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

徐平眯眼迎着陽光發了一會呆,好像看見了這個天下的光明。心有所感,微一轉頭看殿上坐着的趙禎,正在看着自己。與自己目光相交,趙禎微笑着點了點頭。

忽然間徐平想起了自己中進士的時候,唱名的那一刻,記不清趙禎當時是不是也是這樣的表情,這樣的動作。徐平偷偷向趙禎回送了一個微笑,這是他們的默契。

徐平來到這個世界,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建功立業。他跟趙禎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私下交往,少年的時候兩人還有時候在一起聚一聚,長大了,各有各的生活。

趙禎和徐平的君臣關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事情心照不宣而已。在覺醒自己的文明意識,真正胸懷天下之前,碰到今天這個自己講理政的關鍵時刻,陽光照過來重現當日唱名時的場景,內心一定會長出一口氣。這樣一件事情,說不定就會趙禎更相信自己。

當文明在徐平的心中覺醒,胸懷天下,這就是徐平和趙禎之間的一個小玩笑。就跟大家碰面,說今天我出門聽見喜鵲叫,你也聽見了,真有意思。現在徐平跟趙禎只有身份地位的區別,脫下了這身公服,大家都還是個俗人,該一起喝酒一起喝酒,該一起吃肉一起吃肉。沒這個興趣,大家各自回家過自己的小日子。穿着公服犯了錯,誰犯錯處理誰。自己犯錯,趙禎貶自己的官,趙禎犯錯,自己把趙禎流放,讓他一個人反省去。

五代皇帝更換稀鬆平常,一言不合殺皇帝全家是家常便飯。皇帝想明白了,寧願一個人呆着反省,也不想被殺全家,這種意識反而在地位最高的皇帝身上先產生出來。於是他們寧願,把政權的把持者,從一羣拿着刀的武將換成這麼一羣士大夫。這是統治者的自然反應,皇帝的位子甩不掉,先弄得安全點。

這就是公天下,來自於祖先文明傳承中,該如何在政權中擺正自己的位置。

政就是正,自己的位置擺正了,施政自然也就順暢了。

儒之稱爲學,不稱家,因爲只是對過去文明的記述。後面加進典籍來的,都是在天下未成的時候,治理者從過去的文明興衰中找辦法,學着他們的辦法一點一點試,慢慢修天下之德的過程。儒在官不在民,就是這個意思。不是當了官就是儒了,而是來學了,纔是儒了。儒生之類的稱呼,是指準備進入這個隊伍中來的人。

學祖先的理政怎麼學?從哪裡開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文明的世界裡說話就是這麼簡單明白,不帶修飾,也不含任何褒貶和愛憎。沒有明德,就是沒有胸懷天下,還有困惑,要解惑。讀經典的過程不是從裡面學施政的理論,那裡面沒有,只是在明德。

當你最終無惑,在精神上認識到了,周圍的人跟你沒有不同,他們做出任何選擇都無關對錯。做出跟你不同的選擇並無品德好壞、聰明愚蠢的區別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在精神上毫無高下之分,這就是明德。明德,自然就進入了祖先留下來的精神文明世界。

來到了精神文明世界,從典籍裡自然而然就看見了祖先留下來的文明,看見了天下的興衰。胸懷天下,指的就是思想從個人中解脫出來,找到了跟自己有同樣精神文明傳承的人。在這裡面,大家跟祖先一樣,沒有什麼高下之別,思想上沒有爭。

明德,則典籍記載的文明興亡一眼可見,不會再去討論記載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問別人是解惑,別人是替祖先在向你解釋。在精神上他不比你高,因爲知道的只是祖先在靈魂裡留下來的文明記憶,沒有比你多,也沒有比你少。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就是一句感慨,自己努力一輩子也沒比別人強。學通了發現原來人在精神領域沒有一丁點的高下差別,反而是在術上有你懂我不懂。明德的學儒之人不會岐視百工和農民,反而會尊敬,他們有自己所不能通的知識,自己卻沒有他們不懂的知識,只是人家沒在這上面用功,沒有通而已。

明德,就看見了自己祖先文明的起源。

天地分,人生,不是說人是由天地生出來的,而是祖先們認識到自己是人,聚到一起凝聚文明,起點就是天和地。那些典籍,就是演示在面前的神話故事。

文明的起點,祖先聚到一起,決定組建一個大家庭。他們指頭上爲父,稱天,指腳下爲母,稱地,這一羣人就是天地之子。各人的小家從屬於大家,大家照顧小家。

這個天地文明的政治,一切都是圍繞在怎麼維持這個家,理政就是持大家。

政本初心,就是執政者,要找到每個文明發展的關鍵節點,那個時候讓文明維持住大家庭不散的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一切制度和施政皆可變,這些關鍵原則非生死關頭不改。

