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中)

混沌未分盤古先,太極兩儀四象懸。

造化鴻鈞成大道,功立七聖天外天。

一理巫妖解因果,二下洪荒傳真仙。

子天醜地人寅出,五帝三皇有聖賢。

三十一世傳殷紂,暴虐無道乾坤顛。

周戰商三教伐截,仙封神長三千年。

玄清以力求證道,立下道教意爲玄。

再到五教籤天榜,大劫禍起凡世間。

劫中劫生機一線,殺又殺因果亂纏。

正是鴻蒙無量劫,重化混沌歸一元。

話說殷商封神之戰,原是遭逢三千年神仙殺劫,三界有道仙真皆要完過殺劫方能再享安樂。當時人、闡、截三教簽押封神榜,一是保教內弟子根性淺者得以受那封神榜庇護,渡過殺劫;二是爲那天庭輸送司職仙神,鎮壓周天星辰,管理三界,造福衆生。

一場大戰,殺得昏天暗地,到最後卻是益了西方佛教,使得其盡納截教三千紅塵客,壯大起來。如此一來,阿彌陀佛以無上大法演化西方極樂世界,爲三界唯一淨土。自此以後,佛教益發昌盛,漸漸壓過闡截兩教,成爲三界第一大教。

雖是如此,但洪荒之地元氣逸散,不再適宜傳教立道。當時散仙鎮元子出得洪荒地界,發現地仙界,而衆聖又施展無上大神通,把一衆入道生靈挪移到地仙界,這纔有現在地仙界的繁榮。地仙界發展起來之後,各教紛紛入世傳道,收取門人弟子。

待到黃清以力證道,立下道教之時,更是把這潭渾水攪得更渾。道教門下驪山老母廣傳玄清大法,使得道教異軍突起,信徒大增。這一下。聖人博弈,門人較勁,愣是把整個地仙界瓜分一光。如今又逢三千年一次神仙殺劫,更是五十六億年無量量劫,因果糾纏之下,是非陡然增多。

單說大唐國幷州文水之地,有一戶武姓大家,其家主武士經營木材,家境殷實,富有錢財。大唐高祖起兵反隋之時。武士多次資助錢財,爲元從功臣,其後深受皇恩,右遷工部尚書、荊州都督。這武士娶相里氏爲妻,生下二子,取名爲武元慶、武元爽。奈何仕途雖一帆風順,但武士並非修道術士,卻難以保得家人脫逃人間生老病死,不久他的夫人因病撒手人寰。

武士悲痛過後,考慮到兩子尚爲年幼。仍需照顧,便又娶一妻楊氏。夫妻兩人生活美滿,不久楊氏爲其生下三女,皆是滿臉鍾秀靈氣。這三女裡面,又數第二女生得水靈,楚楚動人,小小年紀已是聞名荊州全郡。這二女兒武長得明媚嬌豔也就罷了。偏偏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此女年紀愈大,豪氣日盛,行事果斷更甚鬚眉男兒,爲人果決有大才大毅力。她認爲自己雖然生不爲男兒身,但並不比男兒差,遂自行改名爲則天。

可惜武士命數有定。不該得享人間至上富貴,不待武則天長大成人,便就老逝。留下孤兒寡母,甚爲淒涼。武則天漸漸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明眸皓齒,梨渦生春,更是招惹許多豪門大族之家上門提親,其中不乏皇親國戚、王臣將相的公子。楊氏辛苦把武則天拉扯大,欣慰之餘。便想爲她尋一戶安生。但武則天見聞,卻是阻止其母,對楊氏言道:“如此凡夫俗子,如何配得上我武則天?若

想當我夫婿,非是予取予奪一國至尊。便得是高來高去仙神之流。”

如此折騰下來。武則天雖然長得傾國傾城,奈何擇婿條件太高。年到十八愣是沒有許配人家。世人哪知禍福,正因爲武則天擇婿眼高,她的人美才高之名,纔會通過過往客商之手傳揚,竟連那國都長安也聞其美名。一時之間,衆人皆認爲武則天貌美如仙,賽過妲己,勝似嫦娥。

這日早朝,那大唐天子太宗李世民方坐定金鑾殿,便又朝臣出列奏道:“臣有旨上奏!”

