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或立輔都

人夏聖元五年的秋。似乎過的十分的快。而幾個重要戰咖生,大夏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而其中意義最爲重大的就要屬吳國戰場,八月五柳原大會戰的消息同時以信鴿和快馬的方式傳遞向天之城,信鴿的消息在四天內傳遞到了中樞,並由田豐。楊林上呈了夏羽,不過信鴿傳遞的消息十分簡略,只是標註了某年某日。在哪裡,大勝,並沒有詳細的戰報。

直到十餘天后,從驛站日夜不停疾馳八百里的大勝消息才順着山海關一線的主馳道一路傳遞到大夏天之城,而沿途說過,無不是爭相慶賀這一勝利的消息。

對於稍微空閒一些的大夏百姓來說。到茶樓內扯皮嘮瞌已經成了每日必要的消遣,而街頭巷尾的對於前線大夏在哪裡又打了什麼勝仗。幾乎是口口相傳,無疑大夏在前線的勝利對於這些大夏子民來說是莫大的

耀。

五柳原,大夏十萬鐵騎在薛仁貴。蘇定方,趙雲三個大將的統帥下。直插黃巾南部主力。兩個時辰的大戰,百萬黃巾猶如蝗蟲一般的擠壓大夏三道防線,而藉助着大霧的影響。大夏軍節節敗退,差一點就被黃巾打到了幕柳鎮下,而在大霧散去的時候,大夏南面防線幾乎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頭。

儘管大夏死命的防禦,但是黃巾太多了。幾乎是殺不勝殺,人數根本就不見少。不過迷霧天氣雖然讓大夏受到了影響。對於黃巾也是如此。尤其是大夏兩次的後撤,防線圍的縮讓很多黃巾也都暈頭轉向。順着人流而動,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拐到了哪裡,不過就算如此。大夏南面。依舊是人頭涌動。

十萬大夏鐵騎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推雪鏟,從數十萬黃巾正中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來,南方的黃巾是最多的。但是最強的也是最弱的,在迷霧天氣裡,這些黃巾只知道衝鋒,因爲他們看不到四周的動靜,也感受不到大夏軍的強大,但是隨着霧色的散去,大夏那犀利如雨的大面積箭雨,猶如飛蝗一般的當空罩下。

那密密麻麻的箭矢幾乎將頭頂上的天空都遮蔽了,儘管之前黃巾軍也經歷了不少次這種箭雨的洗禮,但是在濃霧天氣下,幾乎沒有人將箭雨當一回事,因爲他們的視野只有不到十米的距離。但是此刻,那傾瀉而下的箭雨卻是歷歷在目的飛落而下。幾乎箭雨落下的地方,那一片的黃巾就好像是收割的麥田,倒下一片。

箭雨開道,十萬鐵騎從黃巾軍的敵口處。就好像一把巨大的剪刀幾乎攔腰剪了過去,似乎正是要將之前那憋屈在內心的所有心火全都發泄出去,十萬鐵騎就好像是一把最犀利的彎刀。將數十萬黃巾攔腰斬斷。

南面的黃巾軍主力,雖然也有十餘萬精銳,但衝在最前方的卻是那些手持着鋤頭,頭上戴着黃巾,身上着着破損襤褸的麻衣的黃巾士卒,這些士卒或許在數天前還是一個難民。又或許是一個老實的莊稼人,這些人作爲一個士兵根本連身體都合格,在迷霧天氣,他們毫不畏懼。但是迷霧散去。當十萬殺氣凜凜的大夏鐵騎狂暴的殺出,這些甚至是第一次殺人的黃巾軍門膽寒了,畏懼了。

人,總會害怕。這是一個人最正常的反應,就算是狂熱的信仰一時間讓人的變的盲目。狂熱。但是當面對一種不可阻擋,心中的畏懼會衝破一切虛妄的情緒。那種深入骨髓的膽寒讓他們心底裡充滿了恐慌,不知所措,一個士兵的成長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殺七八個人,精力五六場血戰,沒死。仍然活着。沒瘋,仍然有理智,那麼很好。你成爲了一個真正的士兵,但也只限於一個士兵。

