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 九 章 琴瑟齊奏

這下牧野靜風可是吃驚不小,他大惑道:“你何時見過谷前輩留下的‘有情劍’?這恐

怕不可能吧!”

敏兒道:“我先前自是未見過有情劍,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就不能見到劍上所寫的字。”

牧野靜風道:“天下不就那麼一些字麼?看來看去看多了,總能在別處看到的。”

敏兒道:“這卻不同,你也莫再與我執拗了,我能說可不是在別處看見,這上邊零零散

散的字,其實看到這些字的可不是我一人,恐怕世間有成千上萬了吧。”

牧野靜風頓時有些磕磕巴巴地道:“這……這……這又如何說起?”

他想“有情劍”的劍訣又怎麼會被成千上萬的人看過?雖然敏兒不會騙他,他仍是不敢

相信。

敏兒道:“你聽說過《三秋集》麼?”

牧野靜風道:“不曾!”又道:“莫非是某種武學心法?”

敏兒笑道:“不料你連《三秋集》也未聽過,它自然不是什麼武學心法,不過寫此集子

的倒是個武林中人,武功甚是平常!”

牧野靜風道:“武功甚是平常,又何必去看他的集子?他也不該出什麼集子。”

敏兒道:“你莫打岔,這集子可是與武功毫無關係,寫此《三秋集》的人名爲衛湘子,

武功平平,但卻精通音律,生平歷遊天下,未曾出什麼亂子,仗的不是他的劍,倒是他隨身

帶着的一琴一瑟。”

牧野靜風奇道:“他竟是以琴、瑟作兵器?”

敏兒道:“若以琴、瑟作兵器他早不知死過多少回了,歷遊江湖,怎會不遭險惡之事?

但是江湖中人都知道他精通音律,能左手彈琴,右手彈瑟……”

說到這兒,她卻停了下來。

牧野靜風一時等不到下文,只好又問道:“爲何不再說了?”

敏兒道:“你怎麼不問我衛湘子何以能左手彈琴,右手彈瑟?”

牧野靜風道:“你說他能,那便一定真的了,你還會騙我不成!”

敏兒道:“這事你便有些呆了,尋常人不論彈琴、彈瑟,都是要用上雙手,他卻只用一

隻手,而且還是琴瑟齊奏,這是不是極難辦到?看你神情,倒像是毫無稀罕之處!”

牧野靜風對這音律樂器一竅不通,雖經敏兒一番解說,仍是無法體會到左手彈琴右手彈

瑟是如何地困難,當下只是一笑。

敏兒嘆了一口氣,道:“總之,天下人都認爲他這是一手絕活,雙手分奏,非但不亂,

反而音律高雅清麗,可謂是人間絕活,所以縱使有了不愉快時,對方也多半隻是逼他露一手

絕學,而衛湘子本就鍾情於樂律,何樂而不爲?所以說他走遍天下,靠的不是他的劍,倒是

他的一琴一瑟了。”

牧野靜風心想:“這絕世劍法又怎可與一個武功平平只會彈琴的衛湘子連到一處?”正

待相問,忽聽得外面司如水道:“蒙姑娘,這便去用了早飯上路吧。”牧野靜風只好把到口

邊的話嚥了回去。

待到上了馬車,牧野靜風趕緊又擔起心來,敏兒心知他對百字劍訣寄以極大的期望,一

準是希望能借此化去他體內所中的邪門手法,當下便道:

“衛湘子武功劍法不濟,但也有傳世之作,他的傳世之作便是《三秋集》了,《三秋集》

中所收的皆是他平日所彈奏過的曲目,而我將百字劍訣上的學按篆體與隸體分開,便各是其

中一首曲的兩段不同的詞。”

牧野靜風一時有些轉不過神來,自語道:“一首曲子的兩段詞……”

敏兒見他神色茫然,只得又解釋道:“琴瑟所彈的是曲子,分爲宮、商、角、徽、羽五

種調子,在彈曲的時候,又有人以歌聲相融,而這歌子所唱的則是詩,因爲衛湘子一向是琴

瑟合奏,所以他的一首曲子有兩段與之對應的詞。”

牧野靜風這纔多多少少有些明白過來。

敏兒又道:“你誦唸這百字劍訣時,有什麼感覺?”

