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三八條約

照會上寫得明明白白,大明英國公家有五艘二號福船在五島列島海域失蹤,船貨損失不下四十萬兩白銀,失蹤船員二百多人.

大明英國公質疑日本德川幕府有沒有管理日本的能力,如果得不到答覆,大明就要找他們的皇帝討個說法。

至於爲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大明戰船來到此處,照會也寫得明明白白,日本海盜肆掠沒有足夠的武力如何能夠來此啊?

既然徵夷大將軍不管境內海盜猖獗,那麼大明只好越俎代庖,不遠千里來日本海域絞殺海盜替死難的大明百姓討還公道!

如果日本方面不予處理海盜傷害大明百姓事件,那麼大明只好越境攻擊海盜盤踞的島嶼,以後派兵駐守以絕後患。

德川家康見到了那些被明軍俘虜並且送還的海盜,經過盤問發現他們真的都是日本人,只不過大部分都是以前在軍閥混戰中打散的那些大名的麾下,其實不關他的事,可是這無法對大明解釋啊!

他現在代表日本政府,總不能承認自己還沒有達到控制整個日本國的地步,這些日本人的行爲與己無關。

大明來要個說法,他們的底線在哪裡?他們興師動衆來了,他們的武力值日本方面也看到了,總不可能什麼事都沒辦就打道回府吧?

他們要攻取海盜盤踞的島嶼並且駐軍,這個條件不能接受,那些島嶼是日本領土,豈能讓大明把軍隊駐紮到自己國家領土上。

德川家康無可奈何,派出代表團和大明英國公的代表團接洽,希望能夠獲知大明的意圖。

日本代表團裡有許多大名熟悉李國助,見這位大海商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明官員還是談判代表裡的一員。

他們很高興,終於找到了可以交流之對象了,都主動來和李國助套近乎,經過幾次攀談,得知了大明的意圖,那些大名都很高興,一致贊同從李國助口裡泄露的大明提案。

大明是爲了和平而來,是爲了自由貿易而來,是爲了確保航線安全而來,他們不是來興師問罪,而是來謀求合作共贏啊!

這些大名都興奮異常,大明如此做派貌似有利於自己有利於日本啊!以後賣大明貨物發財肯定還是咱們這些人啊!

大明的提案通過私人渠道透露出來了,德川家康接見了幾個大名知道了情況,原來大明沒有得理不讓人,沒有要求日本政府賠償英國公家幾十萬兩銀子的損失。

而是要求兩國聯手打擊海盜保護來往商船,要求直接由大明英國公跟日本徵夷大將軍交易互通有無就在江戶交貨,達成協議以後每年貿易一次,都是如此照章辦理。

這好像不是什麼壞事啊!德川家康根本不反對跟大明貿易,他是害怕西洋人對日本的滲透,特別忌憚日本人信奉天主教,之所以閉關鎖國就是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

日本大名去跟徵夷大將軍商議談判底線時,李國助可沒閒着,他動用了所有關係網,甚至派出他麾下的日本人走街串巷廣而告之江戶老百姓。

“徵夷大將軍抓住了一千多活躍在五島列島海域的海盜,大家來看看有沒有屠殺過自己親人的海盜落網。”

