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佞臣?

聞人阿千帶着人馬一路急行,他身上還有傷,也病得不輕,卻還得坐在馬車裡處理各種軍務。

副將看了看天色,打馬過去,湊近車窗低聲道:“將軍,我們馬上就能回去,到時候和王上一起夾攻齊州,必然一舉而下……”

“咳咳……”

聞人阿千輕聲咳了幾聲,點了點頭,“恩,交代弟兄們,星夜趕路,快馬不停。”

他也並不是真的很急,只是有些遺憾。

這一次他直奔方州,是真想過大哥聞人鷹能趁機一舉奪了洪朝,當然,他也知道,這種可能很小,不過是藉此機會,展示武力,讓大哥更有威望。

一開始,他也沒想過真能拿下方州。

旁邊好幾個兄弟,很不理解他們爲何要如此簡單地放棄方州,如果堅持一下,等到大哥奪取齊州,大軍南下,雙方匯合,又何懼之有?

聞人阿千卻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莽漢。

平西將軍,國姓爺吳起率領十萬大軍直奔方州而來,他一得到消息,根本還沒見到洪朝大軍的影子,便星夜啓程離開,沒打算和吳起交手,這是當初來之前,就和大哥商量好的,他們的本來的目的,也不是現在就得到方州,只要能拿下齊州即可。

“大哥想做的事,向來沒有做不成的道理,想必如今已經得手了。”

聞人阿千撩開車簾,看了一眼前方,一路上根本沒有遇到任何有力的阻擊,再過三日,他們就能到齊州。

希望看到齊州的城頭上,已經升起了烏林的黃金狼旗。

竹子做成的車簾還沒有落下,天空忽然一暗,風沙四起,北風呼嘯。一瞬間就起了霧,前後相望,幾乎看不清楚眼前人的臉。

聞人阿千怔了怔,猛地扭頭。

那個曾經給他帶來噩夢。讓他徹夜不眠的,奇怪書院的山長,就坐在他的對面,咽喉似乎涼了一涼,咯咯,他想開口,卻根本無法發出聲音——佈置陣法,不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他怎麼會這麼快?他又如何能找到自己?

一瞬間,聞人阿千的眼前晃過了很多東西。

碧色的大草原,成羣的牛羊。阿朵雖然並不細膩,卻健康有光澤的皮膚,還有他最鍾愛的駿馬,不知道大哥會不會傷心?

他以爲自己並不怕死,他以爲自己是烏林的勇士。需要的時候,他會直面死亡,卻沒想到,他這會兒卻想,如果能活下去該多好,只有活下去,才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他還想回到烏林,看着烏林重新走出草原,得到這大好的河山……

……

吳起接到哨探傳遞的消息的時候,還以爲是有人在開他的玩笑。

他的軍馬還沒到方州,正在心裡發愁,要怎麼才能損失最小地把國都給拿回來。這並不容易!

方州當初建造的時候,就是爲了抵抗蠻人,也是花費了大力氣的,城牆高且厚,易守難攻的很。而且,這是自家地盤,哪怕損壞些花花草草,他也得心疼,又掛念京城裡的情形,就不免發愁——把那一小股蠻人趕走容易,剿滅的話,也不算難,難在,他肯付出多大的代價!

國姓爺祖上有從龍之功,被太祖皇帝欽賜國姓,一家人都忠心耿耿,到了吳起這一代,也一樣是個忠心耿耿的保皇黨。

蠻人叩關,方州被佔,他消息不靈通,耽誤了工夫,可一知道,就先帶人救駕,把小皇帝吳宓安排妥當,才一路直奔國都,一路所見,遍地焦土,距離方州越來越近,他也越發的緊張起來。

沒想到,就在剛纔,有人傳信,還蓋了吳宓的一枚私章印信,說是佔據方州的烏林一夥人,已經被困住,只等他去抓人。

吳起想不信,卻也願意去看看。

派了兩夥探子過去,果然看到一地或死或傷的蠻人,數目不多,可最要緊的頭領都在其中,其他士兵大約也是狼狽逃竄。

不得已,他也只能信了這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吳起的人馬分出一部分去追擊,花了半日工夫,終於把所有入侵的蠻人都或是俘虜,或是殺死,另一班人馬,隨他回了方州。

方州的情況很糟糕。

吳起心下嘆氣,但這已經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至少街面上已然清洗過,廢墟也整理乾淨,燒燬的房子原址上搭起來新的窩棚。

老百姓們雖說悲痛,卻秩序井然,並沒有亂象。

守城的官兵死的比較多,活下來的也不少,一直在維持秩序。

“京城守備,若是或者,當可將功折罪。”

