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

二月初一,舉行大朝會的日子。

本來洪武年間二月份的大朝會是二月二龍擡頭之日,但允熥即位後將這一日定爲了節假日百官放假一天,所以大朝會就挪回了初一。

大朝會的日子所有在京城的官員,哪怕只是最低的從九品官,也可以入宮參加朝會。當然,低級官員若是請假不來也可以,但是對於很可能一輩子也當不上中級官員的人來說,每月一次入宮獲得向老家的鄉巴佬吹牛逼談資的機會是絕對不願錯過的,所以大多數人都願意參加大朝會;反而很多四品到七品的中等官員不願意參加基本上這個不會說什麼事情的朝會。

既然全體在京的官員都能參加,那麼仍舊逗留在京城的番國使臣自然也要參加,畢竟,名義上所有向大明稱臣的番國官員也都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臣子。

這一天天還沒亮,距離朝會開始還有足足半個時辰的時間,但無數身穿八九品官服的人已經來到了承天門外,其中一些人在凜冽的寒風中四處張望,似乎是要把皇城內的景象全部記住。

而另外一些人則帶着淡淡的譏諷之色看着他們,心裡想着:‘一羣去年才得以升爲入流官兒的土老帽。’全然忽略了自己當年剛剛爲入流官時和他們一樣的舉動。

不過有一人並未譏諷這些人,應天府的警察李一海回想起了自己當年被任命爲從九品的‘派出所所正’後頭一次入宮時的情景,沒有想其它的話語。

他正閉着眼睛想着,忽然聽一人說道:“老李,你這閉着眼睛是幹什麼呢?”

他馬上轉過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見到是自己的熟人,中城巡警分署的第一巡行隊從九品的隊正劉峰餘,說道:“你平日裡不都是在與五六品的官員一樣的時候來麼,怎麼今日這麼早就來了?”

“也不知怎的,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就提前起來上朝了。”劉峰餘說道。

“怎麼,你還有睡不着覺的時候?”李一海笑道:“你當年在軍營裡可是睡得和死豬一樣,怎麼都叫不醒。”

“老啦,不行了。”劉峰餘笑道。

他們二人聊了幾句,劉峰餘又道:“說起來,今年的這次朝會還有些不一般。”

“往年陛下早就強令番國的使臣在正月的最後一天之前離開京城了,可今年卻仍然讓他們在京城待着。”劉峰餘擔任巡行隊隊正,恰好番館也在他的巡行區域內,所以對此很瞭解。

李一海剛要說話,就聽到鳴鞭之聲,隨口說道:“或許是陛下要讓他們多見識見識大明的強盛吧。”隨即跟着大部隊走向大殿。

劉峰餘輕輕搖了搖頭,但沒有多說什麼,也跟着大多數人走進去。

……

……

殿內,安南正使胡元澄有些心神不寧。他今日從走進皇宮開始就覺得好像會有什麼大事發生一般;但他仔細思考,卻覺得怎麼也不會發生和安南有關的事情。

‘或許是我這段時間在大明要擔心的事情太多,所以有些疑神疑鬼。等回到西京後,一定好好休息幾日。’胡元澄想着。

過一會兒傳來“嗚嗚”的聲音,胡元澄明白這是大明的皇帝要出現了,忙站直身子,其它在場的所有官員也都站直身子。

隨後允熥從帷帳後面走出來,在場的所有官員忙跪下三呼萬歲,允熥讓侍者大喊平身。

等禮儀全部結束後,因無人奏事羣臣以爲今日的朝會會馬上結束正準備做鳥獸散,允熥忽然開口說道:“安南國使臣胡元澄。”

“臣在。”胡元澄上前一步說道。

“你既然爲安南國使臣,那麼安南國的所有陳氏宗親,當然都認得吧。”允熥說道。

胡元澄的心“咚咚”跳了幾下,十分疑惑允熥爲何問這句話。不過他並未停頓,馬上說道:“陛下,年紀尚輕的陳氏宗親臣並不一定認得,但所有成年之人臣都認得。”

“那很好,”允熥臉上掛着淡淡的笑容說道:“那這一人,你可認得?”隨着他的話音落下,他身旁的侍者中有一人摘下帽子,擡高下巴,大聲對胡元澄說道:“黎漢澄,你可還認得我!”

