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論孝義

江僕射再不敢賣關子,捻鬚道:“陛下只消賜予桓家一面‘孝義天下’之匾額,則那桓散騎便必會主動請纓,領兵前往泗水抗趙。”說到這裡時,他的面上便有了幾分意味深長的神色:“而一旦到了戰場,兵員死傷總是難免的,去時是一萬精銳,然回來時,那一萬桓氏府兵還能剩下多少,就很難說了。”

“哦?”中元帝陰沉的臉上,驀地劃過了一絲喜色,旋即又是滿臉地狐疑,再度探手撫向了金冠,兩道微微帶灰的眉蹙了起來:“僅憑這一面匾額,就能得來如此奇效?”

“陛下明見千里,臣拜服。”江僕射立時伏地跪叩,語聲極是恭謹。

這種奉承話誰不愛聽?

縱然中元帝還有點沒明白過來,卻也是彈冠而笑,伸手虛扶了他一把,和聲道:“起來說話罷。”

江僕射站起身來,恭聲說道:“陛下果然英明,這一面匾額賜下去,那桓散騎就有再厚的麪皮,亦無顏再呆在京城了。依臣猜想,陛下此舉好處有四:第一,那桓公被刺客之事氣得得了腦卒中,桓府更是死傷無數,那桓散騎若是不能爲父報仇、殺盡趙狗,又有何面目立於世?便是爲了這一個‘孝’字,他也必須領兵北上,此其一;其二,爲人臣者,對天子須得有義,而這所謂的義,到底不過一個‘忠’字罷了。那趙狗已然殺到了京城來,桓氏若還是龜縮不前,又有何面目於陛下面前稱臣?”

聽着這話,中元帝的面上露出笑來,催促道:“還有兩條,愛卿繼續說。”

江僕射便又道:“這第三,就算桓散騎裝聾作啞、按兵不動。有了這面匾額,臣等便也有了攻城之器。那鐵面郎君薛中丞定會第一個跳出來,參一個桓散騎不忠不孝、愧對天下百姓、愧對天子厚愛之罪名,臣等屆時隨後附議,則那桓氏的名聲,必是一落千丈;至於第四條,在此前提之下,臣等便可上本,請陛下發兵前往泗水與趙賊交戰。我江氏願出兵五千,與周、杜二姓府兵合爲一路,與桓氏聯合抗敵,則泗水之危局可解。就算危局不可解,戰場之上刀劍無眼,那桓氏一萬精銳便損上了三五千的,亦是人力難免的。”

中元帝越聽越喜,聽到最後,直是喜動顏色,撫掌大笑道:“妙極,妙極!僕射果是孤之重臣、國之肱骨哇!”

他一面說話,一面便拍了拍江僕射的肩膀,一掃方纔的陰沉不虞,一副容光煥發的模樣。

江僕射仍舊維持着此前的恭謹,躬身道:“陛下過獎了。此皆是陛下英明,臣不過是躬逢其會罷了。”

饒是中元帝聽慣了諛詞,此刻亦不免開懷大笑起來,撫着發上金冠笑道:“僕射這話說得太謙,太謙了。”

那一刻,他那張滄桑而俊秀的臉上,已是笑出了滿臉的褶子。

江僕射卻還是不驕不躁,俯身說道:“我大陳在陛下治下,千里江山如畫、萬世英名永存,陛下實是千古聖君,容臣一拜。”語畢,再度倒頭下拜,態度簡直稱得上是虔誠。

中元帝心下委實歡喜,笑着親自上前扶起了他,執了他的手,一臉語重心長地道:“孤就算再有千里眼、順風耳,亦需愛卿常在孤的面前說實話、說真話,也莫要叫孤成了那乾綱獨斷之的孤家寡人。”

聽了這話,江僕射連忙又跪伏於地,連呼了數聲“陛下英明、天地可鑑”之類的話,一時間正所謂君臣相得,壽成殿的氣氛亦變得空前融洽起來。

直到踏出了壽成殿那數十級臺磯,邢有榮殷勤相送的身影,亦仍舊立於宮門處,半晌不曾離開。

江僕射回首看去,向他揖手致意,旋即拂了拂袍袖,轉出了宮道。

那個瞬間,他終是長出了一口氣。

這一計終是獻了上去,也終是討得天子歡心,於他而言,這已是極大的成功。

只是,此念方一生起,江僕射的面色便又沉凝起來,蹙着雙眉,似是心事重重。

回到府邸之後,江僕射直接便去了大書房,才一進院兒,便見那廊下立着一人,一襲灰衫被秋風拂得飄飄而舉,正是他身邊的第一謀士——蘇長齡。

“僕射大人回來了。”一見江僕射,蘇長齡立時上前說道,語聲並無半點急迫,態度亦是從容,灑然地一揖手:“我想尋大人說幾句話,卻不見大人身影,我便想着在外頭等一等,不想僕射大人回來得倒快。”

江僕射但笑不語,只引着他進入了書房,又叫小僮兒奉了茶水。

待二人坐定後,蘇長齡便笑道:“我觀大人眉舒眼亮、面若春風,想是大人苦心謀求之事,已然有了眉目了,是不是?”