蠻人輕而易舉地攻入了城門,守備必死,但他要是穩定京城有功,自己到也可以稍微替他求一求情。

吳起把帶回來的俘虜都關起來,然後就火速派人去通知陛下,準備迎接陛下回宮,然後又緊急調派人馬,再去解齊州之圍。

而且更要命的是,齊州沒有多少糧食,這裡的老百姓們還等着救濟,只能從別的地方緊急調撥,幸好現在不缺錢了。

方州被禍害了一通,但損失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那些蠻人掠走的人,搬走的金銀珠寶,如今一口氣全歸了吳起,想必世家大族是拿不回去了。

吳起還算是正直的,這批財富他自己肯定會截留,但大頭,還是要歸入國庫,拿出來買糧草,打造兵器,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他動作利落。

第二日,吳宓就順順利利地回到京城。

回來一看——皇宮被燒了大半兒,人也死得差不多,繁華的京城變得比鄉下還要悽慘,吳宓的眼淚嘩啦啦地往下流。

一扭頭進太廟跪下給祖宗們請罪,幸虧蠻人那邊還有些底線,並沒有毀壞洪朝皇家的陵墓,沒有驚擾先人,要不然,吳宓非得氣死不可。

京城裡的雜事,還可以慢慢來,吳宓現在最關心的是齊州。

奈何事情總是朝着最壞的方向發展。

信王吳宗。於半個月前自盡身亡,臨死之前傳了一封信回來——,大意就是,齊州被圍兩個月。城中斷水絕糧,老百姓們易子而食,軍士拔草充飢,就連草根樹皮也快被吃光了,當日童林帶士卒出去衝殺,意圖突圍而出,奈何數次失敗,死傷殆盡,昨日,童林做下決定。若聞人鷹願意給齊州百姓一個活路,不阻止他們離去,願意留下的也肯提供糧草,他便投降。

吳宓看了信,整個人都傻了。

吳宗話裡話外的意思。大約就是童林是真的投降了烏林蠻人。

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吳宓大怒,等到確切的消息傳來,聞人鷹佔了齊州,正集結大軍壓境,準備一鼓作氣,南下再次攻入方州。

“我看,應該馬上命平西將軍大軍出征。必要把蠻人趕出齊州。”

“……現在國家凋敝,四處災害,要我說,還是議和的好,蠻人也不過是想要討一些銀錢過日子,咱們也不是給不起。”

很多大臣還是傾向於花錢買平安。

還有一堆和稀泥的。一時間朝中特別的熱鬧。

吳宓簡直快瘋了,下旨要屠童林十族!

他這是暴怒。

這種事,朝臣們都沒人敢上摺子替童家說話,當然,也很少有人真願意爲他說話。

還是楊蘊秋難得管了管閒事。給吳宓上了一封摺子,他雖然不是朝廷命官,但書院的山長,尤其是他這樣大書院的山長,特權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能直接把摺子遞上去,無需讓政事堂轉送。

他也沒多寫什麼,更沒有爲童林辯解,他只說了一件事,童林九族之內,已經沒什麼人了。

楊蘊秋的記性好,他也能蒐集到很多的資料,一個個地把童林所有的親人的死法都寫了上去,其中或者直接,或者間接,爲了洪朝死於蠻人之手的佔了大多數。

童林的大兒子,還是爲救先皇,自己換了先皇的戰袍,吸引蠻人的注意力,血戰而亡,時間過去尚不算久,能記住的人,就不多見了。

應該說,就是記住的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

楊蘊秋有時候想,大概就是因爲這個朝廷裡識時務的大臣太多了,洪朝太平盛世的景象,纔會如此的岌岌可危。

反正他就是提醒吳宓一下,童林的確是投降了,可他是在斷水斷浪,士卒死傷殆盡,城絕對無法守之後,爲了救滿城的百姓,投了烏林,至於他們童家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遠房親戚們,到底該不該爲此而死,就看吳宓怎麼想。

吳宓終究不是個酷烈的皇帝。

當然,最重要的是,楊蘊秋還說了一句——“現在童林即便降了,恐怕也是不甘不願,應該不至於爲蠻人出謀劃策,但吳宓要真殺了他十族……一個真真正正的常勝將軍,還是對洪朝的各種軍備瞭如指掌的常勝將軍,究竟能做什麼,身爲皇帝的吳宓,不可能不知道。

吳宓再次來到書院。

看着依舊如常的書院,忽然有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楊蘊秋到還是和以前一樣,瀟灑,自在,和他相處,總是有一種特別舒服的感覺。

吳宓卻不同了。

其實,他很早以前,就在慢慢變化着,一點一滴,緩慢,卻不停息,從一個有些正義感,也有點兒天真的少年皇帝,變得成熟,變得更像一個君王。

“先生,右相之位懸空,您就出山幫我吧,除了您,這種時候,我真不知道自己應該去信任誰?”

