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防民

壯年人道:“自得將軍軍報,四鄉警號,大梁周圍千里均已集齊。當下南北兩鄉軍均於城外沿鴻溝逐次列陣;西鄉軍將軍已知,在囿中內外列陣;東鄉軍因戶牖鄉遭水旱,已隨將軍出征,爲防齊楚,故向東哨探,待命出征。武卒五萬,一萬五千已隨將軍遠征,除各驛、衛值司,餘三萬在大梁城中戍守。”

魏齊道:“如此則無論何方有警,均可應付有裕;他方則待機而動,應變於無窮。”

芒卯道:“相國、樑尉應變有方,微賤受教。方今秦人破南關,斜趨大梁之勢已成,微賤難有破解,還要請教!”

大梁尉道:“大梁城堅,秦人急切難下;待其鈍挫于堅城之下,則西南兩鄉拊擊其側背,可乎?”

芒卯道:“如西南兩鄉軍均爲武卒,微賤也這般想。唯民軍不比武卒,恐一觸之下,土崩瓦解。”

魏齊道:“明勸賞罰,當得努力向前。”

芒卯道:“相國高論。唯民不習戰,臨陣疏怯,雖明勸賞罰,亦恐難當大任。夫民,難安而易動,其形似水。鎮之以靜,導之以勢,則波濤洶涌,摧枯拉朽;而以一土塊當之,則失其勢也,反蕩相擊,不知其所止。故用民,或以湖澤而容之以靜,或以河渠而導之以勢,萬不能隨機應變。如臂使指,此選兵之用也,非用民之法。又,民不習練,猶劍而無鋒;如加刃於其上,則雖竹木之才,而有戈矛之用也。故用民,必以選兵爲其鋒,而民爲其柄,則各得其用矣。”

魏齊道:“芒卿之見如何?”

芒卯道:“各鄉以武卒一軍爲鋒,則攻無不銳矣;先據戰地而守之,則鎮之以靜矣。如此用民,則民與軍等矣。”

魏齊道:“卿試言之其詳。”

芒卯道:“微賤愚見,既秦人從西南斜趨大梁,則吾西南兩鄉各從現地分兵築壘於西南。此地多田畝,廣有城邑,稍加修葺,不難屯兵。大梁城中武卒分一半直出,左右犄護,先佔戰地。待營壘完繕,或攻或守,可以參差而爲。”

魏齊道:“秦入南關,雖可斜趨大梁,亦可直取圃田。如全力守大梁,則將置圃田於何地?圃田新收,尚未歸倉。圃田千里良田,大魏國力所繫,關係甚大,王室支出大半所由出也,非他方所能補。十年前秦入樑郊,圃田有失,被創至今未復。願卿謀萬全之策,一保大梁,二保圃田。”

芒卯道:“相國所慮甚是。微賤愚見,秦人入南關,斷不敢直驅圃田。何以故,以信陵君在外也。諸公思之,秦人如直驅圃田,信陵君公子一日便可入關。那是強敵在側,衆軍非死戰不能存也。如以圃田所出爲明賞,則萬衆一心,必破秦軍。大梁軍隨躡其後,秦人必不免矣!”

魏齊道:“以圃田所出爲明賞?斷斷不可!圃田所出,王室所賴,何敢動絲毫?願卿再思。”

芒卯哂道:“相國思之,信陵君屯之於外,大梁軍列之於後,秦人何敢自投死地。故吾但示之以勢,並不必有所舉動,圃田自安。”

大梁尉道:“偏俾所慮,秦人清掃南郊,侵我啓封,隔我交通,斷我商路,奈何?”

魏齊道:“啓封疥癬之疾,不足爲慮也。如秦入啓封,則大梁、圃田兩地之危頓解;而秦入三晉重地,斷難作爲。”

芒卯補充道:“那時可請韓王出兵,拊秦軍之後,魏軍攻之於前,秦人必敗。”

大梁尉道:“何可必韓軍必出?”

魏齊道:“如韓軍不出,就讓他在啓封住下,於我大魏何傷?”

芒卯道:“秦人入啓封,北顧大梁,南臨鄭國,韓王斷不敢輕易之,出兵可必也。”

魏齊道:“諸公坐而論道,議論恢宏,臣自領教。略而言之,目下當延防線於西南,而留信陵君於圃田城外,如此則大梁、圃田一舉而安。如秦人入啓封,則正中吾計,便可一面嚴陣以待,一面外結韓王。兩路夾擊,秦人自敗。臣所言當妥?”

