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誰的利益(7)

手下的功臣、軍官們在訓練、備戰之餘,生活也非常悠閒、奢華,反正有美國、臺灣兩個大老闆伺候着,有商人和老百姓供着,有吃有喝,還怕什麼?“人生似幻化,終當歸虛無”,“今我不爲樂,知有來歲否?”社會變動,人生虛無,朝不保夕,生死難料,能樂不樂何時樂?

近水樓臺先得月,一些人吸上了鴉片,如錢運周、段希文就是癮君子。他們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歪在火塘邊吹大煙。在金三角招待客人抽鴉片,幾乎成了一種禮節。當地大煙有兩種抽法:一種是把生菸絲與生膏(生鴉片)摻在一起,填進竹煙筒點燃吸,跟吸水煙筒差不多,稱“舵把筒”。另一種是從中國傳來的吸法,就是比較考究地用煙具吸。先在煙燈上將生膏熬熟,用細鐵釺挑出一個黏糊糊的煙泡在煙燈上烤,然後再放進銅煙槍上邊轉邊吸。吸鴉片的人嘴脣一鼓一鼓地,就像生蛋的雞屁股,噴出一股股藍色煙霧;臉上表情也隨之發生變化,從急迫、飢餓、貪婪漸漸過渡到滿足和幸福。

“丈夫隻手把吳鉤,欲斬萬人頭。如何鐵石打成心性,卻爲花柔。請看項籍並劉季,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傑都休。”(《金瓶梅》)看來,乃人之本性,無人可逃;鬚眉丈夫亦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埋葬了豪情壯志。緬甸婦女們則用她們的“筒裙”埋葬了殘軍軍官們的勃勃雄心。“傾國傾城漢武帝,爲云爲雨楚襄王。古來容光人所羨,況復今日遙相見。”“此日遨遊邀美女,此時歌舞入娼家。娼家美女鬱金香,飛來飛去公子傍。”家屬被體貼入微的“總統”先生接回臺灣後,軍官們便沉浸在異域的溫柔鄉里,“撐頭活腦,久戰熬場,同席偎軟玉,停馬傍溫香”。

“一身天地窄,唯有酒鄉寬。”“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生活上的狂放往往是用來掩飾一顆惶恐不安的心。表面看來瀟灑風流,骨子裡卻潛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惱、恐懼和煩憂。“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阮籍《詠懷》)家國,仕途,戰爭,死亡,生存,家鄉,親人,女人,美酒,這些厚重的字眼,使這些綁在戰爭機器上的軍人情感處在一種異常矛盾複雜的狀態中。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處在底層的普通士兵們的生活屬於訓練,勞作,卑微,牢騷,懲罰,流血,痛苦,死亡,像坤沙那樣直接提拔的人和機會畢竟是少數,他們只能通過夢境回返家鄉,彌補現實的不足。

【旱季風暴】

1953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農曆又稱小年。“每逢佳節倍思親”,金三角的漢人官兵都沉浸在節日的濃厚氛圍中。總部宣佈放假,從泰國請來華僑京劇團演出,又從仰光拉來一個馬戲班子助興。在孟薩,漢人踩高蹺、舞龍燈、放焰火、唱大戲,熱熱鬧鬧歡度元宵,連值班軍人也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

這天,一隊緬甸士兵突然強行闖入漢軍防區,與值勤哨兵發生交火,雙方各有傷亡。下午,又突然出現大批氣勢洶洶的緬軍,他們兵分多路直撲薩爾溫江渡口,搶佔制高點,飛機也出動助戰,對漢軍陣地進行轟炸。在孟薩,突然飛臨的飛機扔下幾顆炸彈,炸死幾個業餘演員和觀衆。麻痹大意的國民黨漢人官兵這才如夢初醒,緬軍又開始進攻了!

