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比武

樑德齊覺得自己自從先帝駕崩以後就十分的不走運。

先是跟隨師傅來京城的路上被誣陷偷看民女洗澡,給人家賠了半天的不是,要不是自己的師兄弟的特殊身份,估計就得留在那裡當上門女婿了;

然後在到了京城以後被人家騙了整整十貫錢,這可是自己半年才積攢下來的錢;

再然後就是今天與自己的師兄弟出來逛街,在路邊的茶攤上喝茶的時候,很巧的見到了大家都見過一面的當今皇帝,並且在衆人想要偷偷溜走的時候被現了,並且數名看起來就像是宮廷侍衛的人馬上就向他們走來了。

樑德齊爲了不惹事也就乖乖的跟着過去了。他的師兄弟們也一樣。

允熥見到對方乖乖的跟過來了,也就知道對方基本上不是什麼大犯罪分子了,在自己的侍衛付完賬以後帶着他們來到了一處偏僻的小巷子裡。

過路的百姓見到二三十號大漢向小巷子裡走,頓時覺得這是要打羣架,紛紛避開這條巷子。

允熥站定以後,朝着自己認爲的爲之人說道:“你們是什麼人?怎麼會認得朕?”

被認爲是爲之人的就是樑德齊。他低頭說道:“啓稟陛下,我們是武當派的俗家弟子,在之前陛下去會同館的時候見過陛下一次。”

允熥這才明白:“原來是武當派的人。”不過小心謹慎的允熥並未完全放鬆警惕,又問道:“怎麼你們武當派還沒有回武當山?”

樑德齊老老實實地說道:“啓稟陛下,李師叔(李靜修)帶着一些人前幾日就回武當山了,掌門打算帶着我們這幾日,與白雲觀、泰山派的前輩一起去北平。”

允熥又問:“爲什麼帶着你們去北平?你們是俗家弟子吧,要論道法、傳教恐怕比不上那些入門子弟吧。”

樑德齊低頭說道:“陛下說的是,不過我們武藝不錯,所以帶着我們去護衛。”

允熥在問話的時候一直拿眼睛掃着其餘的人,見到一名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面有不忿之色,對這個人說道:“你有什麼話說?”

那人明顯是一愣,但是之後馬上回過神來,說道:“陛下,我們雖然是俗家弟子,但是要論道法不一定比入門弟子差。”

“只不過正式入門出家以後不得娶妻生子,所以我等並未出家。”

這個人並無多少城府,所以允熥就此斷定他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示意侍衛們可以放開箍着樑德齊的手了。

允熥說道:“既然是武當派的高徒,那就沒事了。你們回去吧,記得不要和別人說朕出來微服的事情,即使是你們的師父也不能告訴,記住了嗎?”

樑德齊馬上低頭說道:“是,陛下。”然後他招呼着師兄弟們趕快走。

這時允熥突然想起來:‘既然這些人的功夫不錯,我何不留功夫最好的人在身邊當侍衛?陳興他們戰死在北方以後,宮廷侍衛武藝最高水平可是下降了不少,按照規律得再過十年纔可能把這個水平恢復回來。’

於是允熥又說道:“你們幾個停下。”

樑德齊聽到允熥的話忙停住。

允熥指着樑德齊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樑德齊答道:“回稟陛下,小民名叫樑德齊。”

允熥隨口誇到:“名字不錯。”然後說道:“剛纔你說你這些師兄弟功夫不錯,可願意與朕的這些侍衛比試比試?”

樑德齊是很不想和皇家攪在一起的,聞言馬上說道:“小民等人的功夫如何可以與大內侍衛相提並論,還是不要比了。”

允熥故意激他:“怎麼?難道武當派的功夫不好?”

樑德齊一聽允熥這樣說話,頓時知道不好。他倒是無所謂,和皇帝整這個氣沒必要;但是不少的小師弟都受不得這個,平日裡在湖廣行省誰敢說武當派的功夫不怎麼樣,他們肯定會打上門去的。

樑德齊只能說道:“那就請了。何處比試?”

