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外放知縣

?“還未請教張年兄大名呢!”

“不敢,張進,張佳玉!”張進也是一拱手,自報了家門這才一臉微笑的對楊銘道:“還未恭喜楊兄高中探花,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到是張某汗顏啊,只不過得了個二甲第四呵呵!”

雖說是汗顏,不過看的出來這張進卻沒有半點兒汗顏之意,反之卻是一臉的得意,這其實也難怪,能位列三甲那便已經是魚躍龍門,每四年一次科舉參加院試者不計其數,在這成千上萬的人中三甲一共取士也不過就那麼兩百多名,可見其難!更不要說期間早早便被刷下來的童生、秀才,算起來即使說是萬里挑一也一點兒不爲過。

&nb(豬)(豬)(島)(小說)msp;張進能中二甲第四名那也是有着點庶吉士的資格!所謂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選進士於六部諸司及翰林院之下觀政。翰林院之下者稱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稱觀政進士。

自永樂二年開始始專隸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

這期間其實就是到翰林院內任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情況有點像後世的見習生或研究生先下方到某辦公室熟悉下管理以及相關情況,然後再根據其情況來安排職務。

自明代英宗以後便形成了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而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衆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爲“選館”。

其中庶吉士觀政時間一般爲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爲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覈,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爲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爲政府儲材之地。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爲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

因此張進身爲二甲第四名那便是穩穩的能點庶吉士,雖然自得。但是不得不說他卻是有驕傲的資本。

更何況看張進的模樣也不過二十七八的年歲,能如此年輕日後的前程何止遠大,根本就不用說他這樣的青年才俊那必然是會被重點培養。

畢竟就一般進士而言,能四十中進士那是常態,可是如果四十歲中了進士那麼觀政三年便是四十三歲,之後按律當個七品的御史或者到那個部堂任一個主事,如此一來便是熬資歷,這一熬便是四年,四年之後看其政績再次提拔!

而沒有被點重庶吉士的人那就更可悲了。不僅要觀政而且下方到地方也是有講究的,一般而言頂多也不過是一個八品的縣臣或者通判,想要做縣令那簡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比如說楊銘的恩師李道遠那便是庶吉士出身。同樣是在六部觀政三年這才被下放到了蜀中擔任洪城縣令,可是比起一般的進士而言無疑他的升遷速度那便高了不止一個高度。並且有了庶吉士的出身那也是一種資歷,就像後世到某某地方深造了一般。這種資歷會被吏部記錄無論是升遷還是調往其他地方爲官都會有所考量。

總而言之,張進雖然出身比不上一甲的三人。但是在其他的二甲、三甲當中也算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乃是各大派系拉攏的對象。

“同喜。同喜!”既然張進拋出了友誼之光,那麼楊銘自然不會拒絕,有道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個朋友那便是多一條路,能結實一個前途遠大的朋友對他來說還真的不是一件壞事,不過他卻有些奇怪,按理說他沒有去拜見嚴嵩等考官這便是相當於得罪了嚴嵩等人,可是爲何這張進卻向自己示好?

不過他也只是這麼一想便隨之拋之腦外,因爲這時候新科的進士已經幾乎全部到齊,而禮部那邊也來了一位官員對他們進行簡單禮儀培訓等待正式的開典!

真個東華門外都充滿了一種叫做嚴肅的氣氛,門前,中場,以及楊銘所在的尾曲都便的雅雀無聲。

辰時一到,只聽鐘樓一響便見那東華門徐徐打開。

東華門,乃是進出紫禁城的正大門,每次打開都非同小可。

上次打開是因爲放榜,這次打開是爲授官,而其他時候也或是有重大事情又或者是外邦來朝,否則一般都是走其他門。

這便是一種禮儀,是一種國朝取士的一種態度。

“陛下有旨”

隨着太監的出現這授官大典便已經正式開始,因爲所在之地乃是尾曲,所以太監的話根本就聽不到,更何況當門開之時禁衛軍、御林軍紛紛手持兵戈一字排開,從東華門內側一直往裡面延伸

威武,霸氣!

根本就難及當時氣勢之萬一!