原來,緬甸政府軍利用國民黨殘軍正在過傳統節日的時機,精心策劃了這次代號爲“旱季風暴”的軍事行動,對他們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圍剿。這場戰爭,參戰雙方兵力近十萬人馬,是金三角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誠如李彌1953年被召回臺北時向臺灣當局遞交的一份報告中所說,****雲南失敗後,在重返緬甸的一段日子裡,美國中情局並沒有馬上放棄對他們的期待,仍然秘密向他們提供每月75000美金的經費接濟,“迭囑潛伏待機”,希望他們繼續在雲南方向發揮作用。但事實上他們已經很難如美所願,再度採取軍事行動對大陸構成威脅了。1952年1月,當李彌由臺北返回曼谷時,美國駐臺官員特別安排他繞道菲律賓美國空軍基地,與中情局官員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中情局給了李彌三個選項:第一,進擊雲南;第二,進入越南;第三,滯留緬甸。李彌只能選擇第三項。而這無疑不是美國所希望的。到1952年4月,中情局便停止了對他們的全部援助。

爲了在緬甸存身,國民黨殘軍不得不設法加強與緬甸國內勢力的勾結和合作。他們與緬甸境內克倫(Karens)族和蒙(Mons)族武裝建立聯繫,互換糧食和槍械,互相派員常駐對方,協同應付緬甸政府軍的圍剿,甚至試圖結成聯合對抗緬甸政府軍的軍事聯盟。他們也支持因不滿緬甸政府取消土司制度而持立場的撣邦土司。他們還嘗試在克倫族和蒙族的協助下向緬南發展,開闢海上補給通道。1952年9月,他們曾南下毛淡棉(Moulmein),與緬甸政府軍發生正面軍事衝突。1953年2月,他們又結集各方面力量,主動向緬甸政府軍發動攻勢,策應遭緬甸政府軍圍剿的克倫族武裝,並試圖打通南下的交通線。

國民黨殘軍在緬甸擴張勢力和非法活動,給緬甸政府造成極大麻煩和極大威脅,緬甸政府視之爲腹心大患。對於剛結束殖民統治僅數年的南亞小國緬甸來說,金三角就相當於事實上的“國中之國”,漢人軍隊的入侵日益成爲國內局勢動盪不安的根源。一位有影響的學者吳貌貌在報紙上撰文呼籲:“漢人軍隊已經嚴重威脅緬甸的國家獨立和自由精神,並有重新引發國內戰爭和分裂的危險……他們佔領大半個撣邦(金三角),徵收稅賦,參與走私鴉片、販賣軍火武器等等。他們的頭子是李彌將軍。種種跡象表明,某個西方大國在暗地裡支持他,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我要指出的是,外國入侵者的存在不僅使緬甸主權受到侵害,而且鼓動那些從事分裂的民族主義分子向國家權威挑戰。”

一本倫敦出版的外交雜誌披露:“緬甸政府默許國民黨軍隊在其領土存在並經常騷擾鄰國邊境,這種曖昧態度激怒了北京政府。北京政府多次通過外交途徑進行交涉,敦促仰光政府採取強硬立場,驅逐國民黨軍隊直至完全解決中緬邊境安全問題……”

其實西方觀察家的判斷是錯誤的。緬甸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兩國於1950年6月8日建立外交關係。作爲友好鄰邦,國民黨殘軍佔領金三角,並將其作爲***的軍事基地是不能被容忍的。問題是,仰光政府絕不是態度“曖昧”,不想把侵略者趕走,而實在是心有餘力不足。上次圍剿國民黨殘軍,本該趁他們立足未穩,一舉將其殲滅或者驅逐,沒想到卻大敗而歸。國家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實力問題。仰光政府爲此痛下決心,不惜緊縮經濟,節約糧食來換取子彈,撥鉅款購買西方武器,針對國民黨殘軍有備而戰。

國民黨殘軍一再竄犯中國邊境,北京政府決不會坐視不管。仰光政府擔心,一旦軍隊越境清剿,吃虧的自然還是緬甸人。歷史上緬甸就是中國的保護國,13世紀時,忽必烈的兩個大臣就滅了浦甘王朝;三百多年前,滿清軍隊追擊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從雲南追進緬甸也不走了。這些歷史教訓讓緬甸人牢記了幾百年。大國打仗,往往小國遭殃。所以與其讓別人來打,不如自己動手摘除這個心腹大患。

