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

李賓言放下了第一道聖旨,拿出了第二道聖旨開口說道:“陛下敕諭,第一議海權。”

“陛下問,什麼是海權?”

這是陛下的第一道議題,也是李賓言心中的疑惑,到底什麼纔是海權,站在不同的階層, 不同的人眼中,海權的模樣卻是完全不同。

李賓言笑着說道:“我先來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拋磚引玉。”

“自景泰四年,陛下將南直隸一分爲四,擔任松江巡撫至今,已經三年有餘,一些淺見,還望各位斧正。”

“三寶太監曾言:欲國家富強, 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海洋, 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

“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李賓言手中拿着的是一封頗有年份的奏疏,這一份是原件。

它寫於洪熙元年,大明仁宗皇帝朱高熾欲裁撤耗資靡費, 誤國誤民的下西洋活動,爲了保留這隻艦隊,鄭和三上奏疏,懇請朱高熾保留艦隊。

這一系列的奏疏,本應該有三封,但當時大明太宗皇帝龍馭上賓,仁宗皇帝登基一年崩,宣宗皇帝登基就面臨着漢王叛亂, 多變的朝局,古今通集庫的火災,最後只保留下了一封。

但僅僅一封,李賓言拿出來的時候,依舊覺得重若千斤。

隨着彭遂的度數旁通,測量經緯度的度量船在南海的不斷度量,南海到底有多重要,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旦他國奪取了南洋的控制權,華夏危矣。

李賓言和鄭和都不知道,鄭和這一句話,道盡了中原王朝未來近六百年在海洋諸事上的困局。

大明至永樂年間起,對南洋的絕對控制權一直持續到了嘉靖年間,自此大明開始逐步的失去南洋,紅毛番租界了濠鏡,大小弗朗吉人佔領了雞籠島。

WWW★ тт kΛn★ c ○ 中原王朝徹底失去對東南亞的掌控,是在蘭芳共和國被荷蘭東印度公司徹底擊潰,中原王朝失去了南洋,隨後失去了琉球,迎來了百年屈辱史。

李賓言將手中的奏疏打開,讓大家看到了鄭和的落款後, 重新交給了松江市舶司內臣提督,鄭和的這封奏疏, 將會重新回到京師,在謄抄之後,妥善保管。

鄭和的這封奏疏,說的是國家安全。

對南洋的絕對掌控,就是大明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其意義不亞於宣府這個京師的門戶,對京師的意義。

李賓言繼續開口說道:“造大船、馳騁海洋、協和萬邦、天下太平,耀兵異域,示國家富強。自永樂改元,太宗文皇帝遣使四出,詔諭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計希,充溢庫市,貧民承先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裕矣。”

這一段則是李賓言自己的理解,他親眼看到了松江府市舶司是如何一點點從一個漁村,在短短几年之內,成爲了現在的龐然大物。

“陛下敕諭。”李賓言正襟危坐的說道。

在場的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坐直了身子,等待着李賓言宣讀聖諭。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海洋問題,絕對不是一個區域的財經事務的問題,而是關係到了國家安全和富強的國策問題。”

“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得海洋者,安天下得富強也。”

李賓言拋磚引玉,談到了兩個大方向,第一個是國家安全,第二個是國家富強。

國富則民強,民強則國富,這是一種相互存進的關係,海洋對大明至關重要。

徐承宗拿出了自己的題本,對於第一個議題海權問題,他早就準備好了自己的想法。

徐承宗並沒有李賓言那麼多的聖眷,請不到鄭和的原本奏疏作爲引經據典的依據,他只是談自己的看法。

“我認爲無論從戎事、政務、財經事務等多個角度去看,我認爲,海洋本身最爲重要,也是最爲惹人注目的是可以充分的利用海商航線。”

“因爲天氣、滄溟流、季風、礁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海看似廣闊,但只能選擇其中的部分作爲航線,我將之稱之爲海路。”

