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繼續割肉)

盧象升所的扣留關寧在中原對流寇進行窮追猛打的提議,依舊被錢謙益和閔洪學一派堅決打擊與抵制,因此上朝堂上再次掀起了漫天的口水戰,從日出吵到日落,今天吵不完,明天繼續吵,反正大家閒着也是閒着,沒了呂漢強打斷話題,大家就扯的不亦樂乎,扯來扯去東拉西竄,最終跑題跑到都不知道當初是什麼話題了。1357924?6810ggggggggggd『『』』如果呂漢強要是在,可以用胳臂根和加長的牙笏來和他們說話,但慶幸的是呂漢強不在,而孤臣黨裡卻沒有一個像呂漢強這樣,具有狂暴實力的人,因此這一番爭論就是一個地老天荒的趨勢。

這時候,盧象升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當場就拿出了呂漢強剛剛寫就的那詞,來震撼和說服崇禎皇帝和滿朝武:“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使沽名學霸王,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詞一出天下震動,天下所有的人士子都被這氣勢磅礴的詩句所震撼,所迷醉,同時也被這詞句裡所指出的哲理所折服。

於是大明新聞報上立刻出現了無數人士子的章,開始深刻的剖析這片詩詞的內涵,扯來扯去,就很有意思的又扯回到當前剿匪的事情上來。

崇禎每天都看報紙,大臣們不管是出於對大明新聞的追捧還是出於對大明新聞挑刺,也都看大明新聞,結果輿論開始左右朝堂,看看,這就是效果。

其實讓人接受你的建議,最好的辦法還是用人的辦法來和他說話,絕對比你連篇累牘的泛泛之談要強大的多,因爲無數人士子會在接受你的這名動天下的詩詞的時候,也就同樣接受了你的思想,這樣的效果絕對是呂漢強沒有想到的。

當後來這個效果傳到呂漢強的耳朵裡的時候,呂漢強簡直後悔得跺腳,早知道一詩詞就可以改變一個事情的進程,改變一段歷史,那我何必打打殺殺?我乾脆就在家裡剽竊無數***的詩詞,那豈不輕鬆自如?

當然,呂漢強這樣的感慨不過是自己安慰罷了,因爲在積弱的大宋朝,那慷慨激揚的詩詞有無數篇轟動一時膾炙人口,但這些慷慨激昂的詩詞卻沒能改變一個朝代的悲慘命運,想要改變一個朝代的命運,想要改變這大漢民族的命運,最終還是要像***那樣,抓起杆子來,用拳頭和他的敵人和全世界說話。

在這強烈震撼了所有士子人的心之後,盧象升再次拋出了讓崇禎皇帝頭皮麻的預判。

當時盧象升就在朝堂上,掛上了大明全輿圖,用個小木棍給全朝堂的武上了一堂生動的看圖說話課。

“萬歲,諸位同僚,現在的剿匪情勢是這樣滴——假如這次要是讓流寇從太行山中跳出來,他們的目標是哪裡呢?東面有關寧鐵騎,西面有洪承疇的大軍,打回陝西去是已經糜爛一片的地方,更有王巡撫與姚同新呂煥之組成的新的鄉勇衛所軍橫亙其間,往北,他們想都不敢想,因爲剛剛安定下來的邊軍將士,正如護食的小狗,緊緊的把住自己的飯碗,對主人都能呲牙,何況其他?因此也不可能讓流寇再破壞自己的安定家園,而要是高迎祥真的去了,那些難得吃飽喝足的幾十萬邊軍將士,就會拼命地將這些流寇一舉覆滅,既然東西北都不能去,那麼他們的出路只能是向南,。只有向南、向東南方向‘挺’進,這樣讓洪承疇和關寧軍再次形成在後面追擊的不利局面,而流寇一旦進入河南東部,東南部,以及南直隸的鳳陽、廬州、安慶一帶。相比之下,我朝在這一帶的防守力量要薄弱得多,流寇迴旋的餘地也大,而後。”然後指揮棒一路南劃,就在中都鳳陽頓住,還狠狠的點了點。

“而一旦向南,他們面對的是根本沒有一戰之力的各地衛所,而後第一個目標就將是中都鳳陽。”

