華召對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53章 禍不單行第15章 夜訪第207章 城中事第90章 朕叫朱由崧第29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