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回 朝政逆轉

金鑾殿。

那不過是民間的俗稱。就像清朝那會兒,太和殿也被老百姓們叫做金鑾殿一般。這大宋得金鑾殿,也是如此。

不過,今日爲了鄭重。趙佶並沒有在往日視朝議政的紫宸殿或者垂拱殿召見李民。而是鄭重其事的在只有大典時才使用的皇宮正殿大慶殿,擺開了依仗。

以此等規模召見李民,那可真是給足了李民極大的面子和榮譽了。

只是由於李民的身份特殊,趙佶卻忘了讓宣禮部事先給李民培訓朝廷禮儀了。而李民由於有那麼兩個身份特殊的徒弟老在皇帝身邊晃盪,禮部的人,卻也以爲李民懂得規矩,也就沒自找那個麻煩。

可李民雖然忽悠無敵,可對這種古代的朝廷禮節,那卻是隻知道個大概,絕無半點精通的。而就那個大概,百分之九十,還是從一些電視劇中,觀看那些錯誤的劇務而得來。

故此,李民對他受到了什麼規格的禮見,那是根本的不知道。

好在,李民雖然不精通這些禮節。卻知道藏拙,雖然看到這氣勢磅礴的大殿上寫着大慶殿的字樣,不是想象中的金鑾殿。可還是沒有奇怪的亂問。反正李民堅信,趙佶那小子再糊塗,自己家總不會做錯地方的。就算錯,那也是自己道聽途說的錯。

不過,今天到場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比李民看過最有氣勢的宮廷戲場面還大,尤其是那些官員站立兩旁,雖然是活人,一個個卻肅穆的很,比那石雕木刻不讓幾分,李民即使有些人來瘋,卻也禁不住有些受到震懾。

不禁暗暗感嘆:這皇家的威儀,果然是不看不知道。好男兒,當如是矣!

而這時,傳事的太監,已經通報了李民得名號。隨着一聲“宣”字的傳回。李民邁步跨入了大慶殿。

“山人李民,奉師命,護送金龍珠,貢獻朝廷。願我朝千秋萬代,江山永固。”李民很是簡短大聲說道。

雖然李民被特許站到了一品大員才能站的位置上向趙佶彙報。可那距離,最少也還有着四五十步遠呢。李民很懷疑趙佶是不是真能聽得清楚。

而此時,一旁的羣臣雖然不滿李民面對皇上的禮節。可連李民那兩徒弟都是身份超然,見君不拜的。這李民沒有跪拜,也就沒有跪拜了,這大典的日子,卻是沒有一個朝臣傻到在這個時候找什麼不痛快。尤其是李民這一身打扮,實實在在把他們震懾住。

當然,這震懾住滿朝羣臣的,當然不是李民那身寬大飄逸的服飾了。那服飾雖然瀟灑反古,有晉魏之風。可大宋亂穿衣服的,多的是了。單憑一件衣服,卻是唬不住人的。

真正把這能進入大殿的羣臣鎮住的是。乃是李民在踏入大慶殿時,偷偷從衣袖裡帶到手指上的三個小玩意。

這東西,看起來,就如普通的金戒指一樣。事實上,這也還真就是純金的金戒指。但是,這三個金戒指,與普通的金戒指不同,他們的戒指面,並不是普通圓弧或正方平面,而且也沒有鑲嵌什麼名貴的珠寶。而是各自塑造一尊小小的神獸,獨角麒麟,獨角蛟,獨角貔貅,三隻神態各異的獨角獸。

這三個神獸,每個不過半個花生大小,卻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唯一相同,就是他們各自的獨角,都是高高的昂起,而且特別尖細。就跟一根短針一般。

這東西,當然不是一般的裝飾,一般的裝飾,就那麼大,離着這麼老遠,絕對不會有什麼大臣會注意到這戒指有什麼好看的。更絕不可能看清半拉花生大小的雕塑。

但這三個小東西,卻是李民爲了防止自己不小心*設計的。利用金屬導電性,把自身不時散溢的電能,吸附放射出去,以免集聚過多,不是不小心電了人,就是放電起火把自己燒了。當然了,李民原本的設計,只是需要一個金屬圈,上面在引出一根尖針能放電就行了。只是巧手張做這東西,那能毀了自己的名頭。

