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外甥女婿

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朝廷頒佈均田令,給百姓授田,一丁百畝。但事實上,現在朝廷總戶口不過二百餘萬,相比起隋大業中的戶籍統計近九百萬戶,相差太大了。

然而隋末戰爭只打了十來年,所有人其實都清楚,這十來年時間,不可能滅絕了七百萬戶人口。事實上,不論是李世民還是長孫無忌都很清楚,爲何現在大唐幾乎一統天下了,可戶還這麼少?

不是人都死掉了,而是有太多的人在隋末戰爭動亂之中,或背井離鄉逃難,或破產爲奴,爲破家爲盜,哪怕天下一統了,但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很多地方人多地少。

均田令的人丁百畝地,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事實上前提是朝廷得有地可均。能拿出來均的地,主要是隋朝時的官田,以及戰亂中絕戶的無主之地,但事實上,哪怕經過十幾年戰爭,前朝時的許多權貴、地主們,依然還佔據着這絕大多數的田地,朝廷並不能拿他們的田出來均田。

其結果就是,均田令也只是部份百姓均到了田地,且只均到了不多的田地,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不管你均沒均到田,均到了多少田,只要你登記入了官方戶籍之上,那麼你就要承擔租庸調。

管你均到十畝地還是一百畝地,每丁的租庸調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於是許多人拒絕入籍登記,他們甚至拒絕朝廷均田,他們寧願去做地主們的佃戶,或給寺廟做佃戶或給豪強地主們做佃戶,或者去做船工、縴夫、伐木工、礦工等等。

爲何?

因爲這樣就不用承擔租庸調,一丁一年兩石粟,兩匹絹十二兩綿以及二十天的免費勞役不用擔了,更別說還有雜役。

佃地主的地種,只需要按佃種的田畝數繳租,雖然佃種的租高,收入不多,但算起來其實比起朝廷的賦役要輕。

人都不傻。

既然入籍負擔更重,那入籍做什麼?田又均不到,難道就圖個大唐良民好聽些?

還有不少人則是在隋末時逃入山林之中,自己墾荒種地,也不入戶籍,這樣就可免租避役了。

說白了,其實都是迫不得已的問題。

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就算這次普查,讓各地官府胥吏到處清查人口,也不會有什麼作用,一旦這些人入籍,背上賦役重擔,又不能分給他們田地,那這些人唯一的選擇,就是逃戶了。

他們會逃到其它地方去,或是逃進山林裡,或是乾脆賣身爲奴給權貴豪強們。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長孫公,我們需要政事堂的支持,據我推測,這次括戶應當能增加二百萬戶人口,但前提是政事堂支持,否則這些人絕大多數最終會成爲逃戶,或乾脆自賣爲奴,託庇於豪強們。”秦琅很鄭重的道。

“你希望政事堂如何支持呢?”二百萬戶對於政事堂諸公來說,也是需要認真面對的,多增加二百萬戶人口,對於朝廷來說,太重要了。

在如今大唐制度下,並不是所有人口對於大唐來說都是人口,只有那些課戶課丁,纔是真正朝廷的根基。

不入戶籍的逃戶,對於朝廷來說不納租賦不服役,對朝廷無任何益處。

“長孫公,清查出隱戶容易,但如何將他們轉變爲國家的課戶課丁卻難。如果僅僅是把他們名記登記上官方戶籍,那其實根本不是解決之道。”

一個隱戶,原本或在山林裡墾荒自種,或是佃種地主田地,或是做工,勉強生活,現在一旦成爲戶籍課丁,就必須得面臨賦役問題。

“要麼朝廷給這些括戶入籍百姓田地,要麼減免賦役。”

長孫無忌皺眉,隱戶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田地不足均,才導致的,現在反過來入籍,朝廷也還是變不出田地來啊。

“各地州縣寺觀年後會全面整頓,應當能整頓出不少田地來吧?”長孫無忌問。

“寺觀田產確實會不少,但對於兩百萬戶新增人口來說,不過九牛一毛而已,遠遠不夠。”

況且,這些寺廟田產,也不可能全到的了百姓手裡,皇家、官府、權貴們都要扒皮層,就如長安這的情況一下,最後拿出來給百姓的也就四成。

兩百萬人口,就算一戶一丁,一丁百畝,那也需要至少兩百萬頃地。

這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難題。

百姓因無地卻要承擔極重的賦役,於是逃隱,而現在朝廷要把這些人清查出來,但又無地可授。

一個死循環。

“朝廷可給這些新括戶兩三年的租庸調全免!”