士兵與農夫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殺過人,並且已經習慣了殺人的血腥。而農夫也許也殺過人。但他卻永遠都無法習慣殺人,所以每一次他的心都會產生畏懼,害怕等負面情緒,而這些情緒無疑讓他們的反應變的遲鈍,而從一個普通士兵到精銳士兵。又是一個層次的昇華。精銳的士兵更加懂得適應戰場,漠視生命。殺人甚至已經無法讓他們產生一絲的情緒波動,就好像人要吃飯一般的習以爲常,他們漠視別人的生命。同時也有死亡的覺悟,長期的殺戮鍛煉出來的鋼鐵一般的意志,讓他們可以從容的面對戰場上的變化。

而精銳士兵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他們身上具有殺伐的氣息。一種讓人心生畏懼的殺氣,大夏的百萬兵馬。七成以上都是歷經無數次大戰而活下來的精銳老兵小所以大夏軍隊可以縱橫各地,大夏軍精良的裝備,森嚴的紀律,幾乎打造了一支擁有靈魂的鋼鐵雄獅,擁有靈魂的軍隊是永遠都打不敗的。

十萬鐵騎一出,那股好似拔刀出鞘的寶刀,那寒芒刺入所有擋在前方的黃巾的心中,就好像盤古開天巨斧。可以分開天和地,十萬大夏鐵騎直接殺穿了似乎沒有盡頭的黃巾軍主力大陣,那奔騰的戰馬。犀利的彎刀。所過之處就是一片死亡的哀泓,大地似乎已經被鮮血染紅,炙熱的太陽點燃了那鮮血,一股淡淡的血腥味道瀰漫在整個五柳原。

十萬鐵騎的殺戮並沒有停止小薛仁貴,蘇定方,趙雲三人猶如三把犀利的彎刀一人領一路。好像三把別骨刀。再次殺入黃巾軍中,騷亂。動盪,慘叫,怒罵。隨着十萬鐵騎的縱橫闔閏,幾十萬黃巾居然無人可擋其鋒,而這些所謂的黃巾軍主力除了擁有海量的數量之外。幾乎就是一羣拿着鋤頭的農夫,人數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在十萬鐵騎的踐踏之下,數十萬人就好像數十萬綿羊一般被肆意的分割,驅趕,殺戮。

南路黃巾主力大潰。數十萬黃巾分崩離析,倉皇而逃,而在後方組織的那一路黃巾軍主力精銳此刻就猶如大海中的小舟,面對那不可逆轉的大勢根本就兒舊汰變什麼。反而被那潰敗的人流衝擊,很多人反而隨着貝訛小扣所以的潰敗而逃。

而在這個時候。桑柳鎮上的大夏軍面對着三十餘萬黃巾軍主力的三面圍攻,不過剛網進行了兵馬調整的大夏軍面對這波濤洶涌的黃巾浪潮。卻是如同大海中的磐石,沒有絲毫的動搖。隨着南路主力大軍大潰,趙雲,薛仁貴帶着徹底燃燒起來的騎兵再次穿插左右兩路,襲擊東西兩路黃巾主力側後。

南路黃巾的崩潰,大夏鐵騎的後路迂迴,被包圍的大夏士兵的頑強讓佔據着優勢的黃巾軍最後一點優勢也消耗殆盡,西風黃巾最先退出。西風黃巾本身就不比南卞,東陽黃巾,甚至不比邊軍組成的平城黃巾,西風黃巾雖然也是吳**隊組成,但這個軍隊卻是地方守備軍,戰鬥力也就是比一般的老百姓強上那麼一點。西風黃巾面對趙雲的側襲,頓時後方大亂,西風黃巾方將自然不可能豁出一切,亂世沒了兵那可就狗屁都沒了,眼看着南路已經潰敗,在堅持下去也是枉然,而且前方大夏軍的頑強。讓西風黃巾死傷慘重。於是西風黃巾撤出了對大夏的圍攻。