允熥知道京城的兵馬司每日都要巡查,真要是在這裡打起來惹來兵馬司的人就不好了,所以說道:“跟着朕來。”然後帶着侍衛走出小巷子。

樑德齊也帶着自己的師兄弟們跟上。一邊跟着走,一邊囑咐道:“你們一會兒比武的時候一定記着手下有分寸,如果要贏了一定注意給對方留些面子;記着一定不能打傷人。……”

他們也答應着說道:“放心吧樑師兄,我們手下有分寸的。要是我們出手就是傷人,湖廣的按察使司衙門早就把我們抓走了。”

好吧,樑德齊雖然武藝高強,但是從未參與過下山打架的事情,一直就是在山上待着,或者在附近的村落收收佃租、買點兒日用品啥的,所以不知道。這次也是因爲他對與人交易比較熟悉纔會領隊的,雖然初到京城也被人騙了。

允熥帶着他們回到了皇城。整個京城,能夠不暴露他出宮的比武地點也就是在皇城裡面了。他完全可以說是自己想要找一些侍衛,然後楊峰他們說武當派的俗家弟子武藝不錯,所以允熥讓他們來皇城內的習武場練武。

允熥這時也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孟浪了,貿然就招侍衛,不是太妥當。不過好在此時大明立國未久,沒有太多規矩;並且皇宮的侍衛水平確實是在陳興等人戰死以後下降了不少。

而且武當派的這些俗家弟子都是身家清白的人,不至於有什麼問題;再加上蒙元曾經從少林寺徵召過侍衛,所以也還算過得去。

來到皇城快到門口的時候,允熥先帶着幾個人從另一個門進去,回到乾清宮換了身衣服,然後又來到練武場。但是出來的時候多了幾個人。

原來允熥來到乾清宮的時候,正好趕上四個小朋友來到乾清宮等着上課。允熥一邊換外衣,一邊對他們說道:“今日的課推遲一會兒,我出去有點兒事情,待會兒就過來。”

敏兒問道:“爹爹你去幹什麼?”

允熥答道:“爹去看比武。”

敏兒馬上站來說道:“爹,我也要去看比武!我也要去看比武!”

允熥被她纏的不過,只能說道:“好好好!帶你去。”

然後想着只帶敏兒去不太好,對寶慶她們也說道:“你們也一起去吧。”

幾個小傢伙馬上也站起來跟着就去了。

正巧這時允熥另外幾名親妹妹來看允熥。年紀最小的昀芷不過九歲,正是好動的年紀。她見到敏兒她們可以出宮城,也炸着膽子說道:“皇兄,可以讓妹妹也出後宮去看看比武嗎?”

允熥本能的覺得這不太妥當,但是想起自己還在當皇太孫的時候曾經想過等自己當了皇帝一定要允許公主出宮的事情(第38章)。雖然現在他真的當了皇帝了,要是讓親妹妹或者親女兒出宮多半不會同意,但是既然只是在皇城裡邊,還是跟着自己,那倒是也無妨。

所以允熥對着昀蘭、昀蘊、昀芷說道:“那好吧,你們也跟着皇兄出宮去看看比武。不過要注意一下。這樣,你們換上男裝,離得遠些,就不怕被識破了。”

昀芷高興地說道:“謝謝皇兄!”然後去後殿換衣服去了。乾清宮有一些小號的皇子常服,都是朱標小時候穿過的,朱標死了以後朱元璋收藏了起來;允熥繼位以後也都留着呢,現在正好可以排上用場。

昀蘊年紀也不大,也去換衣服了。昀蘭已經十四歲了,快是大姑娘了,覺得不妥,但是因爲兩個妹妹都想去,自己不去也不合適,就也到後邊換上了衣服。

不一會兒,等她們換好了衣服,一行人前往練武場。

到了那裡,楊峰和唐瑞先迎上來,對允熥行禮道:“陛下來了。”

然後他倆不經意的掃了一眼允熥身後的這些人,然後就注意到了三位公主。

他倆之前見過三位公主,楊峰頓時大驚道:“陛下,怎麼,”他趕忙變成小聲說話“帶着公主們出來了。幾位小公主也就罷了,三位……,萬一……”

允熥說道:“不礙的,他們穿的都是皇子的衣服,待會兒又不會太靠近練武場,無礙的。”

楊峰和唐瑞知道允熥既然已經把她們帶了出來就不會讓她們就這樣回去的,所以只能說道:“那臣和王太監再佈置一下。”然後下去了。他倆和允熥都沒有注意到二公主昀蘭的表情有一小會兒不太正常。

武當的那些人見到允熥來了,先後向允熥行禮,然後對楊峰說道:“既然陛下已經來了,可以開始比武了吧?”

其實他們早就想比武了,但是侍衛們在允熥沒有來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同意。所以現在允熥來了,他們馬上就叫起來。

楊峰沒理他們,等把觀看的地方重新佈置以後,又請示了允熥,然後才說道:“那就開始比武吧!”

