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允許孩子適當表達憤怒

人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憤怒、悲傷和恐懼。憤怒是個人意願或需求不能達到或一再受到妨礙而逐漸積累引起的一種激動、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體驗。當孩子怒氣衝衝或大發脾氣時,也許並非無理取鬧而已,怒氣往往掩蓋着內心深處的傷痛或某個可怕經歷帶來的恐懼。孩子在憤怒中往往講不出恐懼的真正緣由,我們應該穿越孩子的怒氣,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給予足夠的關注,引導孩子合理的表達和疏導消極情緒。

孩子憤怒的時候

怒氣掩蓋着內心深處的傷痛

憤怒的孩子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他的內心是驚恐不安和悲傷的。一件很小的事會使他感到自己受到嚴重威脅,而且他除了奮起反抗外別無選擇。他還感到孤獨,認爲沒有人能理解他,沒人願意向他伸出救援的手,所有的人都想傷害他。孩子天生渴求溫情和友善。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狂暴地打他的親人,你可以假定他正處於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是以這種狂暴的方式籲請人們注意這個事實:他受到了傷害,需要幫助。

孩子悲傷的時候,哭泣可以排除他們的悲傷。孩子害怕的時候,哭泣、發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們的恐懼。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發過脾氣之後他們能夠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孩子憤怒的時候,卻沒有確切的、與生俱來的康復途徑可循。憤怒好比一道鐵絲網,父母必須越過它才能靠近驚恐而又充滿痛苦的孩子。一旦學會如何靠近憤怒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擺脫造成他們憤怒的主要原因——懼怕和痛苦。

孩子的怒氣通常掩蓋着某個可怕的經歷

當孩子感到處境危險,或經常獨自一人、無人做伴,或見到別人受到傷害,都會強烈地感到恐懼。在這種時候,他們幾乎總會由於過度驚恐或爲恐懼所壓倒而無法抗爭。面對危險,正常的反應是全力抗爭。然而巨大的恐懼會使孩子處於消極狀態。他們會退縮,發呆,或默不作聲以求逃生。這些駭人的時刻會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記。在脫離危險之後很久,他們仍然會感到懼怕。他們的懼怕既來自那件他們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來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動的處境的體驗。

你只要回憶一下自己做過的最可怕的噩夢,就可以知道什麼是恐懼。我們大多數人都夢到過自己在該拼命逃跑的時候卻邁不動腿,要喊救命的時候發不出聲。人們在這種陷入絕境情況下的感覺與深藏在許多孩子心中的懼怕很相似。

很小的不快可能會觸發孩子很久以前的經歷留下的恐怖感。儘管此刻他並未面對嚴重威脅,他的行爲正如那次一樣,因感到孤獨和驚恐而作出自衛的反應,他憤怒。如果他是個幼兒,坐在他旁邊的小朋友若擠了他一下,他會伸手抓他的頭髮。大些的孩子在受到別的孩子逗弄時,可能會大打出手。當然,此時這個孩子的反應是沒有道理的——此時並不存在實際的威脅。憤怒的孩子是在與一個不存在的敵手爭鬥。昔日的恐懼仍然纏繞着他。使他誤把那些無害的事物認成昔日危險又重現了。你肯定已經發現,此時告訴他沒有必要緊張是毫無效果的。此時,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邊,幫助他處理他的恐懼和悲傷。

孩子在憤怒中講不出恐懼的真正緣由

一個孩子不可能告訴你說,“我怕得要命。就像當年我出世前在媽媽肚子裡憋了三個小時那次一樣給嚇壞了。”但只要別的孩子擠碰了他,他就會驚慌失措,或大發脾氣。他也不可能說,“我嚇壞了,就像我去年那次碰傷了頭一樣害怕。”可當你要幫他處理擦傷的膝蓋時,他卻會踢你,要你別碰他。以往可怕的經歷的各個細節會留在孩子的記憶中。深深地影響他的思維舉止,但又不總是能爲孩子自己所意識到。孩子通常不可能直接處理有關的經歷。那些記憶就像紮在肉中的刺一樣,會干擾孩子的日常生活,使孩子甚至在別人要關懷和親近他時也作出憤怒的反應。你可能從來也不知道孩子的有關記憶是什麼。好在孩子不需要我們完全瞭解他們的內心活動。他們在試圖排除那些使他們“失常”的情緒時,只需要我們的關注。

你的目標是穿越孩子的怒氣

儘管他對你發怒,堅決要你走開。對你不信任,你也要慈愛地留在孩子身旁。孩子會努力要把某個隱藏得很深的傷害驅逐出去,但是還沒有感受到足夠的愛使他能夠做到這一點。此時,你不能強使他感到被愛,但你可以堅持給他以關懷。直到他把那個傷害排除掉。經過尖叫、發抖、冒汗和大哭這些能釋放出隱藏在深處的傷痛的(卻令旁觀者感到心煩意亂的)過程,孩子會驚喜地發現,在他一直對你發火的時候,你始終在他身邊。

