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人手不足

第249章 人手不足

張溪新上任南郡太守,花了十幾天的功夫,認真閱讀了上半年南郡的各種公文,熟悉南郡的具體情況。

看完後,張溪發現,這個南郡太守的工作,比起巴東郡太守來說,確實要輕省不少。

這裡的政務,基本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做事方式也有了固定的套路,不像巴東郡那樣是新收之地,需要重建。

官員各司其位,百姓依令而行,依時而動,並不需要新上任的南郡太守張溪,去尋求什麼特殊的治理方法。

嗯,起碼州郡裡的文書上,是這麼說的。

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馬良,馬季常。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良的能力,真的比他的幼弟馬謖要強的多。

嗯.這麼說可能也不太準確,馬謖其實能力不差,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可惜,他在不合適的時機,讓某個人放到了不合適的位置上,因此被罵了近千年。

而且馬謖的死多少也有些.算了,不想了。

總而言之,馬良跟弟弟馬謖偏好軍事不同,馬良就是一個治政的文官,治理地方就是他最大的才能。

關羽鎮守荊州這麼多年,前期有諸葛亮幫忙調理政務,但諸葛亮入蜀後,所有的政務都落到了馬良的頭上。

馬良幫着關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官僚管理體系,同時興修水利,把江漢平原上因爲戰亂荒廢或者損壞的水利設施全部整修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馬良勸說關羽,對江陵城進行了加固。

而加固江陵城這個事兒吧,其實挺不好說的。

現在看來,加固郡治防禦,可以有效的抵禦外敵的入侵,但也正因爲馬良把江陵城修建的太堅固了,導致關羽在襄樊之戰後回軍,聽說糜芳投降,江東軍進駐江陵城後,嘆息着說,江陵城沒法攻克,最後轉道去了臨沮。

後來曹丕繼位後三路伐吳,江東的朱然,就是靠着江陵城的堅固,配合孫權擊退了曹丕的進攻,保住了荊州。

有時候啊,世事就是這麼無常,關羽和馬良修築江陵城的本意是保住荊州的根基,但後來,卻讓江東人佔了便宜。

張溪雖然明知道是這樣,但這個江陵城還是要修的。

不僅要修,還得修的更加堅固一些。

歷史線的南郡太守是糜芳,可現在,已經是他張元長了。

這要是不修的堅固一點,將來怎麼用來給關羽回軍拖時間。

總而言之,馬季常在政務方面,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不是死的早的話,將來成就不會比蔣琬費禕更低。

畢竟在荊州時,馬良的名氣可比蔣琬要高的多。

而馬良呢現在的馬良,都快着急上火到睡不着覺了。

有些事情呢,要是不真正當家,是不知道其中的艱辛的。

張溪剛上任的時候,爲了熟悉政務,他看的,基本都是南郡的上半年工作報告,現在都已經八月份了,很多事情,其實跟現在不一樣。

因此,馬良在等到張溪初步熟悉了南郡情況後,趕緊拉着伊籍,兩個人一起去拜訪了張溪。

張溪自然是熱情的接見了兩人。

“季常先生,伯機先生,許久未見,近來可好?!”張溪熱情的,對馬良和伊籍行禮問好。

這兩個人,是劉備留下來,幫助關羽治理荊州的,是州牧一級的屬官,而張溪,只是南郡太守,從職級地位來說,張溪還是下屬。

不過嘛,這年頭是亂世,張溪的功勞地位都在那兒擺着呢,馬良和伊籍也不會真的把張溪當成下屬來對待。

馬良和伊籍也躬身回禮,說道,“不敢,我等見過郡守。”

再然後嘛,就是一陣客套,然後張溪請兩人落座,自己在主位上跪坐下來,等着兩人說明來意。

馬良和伊籍對視了一眼,最終還是由伊籍出面,解釋情況。

主要是因爲馬良和張溪真的不熟。

馬良出仕那會兒,劉備在武陵郡,馬良跟在劉備身邊,而張溪這時候,是在江夏郡當郡丞。

等到劉備得到了南郡,馬良跟着劉備來到了江陵,也只是跟張溪有過匆匆一面之緣,然後張溪就去了長沙,主持改造沼澤的事情了。

再後來,劉備入川,張溪隨行,馬良就再也沒有見過張溪。

所以,儘管現在荊州政務以馬良爲主,伊籍爲輔,但從親厚關係來說,還是伊籍跟張溪更加熟悉一點,由伊籍來跟張溪說明,更好一些。

伊籍也清楚這一點,所以自然沒有推讓,對着張溪一拱手,說道,“元長從益州而來,近日可曾瞭解南郡民情?!”

張溪點點頭,說道,“近日查閱公文,倒也瞭解一二。”

伊籍順勢,繼續說道,“既如此,元長可知,南郡如今,已然危如累卵矣。”

張溪那個納悶的.啥情況啊?!

雖然說這年頭文人說話喜歡誇張,但這個是不是有些過了?!

前兩天看公文,張溪還想着馬良到底是能吏,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南郡更是如此,自己還打算蕭規曹隨呢.怎麼今天伊籍就說什麼“危如累卵”了?!

張溪不解啊,趕緊的問道,“伯機先生何出此言?!溪前日查看公文,南郡各地春耕順利,民情晏然,也無大疫大災,故而感嘆兩位先生治理之功。如今先生卻言“危如累卵”,此何意也?!”

