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抓大放小

“過去一年,河北形勢錯綜複雜,劉子輿竟成了銅馬帝,真定王勢力膨脹後又急劇萎縮,廣陽王誰勢大加入誰……”

這是魏王親臨河北後,對此地各路土王的評價,不過要論最慘的勢力,第五倫很願意將這一獎項頒發給劉林。

擁立劉子輿的是他,最初也曾擁有挾天子以令河北的勢頭,然而卻在向東擴張的路上,遇上了戰鬥力不俗的銅馬,竟是一步都擴不出去,反倒是自家郡縣陷落不少。

最後,一手扶持的劉子輿也跑了,劉林失去這王牌後,被真定王和耿純、馬援南北夾擊,數月之內,地盤悉數丟失,如今只剩下其大本營邯鄲,以及由趙地大豪強控制的襄國城。

作爲王莽時期的“五都”之一,邯鄲不但有繁榮的經濟,也有易守難攻的城防。戰國時,圍魏救趙、邯鄲之戰,都是決定天下局勢的大仗,不論是一度強盛的魏武卒,還是打完長平之戰後士氣正盛的秦國,都曾在這座城下吃了憋。

所以對邯鄲的圍攻是一項漫長的活計,第五倫從關中帶來了大批工匠,製作新的攻城器械,剩下的就是熬耐心。

魏王將大本營設在邯鄲郊外的馬服山,作爲太行餘脈,也是邯鄲畿內的至高點,壯美奇麗,山勢綿延地方數十里,是邯鄲的天然屏障。

置軍於此,可以截斷一切北面來援的敵軍——如果還有人願來救趙王劉林的話。

你別說,斥候散出去後,發現還真有一支隊伍遊弋在周圍,向此處靠攏,打的也是“劉”字旗,卻不是來救劉林,反而是來向第五倫請降的!

“劉姓?中山靖王之後?”

魏軍北上邯鄲後,趙地豪傑來投者不少,第五倫沒工夫一一接見,但一聽此人報上的名號,魏王面色微異,破例讓來降者拜謁。

卻見來人年紀二十六七,容貌不俗,長七尺有餘,耳垂很大,雙手近膝……

他朝第五倫叩首,有些緊張,結結巴巴說起自己的身份。

且說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一直傳到第七代,便是安國侯劉建。

根據劉建自述,他家上一代就失去爵位,但恰逢王莽做了安漢公,爲籠絡人心,對劉姓宗室可謂是極其厚待,採取了“興滅繼絕”的政策,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王莽就復了四十餘位劉姓宗室的王侯爵位,劉建就在那時候成了安國侯,封地在中山。

只是王莽代漢建新後,就露出了真面目,所有劉姓王子侯“皆降稱子,食孤卿祿,後皆奪爵”,繞了一圈,又成沒爵位的普通豪強了。

但經濟實力卻仍在,這些地方實力派對王莽由感激變爲仇恨,各地反新軍隊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這劉建也參與了去年的反新:“小人投了趙王劉林,恢復安國侯身份,但安國地處中山,是真定王的地盤,竟不允小人返回,於是只能掛着空爵,在鉅鹿郡大陸澤畔帶着徒附屯田。”

但沒想到的是,北漢內部爆發了鬥爭,殃及池魚,劉建僅存一個鄉的地盤被銅馬別部所破,糧食搶走,他眼看這嗣興皇帝劉子輿依靠銅馬渠帥,卻不管他們的訴求,一怒之下,也不管自己姓啥了,只跑到南邊來投魏。

第五倫讓人一清點,這劉建只帶來了百把人,實在是夠少。

但他卻是河北第一個來降的劉姓侯爺!

第五倫沒有急着下定論,對劉建的處置,將成爲魏國如何對待各地劉姓的先例,遂在行營召集隨軍的大臣們,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丞相司直黃長認爲,既然劉建只帶了百餘人來降,給他一點絲帛賞賜,打發去做個富家翁即可。

文官考試排名第二,如今在典客署做行人的伏隆卻有不同的看法:“大王,臣以爲,應當破例,按照以縣降者封爲伯的規矩,給劉建封伯爵,並且讓人將此事在河北廣泛傳播,大書特書,他日我軍北上,亦可令劉建隨軍,部衆則打散安置。”

第五倫沒有下場,讓二人說說各自緣由,將這問題討論更深一些,勿要淺嘗輒止。

黃長得令,看向伏隆:“伯文是想以此爲例,招撫河北諸劉?但大王親臨冀州,便是要滅漢!諸劉視魏爲國敵,不可共戴天,豈能以劉建一個孤例,就以爲彼輩可爲我所用?”

“劉姓並不一定忠於漢家。”伏隆糾正黃長這一固定觀念:“漢初時,念亡秦無分封之弊,效仿周朝,封建親戚,以屏蔽漢室。設想一旦中央受脅,封國和王子侯們便會齊心協力討伐叛逆,維護劉氏正統。”

“然而從文帝時起,諸侯就動亂不休,哪怕漢武之後,尚有燕刺王、廣陵厲王等謀逆,王子侯們也與朝廷離心離德。到了王莽代漢時,更有大批劉姓公然站出來支持!”