人的靈魂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屬於自己的,一部分來自於文明的傳承。文明的傳承是靈魂的種子,在這個傳承上形成各種各樣的性情,各種各樣的態度。

人超脫了自己後天附着在靈魂種子上的性情,在精神上就進入了祖先所留下來的文明世界。精神世界是由當初文明形成時指父爲天的天,和指地爲母的地所形成的,後來這個文明內的人一直在這個原則下處理內部事務,漫長的時間形成了自己的傳承記憶。

文明不絕,這個維持大家庭不破的精神世界就不滅,政治一直在這個天地進行,是一個有別於現實世界的地方。宗教文明中,這就是宗教的神廟。而天地文明中,這一羣人的祖先只相信自己人,要神他們就自己當神,要鬼他們自己當鬼,一切都由自己來決定。

進入了這個精神天地的文明世界,就學會了文明的語言。因爲進入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徹底無私,覺醒了文明記憶的人,典籍裡帶着私的記載,文明語言裡的感情,都被從這個世界裡去除了。文明世界裡的講話簡單直接,不含善惡褒貶,一聽就懂,這叫無惑。

徐平來這個世界是捏着鼻子在讀聖賢書。因爲他前世一個偉人說過,如果我們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前世聽不懂,進了這個世界一聽就懂。這就是在說一句大白話,小康時代不能用別的辦法達成治世,就不得不放棄從外面學來的辦法,重新去尋找祖先留下的辦法。他覺得試試不用祖先傳下來的一套舊規矩,能夠更快地跑步進入大同社會,或者是爲了聚內而對外。

他的時間不夠了,試不出來這個辦法的結果,只能把任務留給後人。

政治去除了迷霧,就看清了在幹什麼。徐平進行軍改,用士大夫參軍,就是學了前世那個偉人的辦法。武德充沛,用武德補文德,文德充沛,用文德補武德。政治只要留住了祖宗文明形成時的原則,制度和施政一切可改,隨民心所欲。

後來隨着生力發展和人的慾望的發展,越來越不能實現相對滿足,內爭外爭不斷,這個天地之大家也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經過了漫長的動盪,最終他們還是決定重新走到一起來,像祖先一樣生活。指出來的父和母不能解決紛爭,他們決定一部分人去扮父親,一部分人去扮母親,自己來代替父親和母親做決定,來維持住這個家。

一部分進入政權的象徵,最初的明堂,後來的朝廷、衙署之類,扮演父親。剩餘的人在政權治理下生活,以自己的心代母,來查父親的施政。

政治嚴肅嗎?政治一點都不嚴肅。天地文明面臨天地不得不分的時候,用了一個孩子們一羣去扮演父親,一羣去扮演母親的辦法,來維持自己政權家的凝聚力。只要在這個文明內尋找凝聚力,循着歷史一步一步形成政權向心力的軌跡,一直用扮演的方法施政。

穿公服是扮,治國理政是演,去除了自己的私心,大家各自在天下扮演父親和母親兩個角色。官員要穿公服,因爲他們不能真絕自己的欲,脫了公服還有生活。官員穿上公服之後的威嚴,來自於扮演的父親的角色,就是父嚴。穿上了公服,還做自己,有扮而無演就叫裝。你在這裡裝,沒有人理你。不能進入這個人羣的政權內部的人,就是吏。

此時文德殿裡,其實就是一羣人穿上公服,各有各的位子,一本正經地扮演着父親的角色。只有自己也有了這個意識,才能真正認識到他們在幹什麼。

這個過程,其實跟宗教文明非常相似。如果文明需要神才能治理,他們就自己來做這個神,要鬼才能讓神跟人相通,他們就自己來做鬼。

徐平在這裡一人壓衆人,要一道德,不是因爲他聰明,也不是因爲他能幹,到了這個層次那些評價就沒有用了。美醜、高矮、胖瘦、智蠢等等,只是祖先在文明形成的時期來形容身邊人的,沒有任何高低貴賤的分別。後來有區別了,是文明消散,這些區別跟滿足自己多少慾望掛上了鉤。徐平靠的,是那多出來的一千年,包括殿裡的這一羣人,傳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一道德這幫人已經完成了,徐平只是穿越千年而來,把這個結果告訴他們。

尋到了天地初心,則政治就是那麼一回事。政權要民忠,忠從哪裡來?忠義,兩個字就告訴你了對民示義,忠自然就來了。政權對民的心不能強求,而民對政權可以撒嬌,這是父嚴母慈的施政邏輯。政權的嚴,只能從對制度一絲不苟上表現出來。

