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墨門碎

巨型組裝弩。一種以兩匹戰馬爲基座的馬馱弩。整個弩囁賦入大小小的零件四十餘,光是弩臂就分成了八節,總重量在五十餘斤左右,可由一個騎兵小隊分配攜帶,零件都是採用精鐵製造而成,而這種馬馱組裝巨弩,實際上跟中型牀弩一般大但卻是大夏最高的科技結晶。

烽火大陸禁止高等火器的出現,所以大夏匠作院的研究方向只有兩條。研製更加厲害的冷兵器,妾者是對低等火器進行改良,達到最大的臨界點,但顯然後者有一條線在限制,所以匠作院的研究方向重點就集中在各種冷兵器的研發之上,而隨着大夏晉階皇國,冷兵器的研發也多出了一條路,就是將玄獸,奇獸蘊含着能量的獸魂之靈以及身體部位摻入到兵器之中,製造出道具兵器,或者是器械,以擁有遠超過冷兵器本身的超強攻擊力和破壞力。

戰爭促進着科技的發展,而融合了現代各種基礎學科以及古代匠人的結晶的大夏匠作院已經成了大夏當之無愧的科學院,幾乎每一個月都會有一兩種新型戰爭兵器出爐,而眼前的組裝巨弩就是其中之一。

組裝巨弩主體分成兩全部分。底座部分,採用精鐵打造的支架可以固定在兩匹戰馬的馬背之上,兩匹馬相距大約半米的距離,由於是在戰馬馬背上搭起的底座,所以可以自由調整角度,甚至可以利用斜坡來調整高度角,而最大的好處是,兩個被固定的戰馬經過一定的協調練,可以奔跑起來,大大的增加了移動速度;而騎着戰馬上的士兵也經過馬上拆解練,儘管需要的時間較長,但卻不必在原地進行拆卸,以增加危險。

弩弓部分,以一根四條基鐵連接而成,也是基準,在前段有四槽安裝弩臂,弩臂分成八節,都呈現半弧狀,甚至利用了部分人體脊骨可拉伸的特性,所以在關節出,擁有更強的張性以及韌性,這樣所提供的勁道也更大,射程更遠,安裝好弩臂後。連接兩側弩臂的弓弦使用的四星以上玄獸的獸筋,由於還沒有攻克將獸魂之靈轉化爲能量的方法,所以無法爲弩箭注入強大的法術(魔法)力量,但這種弩也具備了一個初始的屬性,按照獸筋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不過大部分弩箭上都是用的風系獸筋,而組裝弩所具備的也屬性也就是疾風屬性,可讓射出的箭矢速度提升4據,破壞力提升 夠,

弩弓需要十匹馬分散攜帶,但組裝之後,操作卻只需要兩人就可以了。弩箭同樣也是連接而成,而這種弩箭也略有不同,弩箭的前部安裝有帶有導火索的炸藥,這種火藥可不是普通的黑火藥,而是黃火藥,儘管黃火藥製造出來後,無法使用在槍械上,但使用鞭炮一樣的製造手法。捆綁在冷兵器上卻是可以使用的。只不過爆炸時間不容易掌握。

陳慶之所攜帶的這種馬馱弩數量並不多,只有一百二十張,這還是數十個鐵匠大師經過一年時間造出來的數量,每一張造價都達到了恐怖的萬兩白銀,其中弓弦就佔據了近一半的價格。

一百二十張弩在不到半刻鐘內就全部安裝完畢,馬馱弩的射程能達到恐怖的兩公里,也就是兩千米。可以說這個距離甚至超過了部分大型牀弩的射程範圍,二百四十騎,緩緩的離開了隊伍,成扇形擺下陣型,每一張弩都瞄準了墨城南面,那巨大的墨門門戶。

“大帥,巨弩已經全部就像!”

陳慶之望着那九環連城的墨城。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傳令,第一輪校準射擊!”

“是!”傳令兵接了命令後。對着弩弓部大聲的喝道:“一輪校準射擊,射!”

