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LHLHC的重啓與倒黴的櫻花國

三天的時間,徐川在能源研究所這邊敲定了等離子體·電磁偏轉護盾的兩大模塊技術研發主力。

負責等離子體牆研發自然是那位戴着眼鏡身材瘦瘦弱弱的羅銘,而負責磁極化子電磁場研發的人選則是從航天研究所那邊挑選出來的一位叫做‘李開暢’的中年研究員。

早在空天發動機研究的時候,這位李開暢就是當時的主力科研人員之一了。

空天發動機中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電離加速場和螺旋磁場了,這兩者無疑是空天引擎的核心。

而引擎內部強磁調節器和電極離子產生器,就是這位李開暢負責研發的。

將和磁場相關的技術交給他,徐川還是放心的。

至於他自己,就2024年的工作情況來看,他根本就沒時間來親自負責這些東西。

首先是CERN與CRHPC的競爭,無論是強電統一理論的驗證還是惰性中微子、暗物質的探測與搜索,都需要他親自主導。

相對比等離子體·電磁偏轉護盾來說,在理論物理方面,除了他,國內還真就沒有一個能扛得起大旗的靈魂人物。

如果楊振寜老先生再年輕個五六十歲或許還成,但他老人家現在已經一百零二歲了。

要不是強電統一理論的報告會對於一名物理學家來說屬於真無法錯過的會議,楊老先生也不可能不遠千里從京城跑來金陵。

對於標準模型而言,楊-米爾斯理論是經得住實驗和時間驗證的,它具備開創性、跨時代的意義。

強電統一理論亦同樣在這個上面進行了拓展,無論是強相互作用還是對稱破缺的耦合常數等等計算預言數據都是基於此完成的。

不過歲月終究是不等人的,這位老先生如今已經一百零二歲。

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但對於國內的物理學界來說,離開了他,很多東西還真就幹不成推進不下去。

比如CRHPC環形強粒子對撞機的修建工作,儘管有物理學會的幫忙推進,但對於最高層而言,真正有影響力能促使他們排版投入上千億資金做這個決定的,除了他也沒有其他人了。

包括後續對強電統一理論的驗證和對惰性中微子、暗物質的探測,沒有他親自在場,這些工作不說完全沒法展開,但推進的速度,恐怕會慢上不止一個檔次。

在CERN與CRHPC強烈競爭的今天,誰能夠先一步搶佔到這些成果優勢,就意味着誰的名聲能夠極大的擴張。

如果CERN能夠搶先做出這些成果,物理界聖地的地位將得到維持。

而如果CRHPC能夠領先,意味着物理學界將出現一個能夠CERN平分秋色的機構組織。

至於領先,目前來說只能說在CERN不犯下大錯的情況下,CRHPC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或者說,CRHPC環形對撞機在超出LH-LHC能級的領域,做出重大的成果和發現,這樣纔有機會。

畢竟人家也運營了幾十年的時間,再加上衆多西方國家在這種基礎科學領域本身就佔優勢。要想將那些物理學家們拉過來,只能說路漫漫兮,其修遠兮。

而且除了高能物理領域和粒子物理領域的工作外,航天領域的發展,比如月球前哨科研站基地的建造和火星的探索,同樣都需要他來主持大局。

這倒不是國內的航天領域沒人了,而是他不可能將星海研究院本身在航天領域佔據的主導地位拱手相讓給其他人。

畢竟航天飛機的發展還涉及到後續他對於火星的探測與改造計劃。

在有可能將火星改造成另一顆生命星球的基礎上,他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最核心的航天資源的。

只有掌握了航天資源的話語權,他纔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CTV的採訪人員如期而至。

星海研究院的辦公室中,徐川見到了C媒的採訪團隊。負責採訪他的是老熟人了。

從當初克拉福德獎開始就一直負責採訪他的美女記者孫雨彤。

“您好,徐教授。”

穿着一身白色的職業裝的CTV採訪記者孫雨彤笑靨盈盈的走上來打着招呼,伸出手輕輕的和徐川握了握:“我們又見面了。”

握了握手,徐川笑着招呼道:“好久不見,孫記者。”

知道這位平時的研究很忙,負責採訪的孫雨彤也就沒有將時間浪費在寒暄上,面快速的將話題帶入了採訪上。

“採訪可能會佔用一點時間,麻煩您了。”

“在採訪中,我們會諮詢一些有關於關於物理學上研究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中有不太方便回答的,徐院士您可以直接告訴我下一個就行,屆時發佈出去的採訪視頻都是會通過剪輯的。”

徐川笑着點了點頭,道:“那開始吧。”

在沙發上坐下之後,孫雨彤調整了一下坐姿,臉上露出個親和力相當強的笑容,示意旁邊的攝影師準備開始後,看向徐川開口道:

“很榮幸能夠得到這個採訪您的機會,對於您的研究工作,相信不止是我,坐在電視前的觀衆朋友們也會很好奇。”

“比如在前些天您在南大召開的強電統一理論的報告會,我相信很多的觀衆都有聽說和了解。”

