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禎十三年

永平府臺葉成經也動用了儲備,派了團練總兵押運糧食五萬石送達寧遠,爲此洪承疇讚賞不已,寫了奏摺請皇帝封賞永平知府。

寧遠戰事不會在短時間結束,十幾萬屯民都困守城池當然不行。

何桂蘭建議撤出那些屯民中沒有戰鬥力的老弱婦孺,只留青壯在寧遠協防,忠明堡和永平府有安置這些老百姓的能力。

黃家北方屯墾區這些年每年都會有許多改造積極分子得到自由民的待遇,他們知道南下移民一家子會得到五畝水稻田成爲私產,大部分人都選擇南下。

來屯墾的難民經過宣傳隊講解海外移民的好政策,也有許多家庭決定去南方討生活,因此忠明堡、永平府的屯墾總是覺得勞動力不夠。

何桂蘭知道一個勞動力去南方屯墾得到的糧食比在北方多出一倍也不止,當然會顧全大局。

她知道許多屯民都是在永平府過度接受考察學習紀律,合格後自願南下移民的都將要踏上“南明”領地迎接新生活。

熟手走了,何桂蘭會竭盡所能接納流民繼續培養,大明北方人口流失嚴重,土地矛盾其實已經不算大問題,太多良田拋荒了。

永平府接收寧遠的老百姓當然有足夠的田畝讓他們勞作自食其力。

成大事是遼東巡撫,他有權力決定是否撤下老百姓。

朝廷之所以讓邊軍帶着家眷屯守,是爲了在敵軍攻城時能夠做到同仇敵愾,因爲一旦城破,戰士的家小首當其衝。

如今情況不一樣,寧遠接收的兵丁家小和屯民太多,屯田又被建奴騎兵騷擾無法進行,讓老百姓去忠明堡和永平府能夠得到安置,也能夠獲得自食其力的機會可行!

接下來的日子,永平府、忠明堡的糧食連續運進寧遠,大量老百姓接出來忙耕種和田間管理,此消彼長明軍短期內不會缺糧。

只要洪承疇不犯致命的錯誤,松山之敗的歷史應該不會出現。

崇禎十三年的情況大體是這樣:有組織有了人才又有了紀律的李自成攻城略地撒着歡兒發展,隊伍如同滾雪球般急速膨脹。

闖賊已經轉變了流寇一貫作風,開始嘗試經營打下的地盤,分配土地給流民耕種,派出地方官進行管理。

大明爆發財政危機,政府其實面臨破產邊緣,崇禎皇帝賣光了股票幾乎耗盡了內帑都也難以爲繼,建奴、流寇聯袂再起擊碎了皇帝中興大明的幻想。

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已經未老先衰,才三十歲的人兩鬢已見斑白,一個人在奮鬥的崇禎真的很苦、很可憐。

紅歹是穩坐釣魚臺,因爲沒有任何情報表示“南明”有軍隊向北調度,區區洪承疇的十幾萬大軍他不放在眼裡,打援的目標就是他。

奴酋信心滿滿,如果一兩年內殲滅洪承疇部,明國北方再無強軍,清軍橫掃黃河北不是夢想。

他覺得這一次出手太對了,還好自己居安思危不管不顧選擇主動伐明。

洪承疇麾下明軍很明顯有了敢戰勇氣,戰鬥力也提高不少,如果不把這十幾萬明軍打掉,任其發展下去,大清國又要面臨一個可怕的對手。

洪承疇打落牙齒和血吞,他知道此時出擊全無勝算如同找死般,頂住壓力磨洋工,可是皇帝詔令一次比一次嚴苛奈若何?

進駐寧遠的遼東經略如坐鍼氈,還好有成大事、劉應坤力挺纔沒有出昏招立刻向錦州進軍。

何可綱部雖然被圍困一年有餘,但是士氣尚在,錦州衆志成城,鎮守太監紀用、湯道衡、屯糧通判熊兆珪等等都在謀求殺敵建功。

他們沒有坐以待斃,還在不斷組織人馬不間斷出城偷襲清軍,也順帶着搶奪敵人的糧食、馬匹,製造出錦州糧食有可能難以爲繼的假象,讓奴酋判斷失誤欲罷不能。

何可綱知道引誘建奴在錦州城下乾耗、吃風雪會影響敵人生產,從而達到削弱敵人實力的結果,毫無疑問,削弱了敵人就是壯大了自己。

耿直的何可綱比歷史上更加頑強,由於經常參加湯道衡、程時舉他們組織的學習,使得他眼界更寬。

他不擔心自己被建奴困死,因爲他無條件信任“戰神”,他決定真的到了糧食告罄之時等不來援軍,他會率領戰士們襲擊建奴殺了吃肉。

這不是胡扯蛋,歷史上何可綱帶領麾下是真的吃人肉和建奴在錦州死磕,直到被自己人祖大壽忌憚何可綱阻礙他獻錦州城投降後金而殺害。

何可綱爲了有備無患,已經早早的進行配給制以杜絕浪費,幹嘛一定要吃飽,吃七成飽更加有利於身體健康。

湯道衡、熊兆珪等等文武都竭力支持主將的決定,認爲寧可前期的節省全部做了無用功,也不能事到臨頭束手無策。

錦州軍民見文武官員和大家一個鍋裡就食,對於因爲定量不能飽食毫無怨言,因爲他們感受到了公平和正義。

錦州軍民素質高當然跟湯道衡、程時舉、熊兆珪、熊大他們經常帶着手下深入基層交流和宣傳的結果,夜校學習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茅元儀終於熬成封疆大吏,這幾年在登萊巡撫任上兢兢業業工作。