一提中都鳳陽,崇禎帝立刻警覺起來,那裡是什麼地方?那是老朱家起家的地方,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和他的老爹的陵寢就在那裡,而盧象升又向他提出了一個他忽略的問題:“其他地方雖然衛所守備軍都已經糜爛,但還有高大的城牆做爲抵抗,而中都鳳陽因爲怕動土傷了龍脈,根本就沒有城牆。”

崇禎就狠狠的吸了口冷氣,沒有城牆的一箇中都,簡直就是不設防的城市,如果流寇一到,立刻便會陷落。到時候祖宗陵寢被侵擾,那絕對是崇禎丟的最大的面子,後果很嚴重,崇禎很緊張。

正在崇禎驚心的時候,一個可笑的臣站出來,堅決地執行東林黨爲反對而反對的政策,駁斥了盧象升的危言聳聽。“賊人肯定不會來鳳陽的。那裡可是中都,太祖龍興之地,賊子若敢來,就不怕激怒我官軍同仇敵愾,與之不死不休嗎?這些賊子,不外是好逸惡勞,想搶些財物罷了。在他們心中,未必不存有受招安做達官的念頭。所謂要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這些年,不是有不少賊人投降了我大明朝嗎?你看張賊張獻忠等不也降過很多次。他們若攻鳳陽,就不怕斷了自己的後路嗎?”

“說得好!”衆同僚一齊喝彩。

但這樣的思想,在當時的大明朝武官員裡,是普遍存在的,即便當初高迎祥在崇禎七年衝到毫不設防的中都鳳陽的時候等流寇,包括守陵的太監都認爲,這些流寇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侵擾太祖的陵園,他們不過就是搶掠了中都錢糧財富,然後就會敬畏的遠離,因此在中都守衛皇陵的留守太監楊澤,還有中都的知府都樂觀的認爲,自己只要逃離戰火,讓高迎祥的流寇搶掠完中都鳳陽,那麼大家就可以重回故地繼續任官。

在他們看來,高迎祥不管怎麼着,也絕對不敢去侵擾大明祖陵。因爲如果高迎祥想這麼做了,那就等於是自絕於人民自絕於黨,那就不是大明人臣子民的應該的,思想,

結果事情恰恰與他們的想法相反,流寇大軍不但燒了皇陵建築,而且挖掘了朱元璋的墳墓,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明太祖的陵墓也被盜掘一空。

這樣嚴重的後果,當時讓崇禎砍了無數官員的腦袋,並且下了罪己詔,但也挽不回來自己的面子,畢竟連自己祖宗墳墓都不能守護的人,說什麼都已經成爲了天下人的笑柄。

對於這樣幼稚可笑的論斷,盧象升就輕蔑地看着他,淡淡的問道:“你是高迎祥嗎?你能做得了高迎祥等賊寇的主嗎?萬一有喪心病狂的流寇這麼做了呢?皇陵內埋藏的無數寶藏引起他們的貪婪呢?流寇本來就已經是喪心病狂的,你怎麼能保證他的人品呢?你怎麼能保證他們不侵擾太祖陵寢呢?這個後果難道你大人敢用身家性命擔保嗎?”

當時那個爲反對而反對的東林黨徒就啞口無言了。

爲反對而反對可以,那你也得看看是什麼事情吧?

現在被盧象升這樣一提醒,想想那可怕的後果,想想不確定的人心,這個風險崇禎絕對不敢冒。

這時候還有那不開眼的傢伙跳出來想要駁斥盧象升的看法,這時候崇禎一拍桌案斷喝一聲:“夠了。”於是全殿啞然。

於是崇禎接受了盧象升的意見,扣住了關寧鐵騎,讓他們繼續加入中原的剿匪行動。

有了關寧和洪承疇雙方不斷的圍剿打擊,一時間流寇氣焰頓滅,如歷史那般逃竄南方五省的行動算是徹底的失去了,不久之後,高迎祥部下黃龍接受朝廷招安,擒住高迎祥押解京師,最後被梟示衆,平叛流寇的戰役算是得到一個完滿的階段,至於逃跑消失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洪承疇在呂漢強的一再提醒下,也給予絕對的重視,繼續緊追不捨,不過這是後話。

這股關寧軍在中原鏖戰正酣呢,京畿要地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又出了一個大事,結果又讓祖大壽割了把肉。