“我認爲誰掌控了海路,誰就掌控了海洋。”

徐承宗的發言引起了衆人的議論紛紛,魏國公徐承宗是兄終弟及襲爵至今,做事本就放蕩,煙雨樓建在大功坊,建了五層甚至連皇宮都能盡收眼底,雖然現在拆了,但是做過就是做過。

在南衙叛亂時候,徐承宗極爲糟糕的表現,讓人頗爲失望,先是逃跑到了鳳陽,然後看着自己的寵妾被車裂於城下。

這麼一個人,身居國公高位,其實來到松江府參加海洋會議幾乎所有人的人,都不是很在意這個魏國公。

但徐承宗的發言,並不是不學無術,即便是有人代筆,也不是虛應其事,準備極其充分。

徐承宗看着衆人的討論,並沒有多說什麼,在他心裡,必須要讓陛下知道他有用,纔會讓他繼續如此的尊貴下去。

徐家一門,畢竟有兩座國公府。

徐承宗繼續開口說道:“景泰二年,寧陽侯陳懋在漳州設船廠,造遮洋船四百餘艘,景泰三年起,每年起運白糧,也就是占城米,曰一百八十萬石,其中正賦約一百一十萬石,其餘折銀幣三十萬回福建。”

“正統十三年,福建民亂狂風驟雨,席捲五省十七府百萬百姓,景泰七年,福建安泰,百姓安居樂業,漳州市舶司納稅僅次於松江府市舶司,僅官辦造船廠就有七處,而民辦在冊造船廠就有二十餘處。”

“福建納賦徵課,幾乎與鳳陽諸府持平,僅次於浙江、江蘇,官收官解,押解運送的損耗,海路靡費不過陸路的三十分之一。”

“這是一份景泰六年,松江府市舶司的商貨往來明細,從松江府至忽魯謨斯,只需要一年可以就可以來回一次。”

“安全,針路之上固然有海盜,若是走陸路從玉門關出,則至少需要一年半到兩年,這一路上,要經過瓦剌人、突厥人和新月人的地盤,還有數不盡的馬匪,數不清的課稅。”

“相比較陸路和水路,海路無疑比陸路更加方便、便宜和安全。”

方便、安全、便宜,針路也就是海路的最大特點。

徐承宗將手中的題本交給了李賓言說道:“我在題本之中,對於海路的重要性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更加詳細,還請李巡撫斧正,傳閱。”

徐承宗的發言是極爲精簡的,他在題本中羅列了一大堆的論據,來佐證他的觀點,比如在相同的人力下,海路的運力是陸路的十倍,比如海船的維護費用,遠低於漕船維護和運輸成本。

京杭大運河是大明的大動脈,可是依附在這條大動脈上吸血的蛀蟲,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漕船沿路吸血的傢伙,大幅的增加了水路的運輸成本。

這份題本,是他接到了聖旨之後,親自跑碼頭,四處詢問打聽,他帶着人做的,的確有人代筆,但的確是他的成果。

他不想被陛下看做是無所是處的人,若是那樣,魏國公府還能不能保得住,徐承宗自己都不確定。

李賓言翻閱了下手中的題本,不住的點頭,他將題本交給了立侍左右的司務,讓他們進行最快的活字印刷,讓大家討論。

李賢打開了自己的題本,他的題本之中也有關於海路重要性的論述,不過徐承宗做的已經很好了,他整理了一番開口說道:“港口,長江上的劉家港,松江府的新港,漳州的月港,廣州的電白港,密州的膠州港,琉球的那霸港,倭國的難波港,都是貿易的集散地。”

“一個穩定的、安全的、可以補給的港口,就是大明在茫茫大海上的一點點的大明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賢關於海路的部分和徐承宗有衝突,但是他對大明海權的探索,也是具有前瞻性的。

在李賢看來,港口的存在,纔是大明將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影響力對海外進行影響的關鍵。

