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有賞

洛陽,太極殿內。

“夏侯公已經很年邁了,往後,你要更多的幫助他,接替他手裡的差事,這中軍的操練,是不能中斷的,雖說如今四周都沒有什麼外敵,但是中軍不能失其銳!”

曹髦對坐在他身邊的羅憲如是說道。

羅憲只覺得有些離譜,臉色格外的複雜。

他在大魏都快混成中軍的領袖了。

再混下去,怕不是要執掌整個中軍?!

此刻,羅憲甚至都有點想不起當初自己來洛陽的目的了,當初自己來洛陽是爲了什麼來着??

曹髦卻很是認真的說道:“中軍諸事,你定要盡力!”

“唯!!”

羅憲回答的很是堅決。

曹髦對各地的軍隊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裁減,保留精銳,其餘軍戶解散回家,世兵制的危害歷歷在目而中軍也從當初誇張的二十萬精銳的規模,減到了十萬人左右。

曹丕時期的中軍差不多就是這樣的規模,後來司馬家因爲不放心各地的將軍們,纔開始瘋狂的暴兵,增加中軍的規模。

結果地方也暴兵,導致大魏的軍隊數量來到了一個極爲誇張的地步。

維持這麼龐大的軍隊,對國庫的負擔極大,而且很沒有必要。

常備軍隊太多是搞不了經濟的。

至於爲什麼羅憲能不斷的升官,甚至還是這種核心的官職。

那是因爲羅憲的出身。

羅憲不是北人。

曹髦爲了壓制本土的大族,就只能去多用一些外地人,蜀人和吳人在北方都沒有根基,可以提拔。

況且,這兩者都已經滅亡了,吳尚且不敢說,至少在蜀,魏的統治已經有了基礎,百姓們過的比以往好,沒有了頻繁的戰事,大多都擁有了耕地,沒了人頭稅,安居樂業那邊的造反者越來越少。

就是有大族帶頭謀反,跟隨他們的人也幾乎沒有了。

有好日子過,沒有人會去懷念前朝。

因此曹髦也更傾向去用一些蜀人,當今廟堂裡的蜀人不算少,地方上也出現了不少蜀地出身的太守。

這些人跟北方大族不是一夥的,曹髦能放心去用。

當今中軍的夏侯獻已經非常年長,已經沒有辦法披着甲冑去參觀軍隊了,如今曹髦放在中軍的左右手。

分別是李昭和羅憲。

李昭是曹髦最初的侍衛隊長,是曹髦的絕對心腹之一,這些年裡四處作戰,立下多次功勞,官拜將軍,獲爵,另外一個則是羅憲。

往後的中軍統帥,曹髦可能還會再找個可靠的宗室來擔任。

曹髦這次找羅憲,是因爲近期內有人稟告又有人開始擠破頭往中軍跑,給自己鍍金,曹髦就希望羅憲能加強操練,勿要讓害蟲靠近中軍。

羅憲再三保證絕對會嚴格督促中軍操練,這才離開了太極殿。

在他離開之後,張華拿着西北的戰報走了進來。

“陛下,這是馬隆令人送來的。”

馬隆所送來的,正是樹機能擊破賊寇的事情,對此,曹髦沒有任何的意外。

作爲歷史上最大的賊寇頭目,樹機能打不過這些人就怪了。

隨着阮籍等人的推動,各地已經開始了教化的第二步。

曹髦的教化分三步,第一步是分散他們,分配公田來安置他們,這第二步就是改姓易風。

而最後的第三步嘛,自然就是鼓勵通婚。

走完這三步,當今這些北方各族基本就沒什麼了,可這並非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就說先前的拓跋部,他們被擊破之後,部內各族逃亡,有人跑到了丁零那邊,據說已經開始了再一次的塞外爭奪戰。

曹髦覺得,這可能是柔然人要提前出現了。

歷史上的柔然部,是在四十多年後,從內亂的拓跋部內分離出來,開始攻打極爲遙遠地區的胡人,隨即逐步佔據整個草原。

而這一次,曹髦加快了拓跋部的滅亡,內亂比歷史上發生的更早,分離出來的部落會繼續在塞外開始“吃雞模式”,最後的的勝者將成爲新的勢力,來填補大魏塞外沒有敵人的缺口。

或許他們不會再叫柔然,但這也是一種必然。

舊的勢力倒下了,新的勢力就會接替他的位置。

塞外的這些傢伙,曹髦就不管了,目前曹髦要解決的是境內這些人,至於往後的塞外之敵。

無所謂,羊祜會出手的!