牧野靜風追:“朗朗上口,讓人精神不由爲之一振!”再高雅一些的詞,他已用不出了。

敏兒道:“我亦有同感,可事實上按劍上所刻的字順序而分,它並不是一段獨特的詞,

而是由兩段詞相揉合而成,那麼,爲什麼由兩段詞揉合而成的詞,尤是如此頓挫有致,怎無

生澀感呢?”

牧野靜風無以應對。

敏兒是自問自答地道:“這是因爲它們看似不同,實質上卻有一個共同之處,那便是它

們皆是應那首曲子而生的。”

牧野靜風只有靜靜地聽着的份。

敏兒又道:“若是將一琴一琵均置於同一層內,然後彈琴之宮聲,瑟必從宮聲應之,若

是以琴其彈羽聲,瑟亦必以羽聲應之,這便是器之類動!”

牧野靜風呆了一陣子,方道:“那又如何?”

他實在不明白敏兒說了半日“琴瑟瑟琴”的,與數十年前名動天下的有情劍法之間有何

關聯。

敏兒這才明白若是總是這般描述,只怕永遠也無法對牧野靜風說清楚,就像對一個從未

見過牛的人描述牛一般,本是普通不過的家畜,對方也未必能想象得明白。

於是,她便不再多說,便揀一些輕鬆的話題說與牧野靜風聽,牧野靜風便默默地調息療

傷,因爲有司如水在,能在沿途爲他尋上一些療治內傷的藥物,想必只要費些時日,總能完

好如初的。

衆人沿着收野靜風所指引的路徑一路前進,先前牧野靜風由地下山莊來青城山,先是被

夕苦設計引了數百里,之後到了夜間,他的邪惡之心佔了上風,一心欲去攻武帝,以名揚天

下,其奔走速度世所罕有,這一次雖然是以馬代步,但因人員衆多,反倒費時更多了。

牧野靜風默默打坐養息,半個時辰後,突然一驚而起,失聲道:“怎不見水姑娘?”

按理昨日司如水將此事告之敏兒時,牧野靜風也應同時聽到的,只是當時收野靜風正處

於心靈正邪交替之際,腦中一片混沌,根本就未在意此事,故此時會有此疑問。

敏兒雖知水紅袖離開的原因,但又羞於說出口,只好含糊其詞地道:“大約她有要事無

法與我們同行了吧。”

牧野靜風“哦”了一聲,竟是若有所失,敏兒心也亂了,一時分不清是喜是憂是怨。

半日之後,衆人己進入鄂境,此時離“地下山莊”不甚遠了,只是所謂地下山莊,從表

面上看,不過是一片廢墟而已,所以越是近了,牧野靜風越無法說明路徑,似先前那般可以

說“取道去鄂境”便可奔馳半日,如今他需得不時地在岔道口分辨方向,取捨路徑。

如此一來,他自是再也無暇療養內傷,敏兒暗暗心急,卻也無可奈何。

午後衆人已至武陵郡,在郡治所在處,敏兒讓衆人停下,她便獨自一人下了馬車,竟向

鬧市而去。

衆人雖是不明其意,但知她足智多謀,想必又有計謀,於是便按捺性子,等她回來。

不多時,敏兒便回來了,回來時身上已多了兩口細長的木盒子,盒子都頗爲精雅,描龍

塗鳳,一盒硃紅色,一盒墨綠色,衆人都暗暗稱奇。

敏兒快步走回,笑道:“勞諸位久等了。”

當下衆人又再次趕路。

片刻後,竟聞車廂內傳出琴聲,衆人皆大愕,心道:原來盒子裡裝的是二琴,卻不知蒙

姑娘她爲何要這二口琴!一時想破頭腦,也是想不明白。

少頃,車廂內又傳來了清越之聲,但這一次卻已不再是琴聲,而是瑟的聲音,只是在場

的人都是江湖人物,整日便是刀來劍往,刀口舔血,對這樂器卻是一竅不通,雖聽出前後兩

種聲音並不相同,但大多以爲只是兩種不同的琴聲而已,一時不明白敏兒弄什麼玄虛。

敏兒在車廂內將琴與瑟分別調了一段後,方問道:“穆大哥,你可聽出這兩種聲音是有

所不同的嗎?”