這一次,吳宓顯然嚴肅得多,也正經的多。

和以前一樣,楊蘊秋依舊拒絕:“陛下,我的家人已經來找我,我在洪朝呆了這些年,已經夠久的了,家中長輩甚爲想念,等到這次的事故平息,在下也該離開。”

他的確想走了。

就在前一陣子,蠻人兵臨方州的時候,他的修爲悄無聲息地突破了,如今,他一個七品修士,已經算得上是小高手。

哪怕在那個修士遍地的延國,他也一樣能面對一些問題。

他從沒有忘記過那個地方,也不可能忘記。他還是應該回去解決掉他遺留下來的問題,時間過了這麼久,若是還不回去,不知道朋友們……敵人們會不會已經忘記他到底是誰?

“我也想家了。”楊蘊秋笑了笑。面容和煦。

吳宓一怔。

不只是吳宓,崔懷信本來站在一旁替二人倒酒,卻被這句話驚得差點兒扔了酒壺。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懷信你何必吃驚?”

楊蘊秋完全不覺得他扔下一顆炸彈,安安穩穩地繼續和小皇帝推杯換盞。

吳宓眼中流露出一抹複雜之色。

楊蘊秋很隨意地笑道:“我們書院裡出來的學生,如今個個都是人物了,也就懷信還沒有參加選官,等他去參加,想必也能考出好成績。”

這幾年,吳宓果然把選官考覈擴大範圍。而且,朝中能到四品以上的高官,全是選官考覈中考出來,其他方式做官,除非特別有能力。否則一輩子只能做一些低級的官員。

大家都看出這等勢頭,只因爲書院在這個世界本來就很受重視,他做的這點兒事兒,到反而得了文人們的支持,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朝中世家大族的子弟們,還是多能佔據一個好位置,但不知不覺間。寒門子弟也漸漸多起來,從以前看見一兩個,就特別稀奇,到現在,似乎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還有些世族,願意把自己的女兒。侄女之類,嫁給選官成功的寒門子弟,雙方之間還是天差地別,卻也並不是和以前一樣,有什麼不可逾越的鴻溝了。

其中。從楊蘊秋書院裡出去的寒門子弟最多,高官雖說不是最多,但每一個學生,都特別有本事,都是那種不可或缺的人才。

吳宓想用這些人,很想用。

楊蘊秋不能說擋了他的路,那是書院的山長,別的書院的學生們也多,總不能說,因爲有個山長在,他就不能用書院裡出來的人才?

但,楊蘊秋終究是不同的,他們這個書院,太團結,楊蘊秋教導這些學生的方式,也很特別,不知不覺間,可能都不是他故意的,楊家書院的學生們,會讓其他人覺得,他們特別抱團,他們是一個國度的人。

同一個書院出身,哪怕因爲入學和離校的時間不同,彼此並不認識,但只要在一起一說話,一聊天,一處理公務,是不是同窗,馬上便能彼此分辨。

吳宓也是最近兩年,才發現這樣的情況,不是大事,卻總讓人覺得有些不妥,有楊蘊秋在,這些學生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還是要先看他們先生想要怎麼處理,而不是遵從皇帝的命令和願望。

如今聽說楊蘊秋要離開,吳宓有些不捨得,有些遺憾,但也有一種奇異的釋然,如釋重負。

當然,楊蘊秋不是馬上就走,而且,這會兒最要緊的,還是和蠻人之間的戰爭。

吳宓雖然年輕衝動,卻也知道,目前朝中一片混亂,並不適合大戰,但他還是把國姓爺吳起派去齊州,做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樣子來。

哪怕議和,也要籌碼多一些纔好。

國姓爺很好地領會了陛下的意圖,他帶着大軍猛攻齊州,而且好幾次把齊州給攻了下來,雖說後來又丟了,但卻毫不氣餒。

別的不說,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副一定要決一死戰,絕不求和的樣子。

當然,聞人鷹也不傻,他看得明白吳宓想做什麼,只是他的身上也有很多麻煩事兒,根本沒時間跟洪朝耗。

一南一北,兩位心眼兒都不少的小皇帝,一對死敵,裝模作樣演了一出好戲,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是戲。

聞人鷹想多多的得到好處。

吳宓就想盡可能地少付出一些。

拉鋸的時間差不多,朝中就開始有大臣陸陸續續地提出議和,第一次,吳宓一口拒絕,卻並未斥責,第二次,他開始猶豫,後來有些大臣聲淚俱下,他終於答應了。

“我們可以議和,但烏林要退出齊州,我們絕不能失去齊州。”

這一點兒,也是朝中大臣們的意思。

最後決定談判。

談判的人選,正使,小皇帝居然欽定了一個,正是崔懷信。

滿朝文武都嚇了一跳,齊齊出聲反對,這種事情,要派出能夠代表皇帝的老臣纔好,比如說國姓爺,一介草民,怎麼能做這種事?

