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

王中正聞言一愣,他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被人用這種口氣支派,尤其是關係一向不錯的韓岡,更是都沒見過他這樣的態度。

韓岡卻很不耐煩的樣子,雙眉登時豎了起來,“你當真想要旁聽?!”

王中正慌慌張張地搖頭,他當然不想聽。

宋用臣、劉惟簡同樣不想聽。在場的沒一個內侍、宮女想聽。

掌握在手中的秘密不一定是把柄,有時候更是催命符。

他們這等天子家奴,聽到不該聽的話,知道不該知道的事,不論地位多高,也只有死路一條。

尤其方纔韓岡翻來覆去問了大半天,在提到小皇帝的時候,總是有些突兀地打岔過去,反應快一點的都知道有問題了。

一想到那個讓人不願意去想的可能,曾經手握十萬大軍、內侍地位第一的王中正都恨不得逃出殿去,更不用說其他宮人。

韓岡此時的態度雖差,卻等於是放了他們一條生路。

“這就出去。這就出去。”王中正連連點頭,“會看好他們的。”

瞅着還沒得到太上皇后的應允,便一窩蜂衝出福寧殿的內侍、宮女,蔡確也想跟着出去了。

他現在都在恨自己爲什麼這麼晚了還要過來;爲什麼方纔在御街上不一頭栽下來,受傷回府;爲什麼不早點得個傷風感冒,告病十天半個月的。

韓岡的強硬十分反常,越過太上皇后去指使宮人,更是不應該。

當年不過二十出頭,就被人視爲未來宰相,韓岡一向是以沉穩著稱,千軍萬馬都沒能讓他動搖,今天晚上卻出奇失態了。

看到現在的韓岡,任誰都知道這一回事情嚴重了,而且是絕非一般的嚴重。

蔡確做官只想着福澤綿長,可不願沾上這等斷頭買賣。

明知韓岡現在多半是抱着要死大家一起死的心態,但蔡確現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脫身。

沒有了數量近百的內侍,宮女。只剩向皇后,王安石,韓岡和八名兩府宰執,總共十一人在殿內,偌大的福寧殿頓時顯得空曠無比,分外清冷。縱使兩側的暖爐正熾,也驅散不了衆人心頭的凜凜寒意。

向皇后和宰輔們都在等着韓岡的發言,但韓岡立於殿中,許久都沒有一句話。

“宣徽。”向皇后忍不住催促着。

“這是一個意外!”

韓岡的開場白否定了趙頊被謀殺的可能,不過同時也坐實了太上皇龍馭賓天非是順理成章的病卒,而是出自事故。

有事故,就有原因。

“宣徽可以明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向皇后緊張地問着。

“回殿下,是煙氣之毒。”

“不可能!”

王安石和韓絳同時叫了起來。

韓絳氣急敗壞:“煙氣臭穢【注1】,寢宮內那麼多人,誰會不注意到?韓岡你沒看見上皇所用的暖爐,煙氣是通了水的嗎?臭穢之氣,通過水洗之後,可就乾淨了啊!現在哪家的玻璃燭臺、玻璃油燈,不是這樣的設計?要是還有毒氣,還能有幾人活着。”

“的確是這樣沒錯。但只有火氣之毒纔會造成屍身臉上有血色,如同入睡。而且帳中三人同時暴斃,遺骸之狀與上皇一般無二。還能有其他原因嗎?這必然是放在帳中的那支暖爐造成的,否則哪裡來的毒氣?”

炭火燃燒後的氣體有毒,就是這個時代也不是什麼秘聞。尤其燃燒不充分時,氣中多煙,也就是所謂的臭穢,會置人於死地。這樣的案子雖然出現的並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官員在任職地方時遇到過。

但世人對一氧化碳中毒的認識,都離不開燃燒不充分而一併產生的煙。從水中通過後,煙氣消失,毒性也洗脫了,趙頊帳中的暖爐就是以這個認識而設計的。

韓岡說得縱是有理,但也不是沒有其他的可能,將問題推到暖爐上,還是很難讓人信服。

蘇頌出班,爲韓岡助陣,“殿下明鑑。中炭氣之毒的死者,肌膚紅潤,猶如生前。與普通病卒或是中毒而死的屍體,完全不同。臣舊年在開封府,就遇上過兩件中了炭氣毒的案子。臣雖沒有親自查驗,但據當日推官和仵作的回報,死者都是同樣的特徵。兩件案子的卷宗在開封府中皆有留存,殿下可以遣人查驗。”

蘇頌原本就有經驗,他任職開封的時候,處理過兩次有關的案子,其中一次還是滅門案,而章惇則聽韓岡閒聊時提起過。所以他們之前看到趙頊的屍身,再聽到趙煦挪動了暖爐,纔會那麼震驚。

向皇后半信半疑,“爲什麼過去沒有聽說有多少人死於炭氣之毒?石炭在開封府用得久了,暖爐則是新造的,說起來,這幾十年,宮中爲什麼沒有出事?”