李世民聞聲望去,看見一位身穿王袍的五十老人出列上奏,頓時笑道:“皇叔卻有何事上奏給朕?莫非又有哪位王兄欺負你不成?”

你道這太宗天子爲何有此一說?原來這王袍老者乃是高祖李淵之弟,李世民唯一尚存在世的親叔李道宗。這李道宗借李淵之福,得享親王尊位,卻爲人貪財好色,時常與右光祿大夫張士貴一起狼狽爲奸,行那剋扣錢糧之事。房玄齡、秦瓊、杜如晦、魏徵、徐懋功等開疆之士對此深爲不滿,總想盡法子折辱於他,因此李道宗與一干臣子之間的仇隙愈來愈大,時常鬧到太宗之處。李世民雖爲千古難得一遇的明君,卻也左右爲難,待鬧得多了,他乾脆雙眼一閉裝作不知,任由他們胡鬧。

這時,李道宗聽到李世民之語,大是心急,慌忙擺手否認道:“陛下這次可是看錯了!臣深思以往所爲實在荒唐,痛過思過,此次上奏,卻是爲陛下地萬世江山着想。”

李世民聽到此言,大是驚奇,不由哈哈大笑道:“皇叔所奏何事,怎說是爲了朕的萬世江山打算?”

金鑾殿上羣臣聽之,也是大笑,都不認爲這位荒唐皇叔會幹正事。唯有司天監李淳風、袁天罡閉目不語,軍師徐懋功撫須微笑,三人似是對李道宗之言早有所知。太宗雖是大笑,卻也眼看四方,耳聽羣臣,見到三位重臣含笑,當下便知李道宗還真有要事待說,興許還是好事也說不定。

果不其然,李道宗向李世民躬身後,轉對衆臣一揖道:“太清聖人曾賜下人教至寶九龍印,言九龍印乃是人皇一脈所傳。如今陛下早已獲得九龍寶印,可知陛下實乃是天命所歸之人,合該一統地界,立無上功德,成就人皇道果。人皇至尊,無上尊貴。見聖人不跪,遇仙佛不禮,逢鬼神不拜,三界之什物予取予奪,衆位以爲然否?”

李道宗此言一出,李世民龍心大悅,衆臣工也是點頭贊同。輔佐聖皇明君立不世之功,正是臣屬們心願,這下就連李淳風、袁天罡也大點其頭。當下衆臣都道:“王爺所言極是!”

李道宗見到衆臣都附和其言,老臉頓時生輝。很是高興。打鐵趁熱,李道宗趁機奏道:“好叫陛下得知!前工部尚書、荊州都督武士生有一女則天,有羞花閉月、傾國傾城之貌,兼之其自小聰明伶俐,知書達禮,又孝順嚴慈,實是才德兼備之女。陛下無上至尊,富擁四海,若能得此奇女常侍左右,共享福緣。豈不是人間美事一樁?尚且常聽人言,至尊者得享無邊福分,人間絕色理應納取,這武則天便是上天恩賜,陛下不可不納!”

衆臣聞聽李道宗之言,盡皆議論紛紛,而李世民卻是一愣。沉吟不語,不過看其臉色紅光,可見他心下已是大爲意動。雖是心動,但李世民又怕衆臣說他好色無道,當下不好當場應允。

衆臣皆是八面玲瓏之人,如何看不出李世民已經心動,人人都想贊同李道宗的提議,但又不想擔當出頭鳥,怕日後李世民沉淪女色,自己落得個佞臣之名。這時。衆臣都想到兵馬大元帥秦瓊,於是俱拿眼望向這位勞苦功高的大唐護國公,希望他帶頭出面。

秦瓊無法,略微思忖,便只好站出列來,只見他躬身向李世民拜道:“武則天如此人間絕色,陛下固然應當笑納,但爲聖皇明君者,以江山爲重,以萬民爲重。嬌顏美色。不過紅粉骷髏,他日容顏自會老去,唯有人皇至大功德方是正道。”

秦瓊此言卻是駁了李世民的興頭,不過李世民乃不世明君,倒也不曾着惱。丞相魏徵也是一正值之人。聞聽秦瓊之言。立時讚道:“護國公所說甚是!”他又轉對李世民正色道:“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千古之訓。舟者,江山社稷;水者,天地萬民。陛下欲求人皇之尊,便要得萬民之心,主四洲之地。萬萬不可因小失大!”

