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靈藥園(三)

頓時,靈藥園的消息使整個修仙界都轟動了,知道消息的各大勢力、散修都將注意力放在了靈藥園身上,想要從裡面獲得一份靈藥。

然而這些修士雖然感應到了籠罩靈藥園的禁制,但這禁制着實厲害的緊,他們這些來到靈藥園的人根本無法使其顯現而出,更不用說進入其中。而這時一些大勢力的人,到不是沒想過集衆人之力強行使禁制顯現並破除,不過單個勢力的力量根本無法撼動籠罩靈藥園的禁制。並且在攻擊禁制過程中,還有修士發現,這禁制似乎是和整個靈藥園連在一起,即使集合到數個大勢力的力量,強行破除了禁制,估計也是個禁破藥毀的局面。

有鑑於此,這些勢力和散修又都將注意力轉移在了靈藥園旁的三流門派身上。頓時,這個三流門派遭殃了,先是被門派控制的進入過靈藥園的築基期修士和煉氣期修士轉手,被使用了搜魂之術搜索腦中的記憶後變成了傻瓜,接着是門派存放典籍和物品的藏寶閣被洗劫一空。並且在爭搶過程中,三流門派內的許多修士被殺,其中就包括門派的掌門。瞬間,這個三流門派滅亡了。

然而這些都不重要,經過搜魂和典籍上的記載,有關靈藥園的事情就被人完全知曉了,同時出入靈藥園的令牌的重要性也彰顯開來,每個人都想要分一杯羹。然而羹多人少,當然並不是每個知道消息的人都能分一份的。

最後,因爲靈藥園在秦國,秦國又是仙魔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所以很大一部分的令牌都被秦國“四正”“三魔”七大門派瓜分了,剩餘的一部分令牌則被仙魔七國其餘六國的一些勢力和一些極其厲害的散修瓜分了。

當然也有運氣極好,修爲不高的修士也獲得了令牌,而其中一個獲得令牌的修士正是楚雲曾經闖過得築基期洞府的主人。

因爲靈藥園已經消失,所以直到十年後,那些獲得令牌的勢力和散修才各自派門下的弟子第一次進入了靈藥園中。

靈藥園出現的時間只有七天,因此獲得令牌的勢力和散修只允許門下的弟子在靈藥園裡呆上六天,第七天就要全部返回,而且因爲這些弟子是第一次進入靈藥園,對裡面並不熟悉,爲了各自的利益着想,獲得令牌的勢力和散修約定,門下弟子都各自行事、互不干涉、爭鬥。

就這樣,六天後,這第一批進入靈藥園的弟子走了出來,帶回了很多珍貴的靈藥,這些靈藥不但年份很高,有的甚至是修仙界已經絕種或極難找到的靈藥。

而在這些靈藥讓獲得令牌的勢力和散修興奮的同時,一個壞消息也隨之而來。

那就是此次進入靈藥園的弟子隕落了不少,這些弟子的隕落很大一部分是因爲遇到了靈藥園內極其厲害的妖獸、或是誤入了險地而死,或是遭到了保護靈藥的禁制的攻擊,最後導致了死亡。

而除了這些,還有一小部分弟子竟是被其他的修士殺死的,這卻是讓死了修士的勢力和散修惱怒異常,因爲這不但代表靈藥和弟子的損失,還代表着他們失去了進入靈藥園的令牌。要知道進入靈藥園的令牌是有限的,失去了可就在沒處可以獲得了,那些有多塊令牌的勢力和散修還好些,只有一塊令牌的散修卻是再也沒有派人進入靈藥園的機會了。

不過弟子是在靈藥園死亡的,具體被什麼勢力什麼人殺死的,根本無從探查,所以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雖然這次不了了之,但也爲第二次進入靈藥園埋下了隱患,有了第一次進入靈藥園發生事件的警示,第二次派弟子進入靈藥園時,那些勢力和散修也學尖了,雖然表面上還是約束着各自的弟子,但實際卻是暗示自己的弟子可以去搶奪他人的靈藥,尤其是進入靈藥園的令牌,因爲令牌也就代表着利益,有了更多的令牌就可以派更多的弟子進入靈藥園,這樣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的靈藥,而這也就代表門派實力的增強。

就這樣,各勢力、散修的弟子除了在和靈藥園中的妖獸廝殺的同時,又互相廝殺起來,這也就導致了第二次靈藥園之行格外的危險、慘烈。

而有了第二次靈藥園之行這種瘋狂的搶奪、廝殺,之後每十年的靈藥園之行都是如此模樣,各大勢力表面上保持着和平,暗地裡卻是開始了慘烈的爭鬥。

這其中各大勢力因爲人多情形還好些,至於那些散修派遣的弟子或直接獲得令牌的低階散修,因爲只有幾人在一起或乾脆只有一人,卻是危險重重。不過雖然如此,人爲財死鳥爲食亡這種思想還是驅使着許多散修走入靈藥園。

而知道了有關靈藥園的事情,楚雲此時的臉色並不好。

他早就預料到了去靈藥園採集靈藥並不是那麼安全的,但他不曾想卻是如此危險,除了要應對靈藥園中厲害的妖獸、險地外,還要防備着隨時可能下殺手的修士。

雖然楚雲自恃修爲到了煉氣期十二層的巔峰,身上還有着上品法器、中品法器、中階符籙,而且可以合成鐵母的他完全可以在買一兩件上品法器。但即使如此楚雲心中還是沒底,先不說靈藥園內的危險,就是那些大勢力和厲害散修的弟子,楚雲此時就沒有把握可以完全對付,讓自己全身而退。

