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前生技

那文士一愣,旋即瞭然,笑着退去了一旁。

若那位“師尊”果然淡泊名利,又如何會令徒兒當街攔住薛二郎,且當衆將那“紫微斗數”擡出來說?薛允衡料定自己與那位“師尊”還有再見之日。既是如此,又何必上趕着追上去?且這世間沽名釣譽之人甚多,若無實證,他自不會輕信。

一如薛允衡料定了秦素口中的“師尊”絕不會就此沉寂,秦素也早就算準了薛允衡絕不會派人跟着她。

薛允衡帶出來的人手並不多,以目前形勢,他是根本無暇分出人手來盯着一個莫名其妙的“師尊”的。

此外,外表看來,這位薛家二郎灑脫不羈,對名聲根本不在乎,然而骨子裡的他卻最是高傲固執,對認定的事有着超乎尋常的堅持,甚至不惜以命相抵。

前世的她曾對此恨得牙癢,然而在心底裡,卻又有一點隱秘的敬佩。後來薛允衡血濺丹墀、命喪朝堂,她竊喜之餘,亦有些許傷感。

往事如煙,如今回思便如故夢,時常令秦素悵惘。

那滿朝文武何止百人,卻也只有薛允衡敢直言“德法不維,始亂當世”。

所有人,包括秦素,都十分清楚,這八個字,的的確確就是中元帝晚年的寫照,卻無人敢多一言。

所謂的士子風骨、冠族氣概,在中元帝的淫威面前,又有幾人能持守不變,且,堅執如初?

唯薛二郎而已。

秦素有些感慨,嘆了一聲,倚窗不語。

此時,牛車已駛離了連雲鎮,車窗外是大片青碧的天空,野地曠朗,風物蕭疏,秋風颯沓而來,空氣裡有一種乾燥而清新的氣息。

薛二郎此次南行,大有深意。

一念及此,秦素便不免有些切齒。

這是絕好的良機,只可恨她不是男子,不能親身前往,只能行一個迂迴之策,叫薛二郎間接承她一個人情,實在很叫人無奈。

她一路長吁短嘆,神情鬱郁。阿妥度其面色,自是不敢多問,然心中疑惑卻是更甚。

說是去鎮上尋阿豆,可看看塞了大半車的各類雜物,阿妥總覺得,秦素更像是專去鎮上採買東西的,尋阿豆不過是個藉口。

可是,阿豆一向最得主子信重,如今久去不歸,依秦素平常的性子,一定會大鬧大吵,哪得像此刻這般淡然如常。

阿妥偷眼看去,卻見秦素正憑窗遠眺。

過了五年的清貧日子,秦素的膚色不算白皙,臉也瘦小,卻終是掩不去眉目裡的妍媚。

只是,這般明豔的容顏,卻偏多了一股板正肅殺之氣,便如那桃李含苞卻遇悽風苦雨,真是既矛盾又怪異。

這樣的秦素,讓阿妥覺得陌生。

不過,這種陌生並不叫人難受。阿妥甚至覺得,身爲秦家女,秦素早該是這般模樣纔對。

牛車行至田莊外的小樹林時,秦素叫了停。

此時的她早已換回了女裝,待車停穩後,她便下了車,也不叫阿妥跟着,獨自去林中走了一圈。

阿妥還在對着那半車的雜物想心事,根本便沒注意到秦素下車,而福叔見她並未走太遠,便也沒跟着。

車子在莊口只停了一會,很快便又重新駛動起來,待回至住所,秦素看了看時漏,恰是午初時刻。

簡單地用罷午食,略歇了片刻,秦素便叫阿妥從廚房裡搬了兩個醃菜缸,洗淨備用,又叫福叔將今日採買的那半斤黃柏槌碎,秦素自己則將拿了杆枰,仔細地稱了半升橡斗子、三錢胭脂。

這些皆是今日採買來的。

不一時,福叔便將黃柏處理好了,秦素便將碎黃柏與橡斗子分別放入醃菜缸中,每缸裡頭各放了兩升水浸泡。

這兩樣東西要泡十二個時辰才能用,因此便先擱在角院裡。

忙完了這些,秦素便又回了房,從那一匣子筆墨紙硯中,取一了張豎紋棱紙,拿妝盒比着,裁成了寬七寸五分、長九寸大小的紙樣,共裁了四張。

裁好之後,她便磨了一池的墨,試了試濃淡,旋即便以筆蘸墨,在裁好的紙上寫下了“廣陵郡江都縣”幾個字。

秦素在寫路引。

或者說,她是在僞造路引。

陳國路引,豎棱中紋黃柏紙製,寬七寸五分、長九寸,書大篆,是陳國人前往各地的通關證明,發放時一式兩份,一份留官府備案,一份隨身攜帶,每過一地,均需蓋上當地官印爲證。

前世的中元十三年春,陳、趙兩國邊境突起爭端,猝不及防之下,位於陳國廣陵郡的江都、堂邑、海陵三縣盡皆失據,被趙國收入囊中。

自那一戰後,三國紛爭再起,大亂之勢漸生,直至最後,真正的強者出現……

秦素慢慢彎起了脣角。

她還是喜歡亂世的。

這世道一亂,她便也有了空子鑽。就好比此刻,若沒有半年後的那場亂子,她又哪來的便利僞造路引呢?

想那江都等三縣,連地方都叫人佔了去,這縣署裡的文書記錄肯定也就沒了,且邊境戰事一起,百姓們自是紛紛逃往中原,情形定然混亂,那路引上便是少了幾枚官印,也是說得通的。

如此一來,一則無證可查,再則情有可原,她做的路引,可不就從假變成了真?