典籍裡對這些人的情緒反應,留下最多的就是抱怨。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諸如此類,史不絕書。他們來做官扮演父親,只是找不到管理這個大家的父親和母親,只好自己來扮演。穿上公服就不是自己,脫下了公服才能放縱一下。一切的威嚴都來自於身上穿的衣服,那個時候他不是自己。屬於他自己的,只有死後給一個功過評價。這評價有多少意義也說不清,因爲功過自在人心,好像那個身後名也沒多少意思。

要調和制度死板和民心多變的矛盾,還要有一個人來扮演皇帝。行天聽,查民心,制度不能執行的偶然狀況由他來幹。他就是這個政權的象徵,扮演天下之民的父親。皇帝最重要的任務是查民心,不斷地讓政權向民心這個母親靠攏。

趙禎的評價是萬事不會只會做官家,他本來就是扮演的皇帝,多一點都不想幹。這天下又不是他家的天下,他是在皇宮裡上班的,憑什麼要比別人多出力。

文明世界的政治其實就是兒戲,因爲沒有人教他們怎麼來讓人與人相處,他們要結成一個羣體,必須一切要去自己摸索,一點一點去試。文明還沒長大,他們只好用兒戲的辦法來處理政治。童言無忌,文明政治中的語言淺簡直白,只是簡單說一件事情,沒有背後不告訴人的真相。文明遠去,後人只是不能明白他們爲什麼這麼說,爲什麼這麼做而已。

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人,歷史就只是娛樂,愛恨情仇只是文明留下的痕跡。

後人的政治,是從這些文明的碎片裡面繼承來的。後人認爲,歷史上那件事,傻子都知道要怎麼做。但在文明世界裡,他們必須遵守文明的約定是一,很多事情確實不知道怎麼做是二。文明的政治還處在兒童探索期,後人看到的別的文明碎片他們不知道。

一個政權,就是這樣用持之以恆的施政原則,強構了一個精神世界出來。在這個精神世界裡維持這個文明下的人心不散,這就是文明世界的政治。當去除了文明內核,纔會看起來跟世俗政治有相似之處。

進入到了這個虛幻的世界實施現實統治的人,有奸有邪,有賢有良,有私心的,有大公無私的,什麼樣的人都有。理想歸於理想,現實終究還是歸於現實。

進入這個精神世界的人,扮得可以不象,但是演得一定要真。趙禎就是扮得像,演得真的皇帝。穿上公服一本正經,脫下公服回到後宮放縱無度,氣得外面的朝臣跳腳。

文明世界的政治,在世俗世界的人看來,就是大家一起演一場戲。有的文明認爲這種戲有觀衆,就成了宗教文明。有的文明根本就不在乎有沒有觀衆,比如源自中華上古的這個天地文明,天地分開之後的天下文明,這場戲不管需要什麼樣的角色上場,他們都讓自己人扮演。不是自己人進到這裡面來,就是在搶他們的戲,奪他們的精神文明世界。

文明爲什麼要構築這樣一個虛幻的精神世界,持之以恆地讓其成爲真的一樣,文明世界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也不知道將走向何方。他們只是出於一種本能,維持住羣體,凝聚住人心。或許僅僅是面對外敵時的自保,或許是堅守祖先傳統的一種誤會。

在俗世的人看來,文明的政治一切都是假的,不但是執政者是假的,就連老百姓也都是假的。每個人不但有真實的自己,還有一個屬於每一個人的角色。

俗世政治中堅持的正義、真理、公平等,在文明世界中只是手段,有用就用,沒有用就改別的。那些追求,本來就是從文明政治的碎片中崩出去的。

對於徐平來說,明白了這其實就是大家按照祖先留下來的凝聚人心的原則,來滿足天下之民慾望的戲,反而是一種解脫。物質慾望不滿精神補,精神空虛了先用物慾填,大家總是要在這個小康之世開開心心地活下去。

捧笏對呂夷簡道:“修天下之德,朝廷當政本初心,從民所欲。政本初心,祖宗何以開天地,治天下也。從民所欲,治當今之民,以遺子孫也。朝廷之本在民心,故對民只宜示恩義,不可被其怨。何以示恩義?如朝廷欲修路,必查民心,從民所請,切不可官自修路以邀恩義。邀之則民怨,徒勞而無功。”

政權就是要讓民感恩的,這就跟哄小孩一樣,你想要我給你,印象才深。你什麼都不知道我就做了,該有的感激不會有,還可能招致報怨。查治亂,只是維持民心的手段,治亂本身不是目的。治亂,終究還是來自於民心,不是一直崩住,只能治不能亂。合理控制住節奏,儘量把民心收到政權來,節奏不好,就會散民心招民怨。