衆人都興奮異常,就連張進也似乎豪氣萬千!

可是楊銘卻並沒有這種感覺,他到是覺得這種味道怎麼就和後世的大型頒獎典禮那麼類似呢?

先是到達了太極殿,然後便是文武分明各有站位,在殿堂的下方便整齊的站着楊銘等一衆新科進士。

之後便是嘉靖的講話,因爲有發言稿也不知道是黃錦寫的還是那位大臣寫的,厚厚的一個本章被寫的密密麻麻楊銘看到那厚厚的一疊簡直都要奔潰了,心裡暗暗想到,不知道嘉靖會不會看着這發言稿口渴?

“朕之繼位以來,勤懇理國,然天下之衆民之億萬。聖賢有云”這一念便是大半個時辰,不得不說嘉靖還真有當皇帝的潛質。這長篇大論念起來說的是求賢若渴,那一個生動那下面的一干進士刺激的那叫一個滿腔熱血。只恨不得馬上當官

然後便是當朝首輔楊延和發話,因爲身兼禮部以及吏部兩部的尚書,所以授官的名冊其實便是由他起草的,而這其中自然也有嘉靖的批朱,直到楊延和再次的勉勵了這些新科進士之後他纔在百官的面前講授官的名錄呈給了旁邊的黃錦。

黃錦拿着名錄自然不是要自己看,而是轉呈嘉靖

嘉靖當衆接過名錄先是看了看然後便在這名錄之上批朱。

而這時候便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接下來便是授官的正式環節了!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掄才大典掄天下之才而國用特賜一甲者三人進士及第,授一甲第一名狀元劉仕林正六品翰林院編修。授第二名榜眼劉芳正七品翰林院編擬,第三名探花楊銘授正七品縣印”

一甲三名,那可是探花郎!

可是居然只是授予正七品縣令,這無疑讓許多不知道事情內幕的人感到驚奇。

特別是是一些新科的士子更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知道入翰林那便是成爲儲相,擔任編修或者是編擬那都是清貴官,有了這樣的一筆資歷日後那便纔有了登閣拜相的資格,可是同樣是一甲,楊銘卻只是被授予了一個縣令,雖然是正七品。但是這含金量無疑就是天壤之別。

人家在京城見的都是大人物,在翰林呆上幾年等刷資歷,到時候人脈有了,而資歷也熬出來了。到時候再放一任知府又或者是進入部堂,再或者繼續留任翰林當個侍讀那可就少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上進時間,而知縣雖然也是七品。但是下方到地方那可就不同了,畢竟讀書人都知道一個成語那便是紙上談兵。在私下裡大家喝點兒小酒誇誇其談,治國如何治天云云可是真要等到讓他們主政一方的時候大多都找不到東南西北。

畢竟說和做這便是兩碼事。所以留任京師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楊銘的授官卻似乎偏離的常理這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無疑讓幾乎所有不明真相的人覺得朝廷或者說是那幫大佬乃至於嘉靖對楊銘的態度似乎有點兒微妙。

然後這種沉寂也只是短暫的,沉寂了約莫十多秒的時間後黃錦繼續宣佈二甲、三甲的授官名字。

楊銘也注意到了這些名單,被點庶吉士的人一共乃是二十八人,一甲的狀元的榜眼都在名錄之中,二甲賜進士出身一共八十三人有二十一人被點庶吉士,而三甲賜同進士出生的二百三十八人中居然還有五個幸運兒被點庶吉士,這些人無疑也是前途光明之輩,只要按部就班、穩打穩紮,不出意外數年之後便能下放或者進入部堂。

直到一甲、二甲、三甲,整整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全部都授予了官職或者實習官職之後整個授官大典這纔算結束。

正當所有新科進士都熱血激動的時候楊延和看向了楊銘,其實不只是楊延和,包括蔣冕、毛紀、其他三省六部的一些官員都滿含深意的看着他。

這便是讓楊銘選擇下放的地方了。

楊延和早就已經通知了楊銘,但凡是大明國土,任其挑選一縣之地作爲他實驗之縣,爲期三年!

當時楊銘的回答是哪裡最窮他便去哪裡!