一百二十道弩箭隨着一陣嗡鳴聲響起而飛射而出,每一支弩箭上都好像被包裹着一道螺旋型的旋風,被加速的弩箭速度快的讓人肉眼都追不上,兩千米的距離,幾個呼吸之間已經到了近前,那鋒利的血鋼打造的箭頭,可帶有強大的穿刺,破甲屬性,而快速的旋轉,無疑讓這種破的屬性發揮到了極致,那厚重的泰山石也被鑽出一個個的小洞來。

不過這並沒不是結束,那些弩箭之上仍然燃燒着的火藥繩終於緩緩的燃燒到了那捆綁在弩箭上的大型鞭炮,一陣煙從鞭炮內冒出,伴隨的是一聲劇烈的爆炸之聲,那聲音猶如一聲聲悶雷,爆炸的時間有先有後。所以好像炒豆子一樣,噼裡啪啦的。缺少了那種一聲轟鳴巨響的震懾性,但那密集的爆炸之聲,也足以給人足夠的震撼。

“調整角度,將所有的弩箭都給我放出去!”墨家山門,那整塊的泰山石上鐵畫銀鉤的大書墨門兩個大字,但此刻那泰山石上已經坑坑窪窪的好像一個大麻子臉,而墨門前的巨大的牌坊,也有些斷壁殘垣的那種破落模樣。

弩箭雨,一波一波的射出,幾乎前一波才爆炸,騰起一片煙霧,下一刻,第二波就緊隨而至,連續九波的不間斷的射擊,轟炸過後,整個墨城上下全都被那密集的打擊給震驚到了,恐怖,墨門本身就是古代中國科技發源地,先秦之前,諸子百家之中只有墨門最爲科學,在同一時期,整個墨門在力學,數學,光學等科學上遠超過同一時期的希臘。墨門的機關術就是這些科學的體現。而擁有魯門之助,墨門可以說在各種器械上的研究到達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然而面對融合了後世,以及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的冷兵器尖端的爆炸箭顯然將墨門給鎮住了。

煙塵散去,那巨大的泰山石已經被炸的只餘下半截,墨字被整個炸燬。只餘下一個已經缺少筆畫的門字,而山門前那墨門牌坊也已經斷裂成不知道多少段,倒塌在地上,墨城之門被毀的乾淨。

墨城之上,墨子遠遠的望着眼前那支轉身迴歸的隊伍的騎兵,良久才感嘆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以爲我墨門的機關之術獨步天下。沒想到今日有漲了些見識。那威力巨八則漢炸之物應該就是火薦吧,不過威力好像要大的多。制吏制剛猛烈!”

“老師,對方使用的火藥應該不是普通的黑火藥,很可能是威力更加巨大的黃火藥,可惜,我雖然知曉黃火藥製造的大致內容,但卻不是很清晰,而且這種火藥配置起來很容易發生爆炸,看對方所使用的想必已經是成熟的黃火藥,顯然對方在一些方面的建樹比起我墨門還要高!”墨門之中自然也有現代人,而眼前的人就是一個現代軍事迷,拜入墨門之後,潛心與墨子學習機關之術。兵書戰策,乃是一代弟子中較爲傑出的一員。

現代人在冷兵器時代是絕對的弱者,就算是那些當兵的軍人怕也很少有人能適應冷兵器時代的環境,只有身處這個世界,你才能體會到冷兵器時代的兇殘,那是使用槍械所不能體會到的,方傑甚至親眼看到那些所謂的共和**人是怎麼倒在一羣兇悍馬賊的大刀之下的,失去了熟悉的槍械,他們比起一個普通人也強不到哪裡去。

墨子聽了,良久不語,目光望着遠處那列陣整齊的大夏騎軍的方陣之上,他知道自己可能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墨門的人聽着,今日我大夏削平了你墨家山門,下一次就是踏平你墨城。”隨着陳慶之的一聲長吼。身後兩萬騎兵異口同聲的仰天大喝。那聲音在墨山之上久久的傳蕩,最後連墨子的臉上都已經有些扭曲了。

“好狂妄的夏國,踏平我墨家,還要看你有沒有那麼本事!”墨家的矩子也終於動了火氣,大夏今日之舉是在對墨門的宣戰,就算之前墨子已經認爲自己有些地方處置的有些失當,但此刻墨子卻已經沒有半點退路了,大夏都已經做到了這個地步。墨門已經沒有半點的後退之路:“傳我墨令,一代二代弟子盡數召喚回山!”

