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五號山口

ps:今天還是三更,只是因爲白天有點私事,第三更會在十二點以後。

一整晚的內亂之後……四個營的阿富汗政府軍可以說是土崩瓦解。

這裡的土崩瓦解並不是說這三千餘名阿富汗政府軍都已經死絕了……事實上他們的死亡人數不過六、七百人……大部份政府軍看形勢不對都已經四散而逃了,當然,他們能不能逃走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爲這山區中潛伏着大量的游擊隊,就等着他們自投羅網。

在逃走的這些政府軍裡有一部份其實就是去找游擊隊的,其餘的吧……那就成了蘇軍的俘虜。

我不知道蘇軍會怎麼處理這些俘虜,但我卻知道這些做爲蘇軍炮灰的阿富汗政府軍肯定不會再有多少戰鬥力,而且蘇軍暫時也不敢再調新的阿富汗政府軍來“助戰”了……開玩笑,昨晚的那一場內鬥已經讓蘇軍損失慘重……這裡的損失不僅是蘇軍士兵的傷亡,還有士氣及補給方面的消耗,這些對整場戰役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所以,就算蘇軍有這個心……只怕也沒這個膽再去調阿富汗政府軍了,要是再這麼來一回怎麼辦?這次對希傑奧山谷的攻勢就可以直接宣告失敗了。

事實上……如果蘇軍指揮官夠理智的話,在這時候就應該選擇撤軍……陣前內亂可不是一件小事,至少他們也應該撤出這山谷在外頭休整幾天排查幾天。

但蘇軍並沒有這麼做……也許他們認爲這種內亂僅僅只是阿富汗政府軍的亂,他們只需要把那些不安份的部份給去掉就可以了。又或者是他們不甘心就這樣承認失敗……要知道在昨晚之前他們還對勝利充滿了信心,還以爲只需要再打個一、兩天就可以拿下希傑奧山谷,但今天卻承認失敗夾着尾巴退出去……除非蘇軍指揮官准備接受這麼做帶來的一系列處分,否則還真不會這麼做。

於是……駐紮在山谷外的蘇軍主力部隊很快就因爲山谷內兵力不足而注入山谷……山谷外只留下兩個連的步兵外加少許坦克和穿甲車,他們的任務是分守山谷兩側的高地包括一號山口的暢通以保證蘇軍有路可退。其餘的全都投入到山谷裡對四號山口發起猛攻了……

蘇軍的想法也許很簡單……他們擁有大量的現代化裝備,還有直升機的掩護,再不行還有米8直升機空投……不只可以空投空降兵還可以空投各種軍用物資,再加上谷地內的確也適合裝甲部隊作戰……希傑奧山谷的平均寬度是兩公里。除了山口以外其它地方正適合蘇軍坦克、裝甲車和步兵戰車等裝備的展開,游擊隊在這裡對他們展開進攻那可以說是找死,更何況蘇軍的兵力還是游擊隊的兩倍以上,素質和裝備還不是一個檔次的。

所以……他們堅信一點,只要打通山谷並守住山口,那麼他們就不會有危險。

但問題是……他們並不能守住山口,只是他們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放開四號山口!”在蘇軍對四號山口展開進攻半個多小時後。我就下了這個命令。

於是四號山口很快又被蘇軍佔領,蘇軍發出一陣歡呼,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就在直升機和步兵的掩護下徐徐開進了04號山谷……

對於蘇軍來說,佔領了越多的山口和山谷就越代表着勝利……但對於我們來說,他們佔領越多的山谷就意味着兵力越分散,同時也意味着陷入陷阱越深!

“堅守五號山口!”這是我的下一個命令。

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游擊隊的兵力實在太少了。總共才只有四千餘人……而且阿富汗游擊隊的特性也決定了他們戰鬥力不強同時也不能過於分散,所以我只能把精力集中在北面的這些蘇軍身上。對於南面的那些蘇軍……給他們點教訓也就是了,咱們沒法一口吃下一個大胖子!