江僕射聞言,面上便露出了一個微笑,頷首道:“蘇先生果然是蘇先生。”

蘇長齡立時喜動顏色,揖手道:“想不到僕射大人竟然做成了此事,僕先在此先恭喜大人了。”

江僕射的心情似是不錯,此時便撫須笑道:“這也是你獻計有功,若不然,我在陛下的面前也不好交差。”

說到這裡,他面色便凝了凝,肅容道:“如今還要請先生給一句話,那泗水……”

“必有一戰!”蘇長齡斬釘截鐵地說道,面色亦變得極爲沉肅:“僕射大人以退爲進,狠將了桓氏一軍,此計大善。待陛下頒下聖旨、賜下匾額之後,僕以爲,那泗水之戰便坐實了,屆時,僕射大人便可聯合杜、週二姓之力,削弱桓氏的力量。”

江僕射慣是溫和的臉上,此時已然迸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所歡喜者,不只是從蘇長齡這裡聽到了更加肯定的答案,更是因爲,杜驍騎託人給他送來了一個口信。

那口信只有一句話:“泗水戰、一姓亡,七姓餘六,旦去木傷。”

“旦去木傷”,正是將“桓”字拆開了說的。

亦即是說,泗水戰罷,那唯一毀去的一姓,就是桓氏。

第590章 汲井回第835章 傾城色第486章 瘋魔語第960章 阿物兒第488章 九霄宮第774章 荒徑上第368章 添榮光第054章 釋《孝經》第549章 虛實間第119章 嬌謔語第868章 漢宮秋第二百一十二章 夏鳴蟬第774章 荒徑上第938章 鐵衣寒第1023章 地動時第1010章 無把握第959章 忽反口第725章 探隱疾第199章 大謀士第331章 吳家園第065章 西窗齋第507章 同心結第093章 曲無直第1006章 水波細第327章 喚焚琴第669章 深巷中第135章 興族學第653章 珍珠匣第577章 明前因第758章 養生息第835章 傾城色第586章 夜語時第373章 峰如素第954章 姑妄言第189章 錦樓會第604章 隨步起第890章 避九川第316章 米糧鋪第896章 潛秦府第837章 從容語第607章 願引路第806章 南風歌第005章 薛二郎第185章 林家婦第378章 雪中行第739章 卻輕嗔第188章 天雷落第600章 寂寞心第131章 冰弦飛第157章 紋枰寧第406章 勿收金第830章 盡知悉第二百五十四章 剔燭淚第504章 論嫁娶第039章 暮色遲第841章 論姊妹第978章 知行蹤第593章 以死絕第105章 寂滅生第889章 約明日第797章 續前緣第060章 議家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母女會第390章 觀閥閱第417章 名阿燕第096章 香露幽第592章 無所獲第688章 階上語第952章 柳扶風第920章 僕不胖第109章 瓊玉郎第478章 互爲證第189章 錦樓會第706章 芙蓉盛第052章 雪千樹第599章 誹而行第916章 贈香囊第767章 行捷徑第763章 玉瓊殿第772章 莫難過第514章 素白履第067章 變局生第901章 音泠泠第580章 城下盟第724章 牽風園第810章 不作準第160章 東陵叟第832章 因何返第495章 皆是色第594章 曲有誤第933章 明死因第961章 水晶糕第1005章 桓家女第858章 自投湖第651章 忽有信第529章 村夫耳第637章 已失蹤第859章 顧家事第592章 無所獲第1025章 如稚子
第590章 汲井回第835章 傾城色第486章 瘋魔語第960章 阿物兒第488章 九霄宮第774章 荒徑上第368章 添榮光第054章 釋《孝經》第549章 虛實間第119章 嬌謔語第868章 漢宮秋第二百一十二章 夏鳴蟬第774章 荒徑上第938章 鐵衣寒第1023章 地動時第1010章 無把握第959章 忽反口第725章 探隱疾第199章 大謀士第331章 吳家園第065章 西窗齋第507章 同心結第093章 曲無直第1006章 水波細第327章 喚焚琴第669章 深巷中第135章 興族學第653章 珍珠匣第577章 明前因第758章 養生息第835章 傾城色第586章 夜語時第373章 峰如素第954章 姑妄言第189章 錦樓會第604章 隨步起第890章 避九川第316章 米糧鋪第896章 潛秦府第837章 從容語第607章 願引路第806章 南風歌第005章 薛二郎第185章 林家婦第378章 雪中行第739章 卻輕嗔第188章 天雷落第600章 寂寞心第131章 冰弦飛第157章 紋枰寧第406章 勿收金第830章 盡知悉第二百五十四章 剔燭淚第504章 論嫁娶第039章 暮色遲第841章 論姊妹第978章 知行蹤第593章 以死絕第105章 寂滅生第889章 約明日第797章 續前緣第060章 議家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母女會第390章 觀閥閱第417章 名阿燕第096章 香露幽第592章 無所獲第688章 階上語第952章 柳扶風第920章 僕不胖第109章 瓊玉郎第478章 互爲證第189章 錦樓會第706章 芙蓉盛第052章 雪千樹第599章 誹而行第916章 贈香囊第767章 行捷徑第763章 玉瓊殿第772章 莫難過第514章 素白履第067章 變局生第901章 音泠泠第580章 城下盟第724章 牽風園第810章 不作準第160章 東陵叟第832章 因何返第495章 皆是色第594章 曲有誤第933章 明死因第961章 水晶糕第1005章 桓家女第858章 自投湖第651章 忽有信第529章 村夫耳第637章 已失蹤第859章 顧家事第592章 無所獲第1025章 如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