江戶城老百姓一時間奔走相告,每天都有許多有親人在海上遇海盜襲擊而罹難的江戶居民來到徵夷大將軍官署,他們一致要求把海盜帶出來讓大家指認兇手。

這還不算完,逮了一千多海盜的風聲傳到了附近的城市,有許多老百姓也往江戶趕,他們希望得知因爲跑海而失蹤親人們的消息。

徵夷大將軍官署每天都被來等消息和瞧熱鬧的老百姓圍得水泄不通,不得已,德川家康只好把海盜綁成一串游街,讓老百姓指認。

德川家康頭都大了,大明水師幾百艘海船在江戶灣耀武揚威讓自己太被動了,他決定速戰速決火速安排雙方代表團開始洽談。

德川家康爲了試探大明的誠意,派出了長期經營大明貨物的內行,談判的結果讓他鬆了一口氣放心了。

這一次大明雖然付出了高昂的運輸成本,出動一百幾十艘戰船護送商船跑長途,可是人家沒有坐地起價,還是按照以前的價格交貨,購買日本的貨物也是出價公道。

貿易協議上一一給日本國的產品定了價,比如銅錠按照一兩官銀十六斤計價,一石日本精米按照七錢銀子。

這樣的價格太實惠了,日本大名可以花五錢銀子不到就能夠收上來大米,銅錠給大明供貨後完全可以讓礦山開足馬力生產。

雙方達成的協議到了德川家康那裡有異議了,他不是對交易貨物的價格和品種不滿意,而是不能忍受以後每年在江戶灣交割。

徵夷大將軍從他的統治利益出發,認爲大明萬一每一次都是興師動衆而來,如此多的戰船虎視眈眈在江戶灣港口,萬一他們動了歪心思發動突然襲擊如何是好?

經過再次磋商,大明方面要求日本政府拿出打擊海盜的誠意,談判的日本代表答應絕不姑息任何海盜,最後大明讓了步,交易地點放在鹿兒島。

這對於大明來的商船反而是好事能夠少跑四天的海路呢。

協議達成,日本方面爲了表示誠意,公開處決被大明交還的海盜三百八十人,處決人犯的當天江戶百姓如同過節一樣。

原來被德川幕府決定處決的三百八十海盜就是被許多證人指認參加過某一次襲擊,因爲有許多證人是海盜收了贖金被放還的商人,到了報仇雪恨的時候他們都咬牙切齒把他看到過的海盜揪了出來。

那些被遊街的海盜被砸了滿頭滿臉的臭雞蛋和爛菜葉,最後一個個身首異處了,這可不是明軍背信棄義,明軍可信守承諾沒有殺他們,是他們的祖國認爲海盜該死。

後來歷史學家把天啓六年秋天的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關貿協定稱爲‘三八條約’。

紙面上的文章都做了,下一步就是交貨、發貨了,大明在價格上沒有搞什麼動作,可是貨物的質量如何呢?

在交貨的當天,江戶灣來了許多各大名的分銷商,他們對到手的配額仔細查驗,最後一致公認大明這一次的貨品質量上乘,還有許多東西簡直就是奇貨可居。

黃勝回航可不願意帶大量的銀子,自己賣出的是產品是資源,如果都是帶沒有什麼意義的銀子回去長期以往就會使大明通貨膨脹,物價居高不下。

所以儘可能買東西,第一就是資源,銅錠買了五百萬斤花了三十一萬多兩銀子,其它如鉛、硫磺、硝之類物資也買了近十萬兩銀子。

黃勝還做了一件讓李國助和李二大惑不解之事,黃大人以七錢銀子一石的高價大量收購日本大米。

黃勝有意出高價買糧食就是讓日本人覺得有利可圖,說不定日本農民也會提高種糧積極性呢,這個民族也是最勤勞的民族之一,種糧的利潤大了就會鼓勵更多人開荒種地,現在日本人口少得很,可耕種土地完全能夠養活三倍的人口。

最關鍵他們的內戰已經到了尾聲,老百姓可以獲得安寧自然會發動生產。

大明的土地不是養活不了一億兩千萬人口,而是後來出現了一個‘不納糧’專門‘搶糧’的李自成。

其實只要稍微有思想的人就應該對這位‘嫁衣王’嗤之以鼻,‘不納糧’他吃什麼?把他樹立爲正面形象的人內心一定是陰暗的骯髒的。

這個蠢貨殺雞取卵,像蝗蟲一樣在華夏大地蔓延,他經過的地方本來就脆弱的平衡立刻被摧毀了,他的豐功偉業就是創造出成千萬的赤貧者,打爛了最後的漢文明,最後便宜了野蠻人。

被他肆掠的地方几年都無法自給自足,土地大面積拋荒,帶來的惡性循環是無法估量的。

本書起點首發,如果各位看官覺得本書還行,請到給本書投一下免費的推薦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節回報給書友們!