這事還得從崇禎四年十一月說起,當時山東參將孔有德奉命率軍援遼東,至吳橋(今屬河北),遇大雨雪,衆無所得食,遂領3ooo士卒反明,連破山東陵縣、臨邑、商河、青城、新城等城,進抵登州。明登州總兵張可大、巡撫孫元化合兵與叛軍戰於城東。官軍先勝後敗,損兵折將甚多。五年正月,叛軍在明登州守將耿仲明的配合下,攻佔該城。登州是明軍新式火炮和訓練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師與工匠,以及大批經過訓練的炮兵,俱爲叛軍所獲。後又連下黃縣、平度。並以僞降誘殺由天津前來招撫的明將孫應龍及其所帶3ooo士兵。

這時候,山東空虛無兵可用,因此登萊巡撫孫元化和山東巡撫朱大典聯名上書崇禎,請求皇上增派援軍。

這時候天下混亂四處風雨,哪裡還有援軍,於是乎,崇禎再次將眼光投向了坐在呂漢強身後的祖大壽的關寧鐵騎。

這次,再次下旨祖大壽,調他的妹夫吳襄帶兵三萬,增援山東,這下祖大壽雖然痛苦,但也只能出兵,因爲這次崇禎聽從了孫承忠的諫言,要想讓祖大壽出兵,就必須啓用他的妹夫吳襄。

在上次,也就是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中,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淩河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

這次給你個機會讓你的妹夫吳襄官復原職增援山東,怎麼樣?這樣的你還滿意?

祖大壽不能不滿意,因爲他若是不出兵,且不說皇上那無法交代,即便是妹妹那就說不過去,於是,只能給吳襄實際是兩萬人馬號稱五萬出兵山東。

在歷史上,關寧面對後金壓力巨大,調兵關寧入山東事情,崇禎一再猶豫,祖大壽一拖再拖,在這期間,孔友德不斷招攬礦徒加入,更利用自己出身遼東毛龍手下的身份,招攬那些原先遼東毛龍手下加入,實力不斷擴張,結果等吳襄入山東,張大可已經全家妻妾子女戰死,孫元化兵敗逃亡天津,後來被崇禎下獄,溫體仁一頓落井下石,最後這個登萊巡撫,大明頂尖的科學家被崇禎冤殺。

但這時候呂漢強頂着後金建奴,崇禎態度堅決,祖大壽沒有理由推託,不得不再次分兵一部,緊急救援山東。

吳襄復職,真的是意氣風,不理大舅哥一再暫緩出兵的勸解,準備戴罪立功以報答皇恩,順便也感謝呂漢強一把。

之所以要感謝呂漢強,是因爲他知道,這次呂漢強和祖大壽鬥得不可開交,這次分兵去山東,絕對是呂漢強在身後搗的鬼,但不管是呂漢強出於什麼目的,畢竟讓自己官復原職,受到利益最大化的還是自己,人嗎,要懂得感恩,於是吳襄竟然提着豐厚的禮物,連夜跑到呂漢強的府上答謝來了,這個結果讓祖大壽暴跳如雷,讓呂漢強哭笑不得,自己與祖大壽的樑子算是徹底的結下。

因爲知道孔有德禍亂山東的結果,尤其是逼死了自己合作伙伴孫元化,因此上呂漢強特意,囑咐吳襄,進兵一定要快,戰鬥一定要狠準猛。尤其這時候叛軍正在全力攻擊登萊水寨,水師總兵張大可正在拼死堅守,按照歷史上的時間算,也就再有個十天八天,這位大明難得的有骨氣的總兵官就要殺死妻妾家小,然後自己抹脖子殉國,然後孫元化就要跑路天津了。

看着有點猶豫的吳襄,呂漢強意味深長的道:“這次皇帝將你起復,要兵給兵,要錢給錢,本就有着讓你戴罪立功的心思,而一旦吳將軍逡巡不前貽誤戰機,造成山東糜爛,總兵陣亡,以咱們皇帝那個暴脾氣,那吳將軍你就應該想想你一家老小的結果了,還請將軍不要自誤啊。”