兩萬白馬騎兵如潮水般的退去。不過這一天,夏國與山東之間的全面戰爭也正式的爆發了,對山東各地有着強大影響力的墨門在面對夏國的宣戰,並沒有選擇退讓,也是選擇了對抗,山東終於亂了。

儘管冷兵器時代信息傳遞速度遠不比現代的迅速,但兩萬大夏騎兵出現在墨城門前,揚言踏平墨家的豪言壯語卻如同一塊巨大的石頭落入平靜的水潭,蕩起了層層的漣漪。整個山東都受到了波及,墨門的弟子接受到墨令之後,紛紛回返墨山,聽從矩子的召喚。

而在山東七大諸侯國內,夏國的挑戰除了是在挑戰墨門之外,更是在對他們發出戰書,因爲山東之地是他們的,而墨門是屬於山東的,而夏國的存在已然對他們的統治造成了影響,所以針對着夏國各國內部都爆發了不小的爭論。

魯國,位於山東西南部,也是山東七大諸侯之一,而在對待墨門事件上,魯國內部無疑是爭論最激烈的,因爲魯國靠近儒家的發源地,孔子以及後世孔家的世襲封地,曲埠。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聖人先師。同樣也是儒教的祖師,作爲影響中華兩千餘年的主流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的人羣無疑是巨大的,不過烽火諸侯並起,卻打破了兩千年來的儒家思想主流,再次迸發了諸子百家的爭鳴時代。儒家雖然影響最爲深遠,但作爲封建皇權時代,任何思想想要延續都要依靠那強大的統治者的推崇,儒家雖然在整個大陸上都有影響力,但在很多地方的影響力卻十分微弱。

大秦皇國的秦始皇,贏政信奉法家。以法家治國,制定了嚴格的法令。而在整個大秦皇國內部,法家的影響力因爲贏政的推崇,遠遠要高於儒家,而統治者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一國的臣民,但是儒家千年的積澱,也不可小覷,所以這種諸子百家的爭鳴才顯得更加的激烈。

而作爲齊魯大地上的古老國度的魯國,朝堂之上卻有着墨家,儒家甚至是兵家三種思想的碰撞,而在之前墨家與儒家無疑是影響力最強的兩個,兵家雖然也是諸子百家之一,但更傾向於用兵,而非治民,所以兵家的影響力很難與墨,儒兩家相抗衡,所以魯國朝堂幾乎是墨,儒兩家的爭鬥。 可以說墨家與儒家就是一個冤家。因爲兩者很多的思想都相悖的,比如儒家強調階級,而墨家強調的兼愛,儒家信奉祭祀,卻不信奉鬼神。而墨家正相反。信奉鬼神,卻不重祭祀。總之兩者就是一個冤家,死對頭。

而長久以來魯國內部三家保持着一個相對的平衡,而墨門事件爆發傳播到魯國後,無疑打破了這個平衡,墨門的弟子懼怒,要求魯國國君支持墨門,對大夏進行討伐,而儒家自然反對。並大擺道理,反對出兵。而維持國內穩定,總之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魯國君對此卻是有些猶豫搖擺不定。

魯國官制,設立左右司徒,左右司馬,左右司士,左右司空,左右司寇掌管國家運行,其中司徒管理行政。教化萬民,司馬掌管軍事,相當於兵部,司空掌管營建,司寇掌管刑法,魯國內,左右司徒分別爲儒家弟子張忠書,以及墨門弟子周望,而左右司馬分別爲墨門的秦良,以及出自兵家的白袁,而類似司空,司寇之類的也分別爲儒家,墨門,兵家所瓜分,而兵家只掌握了一個司馬和一個司寇的職責,餘下的盡數被儒墨兩家分了,然而看似兩家在職位上擁有可以抗衡的力量,但實際上卻是儒家處於劣勢,因爲儒家沒有掌握兵權。