胡元澄的心彷彿一瞬間被緊緊的攥住了,但表面上仍然十分平靜地說道:“陛下,此人爲何人?爲何要稱呼臣爲黎漢澄?臣雖然看着他有些面熟,但並不認得。”

允熥並未說話。中書舍人胡儼出列道:“胡大人,你雖不願承認認得此人,但你身後的安南諸位其餘諸位使者卻都已經認出了此人。”

胡元澄回頭看向身後的另外三名有資格上朝的安南使者,他們的臉上一直到現在還有着驚愕,其中有一人甚至滿面羞愧之色。

看到這樣的情景,胡元澄已經明白事情瞞不過去了,跪下說道:“陛下,臣也是迫不得已纔出使大明。”

“胡說,你身爲黎季犛的侄子,哪裡是迫不得已!你……”陳天平大聲說道。

允熥止住他要出口的話,吩咐人將陳天平和安南國的幾個使者都帶下去,讓人宣佈朝會結束,自己轉身離開了這間宮殿。

……

……

李一海走進大殿內後,就找了一個不太容易被糾儀御史看到的地方閉目養神起來。不說這樣的大朝會一般不會說什麼重要的事情,就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和他們也沒關係,待會兒下了朝還要上值,不如休息一會兒。

與他相反,雖然明知朝會上的事情和自己沒關係,但劉峰餘卻每次都興致勃勃的看着前面,聽着談論的事情。

李一海剛閉上眼睛沒多久,劉峰餘就使勁拍了他一下,輕聲說道:“你快看!”

李一海睜開眼睛疑惑地向前看去,就見到皇上身邊一個侍者服色的人忽然大聲說着什麼,已經出列的一個人跪在地上,也說着什麼。看他的衣服,應該是安南國的使臣。

劉峰餘用極低但非常興奮的聲音說道:“那個穿着一身侍者服色的人我認得,有一日守衛皇宮外圍的大漢將軍們就護送着他來到一座府邸,倍加看護。原來他和安南有關?莫非現在的安南國君真的殺了前任國君,這人是前任國君的兒子來大明請求陛下主持公道?”劉峰餘平時十分關注邸報,所以大概知道安南的事情,順着邸報上的內容如此猜測到。

李一海也提起精神,說道:“要真是像你想的這樣,那可好玩了,不知陛下會如何處置。”

“多半會扶持這個人當安南國君吧。大明理當維持藩屬國的秩序。不過現在的安南國君恐怕不會輕易讓出王位,或許大明得出兵打一仗才能扶着此人爲王。”劉峰餘說道。

聽到劉峰餘的話,本來看熱鬧的李一海忽然變了臉色:“不知會不會從京衛中抽調士兵去前線打仗?”

“多半會,陛下要維持京衛的戰力,就得派他們去打仗。”劉峰餘說道。

“萬一將羽林左衛派出去打仗怎麼辦?”李一海擔憂的說道。

劉峰餘一愣,也想起自己的兒子也在羽林左衛,若是被派出去打仗就會有生命危險。

此時朝會已經結束,大家都向宮外走去。他們二人也順着人流離開宮殿,但卻神不思屬地走着。

過了一會兒劉峰餘才說道:“若是陛下要把羽林左衛派出去,咱們也沒辦法,只能回家後把此事和兒子說一說,提前有個準備。”

“也只能這樣了。”李一海說道。

……

……

允熥帶着陳天平和胡元澄等安南使者來到謹身殿,對胡元澄說道:“現在安南國君到底是誰,朕要聽你說說事情的始末。”

“啓稟陛下,現在的安南國君,是黎季犛的次子,並非是陳氏宗親。但他的名字臣並未欺瞞陛下,黎季犛將其次子改名爲胡奃,冒稱陳氏宗親,以求欺瞞過陛下。……”

“陛下,欺瞞陛下並非是臣所願。臣即使身爲黎季犛的族人也受到他的欺壓,若是不聽從他的命令出使大明,他就會殺死臣。臣也是身不由己,求陛下恕臣之罪。”胡元澄跪下說道。

允熥沒有搭理他的話,而是好奇地問道:“你既然是黎季犛的族親,爲何姓胡而不是姓黎?莫非是故意在朕面前自稱姓黎?黎姓是安南大姓,即使你自稱姓黎朕也不會想到黎季犛。”

“陛下,黎季犛去年讓胡奃正式即位前,爲了讓安南的士子能接受他們爲國君,自稱是舜帝的後代。因爲舜帝之後有一支改姓胡,所以將全族的姓氏改爲胡。不僅如此,他因爲當年舜帝曾爲虞國國君,將國號也改爲大虞。”胡元澄說道。

允熥又問了幾個問題,胡元澄和其它的安南使者一一作答。

щщщ ▪тт kΛn ▪¢〇

問過了問題,允熥讓人將陳天平和胡元澄等人帶下去,轉過對身後的大臣們說道:“諸位愛卿,事情已經明瞭,陳天平所說乃是實情。卿等以爲此事該如何是好?”