到了這個時候,馬良終於也說話了。

馬良先是跟張溪一拱手,然後才說道,“郡守有所不知半年前,南郡各地官吏齊整,各項事務鉅細皆有良吏。可自年中時,主公調遣荊州官吏前往益州,荊州各地官吏皆有缺失,若長此下去,秋收之際,無人指使,恐耽誤大事矣。”

嗯.嗯?!

劉備新定益州不假,需要人才支撐管理也不假,但至於要抽調這麼多的荊州基層官吏去益州麼?!

張溪有點奇怪,故而不動聲色,繼續問道,“不知主公抽調官吏幾何?!”

馬良回答道,“大小官吏共計三十餘人,以“掾”“史”之位者居多。”

三十多個人,還都是各部事務官員的正副長官這確實有點多了。

劉備在荊州,實際掌控只有三個郡,每個郡大概也就是二十個左右這類的實務官,劉備一下子抽調了一半,確實會嚴重影響各郡的正常運作。

但劉備爲什麼會這麼做?!

以劉備的眼光和能力,不可能看不到這麼做的壞處,哪怕益州世家不配合劉備,劉備也沒必要抽調這麼多的荊州人入川治理啊。

再者,就算劉備看不出來,那諸葛亮這個內政能力點滿的神人,他不可能看不出來啊。

最後,也是張溪最不解的地方——堂堂荊襄之地,連三十個中層管理人才都找不出來麼?!

是,這年頭的識字率是低,人才也少,但荊襄的世家們,如果真的有心湊一下,三十個能擔任這種中層管理的人才,總還是能找的出來的吧?!

突然,張溪有點明白,爲什麼劉備要這麼做了。

一方面,大概是因爲劉備如今常駐益州,不方便直接管理荊州,生怕荊州世家藉機搞事,所以把掌握荊州政務的中層管理者抽走一半,方便讓關羽更好的掌控荊州。

另一方面,劉備和諸葛亮估計也是想逼得荊州世家再拿一批人才出來出仕,這樣可以加深荊州世家跟劉備集團的捆綁,省的他們將來跟賣劉表一樣的把關羽也給賣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

張溪看看馬良和伊籍,笑着說道,“主公當自有打算,我等爲臣屬者,只需依命而行便可。”

嘛,嘛,反正這事兒吧,我不接招。

馬良頓時急了,趕緊勸道,“郡守何出此言。代君守牧一方,豈可如此不作爲?!再者,郡中官吏不足,影響民生,亦是大罪,望郡守三思。”

張溪心說,我三思了啊,就是因爲三思了,所以這事兒纔跟我無關啊。

而伊籍一看張溪那樣,就知道張溪是真的不想插手。

可如果不插手,那到了秋收的時候,自己和馬良兩個人,又要負責州里的政務,又要幫助下面的人處理實務,非得累死不可。

因此,伊籍趕緊的也加入了勸說的行列。

“元長,如今官吏不足,元長便是有施政之心,恐也無人配合,如此豈不誤了大事?!”伊籍說道,“故此,還請元長向主公稟明荊州情形,請主公放回荊州徵調官員.亦不需多,只需十餘人便可。”

伊籍不僅勸說了,還提出瞭解決辦法——讓荊州的人再回來就好了。

可張溪想明白了劉備的目的,哪兒還能上這種缺心眼的文書。

所以嘛,張溪笑了下,說道,“若只是人手不足,此倒也無礙!”

說着,張溪站了起來,對伊籍和馬良說道,“溪自巴東郡闢得兩位賢才,一曰李球,一曰張嶷,皆有治理地方之能,只待明日,便正式任命爲郡丞與司馬,統管軍中政務軍務,當無礙矣。”

馬良和伊籍表示聽了個寂寞。

這是多兩個人就能解決的事兒麼,官吏缺口可是高達三十多人啊。

再說了,你從巴東郡徵辟了兩個聽都沒聽說過的賢才.等等,啥玩意兒?!從哪兒徵辟的?!

巴東郡?!那不就是益州人了麼?!

你讓兩個益州人來當荊州的一郡主官?!

開什麼玩笑呢,欺我荊州無人耶?!

(本章完)

第211章 豪賭第217章 取名第185章 應對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356章 五虎將第8章 年底酒宴第278章 議事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213章 “謹慎”第773章 刻板第89章 救援魏延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572章 破寨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95章 議戰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657章 疑兵計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2章 面試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030章 另一路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0章 新年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507章 開戰第894章 撤離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926章 羞愧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449章 吳王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631章 單挑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933章 魯陽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868章 選擇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871章 滲透戰第270章 江東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576章 截擊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757章 離間計第5章 上任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744章 掛帥第610章 前鋒至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13章 交鋒第7章 三國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813章 撤軍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232章 鹽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76章 誤解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41章 應對第82章 蒙衝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119章 成功阻敵
第211章 豪賭第217章 取名第185章 應對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356章 五虎將第8章 年底酒宴第278章 議事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213章 “謹慎”第773章 刻板第89章 救援魏延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572章 破寨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95章 議戰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657章 疑兵計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2章 面試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030章 另一路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10章 新年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507章 開戰第894章 撤離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926章 羞愧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449章 吳王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631章 單挑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933章 魯陽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868章 選擇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871章 滲透戰第270章 江東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576章 截擊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757章 離間計第5章 上任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744章 掛帥第610章 前鋒至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13章 交鋒第7章 三國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813章 撤軍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232章 鹽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76章 誤解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41章 應對第82章 蒙衝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119章 成功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