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生養

拋開莫須有的所謂情感,人,生養子女,其實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的經濟活動。

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舊時代,雖然一個普通子女,大概的前途就是成爲普通的農業勞動力,但在舊時代的社會秩序下,子女成家立業、分家單幹之前,這勞動力的產出默認都歸家庭所有,受到父母的支配。

在這種情況下,對父母而言,生養子女的收益是比較確切的。

生育子女,花費一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將其養大,就可以爲家庭增添勞動力,進而獲得這勞動力貢獻的物質財富,而畢竟有着自己頭腦的子女,則通過繼承遺產的方式(至少也是期望),來作爲服從父母的經濟補償。

扒開一切舊時代社會法則、傳統習俗的外衣,內在的經濟核心,就這樣簡單。

正是這樣的穩定、比較確切的經濟紐帶,支持了社會的存續、變遷,進而逐漸發展到今天,這種現實,本身並沒有高尚與卑下的區別,單純以(今天的)道德標準去衡量,甚至大加批判都是沒有意義的。

方然也無意如此,相反,回顧歷史,讓他輕易的發現,這一規則在當今世界已完全過時,完全的不合時宜。

和過去的漫長年代相比,當今時代,是一個推崇個人價值、追求自我實現的時代。

這樣的思潮,表面上,似乎由幾百年前的“文藝復興”作爲開端,藉由人對自我的審視,而逐漸誕生了自我價值、自我實現等思維形態,逐步發展至今,就形成了一整套以“自我”爲核心的價值觀念。

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一個人,最應該追求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何理解自由,自我實現,乃至人的內在價值,這些繁複的文字遊戲,對方然而言有點意義都沒有,他只知道,即便聯邦的立國理念中,也包含着這些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念,究其本質而言,自由也好,人的自我實現也罷,之所以在今天的世界廣泛流行,無非是資本在其中推波助瀾。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勞動者,或者說剝削的對象,要滿足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農業,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顯然並非一個需要聰明頭腦、或者高新技術的生產領域,對勞動者的要求也很低,不說普通農民,即便更野蠻時代的奴隸,也可以在皮鞭與酷刑之下完成這樣的工作。

但到了工業時代,一個沒有頭腦、缺乏思維的農民,則無法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

基於工業時代的需要,束縛在家庭中、土地上的低端勞動力,就被逐步的、有意識的改造爲能夠進入工廠、從事複雜工作的工人,職員,技術員乃至工程師,這些人的技能、地位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類似的:

他們都(自認爲)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認爲,自己正爲此而不辭辛勞。

工業時代,乃至於後工業時代的大多數崗位,都需要人的智慧,一個自認爲有自我目標、正在自我實現的員工,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不僅如此,他所拿到的報酬,還可以假“自我實現”的幌子而被資本輕易回籠,充當生產循環中的利潤。

事實上,在資本掌控一切的近代社會,正是這種對勞動力的新需求,改變了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摧毀了舊時代的封建大家庭體系,甚至進一步影響到小家庭的穩定構建,最終,將原本被經濟紐帶牽連在一起的血緣者們,打散而成爲一個個相互獨立、有自身利益考量和利益訴求的個體。

這種變化,在今天的聯邦尤爲顯著,身爲子女的年輕人越來越“獨立”、“個性”。

其與包括父母在內的大家庭成員之間,被“親情”所掩飾的經濟紐帶,則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長,彼此間的關係越來越淡漠。

這種趨勢,是社會變遷的一種必然,對生養子女者卻是巨大的打擊。

不論到什麼時代,生養,都不是輕鬆愉快的差事。

而如果說在過去的農業時代,父母還能以子女分家前的家庭勞動作爲補償,那麼在今天的聯邦,子女對父母而言,就僅存一些若有若無的“親情關懷”,和往往還來伸手要錢的負收益。

在西曆1470年代的今天,年輕人想在社會上立足,僅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的。

單憑入職後的可憐薪水,和幾近於零、甚至因學業貸款而負債的儲蓄,應付日常生活都不容易,更不用奢望汽車、住房這些昂貴的生活資料。

子女如此窘迫,身爲父母,不論出於何種動機、何種心態,多少總要伸出援手。

這時候,哪還有什麼生養子女的收益呢。

現如今,多少父母到年邁時,非但得不到子女的有力支持,因爲他們的子女也不過是在社會上掙扎求生,還要用畢生積蓄爲子女購買房產。

這樣的沉重負擔,子女即便不領情、肯定也看在眼裡,從父母身上一眼望見若干年後的自己

,這被所謂自我價值、自我實現(其實不過就是買買買)所洗腦的年青一代,又能有多大的生育熱情,去自找這貫穿後半生的不痛快。

時代變遷,社會的運行模式一直在變,方然觀察到的趨勢其實早已有之。

相應的,聯邦、乃至世界範圍內的生育率下降,也就是一種十分尋常、而且幾乎無法扭轉的必然趨勢。

從任勞任怨、勞有所獲,到瞻前顧後、有去無回;

生養的所得與付出,此消彼長,聯邦的年輕男女們哪怕一時想不透徹、看不明白,也會憑直覺意識到這就是一樁賠本買賣。

繼而,生育率的持續跌落,就是民衆在用自己的行動投票。

新生人口的萎縮,繼而影響到人口數量,對社會、國家乃至文明而言,是一個十分重大的長期過程。

不論種羣、國家還是文明,人,都是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回顧蓋亞文明史,羣體人口數量的縮減一直是滅亡的危險徵兆,沒有了人口,社會將隨之癱瘓,一切生產、消費、社會生活都無從談起,也無法組織起強大的武裝力量,來確保羣體自身的安全。

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七章 生命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七九三章 綁定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四章 學習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七章 生命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三九五章 攔截
第四〇二章 堅壁第七章 生命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二九六章 妥協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四六九章 態勢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六九五章 維持第六四五章 火山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一六二章 聯繫第八二三章 不勝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六八〇章 反常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七三八章 規劃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七九六章 雜糅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二四九章 年齡第四六二章 沉湎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三三四章 辦法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六八八章 考慮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八七二章 專利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八九九章 終點第四七四章 區別第八四〇章 往昔第七三九章 人均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七七一章 佔地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九十一章 追蹤第四六三章 兵力第七九三章 綁定第一五八章 身份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六九〇章 想法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三〇八章 更替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五一八章 接觸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三一八章 消耗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四四二章 智力第五四一章 塑造第二三二章 消長第二一八章 郊外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四二三章 定居第四章 學習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七章 生命第三二八章 勉勵第二二四章 創造第二十二章 容器第七二二章 課堂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三九五章 攔截第八五五章 稀缺第一三〇章 後果第三七七章 攔截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三六四章 覈查第九六〇章 攀登第一五〇章 無價第一八二章 租賃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六九四章 同類第三九五章 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