烽火十年五月二十二日,隨着大夏兵馬陸續南下,大夏與止。東諸侯的征戰已經日益擴大,北面,從海之角出發的東南鎮守府五軍兵馬從讓。東北角登陸,快速的開闢了第二戰場。而在威海附近的大夏兵馬近三十萬兵馬已經將左右兩千裡內的諸侯攪亂而一團,東部掠奪沿海五路諸侯。西部攻打到了白眉軍的另一部白巾部附近,而在柳國東北部,一支擁有兩萬五千騎兵的西府精銳騎兵也順利登陸,…心向四周擴張。北部凡經凡經亂成團六 ”※

而南部的情況也不怎麼好,陳慶之的兩萬五千白馬精銳,縱橫南部。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連滅八家諸侯,重創六家,焚燬城池三十七座。村鎮百餘,幾乎墨家南面的諸侯都遭到了滅頂之災,而黃子國也深受其害,而在這一個月內,由秦瓊率領的左龍武衛也終於被送到了青島。大夏在山東南部的兵馬增加到了七萬五千人,戰事波及的區域不斷的擴張着,而對於來去如風的大夏騎兵,以步兵爲妾的各諸侯國基本上都沒有好的應對之策。

黃子國已經對夏宣戰,齊國也同樣如此,因爲兩國已經受到了夏國騎兵的威脅,而暫時還沒有受到波及的魯國內部爭鬥也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二十二日,在朝堂上爭吵了數日。卻仍然沒有一個結論的墨門弟子們終於按捺不住,要知道墨門掌握着魯國近半的兵權,而儒家除了嘴巴上厲害一點,根本就沒有半點兵權。魯國都,魯城左司馬府,秦良在這一日邀請了右司馬也是來自兵家的白袁在舍下做客,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秦良終於將話題扯到了如今已絡動亂了的山東局勢之上:“白司馬,對如今齊魯大地的局勢怎麼看!”

白袁淺淺的抿了一口酒,對於墨。儒兩家的爭鬥,作爲兵家的他向來不怎麼參與,不過此刻,白袁卻是沉吟了片刻,道:“山東亂象已生。魯國雖然遠離戰爭,但畢竟是山東之諸侯國,想要獨善其身,不捲入這場紛爭,怕是難啊!”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兵家無疑更願意選擇戰爭。因爲只有戰爭爆發,兵家纔會得以施展,並獲取更大的權勢,所以白袁不介意魯國也捲入其中。

墨門主張非攻,諸侯之間和睦相處,所以當墨門壓制了兵家,而儒家也不喜歡戰爭,所以當初兵家並壓的很慘,但是現在有了機會,白袁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秦良點了點頭。如今讓。東大亂,夏國在墨門事件後,並沒有繼續攻打墨家的領地。但是卻在不斷的屠滅各地諸侯,而這些諸侯無疑都是墨家的信奉者,墨家自然責無旁貸,如今黃子國,齊國陸續對夏國宣戰,並調集兵弓開始圍剿夏國兵馬,而從得到墨令以來。這場戰爭就是墨門與夏國之間的戰爭。作爲墨家的弟子,他自然不能在一旁旁觀。

秦良在此玄並不介意給兵家一些好處,因爲兵家在理論上就偏向兵事,先天上不足,根本無法與有完善的理論的儒墨兩家相抗衡,得到了兵家的支持,秦良這邊也終於耗盡了最後的耐性。

烽火十年二十二日朝議儒墨兩家再次的大打口水仗,依舊是未分出一個勝負,魯國國君也是頭疼不已。因爲魯國地處在山東西南的位置,東面除了有個一個強大的齊國外,西南面更是有着一個虎視眈眈的魏國,如果魯國捲入到山東戰事。並派出兵馬征伐夏國,兵力空虛的魯國無疑會引起魏國的窺覷。

上次的魏國入侵可仍然讓魯國國君心有餘悸,但是同樣的問題。上次能將魏國大軍打出去,還是靠着墨門以及齊國等諸侯的支持,山東是山東人的山東,所以袖手旁觀是不可能的,魯國國君知道是時候作出決定了,但下面朝議上爭吵如此之兇,卻讓他仍然下不了決斷,畢竟魯國還沒有從上次大戰中恢復過來,民生網剛穩定,再次發起戰事,實在是爲難啊!