四路兵馬,頃刻少了兩路。大夏軍壓力頓減,而隨着騎兵陸續的趕回。儘管這些騎兵已經都是筋疲力盡。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勢已去,繼續僵持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日落黃昏,南卞,東陽黃巾相繼撤離戰場,聲勢浩大的五柳原大戰正式落幕。

五柳原大會戰,以大夏軍三十九萬兩萬輻重兵面對黃巾軍一百八十萬,而且以黃巾軍佔據天時,的利的情況下精心偷襲,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四路黃巾的潰敗而告終。此戰,大夏軍隊戰死者高達九萬衆,重傷者三萬餘,輕傷者不計其數,可以說是繼古爾濟特草原對東胡大戰以來,一次戰役大夏戰損最爲慘烈的一次大戰。

而此戰中,黃巾軍戰死者多達四十餘萬。被俘虜者五十餘萬。餘下盡數撤離或者潰敗四散,五柳原一戰,莫定了大夏進入中原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是大夏進軍中原有着尤爲重要的意義,而五柳原一戰後。大夏軍趁勢南下,奪取了已經被黃巾軍放棄的天興城,而天興城的淪陷也意味着吳國黃巾從聯合走向分裂,並走向末路的轉折,也爲大夏爭奪中原,奠定了基礎。

吳國戰場上取得了大勝,在山東齊國戰場上,大夏也取愕了輝煌的戰果,齊國東部十三縣在失去了壩下,雙龍嶺等屏障之後,田單不得不退出東部十三縣,將東部讓給了大夏,並在富田。曲地等地方匯合田忌大軍。再次建立起一道防線。而山東北部。大夏七星海軍府的海軍炮轟柳國都城,而在柳國內部投降派鼓動。策劃下,斷去柳國大將太史慈前方兵營擡重補給數日之久,軍心動盪,南府公孫康趁勢而擊,跨過了白水。柳國與白巾軍主力不得不放棄白水防線,後撤兩百餘里,纔再次站穩腳跟,儘管推進緩慢,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夏西進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而在朝鮮戰場,海之角海軍攻佔釜山港口,已經附近島嶼,李氏朝鮮在大夏的指揮出兵十萬跨過長白河。進入北高麗國西北,連下七縣,局勢一片大好,北遼河戰場。陳慶之和徐榮秘密抽調了十萬騎兵悄然從遼河拐口登陸。隱入大山,進入鮮卑境內,朝着禿髮部的草場,山林而去。

大夏在對外戰場上的節節勝利無疑讓大夏的勢力空前膨脹,閒的蛋疼的夏羽在發泄過後,依舊不得不每日過着那枯燥重複的日子,不過夏羽的心裡卻已經有了一個巨大的預謀。那就是學康熙,學乾隆,老子也要玩微服私訪。

這一日,暖閣。夏羽又招來了內閣,中樞的輔臣們,議論的馬上就要到來的秋收,以及一些軍國大事。其實這也是夏羽爲“離家出走”做安排而商討來商討去,最後就議論到了皇國的治理問題上。

“陛下,臣以爲。天之城雖然地處黃金平原正中,地控南北,鎮守東西。然隨着我大夏皇國疆域不斷的擴張,很多地方已經無法掌控,比如望月郡,距離我京畿之地足有兩萬餘里。快馬加鞭也要一月之多方可到達。如果只是普通的來往通傳。政令頒佈,少說也有三個月,往返就要半年之久,而山東之地,一旦銳離軍管,納入行政州府,同樣也有近萬里海路,管轄起來多有不便,就算是順風而行,航海南下也要兩個月。儘管我大夏大力修理馳道,以讓各地消息暢通,縮短沿途耗費時間。但隨着我大夏不斷的疆域擴充,怕是更多的地方無法真正的掌控。這對於皇國的統治十分的不利張居正如今已經是半個首輔。謝安已經淡去內閣管理,手中的權利也已經開始轉接,張居正在登位之後。壓力更大,因爲大夏不斷的對外用兵。對於整個大夏行政,軍事機構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尤其是對新佔領地的統治,也隨着距離的遙遠而變得越發突出。

楊林在一旁也是點了點頭。贊同的道:“張大人所言確實如此。我大夏雖然採取八方鎮守制,設立鎮守區,但是隨着疆域擴大,鎮守區的外延,勢必對中央的造成一定的弱化,如今各大鎮守雖然對陛下忠心耿耿。然而鎮守府擁有實際上的兵權。儘管在制度上擁有一系列的限制,但是鎮守府一旦脫離中央的牽制,很可能會養兵自重,對我大夏統治不利!