美國心理學家雅克?希拉爾(jaquesrier)說:“憤怒是一種內心不快的反應,它是由感到不公和無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無論是一觸即發,還是一味隱忍,憤怒都是壞情緒的紅色警報。“憤怒告訴我們,別人對我們使了壞,或者我們內心的願望無法滿足。”心理學家艾耶?古羅?勒內(r)說:“我們必須要傾聽自己的憤怒,因爲它能幫助我們保持個性的完整。”

很多時候,我們不但拒絕承受別人的憤怒,也不想表達自己的憤怒。其實,只要方法恰當,憤怒也可以表達出來。一味隱忍可能會讓憤怒更加強烈地爆發,關鍵是找到一個平衡點。毫無疑問,認清自己的需要,學會表達憤怒,就是和他人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憤怒。男女有別

人們一度認爲憤怒是一種雄性情感。然而,雷斯利?布魯迪(raselybroudy)在《兩性情感與家庭》一書中卻指出:“認爲男性表達憤怒多於女性的看法,並不準確。”一般來說,男性更多地以攻擊性的方式表達憤怒。而女性則常以口頭方式表示。而在親密關係中,女性往往在爭吵時的態度更爲激烈,甚至比男人更傾向於暴力。

男性發怒的原因常常是由於權利受到威脅,比如想做某事卻被禁止;而女性則是因爲別人的行爲不符合自己的意願,尤其是感到被拒絕、被忽視和嫉妒時。托馬斯教授說:“女性常常希望某人或某事有所改變,但自己卻無能爲力,又看不到出路,於是發怒。”心理醫生多麗絲?赫爾明(dorishellmin)在《感覺能力》一書中指出:“女性更多地是在家裡發脾氣。她可能會在工作中忍受上司的無理而一言不發;而在家裡,孩子磨蹭卻能氣得她大怒,暴跳如雷。”

社會規範也在左右着人們對男女表達憤怒的接納:在某種程度上。小男孩的攻擊性是得到認可的。男人提高嗓門,或者想動手捍衛自己,往往被認爲是男子漢氣概;相反,女人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就有可能被看成是潑婦,形象大損。

壓抑還是爆發

心理治療師讓-包羅?奧斯特說:“有一個誤區是。從小我們就被教導不要讓怒火釀成苦果,害人害己。”

然而壓抑憤怒會引起一系列的機能障礙:不滿情緒會轉化成一種內心的狂躁,讓神經飽受考驗,甚至變得更敏感易怒;怒火很可能會找到一個替罪羊,發泄在無辜者身上。最關鍵的是,壓抑憤怒並不能真正保護自己的利益,反倒增加自己無能的痛苦。最後。身體會慢慢用不易察覺的病痛來消化這些情緒。“那些壓抑的怒火會迴轉頭來對自身進行攻擊。長此以往,我們的身體就該遭殃了,比如背部疼痛、潰瘍、銀屑病等等。”奧斯特說。

一項基於面部表情觀察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只要不是過於激動,憤怒對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當出現緊張情緒時,那些以短暫的憤怒做出反應的人,會有一種控制和樂觀的感覺。而這正是那些反應爲害怕的人所缺乏的。

心理學家詹尼弗?萊納(r)說:“在令人緊張害怕的情況下,憤怒是一種合適的情緒。憤怒不是壞事。事實上,憤怒比恐懼對人的健康更爲有利。”當然,長期的爆發性的憤怒或者對外部世界持有一種敵對情緒,則對健康有害。

發怒三步曲

“怒火的背後總是隱藏着痛苦。”奧斯特認爲,“但是不分青紅皁白地亂髮脾氣也是愚蠢的。”必須學會把失望的這種能量向外發泄。當憤怒來臨時,試試下面的“發怒三步曲”:

●分散注意

當突如其來的憤怒襲上心頭,言辭衝撞歇斯底里只能讓局面變得更糟。此時最關鍵的是保持冷靜。這不太容易,但你可以試試:默唸從1到10;去一個無人的地方大聲喊叫;摔打枕頭撕紙片等,轉移注意力;或者給好朋友打電話傾訴一番好了。只有剋制對刺激物的瞬間情緒反應,你才能進入下面更理性的環節。

