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

許四九鄭重告知所有軍民官吏,“戰神”會以血還血,不會讓劊子手逍遙法外。

老百姓的親人被流寇或者官兵屠殺,只要把那些行兇之人記住,早晚有一天“戰神”的人馬會幫大家報仇雪恨。

如果行兇的是官兵,哪怕他們是哪一位總兵官的家丁,“戰神”也會爲老百姓出頭,如果總兵官不交出行兇的家丁,那就連總兵官一起殺。

黃家人很囂張,他們人人內心強大,因爲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後有黃家體系數百萬軍民。

黃家人人相信如果真的惹火了家主,只要派來黃傢俬兵三五個千總人馬,無論哪股作惡的匪兵或者官軍,保證讓他們飛灰湮滅。

義正言辭的警告,彰顯了“戰神”憐惜弱勢人羣的拳拳之心,老百姓都聽得心裡熱乎乎的,覺得有了主心骨,連李中正和金知縣以及一幫伊陽縣官吏都覺得心裡舒坦。

許四九他們以血淋淋的行動清算流寇罪行,讓所有的軍民、官吏都知道了不能從賊。

如果擔心過不下去可以跟着“戰神”家丁走,保證人人有活路,去了南方還會分到良田耕種,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

許多老百姓收拾起破破爛爛的家當準備跟隨黃家人南下,他們還很虛弱,但是眼睛裡已經流露出對未來的嚮往。

金知縣這幾日也跟着許四九他們忙前忙後,他此時在伊陽縣官威日盛,軍民官吏都認爲是縣尊救了大夥兒,對他禮敬有加。

數萬老百姓聚集需要的糧食太多,伊陽補給困難,不是久留之地,郭三喜等準備護送老百姓撤離。

“戰神”家丁的戰鬥力已經讓這裡所有的軍民、官吏折服。

黃家每天給所有難民吃三頓使得失去家園和糧食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極度缺糧的流民隊伍裡,一個黑餅子就能夠換一個少女的初夜,一個炊餅的爭奪會引發血案,導致多人喪命,衡量糧食的價值已經不可以用一石几兩銀子計算。

黃家大張旗鼓讓數萬老百姓吃三餐,付出的銀錢應該屬於天文數字,老百姓親眼所見,當然人人相信“戰神”收留他們的誠意。

第五天,郭三喜、許四九辭別李中正和伊陽官吏準備東歸,連從流寇手裡搶出被裹挾的老百姓一萬五千人,隊伍的人口達到三萬五千,計有七八千戶。

這是因爲伊陽縣城外放粥的消息散佈出去了,許多四鄉八壤躲過兵災的老百姓往這裡聚集。

城裡也有許多逃進去避難的老百姓被毀了家園活不下去了,他們也選擇背井離鄉投奔瓊崖郡王。

朝廷已經派出使臣冊封南國公瓊崖郡王的消息還是李中正這個在鄉京官告訴許四九、郭三喜他們的。

雖然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黃傢俬兵還是興奮不已,連那些剛剛加入的鄉勇都與有榮焉。

伊陽城差一點落入賊手,軍民、官吏心有餘悸,老百姓可以選擇背井離鄉跟着“戰神”走,官吏可不能這樣做。

大明的法度,每一位官吏所在的城池就是他們必守之土,哪怕沒有戰鬥力也不許逃跑。

原本的歷史上,曾經出任遼東經略的高第已經賦閒回到家鄉灤州。

他運氣太差,己巳之亂之時,後金大軍攻打灤州,高第的氣節遠遠不如孫承宗居然拖家帶口逃跑了,後來朝廷秋後算賬逮拿高第下獄,差一點要了他的老命,仕途理所當然被斷送。

李中正已經決定帶着直系家眷去京師復職,這個離開險地的理由無可指責,他號召族人跟隨許四九他們南遷。

常省身也見到了流寇攻城的兇險,主動要求追隨黃家人,唯有金知縣無法脫身,他跟隨郭三喜打了一仗,親眼見識了“戰神”麾下的驍勇,請求郭三喜留在伊陽任職。

金知縣的命運改變了,由棄城逃跑的犯官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變成了守土有功的能臣,但是他頭腦清醒,如果不能離開戰火無處不在的河南,躲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