張居正,楊林所說的問題夏羽也重視了起來,確實,大夏在不斷的擴充疆域的同時,如今的皇城確實有點無法滿足對於日益擴大的疆域的統治,如果按照大夏大的範圍來着。天之城的位置略微偏於東北。

當初選擇天之城的個置作爲皇城所在,除了這裡是富裕的大平原,最爲重要的是這裡乃是當時大夏的核心位置,北面“訕嫩。南面可統治遼東。東面輻射百萬大奚山,西面就贊灰的草原和老五府區域,可以說位置不錯。但是隨着遼,燕,幽的覆滅,西面東胡的土崩瓦解。大夏西部疆域擴充了數倍,尤其是納入了遠在萬里之遙的望月郡,這個位置距離天之城就更遠了,而山東也是如此。隨着環渤海圈的形成。天之城的個置已經不是在大夏皇國的中心位置。

但是另擇新地遷都麼,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大夏耗費無數人力,物力打造了天之城,沒住幾年就另立新都。如今新都聚集着大夏一半以上的財富。七成以上的豪門世家。怕是遷都動議才一出來,這些人都能造反。要知道這些家族爲了置辦產業可是花費巨大,如今纔有點產出,就又遷都,別說他們不幹,怕是老百姓都不幹,再說了,這皇都哪裡是說動就動的,牽扯多少關係,弄不好非動搖國本不可。

但如今大夏的重心已經偏向西南。中原,山東兩地,天之城的位置對於兩地的統治確實過於薄弱,而且很長一段時間裡,兩地都將是大夏攻掠的重點,但是統治根基不解決,對於大夏的下一半開疆擴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牽制。

似乎的感受到夏羽的思慮。張居正輕咳一聲,道:“陛下,皇都不能輕移,但對中原,山東兩地的統治也要兼顧,所以臣思前想後,卻是想到一個解決辦法,大夏可以存立兩個輔都。”大明時代。明朝就有三都。北直隸,南直隸,以及中都鳳陽,但實際上管理上卻是南北兩直隸一主一次,張居正出自明。自然知道這種兩京畿的好處,至少在統,治上。這個辦法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哦,說來聽聽!”夏羽看了眼張居正,顯然對方是有了什麼想法。果然張居正讓女官將一張大夏疆域圖掛在了一個架子上,張居正站起身。來到疆域圖前。

。陛下。如今我大夏皇城偏於東北。對於周邊的控制區域主要有鬆嫩三府。白石郡,黃金平原五府,加上金地四府,以及老五府,古爾濟特草原州,另外還可加上遼地三府。燕地四府,這一片區域距離天之城快馬不超過十天行程,而且大部分都是我大夏核心州府區域,統治力最強。而從幽地往西,距離已經超過八千里,而南面的山東更是有數千裡的海路,來往一趟耗費日長不說,如果都集中在中央統轄,難免會出現軍政延誤,加上如今中原與山東乃是我大夏攻掠的兩個區域,新佔領區的統治力度很重要

“小如今我大夏已經佔據了吳國王都。吳國王都位於吳國東部。海河平原正中,東部五百里就是大渤海。以這裡當 一個圈的話。北面可以控制到望月郡,山海關,西南可俯視黃河中下游,如果這裡建爲輔都的話。可以大大加強我大夏西部的統治,尤其是對中原的統治和疆域擴張有着莫大的好處