巧手張在問名了李民地需要後,就給李民打了這麼三個工藝品出來。別說,還真是好看擡色,而且性能還不減。

而李民當初本是抱着試驗的態度弄個試驗的。可沒想到,功能還真是強悍,李民散溢的電能,都會沿着李民體表,被其中一個戒指吸收,而後放射到另一個戒指,從而給李民再次吸收的機會。這不僅讓李民避免了不小心電人的尷尬,而且還加大了李民對散溢電能的再吸收。

不過,今天李民在這個時間戴上它。卻不僅僅是防漏電保護。更多的卻是爲了炫耀。從宮門走到這大慶殿,光是走,就走了二十多分鐘,李民體表聚集的散溢電能,已經很多了。再加上李民有心操作,自打李民偷偷戴上這三個戒指起。李民的右手在施問心禮時,三個戒指的尖端放電,就沒有停過。

小小的電弧花,一道接着一道得不停閃過,映的李民地右手,分外的吸引他人的眼球。所有的大臣,無一沒看到,無一不服氣了。真的是高人啊。這手上是什麼啊?怎麼看,就跟天上打得閃一樣呢?

這些人還沒有點的概念。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對自然閃電的畏懼與崇拜。李民手指上的小型電弧,很容易就讓這些人明白了李民和他們的不同。

不愧是能發五雷正法林仙長得師傅啊。果然了得!這天上的閃電,竟然也能纏繞手指之間。高人啊,高人!

故此,在李民給趙佶施完一個問胸禮,沒有一個大臣挑刺的。趙佶對李民這一手,也是歡喜到了極點,覺得李民果然比他那倆徒弟還有本事。同時又想起李民和自己在萬花樓吃酒,稱兄道弟的歡樂,更是對李民歡喜。

不過,皇上吃花酒的事,卻是不能在這裡提的。而且,趙佶對自己的小易容術還是比較自得的。準備回頭單獨召見李民時,再給李民一個驚喜。同時好好象李民求教一些房中術和長生術什麼的。

而等理事太監,把李民取出的乘放金龍珠的錦盒捧到了龍書案上。趙佶打開盒蓋,一看那金龍珠,果然天然生就。毫無瑕疵。並有着完美切面,爍爍放光。那淡藍的金龍,封印其中,果然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確是仙家所爲,無需質疑。當即更是歡喜。果然是祖宗庇佑,我趙家江山穩固。

“好好好。果然神物也。天佑我大宋!”趙佶有些激動地說道。

滿殿羣臣,當即應景的奉承道:“恭賀我皇,天佑大宋,江山永固!”

隨着這些人一喊。就跟地雷踩響了一般,那些殿外的官員,當即全都跪伏於地,拼命的叫喊起來,隨之,整個皇宮的禁衛軍,御林軍等等人員,包括那些灑水掃地的太監宮女,全都聞聲跪伏於地,大聲地呼喊起來。

一時間,天佑大宋,江山永固的聲音,如波浪一般,層層傳遞,層層疊加,震撼人心。

李民這算是明白了,爲什麼以前說書的,老有一個山呼萬歲的說法,這麼多的應聲蟲,果然跟山谷的回聲一般無二。

不過,這種聲音,也確實讓人陶醉的沉迷。最少,趙佶就顯然聽得很高興。

最後,等聲音停息,趙佶這才壓住了歡喜說道:“李先生有功於社稷。朕封李先生爲通玄妙法神威道德先生,另賜清福宮一座,黃金萬兩,錦緞三千匹。”

李民也不推辭,隨即謝過:“謝萬歲封賞!”

隨後,又是一統繁瑣的禮節。以及羣臣的馬屁。李民雖不感半點興趣,可卻也只能微笑的聽着。如今,這可不是胡亂忽悠的地方,多聽少說話,總是不錯的。

最終,當趙佶準備請李民擔當奉天顯聖護法大國師,並作爲擂主,主持六月的萬法大會時。李民卻微笑道:“萬歲。臣奉師命下山,乃是了結俗緣,非是結因果來的。這國師,卻是不敢應的。這萬法大會,更是不好參與的。據我師兄所說,山人進獻了這金龍珠後,已經是了結了一段俗緣。還了陛下與我昔日的情分。今後我逍遙於塵世之間,度了一生,來勢纔好讓家師繼續引渡我修仙。故此,我懇請陛下收回成命。賜我一山明水秀之地,令我逍遙一生,此願足矣!”