第六百二十七章:開闢新天地第六百三十七章:不擇手段第七百六十四章:收編生女真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第一百七十三章:明軍兇猛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計範家第一百五十二章:討要火藥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三百八十一章:四李分朝第五百零五章: 弱國無外交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十二章:牛刀小試第四百九十三章:圖窮匕見第二百三十三章:炮火外交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口惡氣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二百四十七章:如此好箭第八百五十三章:剮了闖賊過年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七十八章:文藝人才第一百一十九章:準備就緒第五百六十五章:等待廝殺第三百四十八章:爲了糧食第七百零四章:三宣六慰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殺婦孺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四百四十八章: 難望項背第五百七十六章:衝殺蒙古右營第二百七十章:內城府邸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藍旗歸降第一百七十二章:堂堂陣戰第五百八十六章:殺伐果斷第五百六十三章:大逆轉第三百五十七章: 參加科考第四百四十一章:幸福來敲門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鎖鴨綠江第三百六十九章:入朝作戰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八百四十六章: 發動總攻第五百四十三章:飛入錦州城第三百零九章:樂不思蜀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八十五章:王道樂土第九十二章:香車美人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子期待第五百四十七章:觸手可及第一百五十五章:含苞待放第七百二十一章:戰略平衡第四十七章:督師召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五十章:主僕易嫁第一百八十四章:轟動京師第八百一十五章:闖賊進京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四百一十五章:誰主沉浮第三十九章:守株待兔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贓俱獲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國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難鳴第三百九十二章:晉商賣國第二十五章:建奴懵了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九章:小小隊伍第四十三章:娶妻納妾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五百三十一章:崇禎期待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一百七十九章:好事連連第四十一章:安全撤退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厭戰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七百三十六章:蹬鼻子上臉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關第五百二十八章:澳門迴歸第五百九十四章:惺惺相惜第三百一十一章:狹路相逢序章第二百九十八章:誰是豬玀第七百九十六章:寧武關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五百八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三百四十一章:海盜內訌第三百六十五章:急流勇退第五百三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一百三十八章:再接再厲第一百五十二章:討要火藥第五百三十二章: 去日本海第八十九章:醉得開心第五百五十二章:鰲拜死於空襲第二章:人不如狗第八十八章:民族主義第六百五十七章: 緊張刺激第二百八十四章:展望南海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六百六十二章:金融全球化
第六百二十七章:開闢新天地第六百三十七章:不擇手段第七百六十四章:收編生女真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第一百七十三章:明軍兇猛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計範家第一百五十二章:討要火藥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三百八十一章:四李分朝第五百零五章: 弱國無外交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十二章:牛刀小試第四百九十三章:圖窮匕見第二百三十三章:炮火外交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口惡氣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二百四十七章:如此好箭第八百五十三章:剮了闖賊過年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七十八章:文藝人才第一百一十九章:準備就緒第五百六十五章:等待廝殺第三百四十八章:爲了糧食第七百零四章:三宣六慰第二百五十一章:不殺婦孺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四百四十八章: 難望項背第五百七十六章:衝殺蒙古右營第二百七十章:內城府邸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藍旗歸降第一百七十二章:堂堂陣戰第五百八十六章:殺伐果斷第五百六十三章:大逆轉第三百五十七章: 參加科考第四百四十一章:幸福來敲門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鎖鴨綠江第三百六十九章:入朝作戰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八百四十六章: 發動總攻第五百四十三章:飛入錦州城第三百零九章:樂不思蜀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八十五章:王道樂土第九十二章:香車美人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子期待第五百四十七章:觸手可及第一百五十五章:含苞待放第七百二十一章:戰略平衡第四十七章:督師召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第一百零九章:竹籃打水第五十章:主僕易嫁第一百八十四章:轟動京師第八百一十五章:闖賊進京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四百一十五章:誰主沉浮第三十九章:守株待兔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贓俱獲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國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難鳴第三百九十二章:晉商賣國第二十五章:建奴懵了第三百八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九章:小小隊伍第四十三章:娶妻納妾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五百三十一章:崇禎期待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一百七十九章:好事連連第四十一章:安全撤退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厭戰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七百三十六章:蹬鼻子上臉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關第五百二十八章:澳門迴歸第五百九十四章:惺惺相惜第三百一十一章:狹路相逢序章第二百九十八章:誰是豬玀第七百九十六章:寧武關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五百八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三百四十一章:海盜內訌第三百六十五章:急流勇退第五百三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一百三十八章:再接再厲第一百五十二章:討要火藥第五百三十二章: 去日本海第八十九章:醉得開心第五百五十二章:鰲拜死於空襲第二章:人不如狗第八十八章:民族主義第六百五十七章: 緊張刺激第二百八十四章:展望南海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六百六十二章:金融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