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

“這個叫做李九成的人,有意思。”允熥笑道。

“爹,兒子對此很不解。”文圻出言問道:“這個叫做李九成的人,既然提前已經向錦衣衛坦白犯下之事,又並未告訴趙巖,雖然這是忠於大明之舉,但在民間之人看來,因趙巖提拔他爲隊正對他有恩,他這樣做對趙巖是忘恩負義。既然他已經做下了忘恩負義的事情,爲何還要去碼頭爲趙巖送行?”

“當然是李九成雖然因爲害怕錦衣衛,也殘存有忠君愛國之心不敢不招供,但仍然對趙巖懷有愧疚之意,所以去碼頭送行,又送他銀錢。”文垣說道。

此時他們幾人是在乾清宮。李案徹底了結後,允熥也沒什麼要緊的事情,想着自己的長子已經十二歲了,次子與三子也都十歲了,還是要抓緊教育,下了朝將奏摺批答完畢後,把已經年滿七歲的前五個兒子都叫到乾清宮,一邊隨意談論朝中發生的事情,一邊教導自己的兒子。秦鬆來向他奏報遣送流放的人犯,想起李九成在碼頭爲趙巖送行之事,就順嘴說了一句。

聽了文垣的話,允熥沒有馬上說話,而是又問文垚道:“文垚,你覺得是什麼緣故?”

“爹,兒子想的與二弟一樣,只是覺得或許不是這麼簡單。”文垚想了想,說道。

允熥又問了文坤與文堃,他們二人的回答與文垚都差不多。允熥笑道:“你們兩個真是會省事,照抄你們大哥的話。不過也罷,父親也不問你們了。”

“依父親看來,李九成爲趙巖送行的緣故有二。其一,他確實心中略有些愧疚。其二,就是他有別的心思了。”

“他終究是趙巖提拔的,不管他自己心中是否有對趙巖的感激,可大家都覺得他應該感激趙巖。被錦衣衛拿了招供這沒什麼,但如果遇到趙巖被流放不去送行,顯得太涼薄了些。萬一傳出去,對他的名聲不好,以後的上司也不會願意再提拔他。”

“他是蘇州人,在京城爲趙巖送行,如何能夠傳到蘇州?”文圻問道。

“他自己宣傳一番不就成了?而且京城的碼頭上也有蘇州的商船,他也可以裝作無意透露自己的身份。只要有心,消息定能傳到蘇州的。”允熥笑道。

“這人這麼有心機,不是好人。爹爹把他罷黜了吧,不許他繼續爲官。”文垣道。

“不是好人?在朝堂上做官的,哪兒有沒有心機之人?若是因爲某人有心機就要罷黜他,那朝堂上恐怕會十不存一。況且這件事情是我偶然聽到了,若是沒有聽到,又如何?”

“恰恰相反,父親還要助他一臂之力,讓蘇州的錦衣衛替他宣揚此事。”允熥又道。他一時起了戲謔之意。

“文垣,你可要記住,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些事情,不要太過細究。儘量不要從心中所想的角度考量一個人,只要看他做了什麼,做的事情是好是壞即可。”他又教導道。

“是,父親。兒子記住了。”文垣雖然不太喜歡,但還是答應道。

“兒子記住了。”文垚他們四個也答應。

允熥又與他們說了會兒話,又將票擬完畢的奏摺都批答了,時候就到了午時。允熥與五個兒子吃了飯,對他們說道:“下午父親有些事情,要出宮一次。你們回去歇息吧。不過記得要寫作業,可不能忘了。尤其是你文垚,你今年已經入了大學堂讀書,可要認真聽諸位先生的教誨,不能落下某門功課。”

“是,爹爹。”文垚忙答應道。

允熥點點頭,說道:“你們回去吧。”

五個兒子行了一禮,就要退下。可文圻猶豫了一下,說道:“爹,您下午可是要去周王府裡?”

“確實去周王府。昨日你們五叔爺入宮,與我說了一會兒話,事情還沒有說完。正好今日天氣不錯,就出宮去走走。怎麼,你也想出宮?”

“兒子當然想去周王府瞧瞧五叔爺。只是兒子問這句話不是爲了兒子自己。”文圻笑道:“大姐前幾日一直鬧着說要去周王府,也不知爲什麼。兒子就替大姐問問,爹爹您要去周王府,就帶着大姐一起去吧。”

“敏兒?她鬧着要去周王府?做什麼?”允熥很不理解。

文垣與文圻、文垠三兄弟都搖頭。

“罷了,反正是去五叔家裡,也沒什麼,就帶她去轉一圈。”允熥覺得應該沒什麼,就答應了。

中午歇過中覺,允熥派人去坤寧宮接敏兒。敏兒這一個多月表現的很乖巧,去的又是宗親家裡,熙瑤也就答應了,讓下人服侍她穿戴整齊後送到乾清宮。允熥等她到了,帶着走過乾清門,坐着轎子來到東華門,換乘馬車出皇城。