牧野靜風見她一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樣子,不覺有些好笑;道:“這如何聽不出

來?”

敏兒道:“這便是了,你看這便是琴,這便是瑟,二者非但聲音不同,彈它的指法也是

不同的。”

牧野靜風又點了點頭,想到敏兒說衛湘子需得左手彈琴,右手彈瑟,這時才明白其難度

有多大,心道:若是換了我,只怕多加上一隻手,我也未必能彈奏其中之一……

敏兒道:“姑且不論衛湘子的技藝如何不凡,你我再來看一件事物。”

言罷,她將琴置於自己膝上,又將瑟交給牧野靜風,讓他也將瑟置於膝上。

牧野靜風苦笑道:“我這卻是不會的。”

敏兒笑道:“你不必彈,只需仔細傾聽便可。”

言罷,她試了試琴絃,然後五手輕揚,便聞有悠悠琴韻傳出。

在這悠揚琴聲中看敏兒,但見她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完美,俏臉閃動着一種脫俗非凡的光

輝,輔以可直透心靈的琴聲,及在琴絃上如精靈般躍動的纖纖玉指,牧野靜風竟自看呆了。

一曲終了,敏兒螓首輕擡,卻見牧野靜風目不轉睛地望着自己,不覺俏臉一紅,低聲道:

“穆大哥,你聽見瑟弦與琴絃應和之聲了麼?”

牧野靜風“啊”了一聲,這才醒過神來,他只顧看敏兒,又哪留意琴瑟應和之聲,聽得

敏兒發問,不由暗道一聲“慚愧”,赧然道:“我……未能聽清。”

敏兒見他神色頗不自然,心中頓時明白過來,芳心暗喜,便道:“這次可要好好聽清

了。”

復奏一遍,這次牧野靜風不敢掉以輕心,忙俯聲細聽,忽然又驚又喜地道:“果真如

此!”

敏兒笑笑,道:“瑟經緯度應和所成曲調與我所彈的是否相同?”

牧野是風一時未答,想必原先並未留意這一點,過了片刻,他方應道:“不錯,與你所

彈的曲子是相同的。”

敏兒十指在琴絃上輕輕一劃,復又揚起,琴聲便止,她這才道:“方纔瑟置於你身上並

未拔動,爲何竟能發聲?非但有聲,而且又成曲調,其曲調與我所彈的完全相同,這又是爲

何?”

牧野靜風搔首道:“的確古怪得很。”

敏兒卻道:“其實此事古人早己留意,古時有一儒生,名爲董仲舒,他曾說琴瑟極彈其

宮,他宮自鳴而應之,此物之類動者也,說的便是此事。”

牧野靜風不由感慨道:“爲何我一無所動,你卻連古人所說的話也記得如此清楚。”

敏兒道:“這話我是從《三秋集》中看到的,《三秋集》中所寫曲調格調高雅,又多—

—多纏綿癡情之曲,故數百年來頗受武林中年輕人喜愛,尤其是世家弟子,更是以能奏《三

秋集》中曲子爲榮。”

牧野靜風奇道:“怎會是數百年?”

敏兒道:“衛湘子已是數百年前的人了。”

牧野靜風很是意外,心忖:“若論武功,衛池子的名字不要說是數百年,便是數十年也

已被世人忘得一乾二淨了,倒是他的左右手分彈琴瑟之技讓他垂名數百年,看來人若是有一

項他人所不能及之處,便不枉此生了。”口中道:“我終是未曾明白這音律與劍法之間有何

關聯?”

