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

李世輔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離開的,似乎有個什麼人擠了上來,和幾個學生領袖耳語幾句,然後其中一個學生領袖便舉手高呼,說什麼丞相召李將軍商議抗戰大事,大家歡送。跟着羣衆又一起拍手鼓掌,北面讓出一條路來,讓李世輔離開。

從密密麻麻的人羣中逃出來以後,李世輔的腦袋纔算清醒了幾分。他被領到華表壇右街一個茶樓上,這裡已經被徵用爲塘沽提督的臨時指揮所,安塔海正在這裡密切關注華表壇民衆集會的動態。見到李世輔來,先將他訓斥了一頓。這件事情雖然不是李世輔故意挑起,但李世輔也知道作爲現役軍人是不應該如此張揚的,發生了這等事情只能算自己倒黴,所以只好低了頭捱罵。

安塔海和李世輔雖無深交,但也知道折彥衝楊應麒等均頗爲看好這個小將,因此便不爲已甚,罵過了一餐後便問他進塘沽來幹什麼。

李世輔道:“我因有兩日假期,又聽說家父來了塘沽,所以趕來想見一見。匆忙之間,沒換便服。”

安塔海道:“你父親已經出發了。”

李世輔啊了一聲,臉上全是失望,安塔海見他這樣,說道:“他也是剛剛出發,你快馬加鞭,也許還趕得上。”說着便派來一個騎兵,讓他引李世輔去追李永奇。

楊應麒派來的使者道:“丞相那邊也召李將軍,這樣做不太好吧?”

李世輔一聽,就知道丞相也在找自己,他畢竟有國事爲重之心,就要推辭,安塔海已道:“我給他一個時辰的時間,無論追得上追不上,都要在一個時辰內回來。丞相那邊,應該不是什麼急事。”便對李世輔說:“快去快去!”

李世輔大喜,道了聲謝,便匆匆去追。兩匹馬跑得好快,到了東城門向城門官一問,才知道李永奇才出去不久。城門官又派了一個騎兵帶路,三匹馬追出十里還沒找到,眼看安塔海限定的時間無多,李世輔就要放棄,忽見十里亭裡聚着七八個人,原來是郭浩和陳正匯在給李永奇餞行。李世輔高興得從馬上翻下來,衝進亭內便叫爹爹。李永奇驀地見到兒子也是驚喜交加,握了他手,哪裡捨得放開。誰知李世輔卻道:“好了爹爹,見到你我就算了了心願,我得去見丞相了。孩兒拜別。”

陳正匯郭浩等都感奇怪,問:“你們父子倆多久沒見了,往後一個東南一個西北,怕更難謀面了。怎麼才見面就要走。”

李世輔便將丞相召見、安塔海限時的事情說了,陳正匯微笑道:“原來如此。丞相如今正在小汴梁辦事,你便去了,他也未必會馬上見你。這樣吧,你們父子就在這裡聚聚,有什麼事情,我給你擔待着。”

李永奇父子慌忙道謝,郭浩道:“那我們便先告辭了,不阻你們父子團聚。”

衆人去後,幾個扈從也縱馬走遠,讓他們父子二人說體己話。兩人都是將軍,說了幾句寒暖後便問軍旅之事,李世輔道:“孩兒這幾個月在海上,好不習慣。爹爹你知道,我是個旱鴨子,可不知道爲什麼上頭卻要安排我去學水軍!過了這個假期還要我去流求。這次若見到丞相,我想求他一求,讓他調我去漠北,或者去西北,爹爹你說成不?”

李永奇罵道:“混帳話!朝廷需要你去哪裡,便當去哪裡!你去西北,那便是畏難戀家!這是好男兒該說的話、該做的事麼!”

李世輔被父親罵得低了頭,李永奇緩下臉來,又道:“其實我估摸着,上面這樣安排,也許另有深意。”

李世輔問:“什麼深意?”

李永奇道:“如今我大漢陸上的軍隊裡,元帥有五個,上將軍有十個,中將軍、下將軍更是如雲如林,你在陸上,論資歷論前程都排不上號。但水師這些年卻沒冒出多少拔尖的人物來,你若能有所作爲,將來的前程不可限量。”

漢廷雖然比這個時代的任何政權都重視水師,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就陸軍、水軍系統之間的畢竟來說,漢軍的陸上軍事力量都有絕對優勢。在漢軍軍中,陸軍系統的將官從來就不認爲水師系統可以和他們並列,而認爲水師只是陸軍的延伸而已。

李世輔聽了父親的話,也覺有理,便將這番心思打消了。

李永奇摸了摸他的頭髮笑道:“你年紀也不小了,這段時間有沒有見到心儀的女子?”

