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等離子體孤子與混沌牆

高亮度LH-LHC強子對撞機的升級工作正式完成,高達35Tev能級的對撞性能和對強電統一理論的驗證以及暗物質、惰性中微子的探索。

相關的新聞消息一出,便在整個物理學界掀起了熱烈的討論。

國際知名的物理論壇PhysicsForums上,討論的浪潮已經掀起。

【LHC的升級工作完成了!即將啓動35Tev能級的對撞實驗工作!】

【不可思議,這一次CERN居然按照預期順利的完成了升級施工,甚至他們還提前了一個月的時間,歐洲佬的效率什麼時候這麼高了?】

【當然效率高了,要知道在LH-LHC後面還有個華國的CRHPC在追趕呢(斜眼笑),聽說CRHPC也快完工了。】

【太棒了,35Tev的能級實驗,不知道這這次又能有什麼全新的發現!興奮.JPG】

【新的發現大概得往後排排吧,首輪對撞測試完成後,應該會先驗證那位徐教授的強電統一理論和尋找暗物質。】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強電統一理論和暗物質的線索都是那位徐教授的研究成果來着。結合之前華國和CERN鬧掰自己獨立修建CRHPC,CERN這有些搶別人研究成果的感覺啊。】

【理論物理學上談這些沒什麼太多的意義吧,誰探測到了不都是全世界共用麼。而且高能物理界驗證這種理論,還需要本人同意麼?沒這個規定吧】

【怎麼可能沒意義,提升知名度,吸納人才,提升科技等等都是啊。】

【CRPHC本來就是華國和CERN鬧掰後自己獨立修建的,都公開競爭了,華國肯定是想着自己探測暗物質和驗證強電統一理論的。】

【樓上說的有道理,但都公開競爭了,CERN不驗證還將成果留給CRHPC麼?】

【說起來,CRHPC什麼時候能完工啊,對撞能級能有多高?】

PhysicsForums國際物理論壇上,相關的討論議論紛紛,不過大多都集中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升級後的LH-LHC高亮度對撞機能夠理論物理學家帶來什麼新的發現。

另一方面則是華國和CERN的競爭了。

兩臺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相互爭鋒的時代,在整個物理學界都是從未有過的,這吸引了衆多物理學者們的興趣和討論。

而互聯網各大平臺上,CERN的新聞報道也引起了衆多吃瓜羣衆的討論。

尤其是在推特、臉書等網站上,更是引起了衆多西方網友的注意,不過和物理學界不同的是,這些網友的注意力完全不在LH-LHC本身上。

【上帝!史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LH-LHC完工了!】

【他們曾經用對撞機在法國和瑞士交界處的地下製造過一個小型的黑洞!現在他們造了一臺更大的,超過LHC數倍的性能對撞機,這極有可能會在對撞機內部創造出一個黑洞,這將吞噬我們的地球!】

【WTF?對撞機黑洞?什麼鬼?】

【這是真的!35Tev的能級,比之前的對撞機要強大整整三倍!他們會毀滅整個地球的,我們必須要阻止他們!】

【什麼鬼,你們在討論些什麼?對撞機僅僅是用於科學研究的設備,怎麼可能製造出災難?而且,別說是35Tev能級的對撞機,就是350Tev能級的對撞機也不可能毀滅地球。】

【但你怎麼解釋LHC運行的時候層出不窮的災難?地震、洪水、颱風、巨型閃電、甚至各種各樣的異象都在LHC運行的時候誕生。我不敢想象更瘋狂的LH-LHC對撞機啓動的時候會怎樣!】

【富士山世紀大爆發?(斜眼笑)】

【CERN必須停止實驗,否則地球之靈不會饒過他們的。】

就在CERN的高亮度對撞機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時候,另一邊,金陵。

下蜀航天基地中,徐川正在站在寬敞無比的廠房中仰望着面前一架還在施工的龐大的航天飛機。

二代航天飛機!