魏徵前身乃是萬世師表孔丘,一身浩然正氣,天地無匹,此時認真起來,整個金鑾殿衆人皆被其所懾。李世民聞言臉色苦澀,勉強笑道:“丞相所言甚是,朕乃一國之尊,所慮者治下萬民,卻不該被女色所迷。”

李道宗見狀大急,當下也忘了魏徵在旁怒目相向,忙出列說道:“陛下,這武則天實在是天命所歸!陛下如若不信,可向袁天罡仙師詢問一下,當年他曾批語武則天乃富貴至極之人。如果不是陛下枕邊之人,如何能夠富貴至極?”李世民聞言,大吃一驚,急聲道:“果有此事?”

李道宗道:“不敢欺騙陛下。”

朝堂上衆臣也是一臉驚色,要知道袁天罡相人之術,天下無雙,便是徐懋功、魏徵、李淳風也是大有不如。袁天罡這時看到衆臣都拿眼望向他,無奈,只得出列道:“原是以前胡言亂語,當不得真!”

李道宗笑道:“仙師何必欺騙於本王!當年武士武大人與我等交好,時有往來,那年仙師路過荊州,前去拜訪武大人,一見到那楊氏,仙師便吃驚地道:夫人法生貴子!楊氏把武家兩位二子帶出,仙師言其可以官居三品;喚出武家大小姐,言其貴而不利夫;直至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仙師方道: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仙師,本王可曾說錯?”

袁天罡雙眼斜睨,說道:“此爲你杜撰,實當不得真!”

這下,李道宗急了,大聲道:“仙師,當日我亦在荊州,亦曾到過武家,你何必誑我!你急切否認此事,是否居心叵測,欲將武則天推給大宋國皇帝?”

李道宗話說到此種地步,袁天罡卻不好再與其爭辯,慌忙出列,向李世民施禮道:“陛下明鑑,貧道對大唐赤心一片,絕無助敵相害陛下之意!”

徐懋功見到冷場,趕忙出來當和事之人,只見他笑道:“同殿爲臣。俱是替陛下分憂解難,原無對錯。依貧道看來,這武則天確實是大福大貴之相,有母儀天下之命格!長孫皇后已然香消玉損,天數有定,陛下應該再納皇后,使得國祚社稷有母。如今看來,陛下把武則天納進後宮,自無不可!”

李世民本就想把武則天娶進宮裡,現在聽徐懋功一說。頓時龍心大悅,金口一開:“朕聞知荊州有奇女武則天,孝順嚴慈,和睦鄰里,實是才德兼備。朕龍心大悅,今納其進宮常侍左右,以享浩蕩皇恩,欽此!”

袁天罡聞言,無可奈何,嘆了一口氣。便隨着衆臣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下即有報訊官宦,出得皇宮,以八百里加急,把聖旨傳到荊州。李世民離得皇位,往後宮退去,衆臣也在宦官宣佈退朝之後,陸續走出金鑾殿。袁天罡、李淳風、徐懋功、魏徵、秦瓊五人離開羣臣一段距離。走在最後。

徐懋功看到袁天罡一臉沉凝,顯然仍在爲剛纔之事傷神,當下不由笑道:“道兄這卻是爲哪般煩惱?那武則天生而富貴,本就是天命之人,把她送進宮裡配給陛下,正是美事一樁,你何必在此杞人憂天呢!”

