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

道衍笑着拱手說道:“如今王爺若是想要奪嫡,只需打出變法的旗號就行了,相信陛下自然會關注到您。”

“若是真的事有不諧,自可舉旗而反!”

朱棣猛灌了一口酒,哈哈大笑。

“大師說到我心裡去了!接下來就請大師再多幫我謀劃一番了。”

朱棣伸出自己手掌,放在道衍面前,道衍微微含笑,拿出自己蒼老的手掌輕輕一拍,兩人擊掌爲誓,戮力同心。

朱棣此次想要上演的奪嫡戲碼也很簡單,打出變法的大旗,不斷在北平深化改革,以此獲得朱元璋歡心。

他不可能再像歷史上那樣,直接舉兵造反了,歷史上的時候,沒有變法這回事,朱元璋和朱允炆之間沒有什麼矛盾,朱棣也只能老老實實的把所有想法埋在心底。

可如今,既然朱允炆露出了破綻,也就不能怪朱棣不講道義了。

朱允炆來回搞這些小手段,實在落了下乘,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朱元璋提拔的都是傾向變法的大臣,若是等到朱允炆上臺,一下子調轉一百八十度。

這些在朱元璋時代通過變法上位的人,能不擔心嗎?

就憑這一點,朱允炆就已經丟了很多官心。

朱棣則不然,本來何秋在的時候就在北平做了不少關於變法的準備,而且又有知行書院裡的一批士子。

只要朱棣想要變法,能做的比其他所有地方都好,這麼耀眼的政績,朱元璋不會看不到。

這樣一來,一個極爲優秀的兒子,和一個碌碌無爲,甚至可能在自己死後推翻自己所有政策的孫子,那一個更適合做接班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天,朱棣就找上了北平布政使,強烈表達了自己對變法的支持。

直接讓自己手中的燕王三衛一同支持北平的清田工作,誓要把北平打造成變法的模板。

……

朱高熾被封爲燕王世子,進宮拜見過朱元璋,就一路回到北平。

在宮裡的時候,朱元璋見過朱高熾後,只覺得像是見到了朱標,不僅身材像,連性格也很像。

沒的說,一言不合就賞賜了朱高熾特別多的東西,甚至心中在思索,爲什麼朱標的兒子和朱標差距這麼大,反而是朱棣的兒子這麼像朱標呢?

朱元璋額這種態度被何秋敏銳的把握住了,朱元璋這是什麼意思呢?

難不成看到朱高熾,心中有些後悔了?已經開始想要轉立朱棣爲太子?

或者會是大明的新一代‘好聖孫’的故事?

何秋心裡亂糟糟的,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猜測到底對不對,畢竟朱元璋的心思,從來沒有那麼容易能猜到。

但如果朱元璋真的已經開始想要易儲了,那會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

朱棣就不用再從藩王打出反旗,奪朱允炆的江山了,這對於未來大明的傳承延續也是一件好事。

對於變法,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總比朱允炆這個廢柴當一段天子又被推下臺來得好吧?

沒過多久,大明收夏糧的日子已經到了。

除了京城附近的數據已經統計好,其他地方的本來可能還要半個月,可是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傳來了。

北平的夏糧已經徵收完畢,運糧的船隊已經到了杭州!

這個消息讓朝中所有官員都有些暈暈乎乎的,這可是大明最北邊的北平啊!

現在不僅已經徵收完了夏糧,連糧草都已經被送到杭州了,這離京城也沒多遠了。

北平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而且北平可不單單包括了北平,還有大寧、遼東,這些地方不是一直都是蠻荒之地嗎?

最開始的時候,還需要朝廷不斷的往北平方向運糧,這次怎麼就有富餘了?

當人們看到北平送來的數據後,更是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北平等地上交的不是糧草,而是鐵器和鹽,還有皮毛、銀兩等等。

單單北平三地的商稅就貢獻了一百多萬兩,總的下來,這三地貢獻的財物摺合銀兩三百萬兩,這是之前朝廷歲入的五分之一了。

單單三鎮之地,還是人們認知中一貫屬於蠻荒之地的東北地區,居然有這麼大的潛力?