“送去兵部,讓他們按着軍功進行封賞。”

“唯。”

張華將戰報送給了一旁的近侍,讓他前往送去。

自己則是留在了曹髦的身邊。

“陛下,扶南國的質子到達洛陽已經有三日了,不知何時接見?”

朱應等人前往扶南國之後,就將那邊的太子給送了回來。

效率還是挺高的。

而對扶南國,曹髦還有不少的想法。

他沉吟了片刻,“這樣吧,你且將他接到東堂,朕稍後便過去。”

張華領命而出。

扶南國雖然是小國,但是人家的航海技術還是非常不錯的。

這幫人立國也很早,早期是母系社會,多立女王,到東漢時期開始向中原朝貢稱臣,到如今已經蛻變成了真正的國家。

他們在內部已經結束了部落制,形成了君主集權制的早期雛形,其君王可以委派官員,直接治理各地,可他們的官員卻是世襲的,故而只能算是雛形。

他們跟天竺,中原都有多次的往來記錄。

尤其是跟中原,扶南國的國力在東南亞算是比較強的,畢竟是當地最早有記載的古國,但是跟中原的差距還是非常的大,吳國那樣的大船,他們反正是打造不出來的,不然也不至於給吳國低頭哈腰的,還要派人朝貢送禮。

曹髦希望通過他們與天竺那邊的來往聯絡,從海面上跟天竺取得聯繫。

這個天竺並非是指貴霜,而是泛指印度地區,跟扶南國有往來的,應該是晚期的百乘王朝。

在三國時期,印度那邊也是南北兩大國領着小弟們對峙,北面是貴霜,南面是百乘。

可是在四十多年前,百乘滅亡,分散成了一個個的小國,南邊開始大亂。

曹髦對那邊的情況所知道的也不多,只能是通過扶南國來了解些情況。

而對扶南國的態度上,曹髦心裡還是覺得這裡作爲港口是真不錯

能實控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就以如今扶南內部的制度來說,若是大魏強行要派遣官員進行治理,一定會引起上下皆反。

因爲對方還保持着貴族世襲官員,大魏派人過去就是跟對方搶權。

曹髦又下令讓另外一人前來。

這人,自然就是陸抗了。

陸抗是直接前來西堂。

他還沒來得及多說幾句,曹髦就示意他跟上自己,直接帶去了東堂。

陸抗雖然穩重,實際上他的年齡並不大,他可比鍾會還年輕嘞!

曹髦跟他的關係也算是愈發的親近,已經從傳統的那種君臣關係更進了一步,兩人猶如好友,私下裡曹髦更是對陸抗直呼其名。

臣子跟臣子之間直呼其名,這是一種羞辱。

但是皇帝對別人直呼其名,那是應該的,但是皇帝的直呼其名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格外憤怒,以訓斥的口吻直呼其名,另外一種就是以親近溫和的方式,這種更能彰顯君臣之親近。

陸抗尚且不知道皇帝忽然召見自己的原因,但是看到曹髦沒有說話,他也就沒有詢問,只是跟在曹髦的身後,兩人一前一後的走進了東堂內。

“臣範得拜見陛下!!”

範得是範尋的兒子,是他的繼承者,但是這位繼承者的年齡略微有點大。

他比陸抗和曹髦都要年長的多。

曹髦笑着開了口,“且起身吧。”

範得皮膚黝黑,身材矮小,而面相卻有些精明。

在曹髦的凝視下,他的臉上很是自然的出現了假笑。

曹髦坐在了上位,笑着對範得說道:“聽聞在後漢之時,你們也曾朝貢獻禮,既是知道禮儀的國家,又爲何要向東吳朝貢呢?”

範得愣了一下,這位皇帝看起來笑呵呵的,怎麼開口卻是有點發難的意思?

他趕忙解釋道:“是因爲離開中原太久,不知道神器更易”

曹髦點頭,算是認可了他這個說法。

他又問道:“扶南王既然接受我大魏之王印,那不知該派多少人去給他送印開府啊?”

範得再次沉默。

送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開府。

開府是一種賞賜,是給予大臣們的一種特權,開府就是可以組建自己的班底了,可以合法的擁有自己的臣子了。

故而在禪讓套餐裡,第一個套餐就是要先開府,若是連自己的直屬大臣都沒有,又如何能篡位呢?

現在曹髦說是要賞賜範尋,給他開府,可問題是,範尋本來就是當地的大王,需要開府嘛?

