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歸國途中

馬六甲海峽在三天前已經過了,“白金漢”遠洋油輪現在行駛在南沙羣島的海域。

赤道附近的高溫天氣漸漸好轉,北面吹來亞熱帶早春的海風溫暖而舒適。

儘管漫長的旅行已經接近尾聲,此刻的空氣也讓人舒坦,但是在“白金漢”二等甲板的船舷邊,一位二十出頭的青年依然是一副愁容。

他叫吳紹霆,一年前剛剛從慕尼黑陸軍士官學院畢業,又在馬其頓集團軍實習大半年,直到兩個月前才從英國登上了這艘返回祖國的郵輪。

吳紹霆以前從來不相信有穿越這件事,身爲一名二十一世紀特種部隊隊員,他甚至連這一類網絡小說都很少翻閱,哪裡知道這種神奇的事情竟然發生在自己頭上。

他只記得四個月前在一次實彈演習時被流彈擊中了胸口,這本不是什麼大事,自己身上可穿着十二斤鋼板的防彈衣,可是醒來之後卻發現自己身處在慕尼黑一處兵營的宿舍裡,靈魂附身在一個同名同姓的人身上。

更讓人驚訝的是,自己腦袋上還盤着一根十分可笑的辮子。

沒錯,吳紹霆穿越來到了晚清。現在的時間是1908年3月3日。

這件事已經過去四個月了,他當然已經適應了這個身份,並且在德國最後一次實習考覈時,還利用自己二十一世紀的軍事素質取得了極其優異的成績。此時在船艙行李箱裡,還裝着菲利普上尉獎勵的一把勃朗寧M1904式手槍。

他現在之所以發愁,是對1908年的中國與自己未來的前程感到擔憂而已。

稍微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驚心動魄的辛亥革命以及長達二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即將在中國的大地上拉開帷幕,做爲一個穿越者在亂世將至之前究竟能做什麼呢?

吳紹霆望着海平面上慘淡的夕陽,不由發出了一聲嘆息,腦海中忽然想到了一句話,喃喃的說了出來:“韃虜尚未驅除,同志仍須努力!唉!”

就在這時,背後冷不防突然冒出一句問話來:“呢位友記,就不怕這番話引來殺身之禍咩?”此話口音帶着濃厚廣東腔兒。

吳紹霆微微一愕,忙回過頭來看去,只見自己身後站着一位穿長衫青年,帶着一副黑邊眼鏡,身形甚是消瘦,年約三十左右,也不知道此人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青年嘴角掛着一抹難以琢磨的笑容,直勾勾的盯着眼前的吳紹霆。

吳紹霆略打量了對方一番,淡然的笑了笑,道:“若在下先前之話有殺身之禍,那先生你連辮子都剪掉了,豈不是同樣有滅頂之災嗎?”

青年並沒有任何反駁,反而哈哈大笑了起來,道:“讓吾感到詫異的正是這位公子,口中叨唸着驅除韃虜,頭上卻還留着韃虜的遺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吳紹霆嘆了一口氣,收斂了情緒,憂然的說道:“早就想剪了,韃子腐化我大漢男兒心志的渾物,留着它作甚?無奈在下有苦衷,不似你們這些留洋的學生那麼豁達,否則也不會留它到今天了。”

自從戊戌變法失敗之後,中國許多青年知識分子開始私自剪斷辮子,尤其是在清政府鞭長莫及的南方各省尤爲普遍。除了學生之外,就連滿清政府組建的新軍士兵爲了方便戴上新式軍帽,也私低下剪掉了礙事的辮子。

雖然滿清政府有過“留辮不留頭”嚴令,可是自甲午、庚子賠款之後,腐敗的中央皇權已經越來越無力。地方勢力以及列強在華的租界,儼然成爲了抗拒這一嚴令的溫牀。但凡是出國留學的學生,十之八九都是會剪掉辮子的。

就在1907年,也就去年時,滿清政府對這種日益嚴峻的問題感到擔憂,再次下達嚴令禁止私自剪掉辮子。只不過這一嚴令仿若一張空頭支票,僅僅熱鬧了一陣之後緊接着又消失無聲了。

“哦?這麼說,公子你並非留洋的學生了?”青年好奇的問道。

“在下雖是留洋歸來,只不過與先生略有不同。在下剛從慕尼黑陸軍士官學院畢業歸來。”吳紹霆解釋了道。

“原來如此。”青年恍然點了點頭。

清末留洋探求富國強民之道的中國人很多,除了去國外常規學術類的大學之外,軍事學院深造也同樣十分熱門。但是與學術性大學不同之處是,學術性大學官費生、自費生都是有的,而軍事學院的學生則只有官費生。

這很容易理解,軍事之學非同小可,若學成之後不能爲國家所用那留你何用?