武當那邊一人馬上就迫不及待的走上了練武臺。允熥這邊李波上去。

規則什麼的早就商量好了,不許用陰招,不許用武器,不許使用暗器,不許在身上着甲,不許下死手,以一方被擊出場外,或者主動認輸,或者倒地之後一彈指之間無法站起來爲輸。同樣懂得武藝的允熥在下邊看着,估計沒人敢違反規則。

二人從一開始就打的十分激烈。李波和武當那人都是練得內家拳,打的是難解難分。允熥看的是很高興,恨不得自己上去比劃兩下;但是楊峰卻是臉色陰沉。

剛纔允熥不在,武當的幾個人活動筋骨的時候,楊峰根據他們的說話判斷這位正在臺上打着的,大約是叫做王宗嶽的人在他們師兄弟當中算是倒數的,但是李波在侍衛中已經是最厲害的幾個了。接下來幾戰不好打。

果然如楊峰所料,李波艱難的贏下了這一把,但是之後連續三把都是他們侍衛這一邊兒輸了。武當衆人都快要歡呼了,而侍衛這一邊則各個臉色陰沉。

然後他們看允熥卻並無失望之意,好像他們輸掉是正常的。

再之後劉川、唐瑞這侍衛中武藝高強的二人上去打了兩場,卻是一勝一敗。

楊峰看着允熥的臉色,儘管他在陳興戰死以後努力變得心眼兒多了一些,但是骨子裡仍然是十分好勝的。在劉川輸了下來以後,脫了外衣說道:“我們大內侍衛的一般人確實是比不上你們武當的人,所以也不一場一場的比了,一場定輸贏吧。”

“這樣,侍衛這邊我來上,你們武當的俗家弟子也上來一個武藝最好的人。”

允熥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現場的情形,他以爲這不過是一場友誼賽,誰知道好像打出了真火一般。說到底,他雖然會武,並且還比較厲害,擱在武當這一批俗家弟子中能和最差的打個難解難分,但是畢竟不是武人的心態,沒有那種好勝的心理。

允熥思量片刻,覺得強行阻攔未必就是好的,如果不把這股火兒出來,估計他也沒法兒強行把他們擰在一起。所以並未阻攔,只是對楊峰說道“楊卿,這只是比武。”

楊峰對允熥說道:“臣知道。”然後上了臺。

武當那邊商議片刻之後,上來一位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就是之前不忿和允熥說俗家弟子的道法也不錯的那個人。

二人拱手爲禮,然後就打了起來。楊峰一心爲侍衛們爭勝,一出手就是自己最拿手的功夫,相傳是少林的達摩十八手改創而成的形意拳,招招緊逼。

武當這人使出張三丰親創的太級拳法,圓轉不斷,與楊峰周旋。

旁邊觀戰的人也都是看的如醉如癡,只有四個小傢伙心不在焉,就連三位公主也是看的目不轉睛。當然,爲何如此就不好說了。

所謂剛不可久,楊峰猛攻一陣,頓時力氣跟不上了,也只能調整氣息,由七分攻三分守變爲七分守三分攻。

而武當這人也是不急不緩,二人就此好像是僵持了下來。

這一僵持,只會看熱鬧的人頓時覺得無趣。又過了一炷香的時間,敏兒看他們還是這樣僵持着,對允熥說道:“父皇,讓我躺在攆上休息一會兒吧,沒意思。”

允熥算是懂行的人,知道現在是最要緊的。不過他也不會和敏兒分辯這個,聞言低頭要說話。就在這時,衆人突然“啊”了一聲。

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354章 前夜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237章 開海首日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971章 年輕人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373章 重力第586章 五皇子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486章 不公平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795章 諸事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646章 衛徽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458章 求封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201章 定年號第269章 驚動第256章 多疑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88章 喪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427章 長大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06章 婚禮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359章 議進兵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417章 前世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155章 出征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556章 獻女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211章 再等等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616章 齊步走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270章 兒女第177章 端午第1021章 **主義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358章 回到京城
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354章 前夜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237章 開海首日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971章 年輕人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373章 重力第586章 五皇子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486章 不公平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795章 諸事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646章 衛徽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458章 求封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201章 定年號第269章 驚動第256章 多疑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88章 喪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427章 長大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106章 婚禮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359章 議進兵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417章 前世第79章 下鄉進村第1155章 出征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556章 獻女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211章 再等等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616章 齊步走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1270章 兒女第177章 端午第1021章 **主義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358章 回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