“只有小門小戶纔會出事。尋常的富貴人家,屋舍高大,毒氣很容易飄散。貧戶則根本燒不起燃料取暖。以寢宮之大,上皇本不會有事,偏偏換了牀,毒氣聚在帳中沒有散發出去。”

曾布還是不信:“難道是暖爐壞了?但暖爐壞了就會有煙氣,殿中這麼多人都沒有一個發現的?”

韓岡沒有說話,章惇指了指東面,“石炭場。”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因爲氣味被蓋住了。

平常暖爐壞了,絕不會發現不了,偏偏今天石炭場大火,煙霧無孔不入。就是天子的御榻,那一張如同房間的大牀被放下帳簾,裡面也早有了石炭場產生的煙氣,所以沒有注意到暖爐漏了氣。

難怪韓岡說是意外!

看着宰輔們恍然的模樣,韓岡放棄了向衆人說明無色無臭,纔是炭氣之毒——也就是一氧化碳——最可怕的地方。

韓岡現在對氣學的態度是希望別人來指出自己的錯誤,超越自己,繼續往前走。

雖然不會故意留下破綻,但對於一些錯誤的認識,都沒有在特意去加以更正,他更希望有人能夠通過格物自己去發現。這其中,就包括了一氧化碳中毒。

所以他纔沒有將這一常識主動公佈,而是希望有人能夠發現其中的問題,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就是跟蘇軾和章惇聊起來,也沒有清楚地說明過。

而且韓岡在叩問上皇聖安時,就看到過那隻暖爐,也看到了大大的八步牀,但他沒想過會發現一氧化碳中毒,寢宮人進人出,有事不可能察覺不到。福寧殿裡這麼多人呢。

但現在當真出事了,韓岡總不能對外說他注意到了,卻大意了。

所以韓岡纔會說是意外,否則麻煩纏身。

對於趙頊的死因,沒有人再有疑問。

瞭解了死因,對於案子來說,已經算是告破了。

但剩下的問題,卻更加恐怖。

因爲兇手……說輕點就是肇事者。

是當今的皇帝,太上皇的親骨肉。

是弒君。也是弒父。

並不是他本身的意願,但結果如此,動機也改變不了可悲的事實。

“宣徽……當如何處置?”向皇后顫聲向韓岡問着。

她的丈夫暴斃,致死的原因找到了,但不可能沒人去猜測其中的問題,要麼歸罪趙煦,要麼就歸罪於向皇后。

虎毒不食子,只要不是則天皇帝一樣的女人,很多時候會爲子女擔下罪責。但趙煦不是向皇后親生,要讓她在自己的名譽和小皇帝的名聲之間做個選擇,何其之難?

而且一旦有這些罪名纏身,到了趙煦親政,肯定會忙不迭地將罪名坐實,別說向皇后本人,就是向家恐怕都逃不過一劫。說不定還沒到那個時候,虎視眈眈的朱氏就會在她兒子幫助下,以此爲藉口奪下太后之位。

只是,她能將責任推到才六歲的趙煦身上嗎?

韓岡搖頭,“臣一時拿不定主意,殿下何不先問問殿上諸公?”

沒有一個開口,就連王安石都不知道該怎麼說。

只有薛向大着膽子道:“殿下。舊有故事,此事不爲罪。”

向皇后精神一振:“薛卿家請明言!”

“春秋時,許國國君悼公重病,太子止進湯藥於悼公,悼公飲藥隨即而亡。此事究其本心,本爲其父病情,所以董子說,君子原心,赦而不誅。”

這一件事,與今日小皇帝的過失幾乎沒有兩樣。

許止進湯藥,自己沒有先嚐便給其君父喝下去。而趙煦沒有徵求專家的意見,便下令移動暖爐,密閉帳幕。

這都是犯了大錯,造成了他們的生父和國君的死亡。初衷雖爲好意,卻造成了最壞的結果。

西漢大儒董仲舒以春秋決獄之法論許止之罪——許止父病,進藥於其父麗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誅——可以赦免,不當論其罪。

這是根據《春秋·公羊傳》而定義的判決。

殿中的哪位進士出身的宰輔不知道這個典故?但他們爲什麼不說?卻讓薛向搶了先?因爲在《春秋》原文之中,對於許止的做法只有兩個字——弒君。

殺了就是殺了。

無論如何,趙煦弒父是鐵案,無法洗脫。

注1:南宋的宋慈在《洗冤集錄》中有記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和原因:“土坑漏火氣而臭穢者,人受燻蒸,不覺自斃,而屍軟無損。”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有關一氧化碳中毒最早的記錄。按照北宋煤炭的使用情況,也應該會有這方面的認識。

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七章 君臣(上)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
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三)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下)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六)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五)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五)第二百四十章 新議(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上)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七章 君臣(上)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四)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長風(十)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