夏羽看着吳國國都的位置。差不多就是如今北京的位置,乃是京津鎖喉。北面可控草原。南面就是中原腹地。西面是黃河,東部爲渤海,如果這裡建成輔都,大夏對於西部的統治無疑會大大的加強,同時對於大夏在中原的攻略也有不少的好處,同時也能完善大夏的大渤海內海圈

集羽也站起身。來到地圖之上。看着已經劃出的兩個圈,目光落到了山東,遼東的個置,笑着道:“那麼另外一個輔都就是這裡嘍”。夏羽說着指了指海之角。

張居正笑了笑。點頭,道:“陛下英明。確實就是海之角,海之角乃是渤海咽喉之地,之前經過大力的建設,而且這裡是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結合部,以海之角的位置正好輻射遼東和讓 東兩個半島,如此一來。天之城。天興城加上海之角三個地方就會形成一個大三角,牢牢的控制若整個大渤海圈”

夏羽看着地圖上的大三角在。如果真的建立起另外兩都,大夏疆域擴充而造成的統治力下降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而且這兩個地方都有一定的基礎,完全不需要在重頭新建,而要擴建一番就足以。

“小恩,輔都的事情讓內閣擬定一個章程來,還有新都內部官員設置。權利分配這些都需要仔細的考慮一番”小輔都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是空架子,而是要有一定的實權的,至少要加強對地方的統轄,而且這個權利又不會大的脫離了掌控小這個事情該如何做,夏羽自然不會浪費那個腦細胞,讓內閣和中樞的人去做。最後他拍板就成。

將一些重要的事情都處理了一遍。這纔算是散了會,夏羽回到了後宮。開始琢磨自己的“離家出走。計劃。畢竟皇帝出宮不是小事,雖然大夏如今內部一片和諧,但想要殺他的人也絕對不會少了,雖然夏羽如今武藝不差。但真遇到高手也是白瞎,而且自己離開皇宮之後。會不會居心叵測者搞陰謀,這些他也得考慮,看來得去趟蝶樓走一走,自己不在。家裡可要看住了。

夏羽想的很多,甚至還留下了幾分聖旨。上面還有立太子的詔書,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總要有個保險不是,將能想到的都想的差不多了。夏羽卻又鬧心起來。要不要帶上幾個後宮的妃子一起。恩。其他人不帶,周紫晴也要帶上,想起上次的事情來,貌似周皇后好幾天沒搭理他了,不過他走了,周紫晴也不在。這皇宮裡沒個頂樑柱的 讓大玉兒,白素,王昭君來負責後宮小應該不會有問題。至於爲什麼不用更有能力的蕭燕燕,這女人卻是夏羽不放心的,另外宮內的女衛由武黛蓮負責,守衛京畿由乞木扎的麒麟衛,應該是翻不了天。