基於一代星海號的基礎上,二代航天飛機的造型和結構都有巨大的改變。

如果說一代星海號的外觀看起來和米蘇兩國在上世紀製造的航天飛機,那麼二代航天飛機則在此基礎上增添了不少科幻的色彩。

其機翼比一代航天飛機更寬闊,也更加的厚實,整體看起來有些類似於海洋中的‘蝠鱝’。

站在徐川的身旁,負責二代航天飛機設計與製造的常華祥院士眼神中充滿了自豪。

他看着面前這架比一代星海號看上去還要龐大不少的二代航天飛機語氣自豪的介紹道:“這就是咱們的二代航天飛機了。”

“機長66.47米、翼展寬達65.81米、高17.44米;理論上來說,起飛重量如果是在大氣層內能超過千噸,突破大氣層重量最高爲168.44噸,可攜帶物資突破大氣層重量爲87.55噸,內部貨艙空間約莫550立方米.”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突破。

在機長還縮短了幾米的情況下,這架二代航天飛機的性能差不多在一代上漲了近三分之一。

聽起來似乎並不多,但對於航天飛機這種大型設備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誇張的數值了。

雖然突破大氣層的載荷並未上漲多少,但內部貨艙空間卻是大了許多。

一代星海號只有約莫330立方米,而二代漲到了550立方米,四捨五入一下,都快接近兩倍了。

這意味着在星際航行運輸物資的時候,二代航天飛機的載荷要遠超一代。

當然,這也和二代航天飛機的造型改變巨大有關。

一代航天飛機的造型類似於傳統的民航客機,而二代航天飛機因爲徐川提出來至少在月球和火星上具備垂直起降的能力,所以它的機翼被設計的更加的寬大和堅固。

類似於‘蝠鱝’形狀的設計,不僅能讓機翼承擔更大的重量的同時,也擴大了航天飛機內部的空間。

空間的提升,意味着小型化仿星器聚變堆的體積能做得更大一些,提供更充足的能源的同時,也能巨幅提升可使用空間。

聽着常華祥院士的介紹,徐川饒有興趣的走到了二代航天飛機下面,仰着頭看着‘蝠鱝’形機翼下部署着的小型化空天發動機。

和尾部部署的長達二十多米的主動力空天發動機不同,‘蝠鱝’形機翼下部署着的空天發動機在體型上要小很多。

但是它的數量卻更多,每一邊機翼都部署了三臺小型化的空天發動機,通過形變後的超導材料和鈦合金管道鏈接上主引擎與空氣壓縮機,分配推進工質。而這六臺小型化的空天發動機可以各自調節輸出能級,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動力不同幅度的調節。

見徐川的目光落在機翼上的引擎上,常華祥院士走了過來,目光也落在了機翼上,輕笑着開口解釋道:

“二代航天飛機的機翼上每一側都部署有三臺小型空天發動機,每一臺在最大功率下可提供45.29KN的推力。”

“也就是說,六臺小型發動機總共可以提供約莫270KN的推力。”

“當然,這是針對小型引擎單獨的測試數據來綜合判斷,具體二代機的完整實驗還沒進行測試,具體情況暫時沒有數據。”

“不過從計算的情況來看,這些小型發動機之間在運行時會形成一定的干擾,會降低一些推力。”

“所以整體來說,六臺小型發動機在全功率的情況下約莫可以提供230-250KN的推力。”

“這個數據,在地球上肯定沒法支撐它的垂直起降,不過在重力只有地球三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的火星和月球上來說,理論上是足夠了支撐它進行垂直起降的。”

徐川點了點頭,笑道:“很不錯了,走,進去看看。”

從目前常華祥院士彙報的性能和數據來看,這架二代航天飛機已經達到了他此前提出來的要求。

雖然並沒有像他一開始提出的建議採用雙發引擎模擬傾轉旋翼機來實現垂直起降功能,但多臺小型引擎的串聯,在一些領域反而具有一定的優勢。

比如出現某一個引擎失效或出問題的情況下,多引擎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航天飛機本身起降的安全。

