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弘光退位

襄陽城外人喊馬嘶這已經是攻城的第六天了城牆早就殘缺不全到處都是屍體燒焦的味道洪承疇和馬士英帶着弘光皇帝一退再退進入洞庭湖流域依靠北面的襄陽東北方面的武昌東側的嶽州、長沙以及南面的韶州、桂林企圖構築新的防禦圈。

洪承疇負責東側防線馬士英負責南側防線而北側防線則由剛剛復出的史可法負責此時史可法就坐陣襄陽與我軍進行殊死頑抗。

“將軍再打下去我軍損失巨大還是暫停攻擊等待武昌方面的友軍吧!”一名軍官向吳雨龍建議道由於進軍奇吳雨龍一路下來勢如破竹在各方面軍中突入最快只要打開襄陽防線整個洞庭湖流域的大門就將被徹底打開南明憑藉秦嶺、伏牛山脈以及五嶺山脈所構築的防線將會被徹底斯開口子。

吳雨龍皺了皺眉頭他還真沒想到史可法竟然如此頑強率領殘軍能鏖戰至今。

“王銘建的部隊打到哪裡了?”吳雨龍問道。

“王將軍的部隊已經突破宜春、蘆溪防線估計現在到了銅鼓、修水一帶。”那軍官一邊說一邊在地圖上不斷的標註王銘建的進軍路線只見地圖上分別以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顏色標註了各路大軍的進軍路線。這麼大規模的戰役在古代絕無僅有靠現有的通訊手段我根本無法掌控戰場的情勢時間一進一出什麼作戰命令下達都來不及無法應對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爲了避免貽誤戰機我將整個戰場劃分爲若干區域由各方面軍指揮官自己掌握並動所有的情報傳遞系統在戰場上進行軍情傳遞力爭以最快的度讓相鄰區域內的部隊能配合得當。

“不行來不及瞭如若不迅攻佔襄陽難逃之敵將竄入貴陽、鎮遠那裡地形險惡不利於大規模作戰恐怕將來剿滅起來更加困難。先生特別囑咐一定要關上東南大門如今鄭氏進攻度緩慢鄧將軍的海軍尚不適應山地作戰一切都要靠我們了告訴部隊不惜一切代價攻克襄陽把所有的炮彈都打出去不要吝惜。”吳雨龍了恨他深深地明白戰機貽誤不得一旦錯過這個時機讓敵人站穩腳跟恐怕傷亡的人數會更大暫時的傷亡可能會換來更大的勝利。

隨着命令的布所有華中軍團的火炮均被調集到前線開始不停的轟擊已經搖搖欲墜的襄陽城牆。

一又一的炮彈不斷向城內射激起無數的塵土和碎石士兵的哀號聲百姓的哭喊聲混成一片史可法雙目赤紅的站在城牆上任手下的軍官如何勸阻也不離開。

“史某願與襄陽共存亡!”這是他留給襄陽所有軍民的甚至他早已經買好了棺木就放在身側這已經不是一場能用正義和非正義來下結論的戰爭這是一場不斷吞噬人命的戰爭一隊隊士兵冒着彈雨不斷將石料磚瓦添進被炸開的缺口但是他們迎來的是呼嘯而至的炮彈很多人還沒站穩就被炮彈激起的碎石掀到城下活活的摔死但這絲毫沒有降低明軍頑強阻擊的戰鬥意志。

“敢死隊準備!”吳雨龍徹底急紅了眼他一向是談笑用兵以智計卓著而聞名但是這一次他總算是遇到了硬骨頭。

“衝不惜用一切代價也要給我打開缺口!”吳雨龍命令道連番的受阻激起了華中軍團士兵的血性作爲甲種軍團從他們成立至今還沒有遇到如此難啃的硬骨頭生死已經被士兵們拋諸腦後他們頭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攻破襄陽。隨着衝鋒號角的響起臨時組織的敢死隊越出壕溝向襄陽城下衝去炮火隨之開始延伸試圖將一切阻撓的力量徹底撕毀。

城頭上駐守的明軍拿着簡陋的武器拭目以待隨着敵人的臨近他們的心臟似乎停止了跳動沒有援軍沒有退路被五萬裝備精良的甲種兵團圍困在他們面前似乎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就是奮戰到死。

突然戰場上的形勢生了戲劇性的逆轉攻城的火炮停止了隨後是一陣陣急促的號角聲正在衝鋒的軍隊也停止了前進的步伐隨後潮水一樣的向後退卻。

城上的明軍都十分納悶包括史可法在內衆人均以爲這一戰襄陽必定城破殺身成仁是在所難免瞭然而此時敵軍卻突然停止了攻擊這是什麼道理此中必有蹊蹺。

隨着吳雨龍華中軍團的後撤戰場上再次暴露出真空地帶隨後十數匹戰馬越衆而出抵達襄陽城一箭之地。隱約可見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手裡拿着一個奇形怪狀的東西端在嘴邊聲音由遠而近。