魯國國君的左右爲難,也註定了一場慘劇的發生,二十二日夜,墨門以左司馬秦良爲首的墨家勢力終於發動了刺殺行動,晚上,左司徒等儒家主要官員在齊聚司徒府聚會之時,遭到了不明黑衣人的刺殺,張忠書等人遇刺身亡,所在府邸燃起沖天大火。儒家一系的主要官員都在大火中喪命,救援兵馬趕到之時。大火已經無法撲滅。

當晚魯國國君接到了左司徒府大火的消息,先是震驚,隨後就是一陣憤怒,最後又有些無奈,翌日朝議,魯國對大夏宣戰,到六月初。江 東之地,七大諸侯,黃子國,齊國。魯國,柳國,孔國先後對大夏宣戰。只有明國與周國兩國尚在猶豫之中,除此之外,泰山盜,白眉軍,粱山也先後對大夏宣戰,而除了這些大的勢力外,山東東部一百零八路諸侯對大夏宣戰,整個山東如就滾沸的油鍋之中倒入了一碗水,徹底的亂了起來。

自此,大夏與墨門已經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六月中旬,大夏東府,西府餘下六軍精銳陸續抵達山東南北,大夏右麒麟衛五軍鐵騎進入山東東部,左右玄武衛進駐海之角和七星羣島,將會在七月初進入山東。一場曠世的大戰在山東大地上再次掀起,而與此同時,大夏使部尚書張祿奉夏羽的聖旨前往宋國。打算聯合宋國攻打山東之地。

曲埠,自從被董卓抓了孔家上下一百餘口,弟子數千人,最後被殺害在龍城,曲埠這個孔子的家鄉。儒學的發源地就一蹶不振,但這裡畢竟是儒門的發源地,經過數年的恢復,曲埠已經再次恢復裡了往日的榮光。孔子雖然遊歷在外,但孔子的幾個,高徒,顏淵等人卻回到了曲掉,開始教授弟子。

山東是儒學的發源地,所以與墨門的爭奪也異常的激烈,上一次的魏國入侵魯國就是儒家與墨門的一次交鋒,不過結果並不理想,而隨着以墨門爲背影的山東諸國勝利,墨門在山東的影響力遠超過儒學。而此番山東再次大亂,而墨城山門被砸,自然是墨門弟子怒,而儒家的弟子聽之擊掌相慶,而大夏與整個山東爲敵,與墨門爲敵,無疑正中儒家下懷,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對於大夏,儒門內部終於做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由顏淵爲首的儒門代表前往夏國,以爭取到這個擁有強大實力的國家尊崇儒學,壯大儒家的聲勢。