出於維護國家主權的需要,又迫於反對黨的壓力,緬甸政府下定決心將國民黨殘軍驅逐出境。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強大而且好戰,經濟實力在世界首屈一指,軍事力量更是雄居世界第一,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面積達到英國本土面積的數百倍。可是人口只有數千萬的英國,要想有效統治如此廣闊的殖民地,沒有軍隊可不行。唯一的辦法是招募和訓練殖民地國家的本地人充當殖民軍隊。聰明狡詐的英國人還想出了一個非常絕妙的辦法,這就是殖民地國家軍隊的中高級軍官一律由英國人充當,當地人充其量只能擔任低級軍官。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殖民地軍隊內部永遠不會產生有能力指揮百人以上規模作戰的指揮官。數百年來,英屬殖民地人民的任何反英叛亂活動,英國人都能夠輕而易舉地予以剿滅。英國人在印度和緬甸都是這樣做的。

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洗禮的印度與緬甸,分別在1947年和1948年先後獨立,本國的軍隊也在同時組建。但是,這兩個國家的軍隊也同樣存在一個無奈的現象,這就是兩國的政府軍所有高級指揮人員都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這些掛着將軍徽章的軍官們,不僅個個缺乏戰略思維,甚至連最基本的戰役思想都十分幼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作戰中,號稱英勇善戰的印度兵和緬甸克欽兵頭腦裡唯一知道的就是奉長官之命向前猛衝。所以纔有上萬緬甸國防軍被李國輝兩三千殘兵敗將打敗的屈辱經歷。

仰光政府痛定思痛,汲取大其力戰役失敗的教訓,這一次,用重金請來原英屬印度國際軍團,共8000餘人,並調集本國克欽族民族軍約4000名,緬軍主力也傾巢出動,總兵力超過國民黨殘軍數倍以上,分三路進攻,對國民黨殘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英屬印度國際軍團是專門替人賣命打仗的著名職業僱傭兵——“廓爾喀兵團”。廓爾喀人是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尼泊爾部落民族,以擅長狩獵搏擊著稱。1851年英國徵召廓爾喀人當兵,把他們派到世界各地爲英國女皇打仗,這就是“廓爾喀僱傭軍”的由來。來自世界屋脊的廓爾喀人天生具有職業士兵的優良素質:服從命令,忠於長官,吃苦耐勞,堅韌勇敢。因爲家鄉喜馬拉雅山實在太貧窮,他們把爲西方人當兵視爲人生最好的出路(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是以當兵爲職業的,一個是廓爾喀人,另一個就是俄國頓河草原的哥薩克人),儘管薪水比同等的白人士兵低三分之二,他們也毫無怨言;而且打起仗來從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在戰場上爲自己贏得了“最佳僱傭兵”的民族殊榮。

英屬印度國際軍團指揮官丹尼爾上校畢業於英國皇家軍事學院,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因爲二戰後印緬獨立,英國總督撤走,原本駐紮在印度的英屬國際軍團便陷入無人過問的困境。僱傭軍無所謂爲誰而戰,打仗是他們的飯碗,一旦離開戰爭就等於失業,陷入生存危機。

這時緬甸人找上門來向他們許諾,如果打敗或者消滅漢人軍隊,僱傭軍將獲得豐厚的回報,並可在金三角爲他們提供一處長期營地。這對於丹尼爾來說,是一次佔領市場的大好機會,消滅了英勇善戰的國民黨殘軍,就好比樹立一個品牌,將來東南亞各國政府有麻煩,都會出錢僱傭他們,生意財源就會滾滾而來。

丹尼爾上校對國民黨軍隊不屑一顧,在二戰中他們曾是中印緬戰場上並肩戰鬥的盟軍。那時名聲不大好,裝備落後,常常吃敗仗的國民黨軍隊,是英美盟軍嘲笑和挖苦的對象。尤其是這些國民黨殘軍,在大陸被打得惶惶然如喪家之狗,竟然跑到金三角來撒野,緬甸政府居然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想到這裡,丹尼爾上校兩撇上翹的山羊鬍動了動,噝地發出一聲冷笑,牙疼一般。