要保命才能夠保得住官位,如何才能做到?唯有擁有強軍。眼前就有聞名天下的“戰神”家丁在此,他當然不能失之交臂。

金知縣提出會以軍功請求朝廷委任郭三喜擔任伊陽縣守備,並且表態一定會想方設法募集錢糧來養兵,他甚至拿出自己的私產五千兩銀子作爲募兵的前期軍餉請求郭三喜留下。

看來這位文官老爺看開了不少,知道了舍財保命纔是上上策。金知縣信心滿滿,認爲只要伊陽縣願意出錢糧,朝廷一定批准設立守備團練。

朝廷由於流民四起因勢利導,提倡各州府編練鄉勇,金知縣所請符合大勢所趨。

後來在崇禎十年、十二年朝廷除了加派遼餉又多增收了剿餉、練餉。爲此老百姓的負擔加重了不少,更加導致自耕農破產。

李中正雖然決定去京師,可是伊陽城中有太多不願意離鄉背井的父老,他也竭力挽留郭三喜,並且表態去京師一定竭盡全力保舉郭三喜成爲從四品守備武官。

這一次在伊陽城斬殺流寇三千餘,明正典刑有名有姓的大匪首之一沖天柱,李中正和金知縣聯名保舉已經是從五品的武官郭三喜連升兩級成爲一個地方守備不成問題。

朝廷會樂見其成,這些地方軍完全是當地供給糧餉,朝廷不用出銀子,缺少兵馬時還可以命令地方軍協助營兵剿寇。

許四九和郭三喜、祝國兵等等十幾位軍官商議後決定留下百十人在伊陽訓練鄉勇。

他們分析,差一點遭受滅頂之災的伊陽老百姓一定懂得了有武力才能夠自保的道理,訓練他們戰鬥技能肯定不會遭遇牴觸情緒,況且黃家會再次運糧食、裝備來這裡。

人人不怕苦心甘情願接受訓練,假以時日成爲守備武官的郭三喜訓練出一兩千敢戰的人馬應該沒問題。

以伊陽爲據點有可以廣收附近幾十裡方圓的流民,因爲這片地區幾乎被流寇打爛了,應該還會有太多得到消息的老百姓來伊陽縣投奔,家主佈置的大量救出老百姓的任務會較好地完成。

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八百零三章:大廈將傾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三百九十二章:晉商賣國第七百六十三章: 魚皮韃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幫助秦良玉第三百二十七章:黃雀在後第五十一章:喜得忠僕第四百九十四章:宣傳蠱惑第三百七十三章:初具規模第三百四十九章:熱帶土地第三百二十四章:悶頭髮展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六百九十章:大明發威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爛第三百一十章:寸土必爭第六百九十四章:逮張獻忠賞條褲子第四百三十七章:扶危濟困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雙簧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所蹤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變崇禎宿命第八百章: 論功行賞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第三百三十七章:秋毫無犯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第十六章:料敵預先第六百六十五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一百三十二章:各打各的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一次長征第二百九十四章:巧妙佈置第六百七十五章:全民戰爭第三百二十八章:關門打狗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七百七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六百六十九章:集中爆發第一百六十五章:火炮盲射第二百七十三章:遊說信王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二百零五章:鬼哭狼嚎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二百七十一章:捂盤惜售第五百六十九章:今夜無眠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榮歸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三百一十一章:狹路相逢第三百零一章:小打小鬧第三百零四章:兩家互動第一百七十四章:嚇得自殺第二百四十九章:目眥欲裂第五百六十章:決一雌雄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二百七十一章:捂盤惜售第六百八十三章:黃袍加身第七百二十七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五十六章:看住老爺第一百六十六章:我爲魚肉第六百一十章:漢服飄飄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三百三十一章:不動如山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三百二十三章:舊夢重溫第三百七十四章:掃盲運動第二百九十一章:撫寧縣丞第九十一章:受益匪淺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七百二十章:白桿兵很忙第四十三章:娶妻納妾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雙簧第四百零五章: 產業升級第六百九十九章:反水了第二十六章:好事多磨第一百二十四章:斬殺浪人第一百六十八章:殺敵立功第五百四十五章:“戰神”來了第八章:治病救人第三百八十九章:壟斷海貿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環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三百五十四章:海外建國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七百三十四章:言者無罪第七百三十章:福祿湯第六百三十四章: 買路錢第一百二十六章:明軍剿寇第四百六十九章:勿忘先烈第五百八十一章:如火如荼第三百七十九章:開拓精神第五百二十六章:建立制度第一百九十八章:虛晃一槍第六百四十三章:跑路
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八百零三章:大廈將傾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三百九十二章:晉商賣國第七百六十三章: 魚皮韃子第四百五十五章: 幫助秦良玉第三百二十七章:黃雀在後第五十一章:喜得忠僕第四百九十四章:宣傳蠱惑第三百七十三章:初具規模第三百四十九章:熱帶土地第三百二十四章:悶頭髮展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六百九十章:大明發威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爛第三百一十章:寸土必爭第六百九十四章:逮張獻忠賞條褲子第四百三十七章:扶危濟困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雙簧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所蹤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變崇禎宿命第八百章: 論功行賞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第三百三十七章:秋毫無犯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第十六章:料敵預先第六百六十五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一百三十二章:各打各的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一次長征第二百九十四章:巧妙佈置第六百七十五章:全民戰爭第三百二十八章:關門打狗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七百七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六百六十九章:集中爆發第一百六十五章:火炮盲射第二百七十三章:遊說信王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二百零五章:鬼哭狼嚎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二百七十一章:捂盤惜售第五百六十九章:今夜無眠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榮歸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三百一十一章:狹路相逢第三百零一章:小打小鬧第三百零四章:兩家互動第一百七十四章:嚇得自殺第二百四十九章:目眥欲裂第五百六十章:決一雌雄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二百七十一章:捂盤惜售第六百八十三章:黃袍加身第七百二十七章: 事在人爲第一百五十六章:看住老爺第一百六十六章:我爲魚肉第六百一十章:漢服飄飄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三百三十一章:不動如山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三百二十三章:舊夢重溫第三百七十四章:掃盲運動第二百九十一章:撫寧縣丞第九十一章:受益匪淺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第一百四十九章:積草屯糧第七百二十章:白桿兵很忙第四十三章:娶妻納妾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雙簧第四百零五章: 產業升級第六百九十九章:反水了第二十六章:好事多磨第一百二十四章:斬殺浪人第一百六十八章:殺敵立功第五百四十五章:“戰神”來了第八章:治病救人第三百八十九章:壟斷海貿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環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三百五十四章:海外建國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七百三十四章:言者無罪第七百三十章:福祿湯第六百三十四章: 買路錢第一百二十六章:明軍剿寇第四百六十九章:勿忘先烈第五百八十一章:如火如荼第三百七十九章:開拓精神第五百二十六章:建立制度第一百九十八章:虛晃一槍第六百四十三章: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