想了差不離。確定自己沒有什麼疏漏的地方,夏羽心情不錯的朝着鳳鳴宮走去。

第489章 殺胡令第598章 這個冬天不太第305章 獸卵孵化第402章 叛逃第84章 張家村第38章 八旗騎兵第439章 五部會盟—大戰再起第414章 以一人力而敵百人第637章 剋制殭屍的烈炎粉末第430章 攻擊神器—叢林之矛第537章 砸了墨家山門第350章 大勢已去第527章 墨家總動員第60章 凌厲的反擊第746章 成藩第152章 官學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152章 官學第148章 堅壁清野第591章 程咬金的三斧頭半第88章 金礦第395章 圍殲狼騎大營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123章 大型攻城橋車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706章 釜山條約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156章 伏擊雞鳴嶺第715章 聖山,海市蜃樓第591章 程咬金的三斧頭半第242章 變數第491章 黑旋風李逵第273章 新自由貿易港來訪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176章 大船匠孟康第115章 笑裡藏刀第328章 兵圍築城第286章 訓鷹術第479章 大夏最大的貪污舞弊案第378章 楊門虎將楊延昭第745章 大國威儀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663章 兵臨城下第471章 燃燒的天空—蒙古軍隊的覆滅(上)第95章 冷家堡攻防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65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453章 人中呂布第86章 月夜攔截第41章 吳用李俊投效第210章 造幣鑄造所第704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203章 易段兩家來訪第93章 風流還是多情第222章 地質教授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399章 鳳鳴宮第478章 傳說級兵刃—白鹿之鳴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628章 包拯第65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211章 薛仁貴一箭殺白鹿第126章 魔王軍第243章 老謀深算慕容恪第200章 城級瓶頸第156章 伏擊雞鳴嶺第231章 揮戈北上第412章 第三場,團戰第501章 山東經略第214章 戰爭導火索第585章 醉昭君誤入虎口第659章 洪承疇的艱難抉擇第90章 坐井觀天第107章 千金方殘本第73章 龜甲占卜第640章 註定沒落的茅山國第16章 私有化第439章 五部會盟—大戰再起第686章 五柳原—迷霧大陣第362章 關寧鐵騎第464章 先發制人—密謀石頭城第187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348章 討要陳圓圓. .第240章 重甲逞威第713章 暗手,刺客雲集第754章 天之橋第484章 雞肋的火炮第386章 勢如破竹第306章 嘯月天狼第91章 玉面小白龍第639章 黃金屍將第485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上)第99章 天賦合擊技—落花飛雪第581章 欲求十萬軍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737章 逆轉第115章 笑裡藏刀
第489章 殺胡令第598章 這個冬天不太第305章 獸卵孵化第402章 叛逃第84章 張家村第38章 八旗騎兵第439章 五部會盟—大戰再起第414章 以一人力而敵百人第637章 剋制殭屍的烈炎粉末第430章 攻擊神器—叢林之矛第537章 砸了墨家山門第350章 大勢已去第527章 墨家總動員第60章 凌厲的反擊第746章 成藩第152章 官學第368章 連環防禦陣第152章 官學第148章 堅壁清野第591章 程咬金的三斧頭半第88章 金礦第395章 圍殲狼騎大營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123章 大型攻城橋車第611章 穎水河畔遇關羽第706章 釜山條約第660章 兩路穿插第156章 伏擊雞鳴嶺第715章 聖山,海市蜃樓第591章 程咬金的三斧頭半第242章 變數第491章 黑旋風李逵第273章 新自由貿易港來訪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176章 大船匠孟康第115章 笑裡藏刀第328章 兵圍築城第286章 訓鷹術第479章 大夏最大的貪污舞弊案第378章 楊門虎將楊延昭第745章 大國威儀第58章 征戰大島的序幕第663章 兵臨城下第471章 燃燒的天空—蒙古軍隊的覆滅(上)第95章 冷家堡攻防第429章 金屋藏嬌第65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453章 人中呂布第86章 月夜攔截第41章 吳用李俊投效第210章 造幣鑄造所第704章 戰略重心轉移第203章 易段兩家來訪第93章 風流還是多情第222章 地質教授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399章 鳳鳴宮第478章 傳說級兵刃—白鹿之鳴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628章 包拯第65章 幸福的暈了過去第211章 薛仁貴一箭殺白鹿第126章 魔王軍第243章 老謀深算慕容恪第200章 城級瓶頸第156章 伏擊雞鳴嶺第231章 揮戈北上第412章 第三場,團戰第501章 山東經略第214章 戰爭導火索第585章 醉昭君誤入虎口第659章 洪承疇的艱難抉擇第90章 坐井觀天第107章 千金方殘本第73章 龜甲占卜第640章 註定沒落的茅山國第16章 私有化第439章 五部會盟—大戰再起第686章 五柳原—迷霧大陣第362章 關寧鐵騎第464章 先發制人—密謀石頭城第187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21章 太平道術師第348章 討要陳圓圓. .第240章 重甲逞威第713章 暗手,刺客雲集第754章 天之橋第484章 雞肋的火炮第386章 勢如破竹第306章 嘯月天狼第91章 玉面小白龍第639章 黃金屍將第485章 槍挑八方震敵胡(上)第99章 天賦合擊技—落花飛雪第581章 欲求十萬軍第371章 奪佔山海關(一)第737章 逆轉第115章 笑裡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