“是!”趙敬平應了聲,很快就把命令傳達了下去。

其實如果我們真要堅守一個山口,蘇軍是不可能那麼容易就攻陷的……這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爲山口兩側高地上的工事十分完備,這是我們到達希傑奧山谷後的傑作……這要歸功於我們在越南戰場的戰鬥經驗。甚至我們還把從越鬼子那學來的一些東西跟結合上了……戰場上的東西,如果僅僅是因爲我們所憎恨的敵人的東西就不使用,那就顯得過於愚蠢了,就連古人都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道理,偏偏就有現代人會因爲個人的感情原因而一味的摒棄敵人的東西。

就像我在現代時曾經瞄過一部電視劇……裡頭的主角在戰友遞給他一把三八大蓋時,他義憤填膺的回了一句:“我不用日本人的東西!”……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就罵了一句:“這他媽的是腦子進水了,歷史上有多少戰鬥英雄是繳獲日本人的武器用來打日本人的……你這一句屁話就把英雄給否定了把自己擺在神壇上了!”

因爲有這一層認識,所以我是毫不猶豫也沒有任何障礙的就引用了大量從越鬼子那學來的戰術。就像昨晚的疑兵戰術一樣……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些戰術其實也不是越鬼子的原創,他們也是從我們這學去的,要知道當年越南抗法戰爭、抗美戰爭的時候,越軍的主力師就是在中越邊境裝備、受訓,然後再進入越南與法國人、美國人打的……只不過因爲我們有過一段灰色時期所以自己把這些優秀的戰術給忘了而已。

這麼一來每個山口都被我們給發展成地面上的戰壕、棱線上的堡壘、零零散散的貓耳洞以及與地下的坑道相結合的工事……這種工事看似零散但其實都是互相聯繫、互相支援構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的。

就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一樣……蘇軍大批的士兵在坦克、裝甲車以及直升機的掩護下往五號山口上衝……表面上看他們好像完全壓制住了我軍火力,但側面和背後卻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鑽出來幾個游擊隊員架着機槍對着他們一陣掃射……

這就是越鬼子在戰場上常用的“側射火力”和“倒打火力”……它的特點是出其不意攻擊敵人的薄弱部位。而且不需要多少兵力……一個方向上只需要五名戰士甚至更少……兩名戰士裝備機槍,其它三名戰士裝備突擊步槍掩護,朝着敵人猛打上一梭子把子彈打完了就跑。

越軍的跑是躲進叢林裡,而阿富汗游擊隊的跑則是躲進石林裡……阿富汗的山到處都是幾米甚至十幾米高的石頭。所以掩藏起來一點也不困難,這也是阿富汗山區適合打游擊的原因之一。

蘇軍的衝鋒就在我軍的這種戰術下打得苦不堪言……他們的火力是猛,但卻總是砸不到正確的地方,就有點像是用拳頭打蚊子……力道是大,但就是打不着蚊子!

對於那些不斷的在“側面”和“背面”進行騷擾的游擊隊……他們不追吧,這一路上不僅要戰戰兢兢的感覺各個方向都有敵人,一旦被游擊隊給偷襲成功了還要遭受相當慘重的傷亡……這些可是“側射火力”和“倒打火力”,蘇軍不是側面對着機槍就是背面對着機槍……那“嘩嘩譁”的一陣亂掃少說也有十幾個人倒在血泊之中……蘇軍在一個高地上發起的一次衝鋒也只有一個連隊……哪經得起這樣的幾次掃射!

可這要是追吧……先不說分散了自己的兵力,這裡可是游擊隊的地盤啊……追着那些游擊隊在石林裡左拐右拐的,沒兩下就迷路了……到時只怕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時蘇聯軍隊纔想起了阿富汗政府軍的好處……要是他們在的話,至少也可以彌補一些自己的不足。但現在才後悔只怕也已經太遲了!

另一方面……每一個山口的防禦還與迫擊炮陣地相結合。

山口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大多都位於山谷的中間線部位……就像之前所說的,山谷的平均寬度爲兩公里……那麼在中間線上也就是與兩側的山區大慨只有一公里。

於是迫擊炮就很有用了……60炮、82炮的射程大慨是3公里,100迫擊炮的射程是5公里……我們就以山口爲圓心以迫擊炮的射程爲半徑劃上幾個圓,在這小圓內分散的構築輕型迫擊炮陣地,在大圓內構築重型迫擊炮陣地……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重型迫擊炮……因爲其射程遠所以可以構築的範圍也成級數的增大……大圓外圈的面積會比小圓的面積大得多。所以重型迫擊炮陣地的分佈範圍可以很廣。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以兩個山口爲圓心劃的大圓還有相交的區域……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重型迫擊炮陣地可以同時爲兩個山口提供火力掩護……這些區域就是我們的重中之重了,不僅爲這些迫炮陣地配備了大量的彈藥,還爲其它安排了我軍迫炮連的戰士負責操炮。