“不過對於這一能改變整個物理學界現在和未來的理論,我想大部分的觀衆都和我一樣,對其很難有具體的認知,也很難讓具體感受到它的意義。那麼能否麻煩徐院士您替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您的這些工作嗎?”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笑了笑,開口道:“對於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聊那些如何計算強電統一的數學公式和複雜的理論可能會讓人更加的迷惑。”

“如果想要大體的強電統一理論這種東西,我們需要了解標準模型和一些高能物理理論的背景。”

頓了頓,他略微思索了一下,接着道:“對於如今的物理學來說,我們生活的宇宙起源,目前來說比較受大家信服的無疑是‘大爆炸理論’了。”

“即宇宙最初是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奇點。而在一百多億年前,這個奇點發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得奇點內的能量和物質四散出去,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

“包括我們所熟知的引力、強力、弱力、電磁力這些,在如今的物理學中,也都是在大爆炸後出現的。”

“簡單的來說,我們可以將大爆炸過後的宇宙看做一片充滿了能量的原始火海,它的溫度和能量都非常的高。而在這種基礎上,我們藉助當代設備發現的所有基本粒子都能從火球抽取足夠能量而變成真實的粒子,並在火球中到處遊蕩。”

“在那個時候,它們真正的等效,所有基本相互作用也都是同樣強和遠程的作用,而不僅僅是類似。”

“但是隨着宇宙的擴張,這片能量火海的溫度下降,這些粒子就開始失去了獲得能量的本事,進而聚集在一起,演變成現如今的引力、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等等。”

“而強電統一理論,就是尋找到我們到底需要多高的能級,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這三份力纔會變成同一種表現形式,就如同一開始我所描述的原始能量火海中的粒子一樣。”

孫雨彤笑着道:“這聽起來很有意思,有點殊途同歸的感覺。”

微微頓了頓,她接着問道:“如今強電統一理論已經由您完成,那請問物理學界的未來,您怎麼看呢?它會是怎麼樣的?”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思忖了一下,搖搖頭回道:“關於物理學界的未來,老實說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

聞言,孫雨彤立刻將目光投遞了過來,眼神中帶着要不要先切掉這一段的意味。

徐川笑了笑,接着道:“物理學界的未來這個問題太廣泛,我們對於當今宇宙的瞭解實在是太少太少。”

“即便是我的強電統一理論通過實驗驗證正確,我們也還有引力、可能存在的暗物質,暗能量、中微子的質量起源等等一系列的未解之謎。甚至,在未來的探索中,我們在宇宙中發現其他的能量或物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聊着這些,我恐怕無法給出一個答案。”

頓了頓,他接着笑道:“不過就短期的時間來說,我們首先要做到是先對強電統一理論進行驗證,而後對暗物質、暗能量這些可能存在物質進行探索,以及最後的引力來源進行判斷和將它統合進強電理論中了。”

孫雨彤:“這聽起來的確很振奮人心,不過對於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這些東西似乎都非常的遙遠。您能具象化一些向我們說明這些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對於咱們文明和社會發展的意義嗎?”

聽到這個問題,徐川笑了笑,開口說道:“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看到了。”

“對於許多人來說,理論物理研究的意義在哪裡是一件很難弄清楚的事情。”

“因爲在不少人看來,無論是強電統一理論的研究,還是CRHPC、LHC這些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修建,這些都很難給當今的社會帶來直接性質的發展。”

“而當代一羣最有智慧的學者,投入巨大社會資源所從事的事業僅僅是爲了滿足“求知慾”嗎?”

說到這,徐川笑着看了一眼孫雨彤,又看了一眼鏡頭,接着道:“1854年,黎曼提出了黎曼幾何的初步設想。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其中使用黎曼幾何作爲核心數學工具。”

“這是理論。”

“1957年,第一枚人造衛星Sputnik 1發射成功;1959年,第一種衛星定位系統Transit開始研發,1978年,第一顆GPS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應用。”

“而在研發GPS衛星時,科研人員學者發現,根據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由於運動速度的關係,衛星上的原子鐘每一天會比地面上的原子鐘慢7微秒。”

“而根據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由於在重力場中不同位置的關係,衛星上的原子鐘會比地面上的原子鐘每天快45微秒。”

“也就是說,如果GPS定位系統不依靠間隔時間爲20-30納秒的時鐘脈衝信號進行計算和定位,不對時間進行校準,那麼它的定位位置將發生漂移。每天漂移距離約爲10公里。”

“而沒有黎曼幾何,沒有相對論這些理論,就沒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笑了笑,他看向鏡頭,詢問道:“那麼,站在1854年或1905年、1916年,人們能夠想象黎曼幾何、相對論這些理論有什麼用嗎?”

“每一樣理論,在其誕生之時,恐怕都想不到其對今日日常生活的作用。”

“對於理論物理、理論數學這些學科來說,其實它所研究的東西並非是人們所想象的科學,而是一種‘可行性’。”

“理論讓我們瞭解了世界運行的本質,告訴人們什麼是可行的,什麼是不可行的;然後纔是工科的工程師們用着這些理論,高效得構建我們的生存環境。”

“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許多東西也都是由理論走向實際的。”

“當然,相對於應用來說,理論物理走的的確更遠一些,它在實踐幾十年甚至更遙遠的未來。”

“而目前我們看不到它的用途,不代表它沒有價值,是我們現在做不到實現它的價值。”

“所以,如果說應用科技是現在,那麼理論就是未來。”

“它指引着我們朝未來的哪個方向前進!”