芒卯道:“相國要言不煩,切中肯綮。微賤思之,尚有一事,唯諸公臺教!秦人如行南道,攻啓封,則信陵君公子已居無用武之地,處之甚難。如先行散去,又恐秦人直攻圃田。兩難措手。”

魏齊道:“待秦人攻啓封,即散公子之軍,可乎?”

芒卯道:“公子所領,皆四方饑民,家中嗷嗷,惟父兄是望;今父兄無功而返,不但糜費錢糧,且無以養家,其將奈何!如撫之無當,激起民變,不啻猛虎在側,臥不安也。非僅公子有不可言,即圃田、大梁亦恐不可言矣。”

魏齊道:“芒卿以爲如何?”

芒卯道:“微賤思之再三,苦無良策,惟諸公是望!”

一旁久不發言的一名中年人突然言道:“可允公子開軍市,以籌措錢糧。”

芒卯道:“凡開軍市,必以所有易所無。今公子軍中糧草尚缺,又無預備,縱開軍市,何以濟事。即或以車馬易糧,亦杯水車薪。今圃田城外饑民或十萬衆,如無百萬石糧,恐難應付。微賤所思,惟免全軍人夫當年糧賦,或可救急於萬一。”

魏齊急道:“此事恐難允。目下開銷甚多,如少百萬糧賦,臣只得自絕以謝了!即以芒卿,年亦不過數千石;百萬石,乃養軍或養臣一年之費也,何可遽免!”

芒卯道:“治國之難,天下皆知。方今危難之秋,只得與諸公共之……”

言猶未了,公父打斷道:“免賦之事,惟大王裁之,吾等勿庸議!”

芒卯道:“公父高論如何?”

公父道:“行軍作戰,末事耳,非公堂所宜議,自當轉有司斟酌便宜行事。公子信陵君,不宜身處危地,當即召回,另選別將領兵;武卒萬餘,蓋國家精華,何可浪擲,亦當轉用於肯要。民軍如何妥爲解散,可發有司議其程式,相國與芒卿等參酌其間,料無所憾!其餘,唯大王裁之。”

魏齊與芒卯相視苦笑,齊行禮道:“喏!”

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41章 備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02章 倉城第152章 賈匏第213章 贈劍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03章 韓襲第219章 夜襲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章 祭旗出征第120章 俠士第29章 降服(三)第261章 秦箭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51章 棄民第27章 降服第62章 兵符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02章 倉城第12章 張輒第230章 司勝第158章 女閭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70章 遠迎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43章 等待第173章 夜議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37章 圖秦第358章 夜聚第53章 私授第321章 管令第80章 司馬堂第147章 尉氏第334章 訪友第221章 除警第345章 除夕第19章 邂逅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6章 宴前第11章 離城第60章 餱糧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9章 降服(三)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9章 列陣(二)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45章 回朝第131章 麻太公第30章 陷城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43章 夜行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38章 祭壇第199章 歸華陽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2章 俠客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78章 帳議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95章 示警第228章 戰臨第262章 傷營第70章 蔡澤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45章 回朝第173章 夜議第162章 離啓封第238章 議兵第4章 信陵君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42章 刺探
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41章 備戰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02章 倉城第152章 賈匏第213章 贈劍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03章 韓襲第219章 夜襲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章 祭旗出征第120章 俠士第29章 降服(三)第261章 秦箭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51章 棄民第27章 降服第62章 兵符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02章 倉城第12章 張輒第230章 司勝第158章 女閭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70章 遠迎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43章 等待第173章 夜議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37章 圖秦第358章 夜聚第53章 私授第321章 管令第80章 司馬堂第147章 尉氏第334章 訪友第221章 除警第345章 除夕第19章 邂逅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6章 宴前第11章 離城第60章 餱糧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9章 降服(三)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9章 列陣(二)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45章 回朝第131章 麻太公第30章 陷城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143章 夜行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38章 祭壇第199章 歸華陽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2章 俠客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78章 帳議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65章 梁氏賈米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95章 示警第228章 戰臨第262章 傷營第70章 蔡澤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45章 回朝第173章 夜議第162章 離啓封第238章 議兵第4章 信陵君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142章 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