這也是我在戰前會特地向拉納少校提出要求要100mm的迫擊炮的原因。

第24章 伏擊(二)第32章 民航事件第155章 風氣第181章 一言爲定第16章 U型坑道第129章 遺言第116章 任務第44章 敵暗我明第11章 哈桑(二)第168章 屍體第23章 經濟第30章 默認第83章 法卡山第46章 山頂陣地第151章 穿插第139章 邁克第216章 7.12戰役(十四)第172章 老山戰役(六)第十六章第10章 交流第三十二章第八十九章第63章 攤牌第71章 航母無用論第115章 戰術轉變第76章 參訓第136章 立足之地第一百八十章第74章 墨爾本號(三)第93章 規定第19章 高原訓練(七)第61章 空手套白狼第3章 思想工作第78章 打架事件第71章 希傑奧山谷之戰(二)第21章 地道第98章 法卡山戰役(三)第94章 任務第209章 押送(二)第137章 獨眼龍第226章 放假(三)第18章 開泊爾山口第65章 飛機(三)第164章 問題第47章 佩素爾(二)第92章 部隊第83章 法卡山第85章 馬島戰爭(四)第96章 天線第88章 馬島戰爭(七)第32章 防空導彈第137章 救援(七)第109章 補充兵第9章 偵察作戰(四)第108章 演習(九)第107章 法卡山戰役(十二)第三十八章第38章 隧道第78章 打架事件第194章 汽車第62章 山口第103章 不對稱戰第28章 編隊第106章 法卡山戰役(十一)第109章 補充兵第164章 炮戰(三)第37章 進攻第70章 政治第145章 救援(十五)第7章 狙殺第167章 狙擊連第135章 戰火第156章 小河第82章 1828高地(四)第43章 歹徒(二)第67章 玉米(二)第31章 會師第333章 AK74第24章 空降第130章 偷襲第154章 勝利第35章 煙霧彈第71章 重逢第114章 霸王餐第193章 越軍尖兵第138章 改革第4章 捕俘行動(二)後記第67章 飛機(五)第39章 者陰山(四)第92章 部隊第53章 撤退第187章 將計就計第175章 河水第145章 戰爭的殘酷第181章 衝鋒號第15章 掃蕩(二)第86章 談判(二)第193章 計劃第133章 救援(三)
第24章 伏擊(二)第32章 民航事件第155章 風氣第181章 一言爲定第16章 U型坑道第129章 遺言第116章 任務第44章 敵暗我明第11章 哈桑(二)第168章 屍體第23章 經濟第30章 默認第83章 法卡山第46章 山頂陣地第151章 穿插第139章 邁克第216章 7.12戰役(十四)第172章 老山戰役(六)第十六章第10章 交流第三十二章第八十九章第63章 攤牌第71章 航母無用論第115章 戰術轉變第76章 參訓第136章 立足之地第一百八十章第74章 墨爾本號(三)第93章 規定第19章 高原訓練(七)第61章 空手套白狼第3章 思想工作第78章 打架事件第71章 希傑奧山谷之戰(二)第21章 地道第98章 法卡山戰役(三)第94章 任務第209章 押送(二)第137章 獨眼龍第226章 放假(三)第18章 開泊爾山口第65章 飛機(三)第164章 問題第47章 佩素爾(二)第92章 部隊第83章 法卡山第85章 馬島戰爭(四)第96章 天線第88章 馬島戰爭(七)第32章 防空導彈第137章 救援(七)第109章 補充兵第9章 偵察作戰(四)第108章 演習(九)第107章 法卡山戰役(十二)第三十八章第38章 隧道第78章 打架事件第194章 汽車第62章 山口第103章 不對稱戰第28章 編隊第106章 法卡山戰役(十一)第109章 補充兵第164章 炮戰(三)第37章 進攻第70章 政治第145章 救援(十五)第7章 狙殺第167章 狙擊連第135章 戰火第156章 小河第82章 1828高地(四)第43章 歹徒(二)第67章 玉米(二)第31章 會師第333章 AK74第24章 空降第130章 偷襲第154章 勝利第35章 煙霧彈第71章 重逢第114章 霸王餐第193章 越軍尖兵第138章 改革第4章 捕俘行動(二)後記第67章 飛機(五)第39章 者陰山(四)第92章 部隊第53章 撤退第187章 將計就計第175章 河水第145章 戰爭的殘酷第181章 衝鋒號第15章 掃蕩(二)第86章 談判(二)第193章 計劃第133章 救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