“中華民國元年四月初三南明弘光皇帝正式宣佈退位從即日起所有南明武裝一律無條件投降所有士兵遣散回鄉中華民國政府將放遣散費回鄉士兵將和所有民國退役士兵一樣享有土地權利所有前明軍官將除少數戰犯以外均享有和民國軍官一樣的待遇限期三天望史可法大人斟酌!”說着他身後的一人張弓搭箭將一張黃榜模樣的告示射上城頭光是這份腕力以及弓箭的射程就讓人乍舌普通人是絕對不可能有這份能力的看來北軍當中確實臥虎藏龍也不光光是僅以火器爲名。

“不不可能!”史可法整個人都驚呆了爲國盡忠爲皇帝捐軀成爲他最後的信念可是此時北軍竟然宣佈這樣的消息無疑讓他無法接受。

“大人請看!”史可法的參將將射上城的告示送到他近前張開來看上面赫然是南明王朝的玉璽還有皇帝的私人印章曾經作爲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的史可法如何能不認得這兩顆印璽史可法手一抖告示飄落在地。

“皇上!”史可法痛哭流涕搖搖欲墜所有在場的士兵和將領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史可法的舉動已經說明北軍所說非虛弘光皇帝確實宣佈退位了。

一名軍官拾起地上的告示衆人紛紛湊過去觀看告示上寫的很清楚:

“朕自登基以來受權臣宵小擺佈未能光復天下反叫黎民百姓困頓不堪今宣佈退位寄希望於中華民國望天下百姓順應大勢開創中華從未有之盛世。民國元年四月初三朱慈烺。”隨後是中華民國對明軍士兵和軍官的安置辦法和剛纔對方所說一字不差。

雖然很短但是已經說明了如今的形勢有弘光皇帝在衆人還有拼命的價值可是沒有皇帝在了就是拼命也毫無意義了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史可法那是對生的渴望和留戀能不死沒有人願意死何況皇帝尚且支持中華民國了天下的百姓又能怎樣呢於是士兵們的心思立刻活絡起來尤其是剛纔北軍宣佈所有士兵都會分得土地無疑這個條件實在太誘人了。士兵們早就聽說北方富庶看看人家北軍的裝備就知道簡直就沒辦法比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仗看來可以不用打了。

這種眼光史可法曾經見過那是在長安城外的那次被圍北軍放了他一馬才使得他能夠帶着自己的士兵安然回到江南可是這一次史可法怎麼也不明白明明弘光皇帝在馬士英和洪承疇的控制下怎麼就能突然宣佈退位呢就是他願意這兩個手握重兵的權臣也不能同意啊更何況還有佐良玉在一旁虎視眈眈。

史可法不知道的是此時弘光皇帝已經抵達南京被安頓在他曾經居住的故宮裡整個過程端是驚險無比他至今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

從東林黨失勢之後馬士英開始獨攬朝政朱慈烺不是笨人他已經意識到政局的危險可是所有武裝力量幾乎都被馬士英控制尤其是史可法被貶揚州已及回鄉丁憂之後弘光皇帝徹底淪爲傀儡。別看手裡拿着玉璽可是還不是每次乖乖的給馬士英蓋上印這樣的日子他實在是過夠了他試圖過反抗但是一切都無濟於事馬士英對他的控制實在太嚴了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信賴的人可以接近到他。

南京陷落之後朱慈烺的日子只能用顛沛流離來形容沒有一天睡得好沒有一天吃得香一路向東南不斷逃竄直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有的時候他尋思着還不如被北軍俘獲的好那樣至少是可以停下來。

想起父皇崇禎的期望朱慈烺更是痛心不已復國已經化爲泡影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成爲奢望總算在到了安化的時候大軍停了下來朱慈烺被安置在一個叫做馬底驛的地方可是洪承疇和馬士英又因爲由誰來監護他引起了紛爭最後兩方不得不各派一隊士兵來“保護”他。

而真正冒險的歷程就生在他入住馬底驛的第五天晚上那一天月黑風高他早早的上牀休息睡覺似乎成爲他唯一能忘卻痛苦的事情突然外邊槍聲大作。朱慈烺見識過火繩槍端是威力驚人可惜南明軍隊中配備的數量太少了北方的軍火販子將槍支的價格定得太高以南明的財力根本就裝備不了部隊。並且火繩槍射緩慢用來對戰尚顯不足更不用說是應付突事件了。僅僅是不到半盞茶的時間就有數個黑衣大漢衝進了他的屋裡手裡都端着一個琵琶樣奇形怪狀的東西但是有一樣朱慈烺認識就是“琵琶”上連着的黑洞洞的槍口。

一名大漢從懷裡掏出一個卷軸仔細打量他和卷軸上的畫像對比。

“是了就是他了!”朱慈烺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一股異香薰倒人事不知當他再醒來的時候現自己已經在船上了。

早在王銘鍵任我的衛隊隊長的時候我就讓他着手建立一支突擊小分隊人員必須精幹經過孫福亮的繼續努力這支小分隊的人數已經擴展到近二百人不要小瞧這二百人深入敵後暗殺是他們的拿手絕活。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單獨執行過一次任務頂多是配合友軍進行一些實戰演練。