可是這句話沒有人當真,都認爲讀書人嘛,自然有些心高氣傲,畢竟楊銘還年輕也非常有才華,無論是出於愛才之心還是出於對社稷的考量都還是一致決定在這個時候讓楊銘選擇比較妥當,畢竟事關前途相信楊銘只要不傻他自然會擇其輕重。

楊銘面帶微笑,走向龍椅上的嘉靖,直到距離三丈之處才慢慢定身,只見他先是大膽的看了嘉靖一眼然後才復而轉過身面對所有人坦然道:“楊銘出生於微末,幸得恩師看中收入門牆,在蜀中不過是立了些許微末之功更是深受陛下恩賜以舉人出身,並且朝中諸公的愛惜之心更是無以言表!今授官大典,陛下授微臣正七品縣令之職臣萬感惶恐,之求報君之恩,報國之恩!報諸公之愛惜之心!然我大明朝疆域之廣,有富貧之距,富者如兩淮如揚州之地,而貧者有安南、雲貴之處,衣衫尚不避體這猶之!我輩讀書人,讀先聖之絕學,當開萬世之太平!臣求陛下旨,臣願去大明最貧之縣爲官,三載不能使之康富永不還朝!”

楊銘一句話說的那是慷慨激昂,即使先前對他還有成見的一些人此刻都難免對他有些佩服,能夠說出三載不能使之康富永不還朝還朝這句話即便是誰也不可能不欽佩萬分!

嘉靖也是滿臉自豪之色,對於楊銘的回答他早有預料,楊銘與其他人不同,在他看來楊銘最大的本事那便是理財之能,如果他主政一縣那這一縣便是他最大,可以說整個縣城無論是政務還是其他都是他說了算!政令通達,有手段,只要下面的人能用不至於拖後腿那做出一點兒成績根本就不用想也知道結果!

就比如說一般的百姓,家裡能有口飯吃,一年四季能置辦一身衣服,逢年過節能吃上一頓肉那便是公認的小康之家!

可是這樣的生活水平,哪怕是一個五口之家一年之所需也不過僅僅只需要不到三貫錢,摺合成銀子拿便是三兩,可是以楊銘的手段莫說是三兩哪怕三十兩應該都不是難事。

畢竟在蜀中的煤炭集團就很說明了這一點!比如運送煤炭、煤球、煤爐需要人手,除此之外還需要人制造爐心、爐蓋、還有爐身,當這些東西都做好之後還需要組裝以及銷售,這一個個環節說白了就是一個個人來運作,如果楊銘能再拿出一個如同煤炭集團這樣的法子,別說是一個小小的縣,哪怕是一個府都會從中受益,到時候需要的人手海里去了,無論是老人還是壯年,哪怕是看家的婆子也能做點了力所能及的活兒換取點柴米錢。

“好!朕沒看錯你!”嘉靖激動的臉色通紅,楊銘是他的人從當初恩賜楊銘舉人出身的時候便是,如今楊銘要舉善政去地方實驗他自然雙手贊成大聲道:“楊銘,你要去哪裡朕不管,只要你真能走出一條對大明有利的路子來三年之後朕當以開中門迎之!”

然後纔對一旁的黃錦道:“黃錦拿出來!念!”

ps:第二更送上,四千字大章!今天木有偷懶,月票有木有?推薦有木有?