此外,學術性大學留學歸來不一定要到官府報道,所以這些學生們剪掉辮子,回國之後也並無大礙。但從軍校學成歸來的學員,全部都是由官府分配授職,如果剪掉了辮子,縱然沒有殺身之禍也會影響仕途。

青年沉吟了一陣,微笑道:“聽口音,公子你似乎同是廣東人呀?”

吳紹霆回答道:“在下祖籍安徽,隨父母遷往江西,少年時又考入了廣州陸軍小學堂,故而獨自旅居在廣州數年。後來承蒙堂叔公吳長慶舊部的推舉,遠渡重洋去往德國深造。”

這些話並非是吳紹霆胡編亂造,而是全部源自這個身體的記憶。

當初他知道自己與吳長慶有血緣關係時,同樣甚感驚訝,暗中感謝老天對自己不薄,還能博得一個名將之後的身份罩着。不過後來漸漸醒悟,這個身份給他唯一的幫助就是推舉自己官費留學德國,除此之外一概全無。

青年有些意外,嘆道:“原來是吳老英雄之後呀!失敬失敬。”

吳紹霆自嘲的笑道:“英雄之後又非英雄,在下可不是沽名釣譽之輩。唉,如今這個時代正是需要來力挽狂瀾呀!”

青年聽了這話,心中漸漸有好感,忍不住道:“吳公子果然心有大志?”

吳紹霆嘆聲道:“自從鴉片戰場以來,我泱泱大國一直飽受內憂外患,但凡七尺男兒有誰不想尋求出路、自強救國呢?我輩再不奮鬥,遲早就淪爲亡國奴了。正因爲如此,恰纔在下才會有‘革命尚未成功’的感嘆。”

青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沉默了片刻後,又道:“吳公子所言極是,振興中國的大任我輩義不容辭呀。只可惜我輩英雄太少,除了同盟會孫逸仙孫先生之外,放眼宇內難出第二人呀!”

“恕在下冒犯,竊以爲孫先生當不得英雄。”吳紹霆忽然說道。

他對孫中山雖然很尊敬,卻不覺得孫中山是一個英雄級別的人物。

孫中山一輩子在革命,可是一輩子也都是在失敗之中,縱然辛亥革命成功了,嚴格的說也不是孫中山的首功。辛亥革命時孫中山還遠在國外,對國內的起義甚至一點都不知情,唯一的貢獻是他那一套深入人心的革命理論,促成了這次革命之實。

青年臉色聚變,冷聲道:“若孫逸仙都算不得英雄,普天之下我還真不知道有誰能被稱爲英雄了!”

吳紹霆對青年的反應並不惱火,他深知孫中山在這個時期於這些青年知識分子心中的偉大,儼然就好比是黑暗中的燈塔、人生信仰的導師一般。

“先生,在我看來,孫逸仙可謂是這個時代的偉人。偉人與英雄有時候可以相提並論,可是兩者也有區隔的地方。”他淡然的笑了笑,說道,“說一句誅心之話,我願意奉孫逸仙爲革命先驅,追隨他的主義和精神,並以他的主義和精神做爲奮鬥的準則。”

“哦?是嗎?”青年臉色立刻釋然了起來,不過他知道吳紹霆還有後話,於是沒有急着發表自己的意見。

“只是,在下卻不敢恭維孫逸仙的革命行動。我在德國時一直關注國內的新聞,兩年前的萍瀏醴大起義,去年的黃岡起義、惠州起義以及欽廉防城起義。”吳紹霆一口氣將自己知道的1908年以前同盟會起義全部說了出來。

當然,這些起義未必都是孫中山親自策劃組織的,而他的意思只是代指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勢力。

他頓了頓,又補充了道:“就在三天前,這艘船停泊在馬來亞(此時還未成立馬來西亞)時,碼頭工人還傳言去年年底孫先生親自領導了一場鎮南關起義。這麼多起義,這麼長時間,可是結果呢?”

