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增援嘉興

新二師舉行授旗儀式後,原先還有些無所適從的新兵一下子有了歸屬感,逐漸融入新集體中。

四面旗幟代表了新二師四大主力出爐,如同日軍聯隊旗一樣,吳銘賦予了四面團旗特殊的意義,激勵了官兵士氣,使得部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強

第二天訓練場上氣氛陡變,本來有些懶散的官兵,再也沒有偷奸耍滑的心思,面對大幅度增加的訓強度,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跟隨各級軍事主官,團結在各團旗幟下,盡情揮灑着汗水。

鮮紅的旗幟高高飄揚,迎風招展,深深地銘刻到每一個官兵心中,寧死也不願意給自己團的旗幟抹黑。

新鮮血液大大充實了新二師的肌體,部隊精神風貌煥然一新,新二師的光榮和傳統得到了傳承和發揚。

衆多官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平,潛移默化中,逐步成長爲這支鋼鐵部隊中的一塊厚重的基石。

雖然回到平湖師部後,吳銘依然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部隊的整訓丨上,但視線一刻也沒有離開淞滬戰場。

十一月二十二日,日軍第六師團得到後方補給,恢復了對嘉興城的攻勢。

張發奎率部奮勇抵抗,同時嚴令各部積極增援,總算是讓第六師團在嘉興城下受挫。同日晚上,第十軍司令部從第十八師團和國琦支隊各抽調一部,繞過嘉善防線,配合第六師團加強對嘉興城的攻勢。

在這種情況下,堅守嘉善城已經沒有必要,在嘉善苦戰七日的中國軍隊回撤嘉興城,日軍步步緊逼,分別從西北、北面、東北和東面衝擊嘉興城中國軍隊防線。

二十三日清晨,數萬日軍以大炮和航空火力掩護,又調集三十多輛坦克打頭陣,從四個方向輪番衝擊中國軍隊防線。

中國軍隊以火箭筒和無良心炮應對日軍的坦克,再以血肉之軀硬捍日軍衝擊,從日出一直殺到日落,日軍不得寸進。

次日上午,日軍再次以密集炮火轟擊中國軍隊防線,戰場上血肉橫飛,屍橫遍野,敵我傷亡均重,日軍再度不支,倉皇撤退。當日下午,故技重施的日軍繼續以飛機大炮轟擊中國軍隊防線,蘇嘉鐵路防禦陣地率先被日軍突破。隨後,第六師團以一個聯隊展開步兵衝鋒,在上千發炮彈開路後,快速突入嘉興城。日軍將輕重機槍架在屋頂,向對峙的中國軍隊猛掃,槍林彈雨中,中國軍隊決死拼命,無奈日軍涌入城池的軍隊越來越多,嘉興城在炮火中搖搖欲墜。

平湖以北地區發生的一切,令吳銘憂慮不已,但他不知道嘉興城的實際情況比他預料的還要危急得多。

坐鎮南京準備遷都事宜的蔣委員長,將新二師全殲日軍第一一四師團和野戰重炮兵第六旅團,收復全公亭、金山衛等失地的消息在中外記者會上發佈,引發國際輿論巨大反響。一時間,《中央日報》、《大公報》等報紙紛紛報道新二師的戰績,舉國都是一片稱頌聲。

宋氏三姐妹在南京發起爲新二師將士募捐的活動,共籌得一百萬大洋的捐款,軍政部截留二十萬後,其餘款項由戰區司令部下撥,結果落到吳銘手裡只有五十萬。

由於新二師隸屬右翼軍張發奎麾下,蔣委員長通電嘉獎張發奎指揮有功,同時附帶一份抵禦日軍於嘉興城外的命令。

正是由於有蔣介石這道嚴令,張發奎不得不命令麾下死守嘉興城。

日軍步坦協同能力很強,再加上山炮、野炮和步兵炮的合理運用及飛機的及時增援,讓固守嘉興城的中國軍隊損失慘重。

劉建緒統率的第十集團軍,麾下第四十五師、第五十二師早已在前期作戰中損失巨大,至今沒有得到補充,而此前由湘西子弟組建的第一二八師分駐寧波、象山、鎮海、奉化一線,一直到十一月初都未經歷戰事,直到日軍登陸後才奉命緊急開赴嘉善阻止西進之敵,與一○九師並肩作戰,在嘉善苦戰七晝夜,全師損失也很巨大。幾個暫編旅連續作戰,十不存五,也無力抵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日軍依然用去三天三夜纔拿下嘉興城北一角,不得不說中國軍隊表現出了血性和勇氣。