“長孫公,這遠遠不夠。兩三年後呢,他們又要怎麼辦?有些人現在靠佃地爲生,本身就要向地主交租,如今又要向朝廷交租賦,承勞役,這日子過不下去的。”

“三郎你有什麼良策呢?”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拋磚引玉吧。現如今括戶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無田可授和租庸調的問題,甚至不僅是括戶有這問題,許多中原等地百姓也有這問題,均田數量不足,租庸調又不變,導致實際的稅率大增,負擔加重。”

秦琅希望更改一下租庸調這個基本稅制,既然租庸調的根本是均田制,而均田制現在都已經難以執行了,那稅制自然得改,否則繼續這樣下去,必然會最後崩潰的。

事實上,唐朝的崩潰,根本性就是緣由均田制的難以爲繼,均田制最先崩,然後租庸調這個基本稅制也崩了,於是國家財政跟着崩了,繼而府兵制也維持不下去,甚至最後募兵制都出問題,最後朝廷不得不設立節度使,讓節度使行政軍事財稅等一肩挑,本意就是中央無能爲力了,讓地方自想辦法,結果自然也就成了節度使的尾大不掉,最終藩鎮之亂,安史之亂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雖然後來推行兩稅改革,但也不過是在苦苦支撐苟延殘喘而已。

“上次我提的那個地稅,我覺得是個方向。不如把租庸調中的租,由每年每丁二石粟,改爲每畝地納二升粟,至於調,改爲每畝納錢一文,也可繳納等價絹、布、麻、綿等物。庸依然爲每年免費服役二十天,但允許折絹代庸,每日折絹三尺或六十錢。”

“對於無地者、商賈、工匠戶則改以戶等徵錢,以九等區分,下下戶可免徵,上上戶徵租糧五石,納調三貫,庸三百錢,其餘各等各有所差·········”

長孫無忌聽的大爲驚訝,秦琅這是把之前的地稅計劃稍稍一改,直接套到了租庸調製正稅上啊。

“長孫公,若按此法,則不但新括二百萬戶百姓不用擔心再做逃戶,就算是現在的三百萬戶,也將負擔大減。”

長孫無忌哪看不出這個新稅法的特點,不外乎劫富濟貧。

尤其是原來的稅法裡,是有課戶和不課戶,課丁和不課丁的區別的,就是如官員貴族們,本身是不納稅不服役的,但現在秦琅這麼一來,實際上就是王公百姓一體納糧了。

而且還是直接按擁田數來算,佔田多,稅就高,佔田少或無地的,稅自然也就少了。

稅率相比之前,其實沒什麼變化,但徵收的方式變了,實際上百姓尤其是普通百姓大大得益,但那些富戶地主,尤其是大官僚大權貴們可就受損嚴重了,稅賦可能要幾百上千倍的增加。

“若實此法,實際上地稅可以暫緩開徵也沒關係,朝廷實際上財稅收入能夠大大增加。一年能得糧一千四五百萬戶,得錢數百萬貫。”秦琅說道。

“可你這個法子,只怕朝堂上會有很多人反對啊。”

“長孫公,我們都是爲了朝廷,均田制在武德朝都難以爲繼,貞觀朝如何繼續?將來更加無法推行,若是不把以均田制爲根本的租庸調製改了,那大唐又能走多遠?如今我們尚在開國之初,還有魄力去解決,遇到的阻礙會少很多,若我們現在不解決,等到後世子孫時,只怕就動都動不了了。”

秦琅的新租庸調製,其實就是兩稅法了,以田畝徵糧,徵錢。他沒有直接上來就改兩稅法,也是想着先偷偷換個概念,等後面再調整。

“這事我們不做,誰來做?”秦琅問長孫無忌。

長孫沉思良久,“你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這事確實很嚴重,我得與諸位相公們開政事堂會議商討,最後向陛下奏報。”

“好,我相信諸公們都是眼光遠,格局大的人,都能着遠百年之遠,我先走了,等長孫公好消息。”

長孫無忌道,“你回去後先把你的這個想法完善一下,寫個表章交給我,我好拿到政事堂上與諸相公商議!”