不需多說,這些起義都是失敗的。甚至萍瀏醴起義和惠州起義的失敗,讓革命黨人還遭受了極大的損失,不少同盟會精銳以身殉道。

青年聽了吳紹霆的話,神色再次陷入了凝重,他緩緩的嘆了一口氣。

“可是,吳公子你總得明白,革命是一種艱難困苦的探索,這條路到底有多長、要走多久,誰也不知道。但是不能因爲這些我們就停止不前。誠如吳公子所言,這幾年黨人屢次起義屢次失敗,但我相信每一次失敗都是一種積累。”他堅持的說道,不過語氣並非是一種辯駁,而是一種無奈。

【新書上傳,每日兩更,週末三更,讀者大大給力支持必然給力爆發,拜謝】

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1213章 ,內幕對話第65章 ,自討苦吃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1147章 ,社會革命黨來訪第211章 ,裂痕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596章 ,佈局四川第15章 ,借力打力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55章 ,按部就班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90章 ,先斬後奏第1214章 ,擴大沙俄內部矛盾第36章 ,識野追蹤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912章 ,暗流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69章 ,營銷思路第798章 ,第一回合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1011章 ,市場花園行動開幕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86章 ,問題而來第1156章 ,七年發展計劃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30章 ,小惡作劇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976章 ,總攻第1180章 ,黃浦大飯店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490章 ,推心第487章 ,國民共進會成立第1042章 ,罪證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61章 ,突來意外第726章 ,圍追吳佩孚曹錕第537章 ,泉州整頓第609章 ,第七師團的主攻第815章 ,西線破竹第625章 ,北洋之內第379章 ,豪賭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185章 ,編遣第二師第1201章 ,拜年第210章 ,黃埔軍校第56章 ,張家大少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48章 ,血性之怒第826章 ,損傷第517章 ,德國對華政策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1108章 ,繼續推進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621章 ,收編第747章 ,強硬對日外交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697章 ,國防之願第337章 ,決戰戰場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59章 ,別有用心第254章 ,巷戰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248章 ,兩廣裂縫第364章 ,徐樹錚彙報第960章 ,戰況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280章 ,策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1143章 ,雙方算盤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462章 ,口供第862章 ,世界大戰的決心第133章 ,實戰演習第799章 ,再戰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
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1213章 ,內幕對話第65章 ,自討苦吃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1147章 ,社會革命黨來訪第211章 ,裂痕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393章 ,北方帶來的消息第596章 ,佈局四川第15章 ,借力打力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748章 ,遷都之前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55章 ,按部就班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90章 ,先斬後奏第1214章 ,擴大沙俄內部矛盾第36章 ,識野追蹤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912章 ,暗流第122章 ,迫在眉睫第69章 ,營銷思路第798章 ,第一回合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1011章 ,市場花園行動開幕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423章 ,另外一場談判第86章 ,問題而來第1156章 ,七年發展計劃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30章 ,小惡作劇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976章 ,總攻第1180章 ,黃浦大飯店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490章 ,推心第487章 ,國民共進會成立第1042章 ,罪證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61章 ,突來意外第726章 ,圍追吳佩孚曹錕第537章 ,泉州整頓第609章 ,第七師團的主攻第815章 ,西線破竹第625章 ,北洋之內第379章 ,豪賭第120章 ,鬧劇之後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185章 ,編遣第二師第1201章 ,拜年第210章 ,黃埔軍校第56章 ,張家大少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48章 ,血性之怒第826章 ,損傷第517章 ,德國對華政策第298章 ,粵北開戰第1108章 ,繼續推進第349章 ,次日的早晨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621章 ,收編第747章 ,強硬對日外交第396章 ,恢復和整頓第697章 ,國防之願第337章 ,決戰戰場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59章 ,別有用心第254章 ,巷戰第257章 ,廣西戰略第248章 ,兩廣裂縫第364章 ,徐樹錚彙報第960章 ,戰況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280章 ,策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1143章 ,雙方算盤第992章 ,張孝準決心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462章 ,口供第862章 ,世界大戰的決心第133章 ,實戰演習第799章 ,再戰第409章 ,初見蔡鍔、蔣百里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