“朝廷不可被其怨何也?有官必有吏。以吏代官政亂,以官代吏民怨。官立制度,吏代爲施政。民感恩則官制收其心,民有怨則歸於施政之吏,此理政之大要也。”

官吏之別,有各方各面的原因,但根本的一條就是政權和民衆的防火牆。施政出了問題則把責任推給他們,施政民心歡悅則歸於政權,政權只要恩不要怨。

這一點很不厚道,但官服一穿官也不是自己了,沒有什麼良心過不去的問題。知道了民心是政權之本,俗世中的大量政治原則這裡就不存在了,該不厚道就不厚道。執行層是最容易招致民怨的一層,要牢牢用制度控制住,還要從政權中摘出去。

“官選賢與任能,吏或臨之以威,或啖之以利,無定法。朝廷錢糧充裕,則於吏啖之以利,高薪養其廉,此朝廷之憫也。朝廷錢糧緊缺,則臨之以威,重法窮治,此朝廷之嚴也。朝廷之重法,施於吏不施於民,免招民怨也。”

財政充足,政權向民間散財,吏也跟着沾光,高薪養廉。財政實在沒錢,那就大棒子招呼着,不惜施以嚴刑酷法。總之朝廷不好的事情,儘量壓在吏這一層,不要專導下去。

“官衙之吏,或抄寫,或錢糧,用其能也,宜厚養之,固其心。代官親民之吏,則不宜僱,只可輪差。朝廷錢糧足時,用下等民戶,官募給其錢,以結民心。錢糧不足,則差上等民戶,以助天下,錢或少給或不給。”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凡是直接執行朝廷政策的,最基層的吏,不要從別的地方招募人來,從管下的民戶裡直接輪差。財政充裕,讓窮人當吏,官方給高一點的工資。財政緊的時候,則用富人當吏,少給錢或者不給錢,節省經費。

從治下百姓輪差,則好壞都是他們當地人的事,官方隻立制度,只查制度執行。制度讓百姓不滿意,一面逼着吏執行,一面官方出面進行調整緩解。

總而言之政權的施政方法就本着一條原則,做得好是政權制度立得好,做得不好讓百姓不高興了,是執行的人能力不行。從大的方向政權當然是要讓百姓過好,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很容易好事辦成壞事,不能讓政權背這口鍋,那就專門招一批來職業背鍋的。

這是文明政治施政原則,收民心第一,做事就二。

世俗政治中,政府累死累活,老百姓牢騷滿腹,誰都覺得對方不是什麼好人。在文明政治中不能這樣,不管政權做什麼事都不是給百姓做好事,都是百姓想要這個,政權纔出面去滿足他們的慾望。哪怕是政權想做這件事,也會想辦法讓百姓先提出來,變成是讓他們提要求,政權來滿足。文明政治沒有真假,只有更假。

主動幫老百姓做事,想讓老百姓覺得自己好,那是官員有封建思想。大一統天下,百姓只能念政權的好,不能念官員的好,誰讓老百姓交口稱讚就查誰。老百姓感覺得到的一切的好處,都是由制度帶來的好處,跟誰也沒關係。

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99章 搞事情第64章 金光頂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55章 合作社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16章 對衝第207章 離別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61章 意外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25章 歸正人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章 太后崩殂第198章 演練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71章 意外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9章 理通事順第42章 劉小妹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61章 轉機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36章 釀酒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235章 天機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12章 黑吃黑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67章 猜測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37章 階級法第298章 試用期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206章 望遠鏡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98章 試用期第3章 屬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44章 僵局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80章 轉機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0章 野味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1章 治術(二)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31章 購物券第46章 外戚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34章 救星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95章 強兵策第40章 出人意料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87章 時差第14章 茶法第35章 衆說紛紜
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99章 搞事情第64章 金光頂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55章 合作社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16章 對衝第207章 離別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61章 意外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25章 歸正人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章 太后崩殂第198章 演練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71章 意外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9章 理通事順第42章 劉小妹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61章 轉機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36章 釀酒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235章 天機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12章 黑吃黑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67章 猜測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37章 階級法第298章 試用期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206章 望遠鏡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90章 捉襟見肘第298章 試用期第3章 屬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6章 活在洛陽第144章 僵局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80章 轉機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0章 野味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1章 治術(二)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31章 購物券第46章 外戚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34章 救星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95章 強兵策第40章 出人意料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87章 時差第14章 茶法第35章 衆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