李民這番話,當即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所有的人,都已經認定李民當國師,進入朝廷的中央權力圈子,乃是理所當然,板上釘釘的。

連蔡京和樑師成,都做好了暫時讓出手中部分權力拉攏李民的打算。

甚至是幾次彈劾李民的宿太尉等人,他們那麼不希望李民進入朝局,也是沒準備在今天這個重要的日子,憑生什麼事端的。免得害了上天降給大宋得祥瑞。只想等李民獻寶之後,再尋李民的痛腳,把李民趕走。反正,就憑李民一個貪花好色之輩,必不是道德之人,想來尋他李民的痛腳,也是容易的很。

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在他們認爲就這麼着的時候,李民卻沒按着他們的慣性思維行事。而是跳了出來。不要了。

當即,衆人的各自觀念全都嘩嘩的翻個沒完。別的不說,單只是宿太尉等人,當即就對李民的印象改觀,要知道,李民不進入朝廷,自然也就不會亂政,而不貪圖名利,及時好酒貪色,那也只是個人喜好,算不得什麼大毛病,當今的哪一個風liu才子,不都是如此,那蘇軾,不也一樣,妻妾衆多,好酒貪杯麼,可不照樣不妨礙他是一個良臣麼。

故此,這幫清流,首先就覺得他們錯誤判斷了李民。就衝着李民不貪圖國師的名利,李民就可以劃歸到他們清流一黨,他們首次想起大名府薛老給他們的信件正確性,貌似他們真的錯過了一個可以拉攏來對抗蔡京等奸佞的一大臂助!

只不過,如今這個李民,貌似和高俅走的太近了。而且還跟蔡京有些瓜葛了,這些清流一時卻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突發事件。

而相對於清流的猶豫,蔡京和樑師成,卻全都是果決地。雖然他們也全都對李民這個令他們想不到答覆而吃驚,可他們立馬就認爲這樣也很不錯,最少朝中的權利格局,不用重新劃分了。各人的權利和利益,不用重新計較了。

故此,他們倆人,只是互看了一眼,就立馬達成了默契。

而在場的這些人李民,聽完李民這個答覆,最不滿,最着急的人,卻不是李民的那兩個便宜徒弟徐知常與林靈素。而是當今高高在座的皇上趙佶。

這趙佶,那可是真把李民當高人,同時也是一個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了。

趙佶不僅想向李民求教長生的道法,更想和李民談談書法,聊聊女人,讓李民給他出些玩樂的主意。

故此,李民一說完,不待羣臣有什麼反應。趙佶就率先說道:“先生莫非對朕有什麼不滿?可是嫌朕適才封賞的輕了。先生有意,但請直說。朕!無不應得。我大宋正需先生這樣的高人輔國安邦。”

這番話,對趙佶而言,不過是情急之言,是真心想留下李民的心情表露。

可趙佶這番話,卻當即讓許多惱怒無比。當即就有一人站出班外說道:“臣請陛下慎言!神鬼之道。敬之即可。輔國安邦,卻還需祖宗家法,聖賢之道。卻萬不可亂了章程!”

;