第574章 見聞第497章 設計個誘餌第617章 提拔洪承疇第339章 離心離德第853章 各懷鬼胎第459章 互相攻軋第181章 扯後腿第842章 大生產運動第971章 朝堂改變第579章 建個烏龜殼第956章 意見分歧第813章 擴大會議第742章 危機出現,(第721章 繼續割肉)第939章 親身檢驗第593章 銀行開張第944章 死要錢第151章 老虎出更第181章 扯後腿第1082章 護犢子第232章 拔營跑路第577章 再見姚同新第245章 拉拉隊的作用第528章 聞風而動第361章 動遷安置第518章 進京第075章 努力靠近第961章 市井不和諧聲音1第1049章 轉攻爲守第873章 忠誠的理論第436章 勇闖敵營第894章 全殲第183章 開始坑人第947章 一種無奈第503章 進退維谷第847章 舉步維艱第567章 絕戶計第420章 劫掠草原第230章 賑災銀子第985章 隔絕戰場第705章 陣前相約第709章 大好形勢第172章 君臣相得第1031章 慘烈搏殺第891章 出擊第976章 老賴的正當藉口第397章 姚同新知府第607章 花樣審問第029章 殺人第376章 正派與反派的糾結第030章 餘波第591章 貸款給朝廷第557章 培植實力第526章 借兵第972章 辭官潮第853章 各懷鬼胎第945章 期盼鬧營第025章 殺心第319章 大病一場第468章 初戰建奴3第367章 克敵之法第885章 雙重標準第391章 刺蝟陣第830章 接受投誠的條件第128章 大賢與朝堂第1041章 決斷第632章 崇禎驚心第1085章 安排遼西第449章 援軍來啦第998章 調兵遣將第210章 孤臣隊完勝第368章 因闖王的糾結第1083章 安排後事第317章第1043章 各有算計第323章 病貓老虎第627章 收倆牛人當大哥第210章 孤臣隊完勝第282章 囂張呂漢強第572章 合作第207章 決戰開始1第1087章 孤獨的崇禎第505章 亂套了第236章 緊鑼密鼓第548章 歷史拐點第758章 皇太極調兵遣將第993章 這個鍋我不背第151章 老虎出更第536章 決戰2第265章 良苦用心第501章 開戰第398章 直指弊端第207章 決戰開始1第983章 開戰關於百萬字感言第062章 謀殺進行時第731章 製造大饑荒第260章 行路難第193章 郵遞天下第413章 邊軍慘狀
第574章 見聞第497章 設計個誘餌第617章 提拔洪承疇第339章 離心離德第853章 各懷鬼胎第459章 互相攻軋第181章 扯後腿第842章 大生產運動第971章 朝堂改變第579章 建個烏龜殼第956章 意見分歧第813章 擴大會議第742章 危機出現,(第721章 繼續割肉)第939章 親身檢驗第593章 銀行開張第944章 死要錢第151章 老虎出更第181章 扯後腿第1082章 護犢子第232章 拔營跑路第577章 再見姚同新第245章 拉拉隊的作用第528章 聞風而動第361章 動遷安置第518章 進京第075章 努力靠近第961章 市井不和諧聲音1第1049章 轉攻爲守第873章 忠誠的理論第436章 勇闖敵營第894章 全殲第183章 開始坑人第947章 一種無奈第503章 進退維谷第847章 舉步維艱第567章 絕戶計第420章 劫掠草原第230章 賑災銀子第985章 隔絕戰場第705章 陣前相約第709章 大好形勢第172章 君臣相得第1031章 慘烈搏殺第891章 出擊第976章 老賴的正當藉口第397章 姚同新知府第607章 花樣審問第029章 殺人第376章 正派與反派的糾結第030章 餘波第591章 貸款給朝廷第557章 培植實力第526章 借兵第972章 辭官潮第853章 各懷鬼胎第945章 期盼鬧營第025章 殺心第319章 大病一場第468章 初戰建奴3第367章 克敵之法第885章 雙重標準第391章 刺蝟陣第830章 接受投誠的條件第128章 大賢與朝堂第1041章 決斷第632章 崇禎驚心第1085章 安排遼西第449章 援軍來啦第998章 調兵遣將第210章 孤臣隊完勝第368章 因闖王的糾結第1083章 安排後事第317章第1043章 各有算計第323章 病貓老虎第627章 收倆牛人當大哥第210章 孤臣隊完勝第282章 囂張呂漢強第572章 合作第207章 決戰開始1第1087章 孤獨的崇禎第505章 亂套了第236章 緊鑼密鼓第548章 歷史拐點第758章 皇太極調兵遣將第993章 這個鍋我不背第151章 老虎出更第536章 決戰2第265章 良苦用心第501章 開戰第398章 直指弊端第207章 決戰開始1第983章 開戰關於百萬字感言第062章 謀殺進行時第731章 製造大饑荒第260章 行路難第193章 郵遞天下第413章 邊軍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