被孔有德禍亂後的膠東半島百廢待興,因爲這裡有便利的海運,有黃勝最早經營的窗口城市之一浮山城,所以有發展基礎。

登萊離自由貿易島“黃家灣島”近在咫尺,發展經濟當然得天獨厚。

山東是個人口大省,也是經濟大省,只要來主政的官員用心做事,把登萊發展成爲內外貿易的繁華商埠城市不在話下。

這不是憑空想象,僅僅山東的商機就足以讓登萊發展壯大。

想有一番作爲的茅元儀到任,鎮守太監呂直又是自己人,沒有人掣肘還有黃家顧問協助、還會得到貸款支持,甩開膀子乾的科學家終於享受到了施展抱負帶來的快感。

茅元儀摒棄以往遼東將門的陋習,在登萊巡撫位置上從頭再來。

他安頓戰爭難民屯田、大修水利、發展貿易,扶持工商,幾年經營登萊日漸富庶,他這個巡撫手裡也比較寬裕。

第一百二十三章:天微微亮第九十五章:解放小腳第五百一十八章: 陣斬李九成第五百六十六章: 夏夜攻防戰第四百三十章:阿敏授首第二百四十二章:接濟東江第四百一十一章:兵分兩路第七百五十五章:抓捕漢奸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疇被俘第二百八十二章:回饋社會第一百一十五章:花魁入彀第二百八十六章:達成協議第六百四十七章:滎陽大會第三十八章:解救漢民第四百二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佈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圍錦州第五百七十三章:救援喀喇沁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四百七十六章:清洗深彌島第四百零一章:天公作美第四百一十三章:萬軍對決第五百四十一章:進退兩難第四十一章:安全撤退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第三百五十七章: 參加科考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厭戰第二百四十五章:目標出現第四百一十八章:兩面開花第三百七十八章:挾屍要價第三百九十章:新城崛起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九十八章:考慮救人第七百八十七章:擁抱土爾扈特部第五百一十九章:計擒祖大壽第七百二十八章:崇禎十四年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糧自安第四百二十五章:英雄喋血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六百五十八章:孫傳庭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六百七十四章: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第七百八十七章:擁抱土爾扈特部第十八章:連升兩級第一百二十一章:盤問俘虜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一百八十六章:吸引百姓第一百七十九章:好事連連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五百六十五章:等待廝殺第六百八十八章:但願如此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難鳴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陰抗清三公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後重逢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古奴才第四百零五章: 產業升級第七百二十四章:揚長避短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藍旗歸降第六百六十章:徐霞客第一百二十五章:輕取敵船第六百三十一章:投資之旅第五百九十九章:不捨寸土第四百九十二章:吳三桂他媽的第三百三十四章:大奸大惡第二百九十六章:差距太大第五百三十章:無所不在第十九章:賞金獵人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圍錦州第二百七十六章:傳遞正能量第三百六十七章:戰列艦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八百零八章:志願者第六百二十八章:大明有錢嗎?第五百七十三章:救援喀喇沁第四百零九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九十一章:撫寧縣丞第八百二十七章:勸進、攤牌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三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命第六百一十五章:追殺流寇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五百八十九章: 放他們一馬第一百五十五章:含苞待放第二百六十章:回家過年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四百六十五章:君前答對
第一百二十三章:天微微亮第九十五章:解放小腳第五百一十八章: 陣斬李九成第五百六十六章: 夏夜攻防戰第四百三十章:阿敏授首第二百四十二章:接濟東江第四百一十一章:兵分兩路第七百五十五章:抓捕漢奸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疇被俘第二百八十二章:回饋社會第一百一十五章:花魁入彀第二百八十六章:達成協議第六百四十七章:滎陽大會第三十八章:解救漢民第四百二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佈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圍錦州第五百七十三章:救援喀喇沁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四百七十六章:清洗深彌島第四百零一章:天公作美第四百一十三章:萬軍對決第五百四十一章:進退兩難第四十一章:安全撤退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第三百五十七章: 參加科考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厭戰第二百四十五章:目標出現第四百一十八章:兩面開花第三百七十八章:挾屍要價第三百九十章:新城崛起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九十八章:考慮救人第七百八十七章:擁抱土爾扈特部第五百一十九章:計擒祖大壽第七百二十八章:崇禎十四年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糧自安第四百二十五章:英雄喋血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六百五十八章:孫傳庭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六百七十四章: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第七百八十七章:擁抱土爾扈特部第十八章:連升兩級第一百二十一章:盤問俘虜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一百八十六章:吸引百姓第一百七十九章:好事連連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五百六十五章:等待廝殺第六百八十八章:但願如此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難鳴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陰抗清三公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後重逢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古奴才第四百零五章: 產業升級第七百二十四章:揚長避短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藍旗歸降第六百六十章:徐霞客第一百二十五章:輕取敵船第六百三十一章:投資之旅第五百九十九章:不捨寸土第四百九十二章:吳三桂他媽的第三百三十四章:大奸大惡第二百九十六章:差距太大第五百三十章:無所不在第十九章:賞金獵人第七百一十五章:再圍錦州第二百七十六章:傳遞正能量第三百六十七章:戰列艦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八百零八章:志願者第六百二十八章:大明有錢嗎?第五百七十三章:救援喀喇沁第四百零九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九十一章:撫寧縣丞第八百二十七章:勸進、攤牌第七十九章:棺材官財第三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命第六百一十五章:追殺流寇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五百八十九章: 放他們一馬第一百五十五章:含苞待放第二百六十章:回家過年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四百六十五章:君前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