敏兒道:“我對劍法知之不多,對音律也是略知一二,你便好好聽之。”

當下,她便道:“劍法有急緩,音律亦有急緩,劍法有輕重,音律亦有輕重,劍法有正

有邪,音律亦有正有邪……”

牧野靜風忍不住插話道:“音律亦有正有邪麼?”

敏兒微微頷首道:“自是有的。”沉吟片刻,道:“你不妨聽我彈一曲,不過如今你心

脈紊亂,可要小心些。”

牧野靜風見她說得鄭重,也不敢輕視。

敏兒便又在琴上彈起一曲。

牧野靜風聽了片刻,頓覺心煩氣躁,坐立不安,臉也漲得通紅,不知不覺中,竟欲手舞

足蹈,好不容易纔按下這念頭!

敏兒見牧野靜風神色不對,趕緊停了下來,牧野靜風這才慢慢定下心來,驚愕地望着敏

兒。

敏兒有點擔心地道:“穆大哥,你沒事吧?”

牧野靜風搖了搖頭,只是道:“奇怪,奇怪!”

敏兒道:“耳乃人體六根之一,所以聞惡聲而心神不寧並不奇怪,傳說當年大俠穀風的

一招‘劍若有情天亦老’使出,可使蟲蛙鳥鳴,雲淡風清,雁落魚沉,我想這多半是他人在

目睹這一招時的感覺,不必牽強地以爲他使出‘劍若有情天亦老’時,真的會有大雁從天上

落下,而水中的魚則沉了下去。”

牧野靜風聽了她說得有趣,道:“眼也是六根之一,所以看見超然劍法,心生超然念頭,

也是不足爲怪,對不對?”

敏兒見他一點便透,很是高興,道:“這正是音律與劍法暗中相通之處。”

牧野靜風便一言不發地坐着,像是癡了一般,敏兒心知他一定是在思慮方纔的一番對話,

也不去打擾他,只顧挑開車上門簾,去看那外面的風采。

武陵郡山水靈秀,且大大小小湖泊星羅棋佈,所以外面的風景倒頗佳。

牧野靜風漸入忘我之境,臉上表情不定,忽而皺眉,忽而展顏,雙眼一直看着某一處,

但卻又不像是在注意那邊。

足足有一刻多鐘,他才大夢初醒般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若有所思地道:“現在我已明白

爲什麼我一誦唸百字劍決,便心靈清泰了,想必那一首曲子的兩種調,都是‘善聲’,所以

我聽了之後,便可壓下心中惡念。”

敏兒雖覺這樣解釋有些粗淺,但卻也能大致說明問題,於是微微點頭。

牧野靜風受她鼓勵,又道:“大俠穀風留下‘有情劍’,又把‘劍若有情天亦老’的劍

決刻在劍身上,自然是有用意,倘若他只是爲了讓後人誦唸百字劍決而心清,倒不如干脆直

接書寫,又何必再分什麼篆文,隸文,而且相互混作一處!”

敏兒道:“我雖看不出它內部暗藏的劍法,卻知道它極可能化解你被夕苦施下的邪門手

法!”

牧野靜風又驚又喜,急切道:“是麼?”

敏幾道:“方纔你已見了,琴與瑟可以相互應和,我再問你,若是我以此琴彈出宮調,

而你的瑟彈出羽調,那麼,是該由我的琴來應和你的羽調,還是該由你的瑟應和我的宮調?”

牧野靜風一聽,先是沉吟片刻,然後方道:“想必是我的瑟去和你的宮調。”

敏兒接着問道:“爲什麼?”

牧野靜風道:“因爲我的瑟彈得遠不如你的琴好!”

敏兒很高興地道:“你已明白了其中道理了,不錯,我所彈的宮調必比你彈的羽調強,

所以,你的瑟只好應和宮調,但同時你自己拔彈的卻是羽調,如此一來,在同一時間,若要

發出兩種音調,最後結果會怎樣?”

牧野靜風不假思索地道:“曲調混亂不堪!”