李世輔大窘道:“哪裡有。”

李永奇笑道:“我在西北,你在東南,來往交通不便。你若碰上好人家覺得合適,便先斬後奏,免得誤了好事。我在陝西,就等着喝媳婦茶了。”

李世輔憨憨一笑,不知如何應答。

李永奇望了望天色,說道:“好了,也不早了,你趕緊去見丞相吧。雖說有完顏將軍、陳大人、郭大人他們保着,但誤了太久也不好。”

李世輔含淚拜別,然後便隨楊應麒的使者往小汴梁來。到了這裡,才發現是一條街坊。原來當初塘沽開港後,不斷有汴梁富商進入營業,這些人思念汴梁的盛況,便在塘南臨河處一塊荒地上籌錢建了一座寺廟,規格全是模擬大相國寺,但“相國”一名沒有zf批准是不能亂用的,所以一開始只是叫金剛寺,直到楊應麒知曉此事,才特批改名爲北相國寺。塘沽舊宋商人、文人極多,對汴梁深懷感情。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便連北相國寺附近的商鋪也模擬汴梁大相國寺舊景建成,久而久之,這片荒地竟成了塘沽一處商業勝地,民間號稱小汴梁。

不過懷念舊宋,畢竟是一件可能犯忌諱的事,主事者對此不免有些擔心,因此不敢大肆宣傳,加上時日尚淺,所以小汴梁此時尚未有國際影響力,劉豫等在江南竟也不知。

李世輔沒去過汴梁,這時來到這裡也只是覺得是塘沽的一處商業繁華之地而已,沒多少感觸。楊應麒的使者帶了他來到一處大園林外,一塊還沒上色的石匾上鐫着“小延福園”四字,從偏門進入,一路上都是還未建成的假山雕飾,但今日卻不見工匠,想是因爲什麼事情而讓他們停工了。

李世輔被帶到一處偏廳,使者便讓他且等着,等候丞相召喚。李世輔一邊喝茶,一邊透過窗口打量外邊景色,心想:“這園子可不小,看起來又很漂亮,多半花了不少錢。是丞相的別苑麼?唉,如今四處打仗,在在等錢,怎麼還在這園林上面花這麼多錢呢?”

李世輔畢竟是西北將門出身,人又年輕,於富貴事務的眼光十分一般,對小延福園之獨到之美不能品味,只是覺得“很漂亮”而已。但劉豫卻是久在文場的人,見多識廣,來到這裡之後大感讚歎,連稱此園雖未竣工,但已可見主持規劃此處者胸懷錦繡。楊應麒聞言微笑道:“此園乃是主人自劃自制,非出工匠之手。”

劉豫哦了一聲道:“那就怪不得了。”忽然靈機一動,撫手笑道:“我知道了,這園子定是出自丞相之手!”

楊應麒哈哈一笑道:“劉大人取笑了。軍政國務,運籌帷幄,我都還是懂一些的。但這園林之勝,花石之美,我雖得橘兒教導了這麼久,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劉豫聽他口中提到趙橘兒,道:“那莫非是公主的大作?”

楊應麒微笑道:“橘兒的火候,怕還差些。這座園林是我闢出來供岳父、大舅晚年安養娛樂之所,岳父不願假手匠人,所以親自指點,估計數年之內便可完工。”

劉豫聽楊應麒說“岳父、大舅”什麼的,一開始沒反應過來,但轉念一想,馬上醒悟楊應麒的岳父、大舅就是趙佶、趙桓,嚇得彎腰叉手道:“原來是道君太上欽制,劉豫冒犯了,冒犯了!”

楊應麒一笑,領了他到內堂來,堂內一人正在作畫,其他人侍立觀看,站在最外面的乃是舊宋右丞、禮部尚書陳過庭,乃是從趙佶北遷的老臣子,當年在汴時爵位非劉豫可比。劉豫一見,腰桿便彎了兩分,陳過庭見他進來卻只是掃了他一眼便不理會,只對楊應麒拱手默禮。陳過庭上手是洛陽大儒尹焞,尹焞過去,是漢廷帝相之師胡安國,胡安國上手是一個跨入中年的清雋男子,那清雋男子再過去就是作畫之人,卻見他雖經風霜,仍存福態。劉豫見到這兩個人,嚇得噗的跪了下去,口呼二聖,這作畫者與旁邊那中年,自然便是楊應麒的“岳父和大舅”——趙佶趙桓父子了。

劉豫這一開口,屋內寧靜的氣氛便壞了,陳過庭等怒目而視,劉豫亦自覺唐突,頓首請罪。

趙佶本不理他,但擡頭見到楊應麒,趕緊放下筆迎了出來道:“賢婿,你來了,怎麼不讓人通傳一聲!”

楊應麒道:“聽說岳父正享丹青之樂,本想悄悄進來,偷學一二,不想卻擾了岳父的興致。”

趙佶呵呵一笑,這幾年他得楊應麒庇護,但凡與國政有關者皆攔在門外,閒來無事,只與衆儒生探討些義理,與衆文士論說些詩文,或吟詩,或作畫,雖無皇帝之尊,倒也還保佑富家翁的清雅生活。尤其難得的是楊應麒將歷年漢zf所得的字畫金石都搬到他府上請他品鑑,作序作錄,更是一項值得消磨時間的大樂事。不過楊應麒太忙,一年也沒能見到幾次,這時忽然見他來到,便拉了手說長說短,又是熱情,又是親暱。他們翁婿郎舅坐着說話,劉豫跪在地上,哪敢插口半句?