“陛下,黎季犛不僅代陳氏自立,更兼誅殺陳氏宗親,妄圖欺瞞陛下,欺君罔上悖逆人倫,鬼神所不能容。陛下當派出大軍滌盪安南,扶立陳天平爲安南國君。”郭鎮馬上出列說道。他提前已經對陳天平所說是實情的情況有所準備,所以在允熥詢問後馬上說出了這段話。

“陛下不可!雖然黎季犛所作所爲罪孽深重,但也不能不教而誅,應當派出使者赴安南敕責黎季犛、胡奃,若是黎季犛胡奃父子能痛改前非,不必動刀兵而扶立陳天平爲國君,豈不更好?若是黎季犛胡奃父子死不悔改,到那時陛下再出兵不遲。”陳性善說道。

他一是不願意打仗,二是直接打仗確實不符合禮儀,所以這樣說道。不過他也不會說就讓胡奃竊據王位、陛下不必管這樣的話,因爲這也不符合禮儀。

允熥沒有說話,甚至表情都沒什麼變化,繼續看着這些官員,似乎在等待着其他人發言。見到這種情形,大家紛紛出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總體上講,大多數文官支持陳性善的意見,大多數武將支持郭鎮的意見,也有人提出了其它意見,但都不是主流,沒幾個人支持。

待所有人都出聲過後,允熥說道:“朕以爲,陳卿的意見最爲妥當。”

“所以朕決定,暫且留陳天平在京城居住,以郡王之禮待之;派出使臣敕責黎季犛胡奃父子。若是他們不願意痛改前非,朕再做其他計較。”

“是,陛下。”衆人躬身說道。允熥的做法並無錯誤,甚至是完美符合《禮記》上所記載的周禮,衆人也沒有其它話好說。

允熥又和他們說了幾句話,讓他們退下。

不過允熥卻並未離開這間殿閣。不一會兒行人司司正、加禮部郎中銜的大明最專業外交家楊載和一名行人王樞齎走進來,見到允熥躬身行禮道:“臣楊載(王樞齎)見過陛下。”

序禮完畢,允熥對他們二人說道:“今日叫你們二人前來,是有一件事情要交代給你們。安南國內發生變亂,……,朕已確定陳天平所言俱爲確實,所以……。但周禮有言不能不教而誅,所以朕派你們出使安南,敕責安南國君及其父黎季犛。”

“若是能讓黎季犛胡奃父子痛改前非自然好;若是他們不願意痛改前非,到時大明也出師有名。”

“是,陛下。”楊載和王樞齎說道。

允熥又吩咐了他們二人幾句話,讓他們下去了。

但楊載卻故意落後王樞齎幾步,在他走出這間殿閣後又轉過身來對允熥說道:“陛下,是否要言辭激烈的敕責黎季犛、胡奃二人,以能讓他們痛改前非?”

楊載實際上在問:他們這些使者的性命要不要保全。若是對黎季犛、胡奃言辭太過激烈的話,難保他們不會在惱羞成怒的情況下令處死他們。從允熥繼位後的表現來看,他還是比較重視使臣的性命,而不只是看做大明的顏面,所以楊載敢這樣問。

允熥臉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說道:“不必言辭太過激烈,但也不必擔心言辭激烈會惹怒安南人,他們不會殺大明的使臣的。因爲,總之,你和王樞齎不必擔憂,你們一定可以安然從安南迴來。”

“是,陛下。”楊載說道。隨即退出允熥所在的宮殿。

但他走在回衙門的路上,卻一直在琢磨允熥沒有說完的‘因爲’後面的話語是什麼,以及那奇怪的表情。

可他左思右想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只能放下,專心準備過兩日的出使之事。

第556章 獻女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564章 吳王府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594章 風潮第698章 說湘王第1426章 好奇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691章 猜到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518章 爲什麼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52章 追悼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363章 吃飯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516章 稅清氓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401章 朱藍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735章 兩方說話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感謝和求訂閱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299章 簡化字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258章 婚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685章 對蒙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947章 買首飾第195章 新位置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67章 國力第415章 降與死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157章 追與逃
第556章 獻女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564章 吳王府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594章 風潮第698章 說湘王第1426章 好奇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691章 猜到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518章 爲什麼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52章 追悼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363章 吃飯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516章 稅清氓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401章 朱藍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735章 兩方說話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感謝和求訂閱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299章 簡化字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258章 婚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685章 對蒙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947章 買首飾第195章 新位置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67章 國力第415章 降與死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157章 追與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