秦素的脣角又彎了彎。

隱堂所授諸般雜藝,有些還真是很管用。

當年在隱堂時,假造公文便是極爲重要的一課,尤其各國公文行文的官方用語、字數、字體、紙張、印鑑等等的特點與差異,那授課的夫子皆講得十分仔細,考試也極爲嚴格。

所以,秦素會寫公文,遣詞造句還很正規,此外她還會仿字、染紙以及刻印。

只這麼聽着,自會驚於她所學甚多,然若細究下去便知,她所學諸技皆極有針對性,駁雜不純,且極爲偏科。

仿字,不過大篆與隸書兩種,皆爲三國公文通用字體,不求寫得好,只需字跡端正;染紙,她也只會各國公文紙與部分詔紙的染法,因這兩種紙不許民間販賣,需自行染制,而其他花樣的粉箋花箋,她卻是一樣也不會;說到刻印,這個更是考驗功力,秦素那時每天都要抽出半個時辰練習,兩年後也只能勉強仿刻三國各州、郡、縣的名稱,以及“官、宮、制、印、敕、造、命”等有限的幾十字。

第727章 如反掌第534章 裙裾煙第1003章 梅雪茶第457章 東陵詐第751章 溪水清第049章 汲井回第317章 黑衣人第998章 謝相助第529章 村夫耳第985章 好陣法第863章 二宗師第257章 斷絃吟第572章 去復返第137章 需謹持第105章 寂滅生第983章 開山斧第249章 綠影沉第553章 錦屏人第873章 嗅松香第690章 往而深第914章 吾願往第080章 竹子橋第545章 垂冪籬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031章 會至親第1026章 沃雪中第701章 問寂明第736章 我保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臨深井第365章 愁色濃第854章 退青蓮第522章 赴異鄉第290章 虹堪畫第二百八十三章 薛爲士第620章 下犯上第722章 始回京第561章 心疾忌第159章 微之曰第1041章 遍蒼涼第573章 朱漆匣第987章 可願賭第705章 朱衣郎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472章 細相詢第840章 煮雪齋第291章 蘊春風第417章 名阿燕第669章 深巷中第881章 忽疾墜第293章 紫微殞第906章 蓮燭幽第607章 願引路第177章 暫掩門第607章 願引路第243章 奉身契第807章 因情深第623章 問舊事第034章 各有心第524章 膩香膏第389章 分涇渭第350章 秋水韻第139章 透雪瓶第160章 東陵叟第147章 心無着第641章 猗蘭宮第383章 函雅故第725章 探隱疾第064章 含清愁第818章 賀雲嘯第167章 鴻雁來第155章 東風嫋第335章 可橫行第381章 溼長睫第050章 暗自驚第010章 何所憶第464章 西樓會第517章 欺以方第350章 秋水韻第601章 拍案起第245章 美郎君第1035章 可憐蟲第719章 傷其類第二百零三章 廣陵客第989章 鐵騎出第961章 水晶糕第557章 爛木頭第824章 知稼穡第847章 望行雲第730章 漸模糊第643章 青蓮宴第761章 波如鏡第460章 星盤動第109章 瓊玉郎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華綢第809章 非要挾第396章 風/流病第530章 李威風第668章 侍御史第039章 暮色遲第二百八十三章 薛爲士
第727章 如反掌第534章 裙裾煙第1003章 梅雪茶第457章 東陵詐第751章 溪水清第049章 汲井回第317章 黑衣人第998章 謝相助第529章 村夫耳第985章 好陣法第863章 二宗師第257章 斷絃吟第572章 去復返第137章 需謹持第105章 寂滅生第983章 開山斧第249章 綠影沉第553章 錦屏人第873章 嗅松香第690章 往而深第914章 吾願往第080章 竹子橋第545章 垂冪籬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031章 會至親第1026章 沃雪中第701章 問寂明第736章 我保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臨深井第365章 愁色濃第854章 退青蓮第522章 赴異鄉第290章 虹堪畫第二百八十三章 薛爲士第620章 下犯上第722章 始回京第561章 心疾忌第159章 微之曰第1041章 遍蒼涼第573章 朱漆匣第987章 可願賭第705章 朱衣郎第二百零二章 暮春抄第472章 細相詢第840章 煮雪齋第291章 蘊春風第417章 名阿燕第669章 深巷中第881章 忽疾墜第293章 紫微殞第906章 蓮燭幽第607章 願引路第177章 暫掩門第607章 願引路第243章 奉身契第807章 因情深第623章 問舊事第034章 各有心第524章 膩香膏第389章 分涇渭第350章 秋水韻第139章 透雪瓶第160章 東陵叟第147章 心無着第641章 猗蘭宮第383章 函雅故第725章 探隱疾第064章 含清愁第818章 賀雲嘯第167章 鴻雁來第155章 東風嫋第335章 可橫行第381章 溼長睫第050章 暗自驚第010章 何所憶第464章 西樓會第517章 欺以方第350章 秋水韻第601章 拍案起第245章 美郎君第1035章 可憐蟲第719章 傷其類第二百零三章 廣陵客第989章 鐵騎出第961章 水晶糕第557章 爛木頭第824章 知稼穡第847章 望行雲第730章 漸模糊第643章 青蓮宴第761章 波如鏡第460章 星盤動第109章 瓊玉郎第二百八十四章 月華綢第809章 非要挾第396章 風/流病第530章 李威風第668章 侍御史第039章 暮色遲第二百八十三章 薛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