“我回家就寫,會盡快送來。”

長孫無忌親自把外甥女婿送到了門口,“你這新稅法,唯以資產爲宗,不以丁身爲本,這可是改變了戰國以來千百年的基本稅制啊。”

“長孫公,只要是對的,有益於大唐的,就算要改變舊法,也是值得的。”秦琅道。

兩人叉手告別。

第621章 妻妾第263章 反擊第910章 鎮海軍使第1358章 秦俊闖宮勤王事第95章 黃雀在後第373章 楊貴妃第359章 隱患第284章 保住承乾第255章 冰糖雪梨第1027章 摘金掛印第1263章 老泰山第951章 一片苦心第666章 代筆批紅第499章 蛇蠍美人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827章 秦家軍第326章 麻煩來了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949章 當頭棒喝第1474章 父子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1076章 下馬威第1051章 齊忠武王第212章 餵豬養兵第1370章 太上皇第1429章 河中節度使秦俊第594章 繼續深入第880章休妻讓妻爲哪般第532章 繼續奏樂接着舞第376章 自古太子不將兵第227章 東坡肉和轉運司第815章 大汗楊國忠第560章 御駕親征第265章 白麻宣相第1404章 鐵流二萬五千裡,秦俊三屠十萬胡第414章 雄關如鐵從頭越第954章 馬過藍關第307章 好戲一出第268章 長安北市第21章 黑衣人第28章 玄武門前,不見不散第912章 十年之約第1241章 點鐵成銅鍊金術第1370章 太上皇第1432章 天后的心思第11174章 借刀殺人第1292章 才人玉隕潼關夜第1332章 褻瀆皇恩第157章 暴揍皇子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21章 自閉第97章 再次加封,全面動員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110章 金銀堡第1447章 天下長安第1084章 借刀第705章 藩鎮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12章 一個蠢貨而已第976章 金槍不倒第1020章虎狼第1307章 清君側?第1056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197章 呂宋國第1068章 馬頸相交野爭鋒第1329章 金殿宣詔第378章 後浪保前浪第136章 朕與將軍解戰袍第410章 你行你上第75章 一筆舊賬第966章 拔亂反正第825章 黃雀第733章 大鬧金殿第146章 蕭皇后第519章 得之桑隅,失之東隅第446章 霸王硬上弓第90章 刀挑都督第722章 久別勝重婚第803章 千刀萬剮第233章 三千寵愛在一身第1193章 誅功臣第1378章 長孫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178章 夫唱婦隨第61章 五校署第52章 馬周的建議第1038章君臣秘議第275章 座師第754章 鐵牛第1330章 秦家將種第1157章 水撈白銀第1090章 蕃騎第1347章 太師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1023章 十三道金牌第1286章 詔成第1314章 南征第1343章 交換第203章 傳首第1012章 各安天命
第621章 妻妾第263章 反擊第910章 鎮海軍使第1358章 秦俊闖宮勤王事第95章 黃雀在後第373章 楊貴妃第359章 隱患第284章 保住承乾第255章 冰糖雪梨第1027章 摘金掛印第1263章 老泰山第951章 一片苦心第666章 代筆批紅第499章 蛇蠍美人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827章 秦家軍第326章 麻煩來了第1111章 封禪泰山第949章 當頭棒喝第1474章 父子第1201章 開衙建府第1076章 下馬威第1051章 齊忠武王第212章 餵豬養兵第1370章 太上皇第1429章 河中節度使秦俊第594章 繼續深入第880章休妻讓妻爲哪般第532章 繼續奏樂接着舞第376章 自古太子不將兵第227章 東坡肉和轉運司第815章 大汗楊國忠第560章 御駕親征第265章 白麻宣相第1404章 鐵流二萬五千裡,秦俊三屠十萬胡第414章 雄關如鐵從頭越第954章 馬過藍關第307章 好戲一出第268章 長安北市第21章 黑衣人第28章 玄武門前,不見不散第912章 十年之約第1241章 點鐵成銅鍊金術第1370章 太上皇第1432章 天后的心思第11174章 借刀殺人第1292章 才人玉隕潼關夜第1332章 褻瀆皇恩第157章 暴揍皇子第96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21章 自閉第97章 再次加封,全面動員第628章 風雪歸長安第1110章 金銀堡第1447章 天下長安第1084章 借刀第705章 藩鎮第172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112章 一個蠢貨而已第976章 金槍不倒第1020章虎狼第1307章 清君側?第1056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197章 呂宋國第1068章 馬頸相交野爭鋒第1329章 金殿宣詔第378章 後浪保前浪第136章 朕與將軍解戰袍第410章 你行你上第75章 一筆舊賬第966章 拔亂反正第825章 黃雀第733章 大鬧金殿第146章 蕭皇后第519章 得之桑隅,失之東隅第446章 霸王硬上弓第90章 刀挑都督第722章 久別勝重婚第803章 千刀萬剮第233章 三千寵愛在一身第1193章 誅功臣第1378章 長孫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178章 夫唱婦隨第61章 五校署第52章 馬周的建議第1038章君臣秘議第275章 座師第754章 鐵牛第1330章 秦家將種第1157章 水撈白銀第1090章 蕃騎第1347章 太師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1023章 十三道金牌第1286章 詔成第1314章 南征第1343章 交換第203章 傳首第1012章 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