“敏兒,你這麼高興,是因爲已經足有兩個月沒出宮,憋悶壞了吧。今日已經是二月十五,可不已經有兩個月了。”這一路上敏兒都很興奮,允熥因而調侃道。

“爹你就會笑話女兒。”敏兒嬌嗔道:“女兒這兩個月在宮裡連馬都不許騎,那個什麼自行車,也總是被改來改去的玩不了,好不容易出一次宮,爹你還笑話女兒。”

“好好好,爹不笑話你。”允熥笑道。

“而且周王府裡還有相熟的小姐妹,能見到她當然也會高興。”敏兒又道。

“爹爹記得你與你五叔爺家的子凌沒有非常要好吧,怎麼見到她高興?”允熥疑惑。雖然他自己不能去女子學堂,但敏兒與誰關係好與誰關係不好他也是很瞭解的,在他聽到的彙報中,敏兒與有爋的女兒子凌的關係不算太好。

敏兒沒有答話,只是在心裡想着:‘這人指的當然不是子凌。’

允熥想不到她心裡的話,自然不明白,正琢磨着是不是向他和熙瑤彙報的人懈怠了,囑咐熙瑤懲罰她們,忽然從馬車的小窗戶一眼瞥見路邊一間書鋪,驀然想起一事,吩咐道:“停車!”

“爹,到周王府了?”敏兒問道。

“沒,爹爹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允熥說了一句,從馬車上下來,又將敏兒抱下來,先讓一名侍衛走進書鋪看了一眼,之後拉着敏兒的手走了進去。

書鋪內此時有四五個客人,正分作兩羣分別看着不同的書,嘴裡還不時議論幾句,他們見到一個衣着不凡的貴公子帶着一個小姑娘走進來,都不由得瞧了一眼,尤其是多瞧了小姑娘幾眼。但隨即就因爲被允熥的侍衛瞪了幾眼就不敢再看。

允熥對他們的目光毫不在意,他雙眼在書鋪內掃視一圈,又等着書鋪的東家轉過頭來,笑着說道:“老先生,您可還記得我?”

“您是年前那日的那個貴公子?”書鋪的東家一眼就認出了他,忙走過來,正想說什麼,卻又止住了,低聲說道:“公子,還請您移步後院。”

允熥與侍衛對視一眼,問道:“老先生,您可是因爲朋友的那本《今文尚書》還了回來,要感謝我,卻又不好意思在這麼多人面前感謝,所以讓我跟你去後院?”

“公子您說的不錯。”老人臉上一紅,說道。雖然朝堂上一口氣抓了十多個偷樑換柱古籍的官兒,但爲何偏偏早不抓,晚不抓,他才與這個貴公子說了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抓人,還是在正月裡面?可見是這個貴公子從中出了力。他的朋友得到藏書後像個小孩子似的樂了半日,又想感謝允熥,只是因爲找不到人才罷了。老人就想着若是允熥再來,替自己的朋友感謝一番。他年紀大了,總覺得在旁人面前對一個年輕人感謝不得勁,就要去後院。

“若是如此,就不必了。我雖然不是當朝官員,但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知曉做人的道理。這是我應當做的,何況也不是您的書被替換了,不用感謝。”允熥說道。

“貪墨老朽的朋友的書的人不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還是科舉出身的文官,就做下這樣的事情,可見還是公子您品德高尚。老朽的朋友也來不及趕來感謝,老朽就代他感謝公子。”老人說道。說着,他就要彎腰致謝。

允熥忙命侍衛扶住他,又道:“老先生,我說了,不用您感謝,這都是我應當做的。您要是非要感謝我,就與您的朋友說,將家中藏有的古籍都拿出來,讓編纂《大明大典》的人抄錄一遍以作校對與收藏。”

聽了這話,這老人楞了一愣,隨即好像下了什麼決心似的說道:“公子說的是。既然這些害羣之馬都被罷黜了,也能放心把古籍交給史館了。”

“老朽有一本世代相傳的《古文尚書》,明日就去史館,交給官員抄錄,爲大明之文化盛事做貢獻。”

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761章 三元宮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473章 對峙第273章 正名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231章 比武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269章 驚動第1161章 事情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156章 兩家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282章 年前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204章 彌勒佛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140章 臨危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56章 ……陰謀——重點第557章 我來也文章相關第1226章 來京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260章 鍊鐵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098章 遺書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
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761章 三元宮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473章 對峙第273章 正名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231章 比武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269章 驚動第1161章 事情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156章 兩家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282章 年前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204章 彌勒佛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140章 臨危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56章 ……陰謀——重點第557章 我來也文章相關第1226章 來京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260章 鍊鐵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098章 遺書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