夜色裡,帶着前線最新戰況,劉建緒闖入位於南湖長生橋的右翼軍司令部作戰室,對在隆隆的炮聲中湊在地圖前查看敵我態勢的張發奎道:“司令官,不能再守下去了,兄弟們傷亡慘重,再堅持下去部隊都要打光了”

“不行”

張發奎臉黑得嚇人,大聲道:“委座的命令是不能讓敵人進入嘉興城一步,現在日軍已經攻入城池,你我就該戮力殺敵,傾盡全力把日軍逼出城池,就算最後力有不逮,我們也要自殺以謝國人,現在你卻動搖軍心……”

說到這兒,張發奎全身瑟瑟發抖,怒髮衝冠:“你若再說退,休怪老子軍法從事我命令,你我兩軍必須在這嘉興城,跟小鬼子拼個死活”

劉建緒有點兒無語地看着張發奎。

張發奎秉性忠烈,九一八事變後,張發奎主動請纓抗日,率部北上援助東北軍馬占山,但軍費無着落,部隊無法開拔。次年十九路軍在上海跟日本人打起,張由北上援馬改爲東向援蔡,但軍費還是無着落。第一次淞滬會戰結束,張再次要求率部援黑龍江,蔣介石不允,反將其調往江西“剿共”。張發奎痛感國事危急而報國無門,於當年十月隻身出國遊歷歐美。

張在國外宣傳抗日救國受各地華僑歡迎,在倫敦他發表談話說:“如有機會,餘願率一旅之孤軍奮起抗敵,期有報國仇於萬一也。”在美國,一位醫生名叫雅侖,用一個傳家之寶的酒杯盛滿白蘭地對張說:“在我有生之年,如你能打敗日本,情願把這杯子送給你”。張發奎毫不猶豫一飲而盡。

三五年春張回國到南京見蔣介石,提出:“今後中國之出路,唯有抗戰之一途”,蔣許他日後爲抗日先鋒。

七七事變後,張發奎表示:“如果這次再不能對日作戰,我決定入山爲僧,今後永不問世事”。八一三事變,日軍進攻上海,張任第八集團軍兼右翼軍總司令,在浦東擊敗日軍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於黃浦江上的戰艦,給敵以重大威脅,被譽爲神炮。

隨着日軍在杭州灣登陸,蔣改任張指揮左翼及中央軍。面對殘局,張發奎仍表示:“盡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

對於這樣一位忠於國事的將領,劉建緒本來不該再勸,但權衡敵我力量,他依然苦苦建言:

“司令官,北線我第十集團軍已經快失去戰力,而東線第五十五、第六十二和第六十三師也是受創嚴重,其餘各部一時間來不及增援,我們現在是四面楚歌啊”

張發奎瞪着劉建緒,冷笑道:“那請問新二師是怎麼做到的?平湖地區防線漫長,新二師只有一個師,在日軍飛機和艦隊炮羣威脅下,硬生生扛了半個多月,還打了日軍一個反擊,將日軍一個師團及一個重炮旅團給滅了。現在我們有六個師又四個旅,兵力比吳銘足足多了四倍有餘,難道還不能將日軍驅逐出嘉興城嗎?”

劉建緒都快哭了,誰不知道吳銘那傢伙是一個妖孽啊?人比人氣死人,誰敢跟那個愣頭青比?

內心哀嘆,劉建緒再次勸說:“司令官,新二師武器裝備冠絕全軍,當初在玉山演習時,以一敵三依然獲得勝利。我們還是現實點兒,認清敵我力量對比吧”

“新二師戰鬥力雖強,但我們六個師又四個旅固守城池,遠比新二師暴露在平原地區任憑日軍艦炮和飛機轟炸好吧?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全佔了,爲什麼不能繼續抵抗下去?”越說張發奎怒氣越甚:“吳銘能在絕對的逆境下率領新二師擊潰日軍,難道我們就不行嗎?我看還是某些人作戰意志不堅定吧”

劉建緒鬱悶極了,就在他苦着臉準備上前線督促部隊時,忽然想起一個主意,趕緊道:“司令官,你看這樣如何,新二師乃是國軍中難得的精銳,而嘉興是乍嘉國防線核心重鎮,我看於脆調吳銘部北上馳援,這樣或許能將進城的日軍趕出去”