不是我不用他們而是我在等待兩樣東西一個是滑翔翼一個是連槍只有具備了這兩件絕密武器我才能放他們去執行特殊任務並且不做則以做必驚天動地。

滑翔翼經過我的設計再加上吳能的完善已經開始小規模的配備給包括突擊隊在內各軍團精銳總共不過5副而連槍的研製則遇到了難題這個時代生產衝鋒槍幾乎是不可能的我所掌握的知識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再加上加工藝上不去完成連槍似乎成爲奢望。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就在我幾乎放棄的時候一個叫做戴梓的人解決了困擾我以久的問題他明瞭一種形似瑟琶的連珠銑這種連珠銃的火藥和彈丸均貯於銃背共28以二機輪開閉扳第一機時火藥及鉛彈丸自動落人筒中第二機隨機轉動摩擦燧石點燃火藥射鉛彈丸。

這種連珠銃實際上與近代的機械式機槍的原理已非常相似比美國人加特林後來明的機械式機槍整整早兩個世紀。得到這一成果我欣喜若狂不但重重的獎勵了他還把他送到平壤大學進行系統的學習以期他能明更多的新式武器。

連槍的明解決了突擊隊突擊能力受限的大難題大大的提高了射度我命人秘密趕造但是由於這種連槍對做工的要求過高所以將近一年的時間裡也只造出了不到二百把這二百把全部裝備給突擊隊。再經過三個月的突擊訓練這些人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5章 阿巴亥第12章 商品展介第19章 囤積(上)第25章 戰後第17章 焚村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4章 反思(上)第16章 泊船金陵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1章 政體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第21章 平等麼第30章 早有預謀(上)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9章 初春(上)第12章 嬉鬧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7章 獲益第11章 香菸魅力第11章 籌備南行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9章 升官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28章 吃癟第31章 反叛(下)第16章 敲竹槓第13章 秦淮晚風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2章 多事之秋第22章 遊說第17章 重逢第14章 平定臺海第4章 洪承疇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18章 軍妓(上)第17章 議戰第10章 公審大會第31章 血清第23章 狂野作戰第18章 海權第2章 白銀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31章 反叛(下)第1章 起航第17章 意義深遠第11章 坎坷第30章 早有預謀(上)第12章 未雨綢繆第6章 辯論第9章 對馬海戰(一)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6章 醫壇泰斗第16章 敲竹槓第15章 密謀第17章 議戰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6章 進軍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11章 香菸魅力第16章 泊船金陵第3章 生動課堂第4章 洪承疇第25章 戰後第3章 遭遇第8章 造反第20章 謠言第28章 吃癟第30章 大儒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2章 鉅額財產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0章 金融危機第7章 回到登州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15章 密謀第18章 軍妓(上)第5章 初爲人父第27章 奇襲第8章 血戰第27章 債卷(下)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10章 三件事第8章 血戰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23章 說媒第17章 意義深遠第22章 就職大典第28章 較量第17章 議戰第22章 強毒攻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3章 鏖戰
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5章 阿巴亥第12章 商品展介第19章 囤積(上)第25章 戰後第17章 焚村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4章 反思(上)第16章 泊船金陵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1章 政體第20章 好你個鄧希晨第21章 平等麼第30章 早有預謀(上)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29章 初春(上)第12章 嬉鬧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17章 獲益第11章 香菸魅力第11章 籌備南行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9章 升官第15章 無敵戰艦和海上堡壘第28章 吃癟第31章 反叛(下)第16章 敲竹槓第13章 秦淮晚風第25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泊船金陵第12章 多事之秋第22章 遊說第17章 重逢第14章 平定臺海第4章 洪承疇第24章 羣英會蔣幹中計(一)第18章 軍妓(上)第17章 議戰第10章 公審大會第31章 血清第23章 狂野作戰第18章 海權第2章 白銀第1章 天雷勾地火動潘多拉的盒子下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31章 反叛(下)第1章 起航第17章 意義深遠第11章 坎坷第30章 早有預謀(上)第12章 未雨綢繆第6章 辯論第9章 對馬海戰(一)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6章 醫壇泰斗第16章 敲竹槓第15章 密謀第17章 議戰第12章 兵臨城下(上)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6章 進軍第18章 身世之謎第38章 斷壁殘垣(下)第11章 香菸魅力第16章 泊船金陵第3章 生動課堂第4章 洪承疇第25章 戰後第3章 遭遇第8章 造反第20章 謠言第28章 吃癟第30章 大儒第12章 未雨綢繆第22章 鉅額財產第10章 公審大會第10章 金融危機第7章 回到登州第8章 軍火買賣(上)第15章 密謀第18章 軍妓(上)第5章 初爲人父第27章 奇襲第8章 血戰第27章 債卷(下)第37章 黃雀在後(上)第10章 三件事第8章 血戰第10章 給史可法的一封信第23章 說媒第17章 意義深遠第22章 就職大典第28章 較量第17章 議戰第22章 強毒攻擊第13章 大獲全勝第23章 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