敏兒趁熱打鐵地道:“夕苦以邪功心法,將另一個人——也許此人極可能便是煞費苦心

谷谷主陰蒼——的邪惡靈魂逼入你的體內,這樣一來,你的心中便同時存在兩個正邪迥異的

靈魂,有時正不壓邪,有時邪不壓正,所以你便時邪時正!”

牧野靜風皺眉道:“爲何偏偏每次總是心意晝正夜邪?”

敏兒道:“這是因爲白天陽光普照,天地間充滿了朗朗正氣,所以你心中正氣必壓過了

邪氣,而到了夜間,則恰好相反。”

牧野靜風沉吟半晌,方嘆息道:“雖然我已明白症狀所在,可天地之間晝夜更替卻是不

可逆轉的,所以我也只能永遠走在正義與邪惡之間。”

敏兒見他意興蕭索,趕緊勸道:“當年大俠穀風留下這柄劍及劍上的百字劍決時,不可

能就料到它會被一個晝正夜邪的人得到,所以以百字之文提醒此人,爲什麼會晝正夜邪,武

林中人都說大俠穀風的‘有情劍’使出,便可使對手心神殺機大去,從而取勝,這便說明

‘有情劍法’必定是讓人賞心悅目,能去邪匡正的,它對對手尚且有這般神奇功力,何況對

使用此劍法的人?當年大俠穀風列入絕頂高手之榜首,大約唯因斬天魔絕心心中惡念太重,

以致於連‘有情劍’法也壓制不了他的惡念殺機,所以最後大俠穀風只能設計困住絕心。”

她望着牧野靜風,柔聲道:“若是你能憑藉此劍法,壓制另一個邪惡的靈魂,那麼你便

復原如初了。”

牧野靜風手持有情劍看了半日,仍是看不出劍法隱在何處,敏兒知他心意,便提議道:

“不知劍鞘中是否另有蹊蹺?”

牧野靜風經她提醒,不由精神一振,忙解下腰間劍鞘,此劍劍鞘在“地鎖”中已被壓得

變形,因爲牧野靜風強力抽出“有情劍”,劍鞘才略略復元,幾次抽送後,劍鞘鑲合處已有

損傷,牧野靜風心道:谷前輩,弟子爲了去邪匡正,只好有所冒犯了。

當下用“有情劍”一番撬動,劍鞘終於裂作兩半。

兩人仔細一看,卻見鞘內側空空如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劍鞘,不由大失所望。

敏兒心道:“既然一時無法悟出劍招,倒不如讓穆大哥多加體會揣摩這隱有劍招的百字

之文,也許什麼時候能有所領悟,即便不能,這百字之文能壓下他一部分惡念,倒也不是壞

事。”

當下她便將此念說於牧野靜風聽,牧野靜風雖然頗爲失落,但敏兒一番好意,他又豈能

拂她心意?當下便應允了。

敏兒爲了讓牧野靜風能更深切地體會到這百字之文的精妙,又道:“我將這些詞句所對

應的曲子彈幾遍,你記熟之後,再看這百字劍訣,想必效果會更好一些。”

牧野靜風正待開口,外面響起司如水的聲音道:“牧少俠,前面又到了一條岔路口了。”

牧野靜風趕緊掠頭出去,司如水稱他爲少俠,牧野靜風已是頗覺不自在,自己覺得雖然

武林同道原諒了他,但這“少俠”二字卻實在是受之有愧。

他探頭看了一下,只見前面半里外果然又有岔道,打量了四周景緻後,牧野靜風沉吟片

刻,指着東邊的那條相對狹窄一些的路道:“揀東邊的路走,再過七八里,車馬便已不能通

過了,下馬之後,離地下山莊也就不遠了。”