三人說了好久,趙佶忽然記起來什麼,指着劉豫問:“這位有些臉熟,卻不知是何人?”

楊應麒道:“是九舅派來給岳父請安的家人,叫劉豫。”

趙佶哦了一聲道:“劉豫,劉豫……可是元符年間進士?”

劉豫頓首道:“蒙太上惦記,劉豫正是元符中登進士。政和間爲侍御史,尋爲兩浙察訪,宣和間判國子監,除河北提刑。今上因眷顧劉豫是曾追隨二聖之老臣子,特許入朝參贊。”

趙佶又哦了一聲,也不理會他自報履歷,只是問:“九郎在江南,過得還好嗎?”

劉豫看了楊應麒一眼,不敢說國事,只是道:“官家在江南都好,就是日夜思念父兄,時顯憔悴。”

趙佶尚未答話,楊應麒嘆息道:“難得九舅如此孝順。”對趙佶趙桓道:“岳父,大舅,要不二位便往江南一遊,以慰九舅思念之情,如何?”

劉豫沒想到楊應麒會說出這話來,嚇得不知該如何反應,陳過庭等一時間也都屏住了呼吸,趙佶和兒子對望一眼,總算他把持得住,搖頭嘆息道:“我老了,你大舅這幾年又在北狩時落下了病根。從塘沽到江南萬里迢迢,越河過江,只怕到了建康,九郎見到的便是我們的屍骨了。去不得,去不得。”

楊應麒道:“若建康太遠,不如便去山東,然後讓九舅來朝見。如何?”

劉豫大驚失色,更不知該如何是好,趙佶又和趙桓對望一眼,遲疑道:“只是聽說最近胡人不太安分,四方多事。咱們家的這點小事,還是要放在天下大事的後面。這事……我看等陛下回來再說吧。”他口中的陛下,自然是折彥衝。

楊應麒笑道:“這點小事,我決斷得了,最多請示一下大嫂,大哥不會見怪的。”

趙佶頷首道:“若是這樣,便請賢婿把握分寸。”

楊應麒道:“既如此,那我便和大嫂商量一下,看事情行得行不得。”這才指着趙佶正在作的畫,請教了一些丹青之道,過了小半個時辰才帶着劉豫告辭出去了。

楊應麒出去後趙橘兒便從後堂轉出來,胡安國、陳過庭等慌忙給公主請禮,趙佶見到她,臉上訝異道:“橘兒,怎麼你也來了。若早來一刻,便見到賢婿了。”

趙橘兒道:“我好些天沒過來了,今天天色不錯,便帶了孩子來見見爹爹。七郎來過麼?”

趙佶見到趙橘兒懷中的孩子,忙抱過來,弄兒爲樂,也不管其他事情了。趙桓在一邊道:“七郎方纔帶了九弟的家人來,那家人說九弟思念我們。七郎便說要不讓我們回江南一趟。”

趙橘兒驚道:“江南那麼遠,爹爹年紀也不小了,哪裡經得起這等折騰!”

趙桓道:“爹爹也是這麼說,所以七郎又出了個主意,說到山東去,讓九弟來相見。”

趙橘兒道:“那也是個好主意,不過聽說九哥在江南很忙,我們去山東容易,但讓九哥北上,卻還得看他能不能抽得開身。”

趙桓一聽點頭道:“妹妹說的是。”

趙橘兒又道:“我看這樣吧,我寫一封信,問問九哥的意思,若他抽得開身,便約個時間,我們一家人聚聚。若他抽不開身,那這事便先押後。”

趙佶笑道:“這些事情,你安排就好了。”又道:“前些天聽說張擇端也到了塘沽,要繪這塘沽勝景,可是真的?”

趙橘兒道:“是有這事,我今天來,也正是要告訴爹爹這個。爹爹,你要不要見見他?”

“見,見!”趙佶道:“我得提點提點他,要不怕他作不好這畫。”

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五章 出谷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第一七四章 逆第三一零章 火急密奏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十五章 誓約第一七七章 勢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八十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三零章 秘策發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九章 塞外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選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一七七章 勢第十三章 狼羣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六十二章 聯金扶漢之策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一八二章 諾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二章 部勒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
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五章 出谷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第一七四章 逆第三一零章 火急密奏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十五章 誓約第一七七章 勢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四七章 回首實有怨第八十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第一三八章 燕京襲取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三零章 秘策發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興亡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六十六章 宋使團的苦惱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二九四章 大漢如日方中第九章 塞外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二一六章 小買賣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選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二十八章 稱帝號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四十八章 寄籬的麻煩第三一二章 連環衝擊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三五二章 勤王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一七七章 勢第十三章 狼羣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六十二章 聯金扶漢之策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一八二章 諾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一二六章 童貫巡邊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二章 部勒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一五八章 故國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