張發奎深深地一聲嘆息,他實在是對麾下各部恨鐵不成鋼。

同樣都是國軍,新二師屢次取得大勝,成爲國軍在淞滬戰場上的唯一亮點,與之對比的是手下各師連遭敗績,更有部隊出現逃兵、潰兵,讓張發奎恨得牙癢癢。

現在嘉興城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也讓張發奎準確地認識到新二師的真實實力,沒有別的辦法,他只得聽從劉建緒的建議,向新二師求救。

張發奎的求援電發到新二師指揮部,引起軒然大波。

明亮的馬燈下,張瑛指向作戰地圖,不屑地道:“有些人臉皮可真厚啊嘉興城有六個師又四個旅駐守,哪怕各部折損近半,也可以拼湊出三個整編師來。有着大量民居的防禦,又沒有日軍艦隊重炮的轟擊,壓力比起我們當初可小多了,卻依然要向我們師求援”

戴子冉道:“從情報部門傳來的嘉興城的防禦戰來看,確實是錯漏百出。從死守城外防線半步不讓,到被日軍攻入城池後拼命反擊、簡單粗暴地用人命去硬扛日軍的炮火。如此拙劣的戰術,哪裡能打勝仗?”

吳銘的看法與戴子冉、張瑛迥異,畢竟嘉興一戰國軍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當下道:“說什麼呢?你們也不看看我們是什麼裝備,別人又是什麼?僅以第一二八師爲例,這支部隊由湘西地方保安部隊改編而成,士兵多使用漢陽造老套筒,全師排一級有捷克式輕機槍三挺、營一級有裝備三十節水冷式重機槍六挺的重機槍連一個,師直屬炮營只有十二門8l迫擊炮,無戰防平射及高炮,如不是從右翼軍司令部領到八具火箭筒和十二門無良心炮,根本無法對日軍坦克產生威脅。就是這樣的部隊,依然在嘉善苦戰七日,在嘉興又連續作戰兩天兩夜,已經很驍勇了還有張發奎,他表現出了一個軍人的血性,遠比華北戰場上那些逃跑和叛變的將軍好多了。”

“這就對了……若是碰到華北戰場上那些逃跑將軍,那不是更糟?”龍韶罡爲吳銘的話打起圓場:“相比之下,我們至少不用擔心張司令會逃跑甚至變節,把我們的腹背留給敵人”

戴子冉、張瑛細細一想,默默地點了點頭。

“老龍說得很對,嘉興城危急,我們不能不救”吳銘當機立斷:“嘉興地處我師的防線北翼,一旦失守,堅守平湖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從全局考慮,我們必須得分兵前往救援。”

既然吳銘下定決心,大家也就不再考慮其他,開始討論選派哪一支部隊前往嘉興。

戴子冉一下子想到陳彥華的補充一團:“師座,補充一團駐防於王店與硤石一線,有便捷的鐵路和公路與嘉興城相連,可以快速馳援。我師四個主力團剛剛補充滿兵員,磨合不久,貿然出戰,恐有不妥”