袁天罡苦笑道:“非是杞人憂天,實是不得不擔心啊!道兄你只知那武則天乃大福大貴之人,卻不知她還是天子之命!你們也許認爲我此言荒唐,但我天罡道人相術過人。自問不會看錯,當然有所擔憂。”

其餘衆人聞言,皆是大驚道:“果真有此事?”

袁天罡正色道:“衆位皆知我一身道術,師從文王八卦一脈。貧道不敢言自己算卦之術已有伏羲、文王兩位祖師之功,但自出師以來,倒也未曾算錯過。武則天乃是女人,卻有天子之相,我怕她日後是惑亂後宮,權傾朝野之人,這不是萬民之福啊!”

李淳風聞言道:“老師。你所傳道法,我亦已學會,爲何看不出來?”

衆人也是疑惑,李淳風一身道行絲毫不弱於袁天罡,甚至有過之。一脈所傳。他無理由看不出來的。衆人心中都有一個僥倖心理,認爲袁天罡可能看錯了。

衆人心思。袁天罡如何會不知,只見他笑道:“你是學會了我的道法,卻沒有學精,哪裡看得清!衆位,貧道言至於此,信與不信,皆隨自便。貧道爲人臣子,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也別無它法。”

秦瓊脾氣火爆,當下就怒道:“我這便到荊州,把那妖女殺了,免得她果真害了陛下江山,誤了衆人之事。”

徐懋功伸手一攔,說道:“此事不急!若武則天真是妲己之流,我們再殺之不遲。再說,”徐懋功一聲冷笑:“她是妲己,陛下可不是商紂王,豈是可以任她恣意妄爲的!”

徐懋功如此一說,衆人皆感到有理。秦瓊心下更是想到:“陛下何許人也!?乃千古一帝!文韜武略,無人能及,再有上將軍輔助,小小一個武則天,實在不入流。”一想到上將軍,秦瓊腦海中便自然閃現那白色身影,那個一身煞氣,殺神殺佛的偉岸男子。

魏徵聽了,也道:“大家便按徐軍師所言,靜觀其變。那武則天安分守己便罷了,否則,老夫手上玉版可認不得她是皇后娘娘。”一臉正氣,便連漫天仙佛,也要退避三分。

大唐皇帝要納武則天進宮一事,一下子傳遍天下,再通過各類修道之人傳遍三界。李世民雖然尚未統一地界,但他仍是地界最強國國君,很可能身登人皇之位。大唐國能人無數,歸附其下地大神通者更是數之不清,各類妖魔鬼怪聽聞武則天會是大唐國母,紛紛遠離幷州文水,見到武家之人都退避三舍,以示敬意。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懼怕大唐國之威勢,那些人等只是靜待機會,引而不發罷了。

卻說武則天收到宮中聖旨,當下大喜過望,對着兄長、大姐笑言:“此正是我武則天欲嫁之夫。”

待到天使到來,武則天滿心喜悅接過聖旨,立即在宮女丫鬟伺候下,沐浴更衣。武則天入宮前,辭別母親,卻見母親哭泣不捨,當下即道:“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爲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安慰過母親之後,武則天當即上轎,荊州衆官相送中,隨着天使而去。一路急行,逢州郡就進,遇驛館便住,沿途百官參見,衆將開道,好不威風。勢頭如此之大,倒也沒發生什麼事,一路前行,武則天倒也省得費心。