馬伕“得籲”了一聲,甩了一個響鞭。

第五卷 第八章 魔身百變第二十五卷 第八章 患難之情第四卷 第二章 疑雲密佈第十一卷 第 十 章 難解之謎第二十四卷 第十章 隱世武門第十九卷 第 一 章 劍王之王第四十卷 第九章 爲情叛師第 二 卷 第三章 素令千秋第 十 卷 第 五 章 萬法逆天第三十七卷 第六章 捨身成佛第十四卷 第 六 章 浪跡江湖第三十五卷 第四章 錯劍奇式第六卷 第六章 禪門聖僧第 八 卷 第 三 章 新主誕生第六卷 第七章 英雄往事第十三卷 第 二 章 天人合一第三十三卷 第十章 盔隱魔意第三十九卷 第三章 黑白不分第三十二卷 第七章 同門之義第三卷 第四章 寒刀烈劍第二十八卷 第四章 毒斷陰陽第十七卷 第 二 章 智救武帝第二十九卷 第五章 瞬間斃敵第十七卷 第 一 章 孰真孰假第二十三卷 第十章 旋字劍訣第 十 卷 第 九 章 月刀初現第三十四卷 第三章 軒轅奉天第四卷 第九章 英雄無名第二十一卷 第五章 狼觸虎威第十三卷 第 三 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七卷 第三章 佛鎮六方人物介紹第十八卷 第 三 章 大驚小怪第二十二卷 第五章 刀劍如人第六卷 第一章 智者永存第三十七卷 第一章 輝煌不再第三十四卷 第二章 魔劍虛碎第二十四卷 第八章 江湖秘聞第二十二卷 第一章 入魔立規第五卷 第十章 殘世之技第十二卷 第 八 章 氣吞萬物第二十八卷 第一章 如意袖箭第三十九卷 第六章 護皇之訣第十四卷 第 二 章 六大經典第二十一卷 第四章 逆星大法第二十七卷 第七章 俠者魔心第 八 卷 第 八 章 萬義山莊第 九 卷 第 一 章 武林六聖第四卷 第四章 化力毒散第二十三卷 第八章 風魔附體第十八卷 第 九 章 無指劍客第二十五卷 第十章 自噬其魂第三十三卷 第四章 藝出同門第二十七卷 第八章 魔氣碎劍第三十一卷 第五章 斷刃奇甲第 十 卷 第 六 章 凌駕萬物第二十二卷 第五章 刀劍如人第十四卷 第 三 章 叔侄之決第 十 卷 第 二 章 靈女失算第四卷 第八章 破日神劍第五卷 第六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五卷 第三章 鋒芒畢露第二十卷 第 八 章 曠古殺劫第三十九卷 第十章 皇門密聞第 七 卷 第 十 章 靈智突失第十七卷 第 六 章 滅世怨氣第 七 卷 第 三 章 死谷風雲第二卷 第七章 靜如山嶽第二十二卷 第二章 魔之本性第三十六卷 第三章 水劫魔道第三卷 第六章 霸主雄心第二十三卷 第二章 招中創招第二十三卷 第九章 十大正門第三十一卷 第十章 隱世奇門第二十六卷 第五章 糊塗高僧第二十五卷 第十章 自噬其魂第三十三卷 第二章 小鎮奇人第十五卷 第 一 章 素女心經第十一卷 第 八 章 絕穀風雲第二十卷 第 六 章 再戰江湖第三十六卷 第六章 萬丐之主第十九卷 第 八 章 傳位之忌第三十六卷 第十章 分魂裂魄第六卷 第七章 英雄往事第二十六卷 第六章 捨己爲人第五卷 第五章 面目全非第一卷 第一章 牧野之風第三十四卷 第二章 魔劍虛碎第 十 卷 第 七 章 逆天攻心第二十八卷 第三章 不死不休第二十一卷 第二章 地行四傑第 二 卷 第三章 素令千秋第二十八卷 第八章 自曝身分第三十二卷 第一章 情繫荒島第 九 卷 第 一 章 武林六聖第四十卷 第二章 土劫魔道第十一卷 第 九 章 聖心神醫第三十一卷 第二章 兩儀劍陣第二十四卷 第二章 風魔之子第三十卷 第七章 聖僧重現
