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迴歸後的施政(下)

聽了高原的話之後,李瑛鴻也鬆了一口氣,她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處理方式不符合高原的心意。而除了這件事情之後,另一個急需解決的事情就是抓獲的這些人怎樣處理,現在被抓獲的人都被看押起來,就等着高原回來處理。畢竟這可是二萬五千多人,不是一個少數,而且基本都是青壯年勞動力,現在代郡最缺少的就是勞動力,關着他們還要消耗糧食,因此必須儘快處理。

高原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道:“好吧,明天招集大家來一起商議,儘快把這一次叛亂的事情處理完。”

吃完飯之後,幾個人也在一起閒談,主要是高原和雲瑤的婚事,既然兩人的關係己經挑明瞭,而且也都同意了,當然就是宜早不宜遲,早一點把婚事辦了,雲瑤也好名正言順的和他們住在一起。要知道現在雲瑤在名議上,還算是姜桓武的家人。

第二天,高原立刻招集代郡的行政官員聚議,討論這些被抓的豪強叛亂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的處理。

經過衆人的商議之後,豪強和他們未分戶的直系親屬如妻子,兒女等,以及參與叛亂的豪強以分戶親屬,還有一部份參與叛亂的豪強黨羽,象遠親、親信一類,都全部處斬,而豪強的從人,農戶、其他參與叛亂人員的家人族人等人,全部處於苦役,年數根據其情節輕重,從三年到十年不等。而苦役的內容,以修築代郡城的擴建爲主。

處理的方式確定了之後,剩下的就是對抓捕人員進行審訊分辯,那些人該抓,那些人該罰做苦役,做多少年的苦役,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分別,這件事情就交給申慎負責。

另外,沒收了豪強的產財之後,一共查操出田地約有近一百五十餘萬畝,現在有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進行耕種,但這批土地怎樣處理,現在也要有一個決定。

對這一點,高原早有考慮,因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將其中三十萬畝田地拿出來,做爲官府的公田,租給無田的百姓進行耕種,其他全部份都分給武安軍的常規士兵。

在周朝建立的時候,是實行井田制,所有的井田都是公田,歸國家所有,並由國家分配給臣下、國人耕種,並向國家交納稅賦,公田不能賣買,而且每隔若干年之後,再進行一次重新分配。井田以外,新開墾的田地就是私田,私田歸個人私有,不用重新分配,可以自由實買,也不用交稅的。

因此後來官員、國人紛紛開墾私田,而不理公田,再加上農業技術的提高,私田越來越多,甚致超過了公田,而且公田的收入也在不斷的減少,後來各諸候國家索性不論公田私田,都進行徵稅,有的國家甚致取消了公田私田的分別,把所有的公田全部都私有化,但也有國家還保留着一部份公田,做爲國有的財產,招人耕種。

而到了後來的朝代,公田漸漸由國有財產,轉化爲皇帝的私有財產。而公田的收入則算是皇帝內府的私房錢,另外也是皇帝用來封賞臣下,以級分封皇族弟子的來源,儘管和以前相比,公田的數量相比於私田,己經大大減少了,但仍然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

高原剛剛入主代郡,基本沒有多少公田,雖然平定臨河村時,得到了四萬多畝土地,但都分配給了士兵,現在高原手頭的公田只有一萬餘畝,正好可以趁着這個機會,也是爲自己多撈一點田產,要不然以後分賞有功人員,連田產都拿不出來。

不過有了這一批田產之後,分配給士兵是全部足夠了,這樣一來,也能夠安定軍心,因爲在高原制定的新法令中,專業的士兵都將能夠分配到一定的土田。

另外沒收的豪強產財,除了田產之外,還有其他大量的財物,其中最主要的幾種,糧食就達到五十餘萬石,黃金有一千五百餘鎰,銅錢有二百餘萬枚,白壁數千塊,另外如布匹、絲綢、獸皮、青銅器皿等等,也都有大量,看來打土豪果然是一個生財之道。