小皇帝這次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非要堅持,最後還讓崔懷信去庭辯。

等到崔懷信一臉冷傲,偷偷背了老師給他的小抄,在朝堂上把那些大臣們說得目瞪口呆,一個個都變成了完全不瞭解蠻人的傻子,他終於成功得到正使的位置。

讓國姓爺給他當了副使。

國姓爺也沒有不樂意,他這個人,心胸還算廣闊。

崔懷信去了齊州,居然見到了童林,他到也想到了,整個人並沒有失態,甚至沒有說任何難聽的話,到是使團其他人很是看不過眼,小白眼兒翻的,眼珠子幾乎都要掉出來。

“估計會到京城,會有人蔘你一本。”

童林的變化很大,衰老的不像樣子,但神態間還是帶了幾分孩子氣的頑皮,“和我這麼一個降將,親親熱熱的打招呼,小心你將來也上《佞臣傳》。”

第119章 實習第148章 攀巖第145章 新鮮第180章 赴約第33章 借宅第2章 生活第82章 掌控第157章 畫像第135章 刺客第57章 進山第120章 襲擊第51章 籌劃第36章 搶錢第134章 站穩第33章 借宅第2章 生活第20章 勸慰第1章 逃離第167章 驚嚇第137章 誓言第96章 人心第63章 寶石第95章 查探第173章 北疆第43章 記恨第168章 辛苦第124章 潛入第104章 小露一手第47章 針鋒第82章 掌控第137章 誓言第5章 價錢第187章 亞京第149章 露相第139章 跟蹤第13章 學習第12章 閉關第25章 紛擾第40章 課程第57章 進山第173章 北疆第77章 救駕第151章 穿越第111章 考試第26章 瘴第127章 回校第184章 漫畫第225章 幽都第14章 幻境第31章 初始第55章 基地第43章 記恨第182章 退去第48章 美人第153章 逛街第40章 課程第169章 驚訝第224章 作傳第50章 初至第87章 正軌第55章 基地第97章 土豪第181章 無事第165章 來臨第72章 脫身第196章 鬧夜第129章 夜宴第3章 劫第46章 狗血第27章 協力第8章 飛劍第89章 書本第134章 站穩第12章 閉關第62章 熱鬧第22章 劍舞第68章 出行第176章 應對第186章 蠻荒第87章 正軌第68章 出行第202章 解析第57章 進山第15章 教育第4章 鎧甲第101章 複試中的綁票行爲第84章 大變第38章 盛名第22章 劍舞第63章 寶石第114章 開學日第113章 籌劃第153章 逛街第124章 潛入第70章 驚變第60章 準備第143章 封印第146章 熱鬧第1章 逃離第224章 作傳
第119章 實習第148章 攀巖第145章 新鮮第180章 赴約第33章 借宅第2章 生活第82章 掌控第157章 畫像第135章 刺客第57章 進山第120章 襲擊第51章 籌劃第36章 搶錢第134章 站穩第33章 借宅第2章 生活第20章 勸慰第1章 逃離第167章 驚嚇第137章 誓言第96章 人心第63章 寶石第95章 查探第173章 北疆第43章 記恨第168章 辛苦第124章 潛入第104章 小露一手第47章 針鋒第82章 掌控第137章 誓言第5章 價錢第187章 亞京第149章 露相第139章 跟蹤第13章 學習第12章 閉關第25章 紛擾第40章 課程第57章 進山第173章 北疆第77章 救駕第151章 穿越第111章 考試第26章 瘴第127章 回校第184章 漫畫第225章 幽都第14章 幻境第31章 初始第55章 基地第43章 記恨第182章 退去第48章 美人第153章 逛街第40章 課程第169章 驚訝第224章 作傳第50章 初至第87章 正軌第55章 基地第97章 土豪第181章 無事第165章 來臨第72章 脫身第196章 鬧夜第129章 夜宴第3章 劫第46章 狗血第27章 協力第8章 飛劍第89章 書本第134章 站穩第12章 閉關第62章 熱鬧第22章 劍舞第68章 出行第176章 應對第186章 蠻荒第87章 正軌第68章 出行第202章 解析第57章 進山第15章 教育第4章 鎧甲第101章 複試中的綁票行爲第84章 大變第38章 盛名第22章 劍舞第63章 寶石第114章 開學日第113章 籌劃第153章 逛街第124章 潛入第70章 驚變第60章 準備第143章 封印第146章 熱鬧第1章 逃離第224章 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