●理清思緒

注意到了嗎?有時候只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就能讓你變得氣急敗壞,怒不可遏。到底是什麼點燃了你心中的怒火?試着問問自己這些問題——是你感到受傷害嗎?他/她是有意還是無心?“別人肯定是故意的”,你肯定自己沒有弄錯嗎?是不是你太敏感的原因?情況真的嚴重到你暴跳如雷嗎?有沒有不發怒卻能解決問題的方式?你大吼大叫倒底是想達到什麼目的?讓對方望而生畏,還是希望和他溝通?......天呀,如果是在盛怒之下,你根本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但是,你應當試圖回答這些疑問。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

●表達不滿

一旦覺得已經控制了情緒,你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但請注意,要真誠,也不要降低自己的原則。心理學家托馬斯?高登爲我們推薦了一個方法: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和對方說哪些行爲讓你感到不滿:“當你......”;說出自己的感受:“我覺得......”;和對方分享你的期望:“我希望能這樣,因爲......”;表達你現在的需要並說明原因:“我請你......是因爲......”,等等。

不要忘記你的目的是重新找到關係中的平衡。不要滔滔不絕,不要不容對方說話,也不要在他/她面前讓步。只有找到修整你們關係的方法,才能真正達到目的,讓每個人都保留自己的完整性。“表達憤怒的好處遠遠不止是出了口惡氣”,奧斯特說:“它的可貴之處是重建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所以,好好地小小地發一次怒,會讓我們找回和諧。

憤怒的風險

容易憤怒與不友善的男性易患心臟病,但這個結果並不適用於女性。美國密蘇里大學首席研究員認爲:憤怒的人更容易受到嚴重的傷害,憤怒的男人面臨的風險要比女人高。另外,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一些婦女之所以易怒和情緒化,可能和她們體內一種變異的“憤怒基因”有關。女性大腦內有一種基因,它能產生複合胺。在易怒的女性體內,這種基因發生了變異,它使複合胺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越易動怒的女性,這種基因的變異就越明顯。

發怒時身體會怎樣

憤怒情緒就像衝鋒號,會令身體進入一種“戰鬥”狀態:腎上腺分泌出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短促而淺,肌肉緊張,大腦處於高度警覺狀態。同時,心臟輸入四肢的血量也開始增多,而消化和免疫系統卻幾乎完全關閉。在《奪命怒火》一書中,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威廉姆斯教授指出:“憤怒造成的典型緊張反應,使我們處於戰鬥或逃避的精神狀態中。”這種狀態,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

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28章 財由心收2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28章 背影漸行漸遠的修行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50章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3章 愛的語言3第8章 後臺朋友第25章 他心通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83章 四梵行2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3章 靈性修行週期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22章 我是誰第二 卷大隱隱於市前言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54章 成長空洞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14章 兒子的夢第26章 相由心生第59章 陰陽八卦第20章 輪迴4第33章 看潛意識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13章 渡6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82 章 四梵行1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2章 成爲心理諮詢師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19章 輪迴3第1章 愛的語言第82 章 四梵行1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28章 參禪開悟第23章 癔症第24章 撞客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14章 兒子的夢第66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1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19章 一切問題本不存在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6章 天力給我的靈示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2章 渡5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17章 輪迴1第8章 渡1
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28章 財由心收2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71章 慈悲喜捨(4)第28章 背影漸行漸遠的修行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50章 我們到底從哪裡來第61章 以愛的名義第18章 清除幼年傷痛的種子第3章 愛的語言3第8章 後臺朋友第25章 他心通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24章 衣櫥與鼻竇炎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0章 用自性之光照亮自己第52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第83章 四梵行2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20章 涅磐的體驗第3章 靈性修行週期第53章 化解前世的恩怨情仇2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50章 “定家神針”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72章 療愈自己的貴人2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9章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第22章 我是誰第二 卷大隱隱於市前言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54章 成長空洞第116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4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99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14章 兒子的夢第26章 相由心生第59章 陰陽八卦第20章 輪迴4第33章 看潛意識如何掌控你的人生第30章 看清你的婚姻模式第13章 渡6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82 章 四梵行1第9章 亞斯伯格綜合症第24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第15章 靈魂伴侶(3)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9章 迴歸自性之旅2第61章 煩惱即菩提第12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2第2章 成爲心理諮詢師第41章 內心強大的孩子第19章 輪迴3第1章 愛的語言第82 章 四梵行1第11章 謙卑的修行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28章 參禪開悟第23章 癔症第24章 撞客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21章 好大一棵樹---系統排列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軟存活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95章 孩子的問題是自己的恐懼開出的花第14章 兒子的夢第66章 內在頑皮的小姑娘1第11章 真正的快樂第19章 一切問題本不存在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22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2第7章 出於愛去做事1第28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2第6章 天力給我的靈示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10章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學會愛第110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2)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39章 用減法生活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2章 渡5第25章 處理情緒之痛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17章 輪迴1第8章 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