要知道那些大勢力和厲害散修派出的弟子,都是精英弟子,不但修爲很高,而且因爲天賦好,一般都修有極其厲害的法術,並且身上也有着門派賜下的厲害法器。

當然若只是如此,楚雲自信還是可以應付一二的,即使打不過,也可以跑掉。但危險就危險在這些厲害的弟子並不會單獨行走,而是會成羣結隊,少則二三人,多是五六人、甚至還有十數人結隊的。

遇到這樣的人,不應該說是隊伍,就是楚雲根本無法對付的了,畢竟他自身實力即使在強,也無法同時對付多個修爲極高還很厲害的煉氣期修士。

第340章 遭遇蟒牛族第97章 假丹第134章 召見第580章 震懾衆修第283章 助嬰丹(五)第396章 交易大會第289章 道儒之戰(五)第229章 白凝山第131章 驚歎第25章 趙夫人第196章 定位傳送符第546章 傳承之殿(二)第202章 引敵第493章 金蠶(一)第310章 匯聚第519章 老僧第6章 修煉第210章 暗店第184章 陷害第526章 波瀾起(四)第293章 道魔之戰(九)第78章 毒尾蠍第440章 神秘之地第183章 離開第224章 完整的隱匿訣第131章 驚歎第168章 纏雲草第564章 脫離第146章 家族之戰(三)第197章 定位傳送符(二)第212章 消息第519章 老僧第117章 烈火劍訣第63章 雲媚兒第442章 魔風第353章 吸靈第510章 離開與闇火山第608章 **道侶第83章 告辭第610章 萬佛淵(二)第530章 波瀾起第128章 追逐第241章 引雷大陣第564章 脫離第496章 苦戰第109章 九天神雷劍訣第406章 詭異的黑色殘碑第361章 妖鬼第567章 輪迴塔第345章 攻城(三)第418章 絕陰之地第200章 惡人第440章 神秘之地第48章 斃敵(二)第353章 吸靈第24章 燕氏兄弟第347章 前往萬妖城第110章 轟動第78章 毒尾蠍第608章 **道侶第610章 萬佛淵(二)第367章 鬼王(四)第612章 橫穿十萬大山第190章 少主(一)第563章 元磁神光第224章 完整的隱匿訣第355章 合體第488章 毒石第524章 波瀾起(二)第185章 逃離第279章 助嬰丹(一)第139章 齊家(二)第554章 進階(四)第610章 萬佛淵(二)第594章 魔殿(二)第330章 暗鬥升級第465章 劍宗激鬥第475章 解決第468章 真正的九天神龍劍第26章 乳元丹第601章 護法(一)第485章 大周與十萬大山第259章 赴約第455章 發現與離開第254章 劫雷煉火第71章 一年第401章 煉寶與火赤鳥第67章 百年邪靈王(二)第433章 蹤跡第382章 大戰之後第403章 峽谷魔影(一)第613章 迴歸第192章 血羅鬼王第267章 虛幻之境(二)第447章 驚恐與殺戮(二)第518章 佛城第182章 冰晶雪豹第306章 五行灌靈大陣(二)第123章 玉簡
第340章 遭遇蟒牛族第97章 假丹第134章 召見第580章 震懾衆修第283章 助嬰丹(五)第396章 交易大會第289章 道儒之戰(五)第229章 白凝山第131章 驚歎第25章 趙夫人第196章 定位傳送符第546章 傳承之殿(二)第202章 引敵第493章 金蠶(一)第310章 匯聚第519章 老僧第6章 修煉第210章 暗店第184章 陷害第526章 波瀾起(四)第293章 道魔之戰(九)第78章 毒尾蠍第440章 神秘之地第183章 離開第224章 完整的隱匿訣第131章 驚歎第168章 纏雲草第564章 脫離第146章 家族之戰(三)第197章 定位傳送符(二)第212章 消息第519章 老僧第117章 烈火劍訣第63章 雲媚兒第442章 魔風第353章 吸靈第510章 離開與闇火山第608章 **道侶第83章 告辭第610章 萬佛淵(二)第530章 波瀾起第128章 追逐第241章 引雷大陣第564章 脫離第496章 苦戰第109章 九天神雷劍訣第406章 詭異的黑色殘碑第361章 妖鬼第567章 輪迴塔第345章 攻城(三)第418章 絕陰之地第200章 惡人第440章 神秘之地第48章 斃敵(二)第353章 吸靈第24章 燕氏兄弟第347章 前往萬妖城第110章 轟動第78章 毒尾蠍第608章 **道侶第610章 萬佛淵(二)第367章 鬼王(四)第612章 橫穿十萬大山第190章 少主(一)第563章 元磁神光第224章 完整的隱匿訣第355章 合體第488章 毒石第524章 波瀾起(二)第185章 逃離第279章 助嬰丹(一)第139章 齊家(二)第554章 進階(四)第610章 萬佛淵(二)第594章 魔殿(二)第330章 暗鬥升級第465章 劍宗激鬥第475章 解決第468章 真正的九天神龍劍第26章 乳元丹第601章 護法(一)第485章 大周與十萬大山第259章 赴約第455章 發現與離開第254章 劫雷煉火第71章 一年第401章 煉寶與火赤鳥第67章 百年邪靈王(二)第433章 蹤跡第382章 大戰之後第403章 峽谷魔影(一)第613章 迴歸第192章 血羅鬼王第267章 虛幻之境(二)第447章 驚恐與殺戮(二)第518章 佛城第182章 冰晶雪豹第306章 五行灌靈大陣(二)第123章 玉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