戴子冉的建議深合吳銘之心,陳彥華的補充一團與四個主力團是相同配置,是補充旅當之無愧的主力,陳彥華這貨也是打仗的老手,有他出馬,吳銘能夠放心。

根據吳銘的意見,戴子冉立即擬定電文,命令陳彥華率部向嘉興城進發。同時,新二師各部進入緊急狀態,一旦嘉興不穩,全師撤離平湖與乍浦防線。

第148章 被輕視的地方軍第178章 突發事件第332章 伏擊第11章 未了心願第157章 爭鬥無處不在第2章 逃無可逃第223章 不擴大第487章 十面埋伏第143章 我是清白的第86章 以權謀私上第68章 初見成效上第282章 緊急馳援第34章 意外的結義第206章 鏗鏘玫瑰上第34章 意外的結義第214章 行動開始第481章 出擊命令第259章 多算多勝第294章 各方反應第215章 挑撥離間第459章 逼迫第89章 問君能有幾多恨四第165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67章 該死的規矩下第254章 襲擾戰術(下)第108章 這一天終於來了第377章 進攻計劃第87章 招兵買馬上第288章 算計第150章 驚動各方的對抗演習第476章 南與北第191章 環環相扣的圈套第194章 轟動下第67章 兌現諾言上第159章 衣錦還鄉(下)第381章 不會亡第419章 前後腳第445章 大屠殺第250章 燈下黑(下)第122章 插翅難飛第274章 公審大會第239章 解決之道下第142章 絕望的頑匪第110章 陰差陽錯第105章 驚愕不斷下第643章 義烏之魂第85章 疑竇叢生中第244章 驚人之舉第29章 一言釀禍上第507章 主動出擊第204章 秋後算賬(下)第238章 戴笠的忌憚第474章 合作第61章 搶先一步第43章 心機深沉上第158章 以退爲進下章第282章 緊急馳援第174章 情義無價下第509章 新的包圍圈第169章 冠軍爭奪戰上第442章 城破第88章 招安之行上第290章 燒烤盛宴第264章 上帝作證第22章 一飯之恩第493章 戰前會議第313章 化工之父第414章 天塹第121章 得意還可再往第77章 利益與道義上第85章 疑竇叢生下第123章 不擇手段下第434章 兔子和鷹第241章 不打不相識下第84章 局勢突變上第174章 情義無價上第338章 委屈大家了第52章 虛驚一場第36章 奢侈一把下第370章 警鐘與軍魂(下)第410章 行路難第290章 燒烤盛宴第245章 賭局(上)第66章 時不我待下第429章 慷慨大方第507章 主動出擊第399章 屏峰山下一線天第422章 水淹日軍第104章 如釋重負上第148章 被輕視的地方軍第169章 冠軍爭奪戰上第79章 是非曲直第480章 徐州會戰及餘波第198章 明爭暗鬥上第476章 南與北第178章 突發事件第117章 遇到大麻煩了第168章 一切皆有可能上第184章 揮師南下第50章 風高月黑
第148章 被輕視的地方軍第178章 突發事件第332章 伏擊第11章 未了心願第157章 爭鬥無處不在第2章 逃無可逃第223章 不擴大第487章 十面埋伏第143章 我是清白的第86章 以權謀私上第68章 初見成效上第282章 緊急馳援第34章 意外的結義第206章 鏗鏘玫瑰上第34章 意外的結義第214章 行動開始第481章 出擊命令第259章 多算多勝第294章 各方反應第215章 挑撥離間第459章 逼迫第89章 問君能有幾多恨四第165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67章 該死的規矩下第254章 襲擾戰術(下)第108章 這一天終於來了第377章 進攻計劃第87章 招兵買馬上第288章 算計第150章 驚動各方的對抗演習第476章 南與北第191章 環環相扣的圈套第194章 轟動下第67章 兌現諾言上第159章 衣錦還鄉(下)第381章 不會亡第419章 前後腳第445章 大屠殺第250章 燈下黑(下)第122章 插翅難飛第274章 公審大會第239章 解決之道下第142章 絕望的頑匪第110章 陰差陽錯第105章 驚愕不斷下第643章 義烏之魂第85章 疑竇叢生中第244章 驚人之舉第29章 一言釀禍上第507章 主動出擊第204章 秋後算賬(下)第238章 戴笠的忌憚第474章 合作第61章 搶先一步第43章 心機深沉上第158章 以退爲進下章第282章 緊急馳援第174章 情義無價下第509章 新的包圍圈第169章 冠軍爭奪戰上第442章 城破第88章 招安之行上第290章 燒烤盛宴第264章 上帝作證第22章 一飯之恩第493章 戰前會議第313章 化工之父第414章 天塹第121章 得意還可再往第77章 利益與道義上第85章 疑竇叢生下第123章 不擇手段下第434章 兔子和鷹第241章 不打不相識下第84章 局勢突變上第174章 情義無價上第338章 委屈大家了第52章 虛驚一場第36章 奢侈一把下第370章 警鐘與軍魂(下)第410章 行路難第290章 燒烤盛宴第245章 賭局(上)第66章 時不我待下第429章 慷慨大方第507章 主動出擊第399章 屏峰山下一線天第422章 水淹日軍第104章 如釋重負上第148章 被輕視的地方軍第169章 冠軍爭奪戰上第79章 是非曲直第480章 徐州會戰及餘波第198章 明爭暗鬥上第476章 南與北第178章 突發事件第117章 遇到大麻煩了第168章 一切皆有可能上第184章 揮師南下第50章 風高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