如果再加上從燕國得到的財物,現在代郡的財產物資可以算十分豐厚,由其是糧食諸備,高達一百二十餘萬石,足夠支持好幾年的時間。高原也大大的鬆了一口,因爲從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也要有足夠的糧食供應,雖然人口增加是一件好事,但這一批人剛到代郡,不可能馬上就能開始耕種,最高也是明年開年之後才能開始耕種,到明年年底纔能有收成,這段時間之內,只能由官府提供糧食,以勞動報酬的形式,供應他們的生活。高原狠敲了燕國六十萬石糧食,其實也是考慮到這一點。

不過對燕國來的百姓的安置分配方式,甯戚也向高原提出了一個方案,這一次隨高原來的這一批燕國百姓,就安置在代郡,而以後的燕國百姓,則分爲兩批,分別安置在雁門、雲中兩郡。

因爲現在代郡的人口加上了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超過了一百一十萬人,而在這個時候,雁門、雲中兩郡的人口都統計出來,一共還不到四十萬,毎個郡都不超過二十萬口人,而男性的青壯年勞動力只有五六萬人。相比於代郡來說,這兩個郡的人口極少,更需要補充。而從燕國遷移過來的百姓,大約還有二十五萬人左右,如果補充到雁門、雲中兩郡,可以大大增加這兩個郡的人口,對這兩個郡的發展,防禦,都有極大的好處。

高原聽了之後,也十分贊同,認爲甯戚考慮得確實十分周道,自己現在擁有四郡之地,但這四個郡的發展極不平衡,代郡一枝獨秀,而上谷郡因爲和燕國接攘,也算差強人意,而雁門、雲中兩郡本來是奪取的胡林、樓煩等遊牧民族的地區,地方是不小,但人口極少,而且經濟社會發展也十分落後,基本就是一個半荒廢的狀態。

以前趙國的彊土廣闊,到可以不在乎雁門、雲中兩郡的發展,只是當做防禦匈奴入侵的一個緩衝地區,但高原現在一共才只有四個郡的地方,當然不能讓雁門、雲中兩郡繼續這樣荒廢下去。另外雁門、雲中兩郡的地理位置也相當重要,雁門自不必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北防要塞,兵家的必爭之地。而云中郡的位置大體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到包頭市之間,也就是著名的河套地區一帶。

而且從目前列國之間的軍事角度來說,雁門、雲中兩郡的位置仍然十分重要,因此秦國的地勢險要,只要據守東部的函谷關,就可以力保整個關中地區不失。但如果將來高原真的有了足夠的實力,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就可以在北方開避對秦作戰的第二戰場,以雲中郡爲後勤基地,沿黃河河套地區一帶南下,從北直撲秦國,就像是從秦國當頭劈下一劍,可以直插秦國河西地區!而秦國的精銳軍隊都集中在東南部地區,等秦國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當年趙靈武王就曾制定了這樣一個滅秦的戰略,因此才堅持設立了雲中郡,並計劃向雲中郡大量遷移人口,大力的發展雲中郡,就是爲對秦作戰而準備的。

這確實是一個十分高明的對秦作戰戰略,而且趙武靈王雄材大略,如果真的能實施起來,戰國的結局還未必可知。就算不能滅亡秦國,但也會迫使秦國在北方投入重兵防守,就不能這樣一心將注意力放在東方。只可惜趙武靈王正在壯年之時,就因爲趙國亂政,被叛臣圍困在沙丘行宮裡,活活餓死,結案壯志未酬。但現在高原到是完全可以重新實施趙武靈王未完成的戰略。

不過目前高原還沒有實施這個戰略的條件,因爲雲中郡的生產水平太落後,根本不足以負擔大軍的後勤供應,而且高原現在所擁有的實力也還不足。但這並不防礙高原先做一些戰略準備,如果把燕國遷移來的百姓都安置在雲中郡,可以使雲中郡的人口擴大一倍有餘,對雲中郡的社會、經濟發展都有極大的好外,也可以爲將來實施這一對秦作戰戰略作好準備工作。