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與高維空間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531章 探測暗物質的手段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79章 轉瞬即逝的靈感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79章 轉瞬即逝的靈感第264章 對於你們來說,這還太早了單章第491章 成了!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2章 魂歸故里第278章 不愧是徐教授!第761章 老人:要錢嗎?我給你送過來!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479章 南韓:這是剽竊我們的成果!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第108章 證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後一步第68章 物數雙修第619章 驚喜不斷的生日第226章 超危險的實驗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631章 是不是哪裡搞錯了?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2章 魂歸故里第312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吧第189章 全世界爲你而來第77章 悲劇的某研究生學長(求追讀求月票)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197章 回國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475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445章 爆肝是項必備技能!第236章 彭鴻禧院士的驚歎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158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125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上)第744章 無法改變的東西第647章 星空之下勇往直前第270章 邱成桐的讚歎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761章 老人:要錢嗎?我給你送過來!第448章 航天發動機的方向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225章 第二百二十四:材料研究所第598章 更遙遠的計劃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72章 你能聽出一面鼓的形狀嗎?第649章 該死的,他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777章 CRHPC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完工!第485章 難以形容的震撼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506章 戰忽直接變戰恐第24章 頒獎典禮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第502章 換一條路線就好了第584章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136章 畢業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406章 示範堆建堆!第201章 光滑流形--和費弗曼的交流第1章 回國第184章 在兩位導師面前裝β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616章 CERN的新聞發佈會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407章 亂成一鍋粥的世界第679章 異於常人的‘怪胎’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12章 進門再做題第11章 雙科省一
第217章 Xu-Weyl-Berry定理與高維空間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514章 一篇論文引起的轟動第531章 探測暗物質的手段第102章 小學弟喜歡啥?(求首訂)第338章 超導材料的突破第79章 轉瞬即逝的靈感第728章 研究‘黎曼猜想’的熱潮第112章 十八歲那年第79章 轉瞬即逝的靈感第264章 對於你們來說,這還太早了單章第491章 成了!第469章 那纔是材料界最偉大的成果!第261章 吸波材料第2章 魂歸故里第278章 不愧是徐教授!第761章 老人:要錢嗎?我給你送過來!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157章 CERN的發佈會第479章 南韓:這是剽竊我們的成果!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第108章 證明Weyl-Berry猜想的最後一步第68章 物數雙修第619章 驚喜不斷的生日第226章 超危險的實驗第667章 他所面向的方向,就是未來第631章 是不是哪裡搞錯了?第572章 只可仰望,無力追趕!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2章 魂歸故里第312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畢業兩年工作經驗吧第189章 全世界爲你而來第77章 悲劇的某研究生學長(求追讀求月票)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539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681章 來自中東的客人第197章 回國第379章 Fuck!爲什麼他們沒有一位這樣的數第475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445章 爆肝是項必備技能!第236章 彭鴻禧院士的驚歎第670章 移民月球就在眼前第110章 那一抹靈感白鴿(三更求訂閱月票)第759章 葵花小課堂之我們中出了個大佬!第346章 激光增能與粒子加速第262章 米國的調查第158章 解決質子半徑之謎第125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上)第744章 無法改變的東西第647章 星空之下勇往直前第270章 邱成桐的讚歎第101章 如何解決範德華力造成的坍縮卷疊(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761章 老人:要錢嗎?我給你送過來!第448章 航天發動機的方向第400章 無形裝逼,最爲致命第117章 質子半徑之謎(求訂閱月票)第144章 歐洲原子能實驗室的機遇第573章 史無前例的第二枚‘菲爾茲獎’!第225章 第二百二十四:材料研究所第598章 更遙遠的計劃第637章 被刺激到了的米國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72章 你能聽出一面鼓的形狀嗎?第649章 該死的,他們面對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第84章 史上最牛文科生第657章 徐川:讓我瞄兩眼就行第141章 晨星數學獎頒發第777章 CRHPC環形超強粒子對撞機完工!第485章 難以形容的震撼第301章 稿紙被偷了???第707章 新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學!第166章 數學與物理的完美融合第506章 戰忽直接變戰恐第24章 頒獎典禮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第502章 換一條路線就好了第584章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756章 期刊:《希望》第136章 畢業第653章 航天史上的新篇章!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406章 示範堆建堆!第201章 光滑流形--和費弗曼的交流第1章 回國第184章 在兩位導師面前裝β第555章 磁約束等離子體加工裝置第52章 完成破譯(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616章 CERN的新聞發佈會第78章 十七歲的天才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483章 意想不到的來客第585章 生產追不上理論應用的發展第407章 亂成一鍋粥的世界第679章 異於常人的‘怪胎’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12章 進門再做題第11章 雙科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