曹髦這明顯是以開府爲由,派人去充當範尋的幕僚和大臣,以干涉當地的事情,加強對扶南的控制。

派多少人前往開府,甚至都不是要不要開府。

這也表露出了皇帝的態度。

陸抗眯了眯雙眼,低着頭,不作言語。

範得卻已經開始慌了。

第19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第66章 高昌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18章 謀比宣文第152章 明君賢臣第13章 跑啊!第97章 郡與國第245章 新一年的小目標第102章 逃離第124章 汝妻子我教之第108章 難民團第80章 不怕了第52章 只需要跑過你第161章 三件事第217章 被殺就會死第254章 想法很美好第054章 一首空城雀第169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143章 明君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123章 就這?第89章 非聖王第11章 威名猶在第32章 苦命人第82章 迎接第192章 去看看老丈人第43章 收復第101章 好狗第181章 不必擔心第175章 臣滅吳矣第132章 是何來歷?第222章 請徵西將軍第8章 我們是朋友第22章 兵發盛樂第039章 聽聞你家有個女兒第24章 非蠻夷也第10章 誰避誰第152章 激將法的集大成者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097章 文鴦第227章 新的戰場第104章 那我就不喜歡了第121章 可我呢?第28章 蠻橫第67章 適合你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17章 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第2章 小旋風曹大官人第067章 你壓根都沒服!第19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第057章 還需要繼續監視嗎?第8章 國破山河在第46章 返朝第139章 開始動手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72章 官逼民反第2章 小旋風曹大官人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13章 辯論之王第7章 漢與魏晉第190章 蜀國也是嗎?第153章 保他一命第260章 陛下糊塗啊第148章 驟變第125章 爲之奈何第125章 通通廢除第100章 大好人頭第75章 大魏第91章 不喜第169章 攆狗戰術第071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70章 同樣是權臣第39章 出發第161章 三件事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165章 北伐第194章 不是髒東西,是聖王!第125章 因陛下恩德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39章 東施效顰第95章 從將軍到王公第266章 成矣第089章 壞了第91章 不喜第97章 得儘快第17章 有詔!第123章 就這?第033章 唯一候選人第140章 賢人安世第72章 官逼民反第131章 何以這般積極?第135章 已得其二第57章 義士第16章 不必親爲第070章 賈充你壞事做盡!第139章 儘快完成第77章 發難第235章 混亂第174章 不能出錯
第19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第66章 高昌第083章 享福你來,背鍋我去?第118章 謀比宣文第152章 明君賢臣第13章 跑啊!第97章 郡與國第245章 新一年的小目標第102章 逃離第124章 汝妻子我教之第108章 難民團第80章 不怕了第52章 只需要跑過你第161章 三件事第217章 被殺就會死第254章 想法很美好第054章 一首空城雀第169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143章 明君第141章 你們說的很對第123章 就這?第89章 非聖王第11章 威名猶在第32章 苦命人第82章 迎接第192章 去看看老丈人第43章 收復第101章 好狗第181章 不必擔心第175章 臣滅吳矣第132章 是何來歷?第222章 請徵西將軍第8章 我們是朋友第22章 兵發盛樂第039章 聽聞你家有個女兒第24章 非蠻夷也第10章 誰避誰第152章 激將法的集大成者第031章 都是你的錯!第097章 文鴦第227章 新的戰場第104章 那我就不喜歡了第121章 可我呢?第28章 蠻橫第67章 適合你第181章 開始怕了第17章 今日方知皇帝之貴也第2章 小旋風曹大官人第067章 你壓根都沒服!第19章 衛將軍錄尚書事第057章 還需要繼續監視嗎?第8章 國破山河在第46章 返朝第139章 開始動手第183章 兵部和禮部第72章 官逼民反第2章 小旋風曹大官人第49章 挾大將軍以令諸侯第113章 辯論之王第7章 漢與魏晉第190章 蜀國也是嗎?第153章 保他一命第260章 陛下糊塗啊第148章 驟變第125章 爲之奈何第125章 通通廢除第100章 大好人頭第75章 大魏第91章 不喜第169章 攆狗戰術第071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70章 同樣是權臣第39章 出發第161章 三件事第192章 致大一統第165章 北伐第194章 不是髒東西,是聖王!第125章 因陛下恩德第147章 壞了,我成諸葛亮了!第39章 東施效顰第95章 從將軍到王公第266章 成矣第089章 壞了第91章 不喜第97章 得儘快第17章 有詔!第123章 就這?第033章 唯一候選人第140章 賢人安世第72章 官逼民反第131章 何以這般積極?第135章 已得其二第57章 義士第16章 不必親爲第070章 賈充你壞事做盡!第139章 儘快完成第77章 發難第235章 混亂第174章 不能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