國際軍團編制爲六個舊式步槍營,由緬軍負責提供空中掩護和炮火支援。他們是職業軍人,訓練有素,一律使用英制武器。廓爾喀士兵有尚武練功的傳統,人人腰佩一柄閃亮長刀,一旦近戰肉搏勇不可當。

克欽族民族軍是緬北克欽土司的軍隊。克欽人生活在緬北(上緬甸)山區,與中國境內的景頗族爲同一族系。克欽兵是土司武裝,俗稱“山頭兵”,按照部落傳統,所有克欽男子都是戰士,都有爲土司打仗的義務。這些山頭兵,視土司領地大小而定,隊伍常常幾百人到幾千人不等。他們個個都是天生的好獵手,目光敏銳,身體結實,擅長爬山、攀援和在密林中穿行。他們赤足在刺叢中行走如履平地,還可以像猴子一樣在大樹上靈活地盪鞦韆,神出鬼沒地開槍射擊,或者像豹子一樣兇猛地襲擊敵人。

在緬甸,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的緬族人,生活在穀物豐富、魚蝦成羣的緬甸平原(中、下緬甸),而人數較少的克欽人被排斥在以緬族爲核心的政府內閣之外,所以***常常激化。克欽人向中央政府要求自治,政府派兵圍剿,土司就聯合起來與政府軍作戰。結果政府軍進剿失敗,只好同意克欽自治,條件是山頭兵必須服從政府徵調,協助政府軍作戰。於是金三角就出現了這麼一支外貌奇特的克欽遠征軍。他們光着膀子,頭纏黑色頭帕,皮膚油黑的胸前交叉斜掛子彈袋,肌肉隆起的肩頭上挎着機槍。很多士兵脖子上都戴着銀項圈,這是神靈保佑他們平安的傳統飾物,下身不穿褲子而是打一條籠裾,除步槍外還習慣地挎着弓箭長刀。

本來緬甸國防軍與廓爾喀兵團、克欽族民族軍三方約定,在漢人過春節的時候,發起閃擊,將國民黨殘軍一舉全殲,但是由於紀律鬆懈的國防軍姍姍來遲,進攻被延遲到大年十五那一天才得以全面展開。

1953年3月(農曆正月十五日),金三角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爆發了。無論是武器還是人數都佔絕對優勢的緬軍,從南北兩線向國民黨殘軍發起攻擊。李彌佈置了三道防線——南線、北線、拉牛山——狙擊敵人,自己則坐鎮孟薩總部和曼谷遙控指揮。

戰鬥開始了,克欽民族軍的獵手們迫不及待地發起了攻擊。山地叢林是他們展示才藝的最佳舞臺,弓箭長刀,步槍、機關槍,在他們手裡發揮到極致。這些像山貓一樣靈巧的山頭兵,像黑暗之神一樣神不知鬼不覺突然降臨在漢人入侵者面前,用冷槍毒箭或者寒光閃閃的克欽長刀,爲自己的對手編織死亡的天羅地網,把遮天蔽日的森林和高山大壑變成了埋葬漢人軍隊的墳墓。他們巧妙利用地形進攻,時而從樹後躍起,時而從看似不可逾越的懸崖絕壁攀援而至,用各種武器對敵人掃射,用古老的弓箭無聲地幹掉漢人哨兵,用長刀砍下敵人頭顱。漢人甚至不知敵人來自何處,便倒地送命。

孟浪一戰,國民黨殘軍一連人竟然在來不及抵抗的情況下被消滅,許多人還沒有看清敵人就稀裡糊塗丟了性命。接下來南版、昆信直至小龍寨,國民黨殘軍都難以抵擋克欽兵的兇猛攻勢。國民黨殘軍風聲鶴唳,只好丟掉陣地向薩爾溫江東岸潰退。克欽兵首戰告捷,前鋒直逼地勢險要的塔科渡口。