而港口也是大明對海外外番王化之路上的起點。

這個起點的重要,不言而喻。

而李賢結合松江府新港和劉家港等諸多港口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比如碼頭舶位、倉儲位置、貨物吞吐、苦作勞力的勞動報酬,甚至還有一部分關於防疫防病,外邦萬國蠻夷需要住在萬國城內等等。

李賢將手中的題本交給了李賓言,他代表的是浙江、江蘇、鳳陽三省的官僚發言,對於港口管理做出了具體的規劃。

番都指揮馬雲開口說道:“大明水師的存在是對海權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耀兵示富、威制四夷,往昔三寶太監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餘艘,巡弋異域,懾服膽敢與中國抗衡者,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外邦諸國方聽從詔諭,俯首臣服,不敢生二心。”

“無論是保證南海不被他國之君覬覦,還是保證大明對海路的掌控,強大的水師都是依仗。”

“水師是海權的基礎,是海洋商貿的保障,誰擁有無敵的水師,誰才能能控制海洋,才能發展經商,安民興邦;喪失水師就會失去海洋控制權,既保護不了商舶,也無法保證大明沿海百姓的安寧。”

“今日商舶,人人披甲帶刀攜弓架弩,三桅大船幾乎每船都有火炮火銃火藥等物,入港不張弓填藥則無視之。”

番都指揮馬雲說了一個大明現狀,市舶司的潛規則,各個市舶司、巡檢司爲何對商舶帶武器視若罔聞,完全是因爲大明的水師還不夠強大。

而強大的水師,是海權的基礎,這是馬雲代表軍隊的觀點。

馬雲敢這麼堂而皇之的說出來,完全是因爲現在誰跟陛下說重文輕武、興文匽武,誰就是在找抽。

陛下的動作很多,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陛下翻翻身就是大百萬銀幣,如同流水一樣的花出去,不從海外篡取利益,就得從大明百姓身上朘剝利益。

陛下只能從海外謀利。

“常工以爲呢?”李賓言拿過了馬雲的題本,詢問着坐在自己身邊的工匠。

大明水師仍然在恢復期,想要恢復永樂年間船舶過萬,五桅寶船過千艘的無敵水師,至少還要十年之功,所以馬雲的觀點並不新穎,只是強調和重複表態。

常有德,是大明松江造船廠的總辦,也是大明認證過的大工匠。

常有德十分認真的說道:“船。”

“馬將軍說的水師,李巡撫說的港口,魏國公說的海路,陛下敕諭的國家安全等等,想要做到,都需要船,需要很多很多的船。”

“船,越多越好,海權就是船。”

常有德是個工匠,他不會咬文嚼字,言簡意賅,在他眼裡,船的多寡,決定了大明在海權上的發展。

常有德將題本交給了李賓言。

“好!很好!”李賓言看着題本不斷的點頭說道:“常工不善言談,但是洞若觀火,在題本里,常工還有幾個觀點。”

“比如這條,陛下曾經下旨,讓通事馬歡組建通事堂,專門負責培養通事,而常工則認爲,可以將通事堂變成海事監,專門負責培養海事相關的人才,比如負責操舟的舟師、負責眺望的船員、負責翻譯的通事等等。”

“還有這條,應當在匠城之中,分科治學,設置更多的歷院,譬如說負責改良船隻的歷舶院,專門海洋天候的歷象院,專門負責滄溟流的歷路院等等。”

“很好。”

常有德不善言談,他說要造好多好多船,不僅僅是數量,還有分類。這些船也分許多種類,戰座艦、遮洋船、飛翼船、五桅寶船、三桅商舶、二桅單桅引船、漕船等等。

常有德作爲匠官頗爲務實,提的想法都是可以執行的。

“就是得花不少錢。”常有德有些擔憂的說道。

李賓言收好了題本,笑着說道:“錢的事兒不用擔心,陛下有的是辦法。”

大明皇帝,生財有道。

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
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