第五卷 第八章 魔身百變第二十五卷 第八章 患難之情第四卷 第二章 疑雲密佈第十一卷 第 十 章 難解之謎第二十四卷 第十章 隱世武門第十九卷 第 一 章 劍王之王第四十卷 第九章 爲情叛師第 二 卷 第三章 素令千秋第 十 卷 第 五 章 萬法逆天第三十七卷 第六章 捨身成佛第十四卷 第 六 章 浪跡江湖第三十五卷 第四章 錯劍奇式第六卷 第六章 禪門聖僧第 八 卷 第 三 章 新主誕生第六卷 第七章 英雄往事第十三卷 第 二 章 天人合一第三十三卷 第十章 盔隱魔意第三十九卷 第三章 黑白不分第三十二卷 第七章 同門之義第三卷 第四章 寒刀烈劍第二十八卷 第四章 毒斷陰陽第十七卷 第 二 章 智救武帝第二十九卷 第五章 瞬間斃敵第十七卷 第 一 章 孰真孰假第二十三卷 第十章 旋字劍訣第 十 卷 第 九 章 月刀初現第三十四卷 第三章 軒轅奉天第四卷 第九章 英雄無名第二十一卷 第五章 狼觸虎威第十三卷 第 三 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七卷 第三章 佛鎮六方人物介紹第十八卷 第 三 章 大驚小怪第二十二卷 第五章 刀劍如人第六卷 第一章 智者永存第三十七卷 第一章 輝煌不再第三十四卷 第二章 魔劍虛碎第二十四卷 第八章 江湖秘聞第二十二卷 第一章 入魔立規第五卷 第十章 殘世之技第十二卷 第 八 章 氣吞萬物第二十八卷 第一章 如意袖箭第三十九卷 第六章 護皇之訣第十四卷 第 二 章 六大經典第二十一卷 第四章 逆星大法第二十七卷 第七章 俠者魔心第 八 卷 第 八 章 萬義山莊第 九 卷 第 一 章 武林六聖第四卷 第四章 化力毒散第二十三卷 第八章 風魔附體第十八卷 第 九 章 無指劍客第二十五卷 第十章 自噬其魂第三十三卷 第四章 藝出同門第二十七卷 第八章 魔氣碎劍第三十一卷 第五章 斷刃奇甲第 十 卷 第 六 章 凌駕萬物第二十二卷 第五章 刀劍如人第十四卷 第 三 章 叔侄之決第 十 卷 第 二 章 靈女失算第四卷 第八章 破日神劍第五卷 第六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五卷 第三章 鋒芒畢露第二十卷 第 八 章 曠古殺劫第三十九卷 第十章 皇門密聞第 七 卷 第 十 章 靈智突失第十七卷 第 六 章 滅世怨氣第 七 卷 第 三 章 死谷風雲第二卷 第七章 靜如山嶽第二十二卷 第二章 魔之本性第三十六卷 第三章 水劫魔道第三卷 第六章 霸主雄心第二十三卷 第二章 招中創招第二十三卷 第九章 十大正門第三十一卷 第十章 隱世奇門第二十六卷 第五章 糊塗高僧第二十五卷 第十章 自噬其魂第三十三卷 第二章 小鎮奇人第十五卷 第 一 章 素女心經第十一卷 第 八 章 絕穀風雲第二十卷 第 六 章 再戰江湖第三十六卷 第六章 萬丐之主第十九卷 第 八 章 傳位之忌第三十六卷 第十章 分魂裂魄第六卷 第七章 英雄往事第二十六卷 第六章 捨己爲人第五卷 第五章 面目全非第一卷 第一章 牧野之風第三十四卷 第二章 魔劍虛碎第 十 卷 第 七 章 逆天攻心第二十八卷 第三章 不死不休第二十一卷 第二章 地行四傑第 二 卷 第三章 素令千秋第二十八卷 第八章 自曝身分第三十二卷 第一章 情繫荒島第 九 卷 第 一 章 武林六聖第四十卷 第二章 土劫魔道第十一卷 第 九 章 聖心神醫第三十一卷 第二章 兩儀劍陣第二十四卷 第二章 風魔之子第三十卷 第七章 聖僧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