而且這三鎮的人口才多少?

有沒有五百萬人都不好說,畢竟那邊基本都是軍戶,一般百姓哪有願意過去的。

單憑這點人口,北平是從哪扣出來這麼多的財物的?

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啊!

於是有些人就義憤填膺的上書,怒噴燕王和北平布政使作假、搜刮百姓!

就是朱元璋也感到相當震驚,他對於北平報上來的數據也是難以置信。

他自認爲對於北平的認識還是很到位的,就算有當初何秋留下的高爐等等,也不至於硬生生把北平的基礎提高這麼多吧?

可是已經運到杭州的哪幾艘船做不了假啊!

一時之間,朱元璋也有些糊塗了,難道北平真的做出了這麼大成績?

沒有等其他人再上報,朱元璋直接拉來了何秋,他知道,現在京城裡若是論誰對北平的事最瞭解,恐怕就是眼前的何秋了。

北平一地有多少東西都是何秋奠定的基礎,朱元璋是再清楚不過了。

“你來給朕講講,北平真的能有這麼多產出嗎?”

何秋摸了摸鼻子說道。

“額,我要說這應該是真的,陛下您信嗎?”

朱元璋輕瞥了何秋一眼,揮手說道。

“別給朕賣關子,燕王現在報上來的數據換誰都不敢相信啊!”

何秋認真的和朱元璋解釋道。

“陛下,在我看來這絕對就是真的。至於原因,我現在就跟您詳細解釋。”

“北平等地雖然人口稀少,但大多都參與了工廠的運作,不單單隻靠種田。

當地的工廠除了遵化的鐵廠,還有西山的煤場,鐵廠就不用說了,煤場裡產出的煤球現在已經是北地民衆離不開的需求了,雖然一顆煤球只要一兩文錢,但是薄利多銷,能掙到的也不是小錢。”

“除此之外,遼東還設立了幾個港口,專門面向朝鮮、日本做生意,海貿生意絡繹不絕,關稅就是一大筆錢。”

“自從當初北平利用蒙古降人修建道路之後,願意去北平做生意的人也更多了,加上開設的港口,發展對外貿易,北平現在的繁華恐怕已經不亞於京城了。”

第88章 秋闈將至第335章 書生第361章 北孔鬧事第215章 狀告晉王(下)第309章 德政第335章 書生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333章 審覈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335章 書生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79章 至昆明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166章 治家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81章 捷報(下)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58章 二十萬斤生鐵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70章 煤炭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316章 漠北行軍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151章 修路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8章 一株千金第45章 生鐵到位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98章 鳳陽府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278章 郢國公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233章 削王號第317章 北海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20章:殺雞儆猴第123章 交心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81章 捷報(下)第80章 明教中人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0章:殺雞儆猴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74章 見花魁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136章 到北平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269章 查案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28章 解惑第39章 確定人選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210章 斥責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24章 紅薯面世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9章 爽快人
第88章 秋闈將至第335章 書生第361章 北孔鬧事第215章 狀告晉王(下)第309章 德政第335章 書生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333章 審覈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335章 書生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279章 至昆明第234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170章 惠民藥局(下)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166章 治家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67章 大軍北伐第181章 捷報(下)第222章 朱元璋的擔憂(上)第58章 二十萬斤生鐵第111章 蘿莉養成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70章 煤炭第15章:朱高煦也難逃真香定律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229章 太孫舅舅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316章 漠北行軍第301章 治淮難題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151章 修路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8章 一株千金第45章 生鐵到位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98章 鳳陽府第285章 侯府夜宴第32章 複式記賬法第278章 郢國公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233章 削王號第317章 北海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20章:殺雞儆猴第123章 交心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81章 捷報(下)第80章 明教中人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0章:殺雞儆猴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74章 見花魁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136章 到北平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269章 查案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91章 永安公主第228章 解惑第39章 確定人選第200章 一查到底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210章 斥責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24章 紅薯面世第68章 重視商賈第12章:大明未來的狀元解縉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243章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第29章 爽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