通過高大的舷梯,徐川和常華祥一起走進了二代航天飛機的內部。

相對比一代星海號來說,因爲二代航天飛機的內部空間更大的原因,它設置的乘員室也更多,總部署數量達到了九個。

此外,二代機上還部署了專門的“鍛鍊區”,並配備了太空自行車、太空跑臺和抗阻鍛鍊裝置等多種多樣的健身器材和設備,用於航天員的日常鍛鍊。

而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爲了保證航天員最舒適最優越的生存,這一架二代航天飛機可以搭載超過十八名宇航員進行‘長時間’‘大規模’的航天活動。

如果是短期的近地軌道運行或地月轉移,這個數字能突破四十。

在此前蘇米兩國僅僅能搭乘個位數航天員的基礎上,二代航天飛機能搭乘的航天員數量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哪怕是對比一代星海號,二代機的能搭乘的宇航員數量也提升了百分之六十以上。

簡單的感受了一下二代機上的鍛鍊室、休息室、盥洗室等功能性的配置後,徐川滿意的點了點頭。

相對比一代星海號來說,因爲二代機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降落在月球和火星上充當臨時的前線科研基地的功能。

所以在各種功能室的配置上要比一代星海號齊全太多了。

可以說在月球和火星表面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航天研究所的設計人員和工程師都進行了考慮。

比如月震和火星風暴,二代機都有考慮應對措施。

比如能源系統,除了小型化聚變堆外,在緊急情況下,還有另一套鋰硫電池功能系統。

它可以在小型堆全面損壞無法提供任何能源的情況下,保持二代機及九名宇航員一週的最低電力生活需求。

而這個時間,理論上來說,在地月之間,足夠他們安排另一架航天飛機過去救援了。

此外,如果需要進行遠距離的航行,如前往火星執行任務。

那麼二代機還會攜帶一定數量的太陽能發電板,以應對突發情況。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除了無法實現人造重力,幾乎其他能爲宇航員和科研工作考的情況,航天研究所這邊都進行了齊全的考慮。

“二代機還需要多久完工,大概什麼時候能進行二代機的首輪航飛測試?”

駕駛室中,透過厚厚的鋼化玻璃徐川看向外面,朝着身旁的常華祥院士詢問道。

常華祥院士快速的回道:“從目前的組裝情況來看,這架二代機大概會在今年的八月份左右完成。如果沒有意外的情況的話,首輪航飛測試將在八月七日開啓,也就是立秋的那天。”

知道眼前這位比較熱衷於傳統節日,航天研究所這邊在經過討論後,最終將首輪的航飛檢測時間定在八月七日,也就是立秋節氣。

果然,在聽到這個回答後,徐川臉上也帶上了一抹笑容。

“不錯的日子,那就這樣吧。”

“對了。”

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他看向常華祥院士開口問道:“二代機的名字定下來了嗎?”

常華祥笑了笑,道:“還沒呢,計劃設計書上的那個只是個代號,具體的名字還沒有取,這不是在等你嘛。”

取名這種事,怎麼可能繞得過眼前這位。

如果不出意外,二代機的名字和星海號一樣,也會是由他取名。

看着駕駛窗外浩瀚的藍天,徐川認真的思索了一下,笑着道:“不如就叫做‘瀚海’號吧,浩瀚藍天,浩瀚星海,永無止境。”

“瀚海,浩瀚藍天,浩瀚星海,好名字。”

常華祥院士唸叨了兩聲,笑着點了點頭,道:“既然這樣,那瀚海號就是它的名字了!後續的報告書和文件中,將統一成瀚海號。”

徐川笑着點了點頭,道:“辛苦常院士了。”

常華祥咧嘴笑着道:“辛苦?”

“不不不!能親眼看到星海號到瀚海號的發展,能夠看到我們的航天事業超過米國,可以是任何一名從事航天工作人員的終究夢想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夢開始的時代!”