再說,大唐皇帝迎娶武則天,也驚動了一位人物,那便是大宋皇帝趙匡胤。天命之人,自由天命之人迎娶,此爲正理,趙匡胤如何能夠不心動。

第56章 天宮之上第10章 兄妹相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上)第30章 東華帝君(下)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63章 靈寶出世(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下)第62章 靈寶出世(上)第143章 鴻鈞再現(下)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64章 陰陽龍珠第69章 前世今生(下)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167章 誰算計誰第84章 萬里梨山(上)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153章 平地風雷(中)第189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中)第70章 翠雲山上第151章 號山之上第134章 聖人無名(下)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112章 一波未平第41章 天庭失德(上)第139章 封神玄機第198章 桂英掛帥,羅成無敵(上)第169章 天門大陣(上)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103章 盧聖得鍾第183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上)第155章 推波助瀾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139章 封神玄機第86章 萬里梨山(下)第125章 三洲界關(上)第163章 娑婆淨土(下)第64章 陰陽龍珠第82章 天外來鍾(中)第143章 鴻鈞再現(下)第193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下)第119章 煉妖神壺(下)第54章 佛本是魔(下)第178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中)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111章 強勢伏妖(上)第134章 聖人無名(下)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19章 煉妖神壺(下)第27章 華夏九鼎(下)第171章 天門大陣(下)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08章 驪山機緣(上)第77章 佛法東傳第133章 聖人無名(中)第177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上)第47章 法傳六耳第80章 戲耍觀音第87章 牛鬼蛇神(上)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30章 北俱蘆洲(上)第69章 前世今生(下)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二)第9章 鴻蒙證道第56章 天宮之上第28章 東華帝君(上)第88章 牛鬼蛇神(下)第93章 明爭暗鬥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104章 東皇太一(上)第83章 天外來鍾(下)第174章 破天門陣(下)第95章 黃清一怒(中)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上)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140章 月神嫦娥第46章 靈明石猴第73章 前塵往事第43章 天庭失德(下)第152章 平地風雷(上)第91章 各顯神通(下)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166章 中洞八仙(下)第131章 北俱蘆洲(下)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下)第131章 北俱蘆洲(下)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第100章 道無先後(下)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34章 佛道平衡(上)第14章 老子化胡第152章 平地風雷(上)第117章 接踵而至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45章 補天遺石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
第56章 天宮之上第10章 兄妹相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上)第30章 東華帝君(下)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63章 靈寶出世(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下)第62章 靈寶出世(上)第143章 鴻鈞再現(下)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64章 陰陽龍珠第69章 前世今生(下)第146章 符詔敕命(中)第167章 誰算計誰第84章 萬里梨山(上)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153章 平地風雷(中)第189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中)第70章 翠雲山上第151章 號山之上第134章 聖人無名(下)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112章 一波未平第41章 天庭失德(上)第139章 封神玄機第198章 桂英掛帥,羅成無敵(上)第169章 天門大陣(上)第191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上)第103章 盧聖得鍾第183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上)第155章 推波助瀾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139章 封神玄機第86章 萬里梨山(下)第125章 三洲界關(上)第163章 娑婆淨土(下)第64章 陰陽龍珠第82章 天外來鍾(中)第143章 鴻鈞再現(下)第193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下)第119章 煉妖神壺(下)第54章 佛本是魔(下)第178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中)第172章 破天門陣(上)第111章 強勢伏妖(上)第134章 聖人無名(下)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19章 煉妖神壺(下)第27章 華夏九鼎(下)第171章 天門大陣(下)第93章 明爭暗鬥第108章 驪山機緣(上)第77章 佛法東傳第133章 聖人無名(中)第177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上)第47章 法傳六耳第80章 戲耍觀音第87章 牛鬼蛇神(上)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30章 北俱蘆洲(上)第69章 前世今生(下)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201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二)第9章 鴻蒙證道第56章 天宮之上第28章 東華帝君(上)第88章 牛鬼蛇神(下)第93章 明爭暗鬥第50章 七大妖聖(中)第160章 彈指百年第104章 東皇太一(上)第83章 天外來鍾(下)第174章 破天門陣(下)第95章 黃清一怒(中)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上)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140章 月神嫦娥第46章 靈明石猴第73章 前塵往事第43章 天庭失德(下)第152章 平地風雷(上)第91章 各顯神通(下)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166章 中洞八仙(下)第131章 北俱蘆洲(下)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下)第131章 北俱蘆洲(下)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第100章 道無先後(下)第38章 大鵬魔王(上)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34章 佛道平衡(上)第14章 老子化胡第152章 平地風雷(上)第117章 接踵而至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45章 補天遺石第196章 狄青身殞,青龍歸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