因此高原也立刻批准了甯戚的這個方案,只是要求把燕國遷移來的百姓,全部都安置在雲中郡,並且命令甯戚,立劑派人去雲中郡通知駐守雲中郡的大將陳諮,讓他做好迎接的準備。當然,現在高原還不能說過這時爲實施對秦作戰的準備,只說雁門郡離代郡近,一但雁門郡有事,代郡可以馬上出兵救授,而云中郡離代郡較遠,因此首先應該加強雲中郡的實力。

甯戚聽了之後,也沒有什麼異議,而是立刻尊令照辦。

隨後高原又下令,現在對燕囪的戰鬥己經結束了,馬上開始在雲中、雁門兩郡推行新法令,而等燕國的賠償全部到位之後,也在上谷郡推行。

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769章 靈壽(三)第474章 回程(下)第473章 回程(上)第16章 ,設伏第830章 秦軍來襲(四)第831章 秦軍來襲(五)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135章 敗局己定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176章 吉兆(上)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511章 開導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19章 ,遙山(中)第616章 驅獸作戰(三)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528章 刺秦(三)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六章 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175章 民暴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142章 力量第61章 邀請(上)第562章 會戰(四)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596章 傷亡(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69章 辯論(下)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767章 靈壽(一)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28章 災民(上)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350章 勸降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262章 匈奴的反撲(一)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135章 敗局己定第525章 謀劃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453章 水戰(上)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20章 ,遙山(下)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47章 劫持(上)第343章 迴歸上第9章 ,成山之戰(上)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565章 會戰(七)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911章 對策(下)第721章 墨家(二)第316章 滿城風雨
第156章 架臨邯鄲(上)第217章 講和的條件(下)第225章 了結叛亂(下)第419章 大梁的變化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769章 靈壽(三)第474章 回程(下)第473章 回程(上)第16章 ,設伏第830章 秦軍來襲(四)第831章 秦軍來襲(五)第378章 開府治事(上)第135章 敗局己定第936章 桑青緹的經歷(下)第176章 吉兆(上)第381章 聯軍作戰(上)第511章 開導第388章 滎口攻防戰(三)第446章 水淹大梁(二)第698章 不速之客(三)第779章 九黎族的行動第19章 ,遙山(中)第616章 驅獸作戰(三)第444章 準備就緒第96章 秦軍追擊(上)第528章 刺秦(三)第115章 勝利的希望第348章 政務彙報第六章 第782章 燕國亡滅第175章 民暴第902章 長街之戰第356章 伐魏決議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142章 力量第61章 邀請(上)第562章 會戰(四)第508章 落足蒙家(下)第90章 秦國廷議(上)第450章 船隊到達(上)第104章 趙秦首戰(三)第804章 合縱初成(下)第577章 大營失守(下)第399章 魏國的變故二第681章 精銳盡出第590章 攻與防(九)第644章 匈奴來襲(上)第317章 商鋪開業(一)第323章 商鋪開業(七)第587章 攻與防(六)第357章 伐魏決議(二)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507章 落足蒙家(上)第551章 拒絕燕國第596章 傷亡(下)第152章 匈奴(下)第69章 辯論(下)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第767章 靈壽(一)第129章 追擊秦軍(上)第203章 前後夾擊(一)第636章 九黎族來人第28章 災民(上)第500章 潛入咸陽(五)第350章 勸降第330章 稷下學宮(四)第262章 匈奴的反撲(一)第891章 邯鄲戰局(三)第135章 敗局己定第525章 謀劃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453章 水戰(上)第948章 崑崙弟子(三)第13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20章 ,遙山(下)第414章 擴軍備戰(一)第47章 劫持(上)第343章 迴歸上第9章 ,成山之戰(上)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458章 秦宮決斷(上)第916章 無衣之曲(五)第890章 邯鄲戰局(二)第858章 潛入邯鄲第856章 中途攔截(二)第34章 慶功宴會(下)第867章 邯鄲之變(四)第328章 稷下學宮(二)第281章 出使齊國(一)第126章 趙秦決戰(五)第669章 九黎族的內亂(下)第848章 漢軍出擊(下)第565章 會戰(七)第845章 改道邯鄲(上)第472章 撤離大梁(六)第261章 恩威並施(三)第911章 對策(下)第721章 墨家(二)第316章 滿城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