第1回 有什麼可談的第85回 大娘有請第5回 敢殺黃裳的高手第20回 三魂七魄第97回 忽悠總是需要忽悠來彌補的第12回 哈宋第15回 朱貴獻策第4回 破碎江湖夢第15回 跑路第3回 疑惑第1回 頑抗則死第11回 人就怕逼第5回 蔡京出手第30回 鬥法第8回 雪戰第4回 狼人軍團第2回 魯智深有大智慧第10回 要當官第10回 逼宮第21回 李民探陣第12回 黃雀在後第23回 該有此劫第19回 神弓十八打第6回 岳飛初獻策第17回 南下挖牆角第29回 玉板忠言驚天地第22回 左丘第11回 忠烈王彥第13回 甲賀效忠第16回 一擲千金第28回 自治縣第20回 講法第16回 赤果果的風采第21回 恆沙諸佛體皆同第14回 天異星歸位第29回 大禍第8回 雪戰第17回 君主立憲第1回 先鋒陸登第23回 強者之心第1回 頑抗則死第10回 速殺第1回 法降幻魔君第17回 四象沖霄漢第39回 大義公孫勝第22回 雷劈該隱第8回 各領封賞龍歸海第5回 各人難易有不同第2回 李民弱點第72回 鬱悶的知己第25回 動靜大了第27回 種家軍大戰姚家軍第4回 一忠一奸第16回 鬼王無敵第13回 人民的力量第2回 李民要摸電第14回 口誤的混亂第8回 大殺器的陰影第31回 虎狼論第24回 高俅的命數之人第14回 知識越少越革命第30回 九天殺生大世界第72回 鬱悶的知己第2回 灌頂第22回 詭陣第17回 兵攔桐水第17回 逼降第11回 天命歸屬還靠打第25回 王霸還是王佐第2回 圖騰神第8回 雪戰第3回 理念和制度第27回 種家軍大戰姚家軍第16回 突圍第21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24回 星辰殿第18回 人間大炮第30回 九天殺生大世界第2回 圖騰神第63回 見好漢不可錯過第11回 賠禮第23回 藤甲剋星第26回 九州秘聞第76回 一鼓作氣收魯達第12回 聖教使徒第14回 猛獸戰如來第96回 佛本是道第53回 說的再多,不如花錢有用第3回 影分身與隱身第20回 佛之戰第13回 片紙抵得十萬兵第5回 沙丘之王第30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4回 火槍三連擊第12回 危在旦夕第7回 周天血煞天妖大陣第5回 糊塗第67回 獻寶第一考驗第13回 人算不如天算第12回 拔髮過山
第1回 有什麼可談的第85回 大娘有請第5回 敢殺黃裳的高手第20回 三魂七魄第97回 忽悠總是需要忽悠來彌補的第12回 哈宋第15回 朱貴獻策第4回 破碎江湖夢第15回 跑路第3回 疑惑第1回 頑抗則死第11回 人就怕逼第5回 蔡京出手第30回 鬥法第8回 雪戰第4回 狼人軍團第2回 魯智深有大智慧第10回 要當官第10回 逼宮第21回 李民探陣第12回 黃雀在後第23回 該有此劫第19回 神弓十八打第6回 岳飛初獻策第17回 南下挖牆角第29回 玉板忠言驚天地第22回 左丘第11回 忠烈王彥第13回 甲賀效忠第16回 一擲千金第28回 自治縣第20回 講法第16回 赤果果的風采第21回 恆沙諸佛體皆同第14回 天異星歸位第29回 大禍第8回 雪戰第17回 君主立憲第1回 先鋒陸登第23回 強者之心第1回 頑抗則死第10回 速殺第1回 法降幻魔君第17回 四象沖霄漢第39回 大義公孫勝第22回 雷劈該隱第8回 各領封賞龍歸海第5回 各人難易有不同第2回 李民弱點第72回 鬱悶的知己第25回 動靜大了第27回 種家軍大戰姚家軍第4回 一忠一奸第16回 鬼王無敵第13回 人民的力量第2回 李民要摸電第14回 口誤的混亂第8回 大殺器的陰影第31回 虎狼論第24回 高俅的命數之人第14回 知識越少越革命第30回 九天殺生大世界第72回 鬱悶的知己第2回 灌頂第22回 詭陣第17回 兵攔桐水第17回 逼降第11回 天命歸屬還靠打第25回 王霸還是王佐第2回 圖騰神第8回 雪戰第3回 理念和制度第27回 種家軍大戰姚家軍第16回 突圍第21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24回 星辰殿第18回 人間大炮第30回 九天殺生大世界第2回 圖騰神第63回 見好漢不可錯過第11回 賠禮第23回 藤甲剋星第26回 九州秘聞第76回 一鼓作氣收魯達第12回 聖教使徒第14回 猛獸戰如來第96回 佛本是道第53回 說的再多,不如花錢有用第3回 影分身與隱身第20回 佛之戰第13回 片紙抵得十萬兵第5回 沙丘之王第30回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24回 火槍三連擊第12回 危在旦夕第7回 周天血煞天妖大陣第5回 糊塗第67回 獻寶第一考驗第13回 人算不如天算第12回 拔髮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