第521章 反制與競爭第194章 讓人意外的消息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169章 甩你臉上的證據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369章 諶明繼的算盤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611章 支援點經費吧第699章 徐川:到時候咱倆一起就好了第421章 批准點火!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522章 夢迴大唐第39章 超高強度的國集訓練第742章 一篇論文掀起股市跳樓機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770章 LHLHC的重啓與倒黴的櫻花國第795章 當然是去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震撼了!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491章 成了!第299章 提前開啓可控核聚變工程第277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309章 新的物理大廈第408章 用可控核聚變來燒開水,未免也有點第511章 提爾曼:祝你成功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64章 名校校長親自招生第798章 一些CERN沒有‘發現’的信號!第325章 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第156章 造成質子半徑之謎的罪魁禍首第258章 生日第25章 練習短跑第265章 震撼世界的成果!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610章 舉世無雙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36章 回家過年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779章 再懟無良記者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272章 從物理的角度推進NS方程!(二更求第276章 核能項目中的問題(二更求月票)第292章 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第515章 百萬億級的市場第729章 被隨手幹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227章 對抗核輻射的手段第787章 一百三十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實驗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73章 證明弱化Weyl_Berry猜想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778章 100Tev的對撞實驗!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214章 學姐的想法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722章 比鋰硫電池更牛逼的項目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641章 等離子體火炬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675章 啓動載人登火工程!第668章 合作‘好夥伴’第793章 各國的抗議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第724章 基於量子理論的模擬神經信號及電信單章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54章 建模與提示第298章 啓明星,專屬打造的獎章!第355章 條條大路通羅馬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個好消息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628章 星海號!啓航!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268章 大計劃!第318章 彷彿在見證一場奇蹟!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479章 南韓:這是剽竊我們的成果!
第521章 反制與競爭第194章 讓人意外的消息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第693章 弱黎曼猜想!第169章 甩你臉上的證據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369章 諶明繼的算盤第718章 ‘時空洞’與‘引力子’第611章 支援點經費吧第699章 徐川:到時候咱倆一起就好了第421章 批准點火!第678章 比收縮臨界帶更有意思的方法!第5章 重生的缺陷第522章 夢迴大唐第39章 超高強度的國集訓練第742章 一篇論文掀起股市跳樓機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770章 LHLHC的重啓與倒黴的櫻花國第795章 當然是去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震撼了!第581章 量子計算機與碳基芯片第103章 星城一中的演講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491章 成了!第299章 提前開啓可控核聚變工程第277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84章 芯片突破的希望第309章 新的物理大廈第408章 用可控核聚變來燒開水,未免也有點第511章 提爾曼:祝你成功第467章 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第64章 名校校長親自招生第798章 一些CERN沒有‘發現’的信號!第325章 如果我都能看懂的話,那應該不可能第156章 造成質子半徑之謎的罪魁禍首第258章 生日第25章 練習短跑第265章 震撼世界的成果!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295章 主動找上門的普林斯頓化學系主任第610章 舉世無雙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36章 回家過年第283章 到手的國際專利!(求月票)第779章 再懟無良記者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439章 核聚變航母?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458章 和楊老先生的首次碰面第272章 從物理的角度推進NS方程!(二更求第276章 核能項目中的問題(二更求月票)第292章 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第515章 百萬億級的市場第729章 被隨手幹掉的世界級數學難題第418章 其實也算不上很難第686章 這是我的信仰!第365章 亦如愛因斯坦,或牛頓第227章 對抗核輻射的手段第787章 一百三十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實驗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137章 收穫與分贓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73章 證明弱化Weyl_Berry猜想第437章 僅僅只是試着研究一下而已第778章 100Tev的對撞實驗!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214章 學姐的想法第285章 鋰電池行業最大的變革!(二更求月第722章 比鋰硫電池更牛逼的項目第165章 擴大華國在CERN的影響力第563章 我感覺應該也不難吧?第435章 生活助理的妙用第641章 等離子體火炬第403章 高能級中子輻照實驗第675章 啓動載人登火工程!第668章 合作‘好夥伴’第793章 各國的抗議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131章 天文學界熱烈的討論第724章 基於量子理論的模擬神經信號及電信單章第49章 展開破譯工作第54章 建模與提示第298章 啓明星,專屬打造的獎章!第355章 條條大路通羅馬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597章 金秋十月的第二個好消息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460章 天才年少時的科研直覺第628章 星海號!啓航!第33章 CMO唯一的滿分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268章 大計劃!第318章 彷彿在見證一場奇蹟!第324章 拿兩次菲爾茲獎?第479章 南韓:這是剽竊我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