第109章 鴛鴦陣第665章 隔岸觀火第172章 大地主階級的強勢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28章 英雄主線任務第459章 帶有冰凍遲緩屬性的冰鐵第131章 公孫康投奔第218章 大戰青瓦川第269章 五部歸夏第186章 智取黃龍庭第111章 強勢出擊第326章 海軍府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303章 隕石天降—神器降世第422章 叢林王者之爭第520章 白眉軍第284章 關外胡家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99章 白蓮寶藏第604章 孔子廟第220章 白蓮蹤現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423章 水軍統領湯魚第387章 巨大的危機—水災初現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466章 一城六關卡的石頭城第110章 巔峰力量對決第143章 四處開花第259章 後金亂第61章 白馬軍神第311章 血色安洛城(四)第38章 八旗騎兵第246章 離間計第51章 血性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209章 編練七大營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92章 攻佔白龍村第296章 陽明學宮第164章 急轉直下第259章 後金亂第80章 豐盛的收穫第246章 離間計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30章 山蠻弓箭手第273章 新自由貿易港來訪第174章 艨艟戰艦第446章 企圖瞞天過海的八旗騎兵第63章 水淹綠林第671章 雨夜偷襲第289章 棋逢對手第11章 義和拳第345章 大夏中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47章 吳三桂第177章 唐弩第235章 十萬火急第547章 魚死網破禁軍即榮譽第225章 黑暗寄生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616章 霸王之威—生撕白袍將第312章 特殊類建築圖紙—困獸囚籠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748章 倭女大采第436章 預言神器—星辰第3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9章 黎明前的悸動第601章 逃命的沈萬三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63章 水淹綠林第435章 星辰玄龜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104章 陽謀第418章 專射心臟的叢林戰士第359章 組建重甲騎兵第504章 阿彌陀佛第8章 魅惑之眼第66章 兼併白家村第681章 矛盾中崛起的清王國第582章 星辰塔的占星預測第702章 十萬僱傭兵第748章 倭女大采第713章 暗手,刺客雲集第267章 損招疊出第53章 火燒大營第312章 特殊類建築圖紙—困獸囚籠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107章 千金方殘本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251章 大戰略的初步形成第744章 耽羅島第403章 遼軍降了第1章 烽火大陸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
第109章 鴛鴦陣第665章 隔岸觀火第172章 大地主階級的強勢第318章 圍剿冰霜巨猿第28章 英雄主線任務第459章 帶有冰凍遲緩屬性的冰鐵第131章 公孫康投奔第218章 大戰青瓦川第269章 五部歸夏第186章 智取黃龍庭第111章 強勢出擊第326章 海軍府第283章 十香軟骨散第303章 隕石天降—神器降世第422章 叢林王者之爭第520章 白眉軍第284章 關外胡家第142章 翻越凌雲山第377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99章 白蓮寶藏第604章 孔子廟第220章 白蓮蹤現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423章 水軍統領湯魚第387章 巨大的危機—水災初現第205章 渤海動亂第466章 一城六關卡的石頭城第110章 巔峰力量對決第143章 四處開花第259章 後金亂第61章 白馬軍神第311章 血色安洛城(四)第38章 八旗騎兵第246章 離間計第51章 血性第133章 兵發鳳凰鎮第209章 編練七大營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325章 瘋狂的奴隸貿易(0)第92章 攻佔白龍村第296章 陽明學宮第164章 急轉直下第259章 後金亂第80章 豐盛的收穫第246章 離間計第204章 出使後金第30章 山蠻弓箭手第273章 新自由貿易港來訪第174章 艨艟戰艦第446章 企圖瞞天過海的八旗騎兵第63章 水淹綠林第671章 雨夜偷襲第289章 棋逢對手第11章 義和拳第345章 大夏中第488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47章 吳三桂第177章 唐弩第235章 十萬火急第547章 魚死網破禁軍即榮譽第225章 黑暗寄生第37章 智多星吳用第616章 霸王之威—生撕白袍將第312章 特殊類建築圖紙—困獸囚籠第509章 山東七大諸侯國第748章 倭女大采第436章 預言神器—星辰第3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59章 黎明前的悸動第601章 逃命的沈萬三第144章 勢如破竹第63章 水淹綠林第435章 星辰玄龜第179章 毛家鎮的覆滅第533章 倒黴的阮氏三雄第104章 陽謀第418章 專射心臟的叢林戰士第359章 組建重甲騎兵第504章 阿彌陀佛第8章 魅惑之眼第66章 兼併白家村第681章 矛盾中崛起的清王國第582章 星辰塔的占星預測第702章 十萬僱傭兵第748章 倭女大采第713章 暗手,刺客雲集第267章 損招疊出第53章 火燒大營第312章 特殊類建築圖紙—困獸囚籠第433章 步戰之王—鞠義第382章 推波助瀾第107章 千金方殘本第615章 小霸王李元霸第251章 大戰略的初步形成第744章 耽羅島第403章 遼軍降了第1章 烽火大陸第605章 鮮卑人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