第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二章 公子果然如此無情麼第338章 楊銘回京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底蘊 上第三十七章 住店第218章 御廚的手藝也不怎麼的!第八十二章 舊識?第232章 求條路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221章 跟隨第一百九十三章 連鎖店 中第十二章 下雨了第三十七章 滿腹經綸張文才第204章 全是石頭第211章 何爲富足 下第319章 楊銘你在花船上幹什麼第九十三章 收益太大了第七十九章 護衛 上第259章 楊銘找就動手了 中第255章 迎親 中 第2更第257章 貴州來人第227章 農商之利第245章 安排第254章 迎親 上 第1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私奔 下第253章 安排兩地第201章 那裡窮就是那裡第二章 牛有問題第四十六章 中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接管大權第一百零五章 緣由第230章 侍讀第336章 海運,海禁第220章 永淳公主第二十二章 再問第五十八章 子非魚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五章 張胖子要發財 上第273章 劉儀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條狗可以毀滅一個民族第313章 楊銘想要開邊集第203章 瘋狂的石頭 下第一百零六章 文曲星下凡?第三十三章 馬車來了第七十四章 秋雨第一百二十一章 聖旨到 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運集團 上第228章 鏵式犁第一百四十章 震驚 中第272章 帶你們發財第十三章 雨一直下第265章 偷嘴第一百八十八章 會元 中第五十七章 方案第282章 推斷第一百九十三章 連鎖店 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驛票 中第218章 御廚的手藝也不怎麼的!第九十四章 時間差第232章 求條路第254章 迎親 上 第1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心無愧第214章 論政 下第一百六十章 私奔 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會元 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鴻信傳書 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代第六十七章 流民第324章 要走了第八十五章 回家了第300章 七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君臣同膳第318章 有人找楊銘麻煩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驛票 中第203章 瘋狂的石頭 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猜測第201章 那裡窮就是那裡第213章 論政 上第255章 迎親 中 第2更第229章 第二章圖紙第一百三十七章 柳寒月第338章 楊銘回京了第337章 再回蜀中第二十二章 再問第332章 天上掉銀子一樣第一百五十二章 夏雨柔 上第九十六章 老婆子,你打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自得與自責 上第六十四章 彌補 上第九十六章 老婆子,你打我?第306章 開城第四十二章 公子果然如此無情麼第250章 都是意氣惹的禍第四十章 初見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一百九十三章 連鎖店 中第三十二章 金飯碗 下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五十五章 大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施政?
第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十二章 公子果然如此無情麼第338章 楊銘回京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底蘊 上第三十七章 住店第218章 御廚的手藝也不怎麼的!第八十二章 舊識?第232章 求條路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221章 跟隨第一百九十三章 連鎖店 中第十二章 下雨了第三十七章 滿腹經綸張文才第204章 全是石頭第211章 何爲富足 下第319章 楊銘你在花船上幹什麼第九十三章 收益太大了第七十九章 護衛 上第259章 楊銘找就動手了 中第255章 迎親 中 第2更第257章 貴州來人第227章 農商之利第245章 安排第254章 迎親 上 第1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私奔 下第253章 安排兩地第201章 那裡窮就是那裡第二章 牛有問題第四十六章 中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接管大權第一百零五章 緣由第230章 侍讀第336章 海運,海禁第220章 永淳公主第二十二章 再問第五十八章 子非魚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五章 張胖子要發財 上第273章 劉儀的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條狗可以毀滅一個民族第313章 楊銘想要開邊集第203章 瘋狂的石頭 下第一百零六章 文曲星下凡?第三十三章 馬車來了第七十四章 秋雨第一百二十一章 聖旨到 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運集團 上第228章 鏵式犁第一百四十章 震驚 中第272章 帶你們發財第十三章 雨一直下第265章 偷嘴第一百八十八章 會元 中第五十七章 方案第282章 推斷第一百九十三章 連鎖店 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驛票 中第218章 御廚的手藝也不怎麼的!第九十四章 時間差第232章 求條路第254章 迎親 上 第1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心無愧第214章 論政 下第一百六十章 私奔 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會元 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鴻信傳書 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代第六十七章 流民第324章 要走了第八十五章 回家了第300章 七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君臣同膳第318章 有人找楊銘麻煩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驛票 中第203章 瘋狂的石頭 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猜測第201章 那裡窮就是那裡第213章 論政 上第255章 迎親 中 第2更第229章 第二章圖紙第一百三十七章 柳寒月第338章 楊銘回京了第337章 再回蜀中第二十二章 再問第332章 天上掉銀子一樣第一百五十二章 夏雨柔 上第九十六章 老婆子,你打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自得與自責 上第六十四章 彌補 上第九十六章 老婆子,你打我?第306章 開城第四十二章 公子果然如此無情麼第250章 都是意氣惹的禍第四十章 初見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一百九十三章 連鎖店 中第三十二章 金飯碗 下第九十九章 奏摺第五十五章 大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