幾乎與此同時,南線戰場的國民黨殘軍也被英印國際軍團打個措手不及。西岸陣地被僱傭軍迅速攻破,許多官兵頭天過節,尚未醒酒,就成了俘虜。國民黨殘軍在上校丹尼爾鄙夷不屑的眼神和嘲笑聲中兵敗如山倒,強大的國際軍團在短短一週內竟連克孟乃、蘭柯、孟畔,掃蕩國民黨殘軍重要據點,然後從南線逼近水流湍急的蘇龐渡口。

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2章 大逃亡(2)第32章 誰的利益(9)第20章 抗爭(5)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39章 撤還是不撤(6)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39章 撤還是不撤(6)第2章 大逃亡(2)第39章 撤還是不撤(6)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2章 天 涯 孤 軍(7)第28章 誰的利益(5)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23章 抗爭(8)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22章 抗爭(7)第33章 誰的利益(10)第12章 天 涯 孤 軍(7)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49章 還我國籍(5)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23章 抗爭(8)第31章 誰的利益(8)第49章 還我國籍(5)第4章 大逃亡(4)第5章 大逃亡(5)第20章 抗爭(5)第21章 抗爭(6)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36章 撤還是不撤(3)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33章 誰的利益(10)第22章 抗爭(7)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19章 抗爭(4)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45章 還我國籍(1)第1章 大逃亡(1)第17章 抗爭(2)第29章 誰的利益(6)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54章 還我國籍(10)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20章 抗爭(5)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45章 還我國籍(1)第16章 抗爭(1)第3章 大逃亡(3)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19章 抗爭(4)第22章 抗爭(7)第21章 抗爭(6)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13章 天 涯 孤 軍(8)第18章 抗爭(3)第23章 抗爭(8)第37章 撤還是不撤(4)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36章 撤還是不撤(3)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16章 抗爭(1)第8章 天 涯 孤 軍(3)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21章 抗爭(6)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17章 抗爭(2)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35章 撤還是不撤(2)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28章 誰的利益(5)
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2章 大逃亡(2)第32章 誰的利益(9)第20章 抗爭(5)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39章 撤還是不撤(6)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53章 還我國籍(9)第39章 撤還是不撤(6)第2章 大逃亡(2)第39章 撤還是不撤(6)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2章 天 涯 孤 軍(7)第28章 誰的利益(5)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23章 抗爭(8)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43章 撤還是不撤(10)第22章 抗爭(7)第33章 誰的利益(10)第12章 天 涯 孤 軍(7)第7章 天 涯 孤 軍(2)第49章 還我國籍(5)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23章 抗爭(8)第31章 誰的利益(8)第49章 還我國籍(5)第4章 大逃亡(4)第5章 大逃亡(5)第20章 抗爭(5)第21章 抗爭(6)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36章 撤還是不撤(3)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33章 誰的利益(10)第22章 抗爭(7)第24章 誰的利益(1)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19章 抗爭(4)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34章 撤還是不撤(1)第45章 還我國籍(1)第1章 大逃亡(1)第17章 抗爭(2)第29章 誰的利益(6)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26章 誰的利益(3)第54章 還我國籍(10)第10章 天 涯 孤 軍(5)第20章 抗爭(5)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45章 還我國籍(1)第16章 抗爭(1)第3章 大逃亡(3)第51章 還我國籍(7)第46章 還我國籍(2)第27章 誰的利益(4)第19章 抗爭(4)第22章 抗爭(7)第21章 抗爭(6)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13章 天 涯 孤 軍(8)第18章 抗爭(3)第23章 抗爭(8)第37章 撤還是不撤(4)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36章 撤還是不撤(3)第40章 撤還是不撤(7)第16章 抗爭(1)第8章 天 涯 孤 軍(3)第41章 撤還是不撤(8)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第38章 撤還是不撤(5)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21章 抗爭(6)第42章 撤還是不撤(9)第50章 還我國籍(6)第14章 天 涯 孤 軍(9)第6章 天 涯 孤 軍(1)第17章 抗爭(2)第48章 還我國籍(4)第35章 撤還是不撤(2)第9章 天 涯 孤 軍(4)第28章 誰的利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