國師公劉歆就不提了,很多劉家宗親數典忘祖,得了小恩小惠之後,便覺得王莽對他們比漢家皇帝還好,紛紛爲王莽站場,在他成爲安漢公、攝皇帝的過程中出力甚多。

到了後來,不少不要臉的劉姓更是胳膊肘往外拐,吹捧王莽的功績足以震爍古今,把起兵征討王莽的人說成是叛逆國賊。更有信誓旦旦說高皇帝託夢,說自願將天下傳給王莽的……

大漢末年鬧劇頻出,到頭來,劉邦的子孫竟然幫着外人篡奪了大漢江山,漢高泉下有知,怕是能氣活過來。

“劉姓有助王莽代漢者,此十二也,有舉兵反者,此十一也,有事不關己茫然旁觀者,這種人最多,約佔十分之七。於此輩而言,什麼祖宗國統,都不如眼前利益緊要。”

伏隆點出了問題的關鍵:“倒不如用這無足輕重的劉建作爲馬骨,告訴幽冀諸劉,大王雖欲滅漢,然並不打算盡誅諸劉!”

“整個冀州,前漢時八個郡國,一共九十六個縣,分封了王子侯國三十五個,超過三分之一。儘管王子侯們多如劉建家一般,丟了侯位,但縣中人口、財富仍然控於其手,銅馬軍雖號稱佔據數郡,但落到具體的縣、鄉上,諸劉及河北豪強仍能保於塢塞,抵禦銅馬,觀望形勢。”

“臣聽說,銅馬肆虐,諸劉及河北豪右亦受了不小損失,這纔有劉建寧可投魏之舉。若諸劉見大王能賞降者,必盡棄劉子輿而歸服,攻略河北可事半功倍。”

伏隆說完侯,黃長卻在心中冷笑,覺得此子雖然素有才名,但進入仕途時間尚短,還不會猜魏王的心思啊。

於是他反擊道:“伯文只提了新莽代漢時諸劉表現,卻忘了彼輩在新末時的作爲!王莽對劉姓可謂寬大,然懷恨在心者不乏其人,劉伯升、劉林、劉楊等皆如此,貪得無厭,眼下諸劉迫於銅馬來投靠,事後覺得不滿了,卻會反咬一口!”

在黃長看來,王莽當年錯就錯在對諸劉太仁慈,只剝奪了他們的政治地位,卻未將其從紮根的地方上連根拔起,才埋下了無數隱患。

伏隆可算明白黃長沒明說的意思了:“司直,若是對河北劉姓喊打喊殺,可能會將其逼到劉子輿與銅馬一方。”

幽冀劉姓同仇敵愾,團結在劉子輿身邊,豪強武裝和銅馬軍結合,河北戰役可能會持續更久,讓魏軍付出更大犧牲。

可黃長卻認爲這點犧牲是值得的,諸劉本就隸屬於北漢,與魏敵對,幫他們下決心效忠裡劉子輿又何妨?伏隆說得沒錯,冀州八郡有三十多個縣被諸劉控制,那才更要趁此亂世,將其徹底剷除!

伏隆勃然色變,也不管黃長了,只看向第五倫:“大王,即便是暴秦,也沒對六國王族趕盡殺絕啊,何不效周武王,厚遇二王三恪,天下皆服。”

黃長則笑道:“大王,哪怕如周朝一般寬待殷族,武庚該反,還是反了!”

眼看二人馬上就要離開具體事情,東拉西扯,吵到三觀上去了,第五倫遂叫停了這場爭論。

“二卿之言,餘兼取之。”

即便刨除“將敵人搞得少少的”這一斗爭原則,第五倫心裡,也從不認爲血脈和姓氏有原罪。狹窄的族姓主義是沒前途的,從夏到新,改朝換代就沒針對前朝王室搞過大屠殺,到他這更不會開歷史倒車。

“就依伯文之言,特封劉建爲伯,往後有劉姓來投,和其餘人等一視同仁,獻縣者皆可爲伯、子之爵。”

但黃長的提議也不能不考慮,魏王在魏郡、關中大肆打擊豪強,即便是騎牆的著姓,也要大興冤獄打爲叛逆,好收其土地分給兵卒,怎可能到了河北就忽然心慈手軟起來?

但河北戰役,打的是短期的軍事勝負,第五倫對南方的赤眉共和國、吳王秀更加在意,想盡快結束此處戰爭。

而拔除本地諸劉,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眼下要抓大放小,先將劉子輿及真定王、趙王這些大勢力摧毀,他們留下的肉就夠第五倫吃飽了。至於其餘的小蒼蠅,沒了大諸侯將他們捏成一團,更容易各個擊破……你問打完仗如何網羅罪名?就像漢武帝一口氣削了一百多個侯一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這世上不存在某個族姓擁有原罪,必須徹底消滅;但也不意味着,因其族姓血脈就高人一等,劉姓也好,被第五倫改成“伍”的宗族也罷,不過是靠着有個好祖宗好親戚,各佔數百年便宜罷了。如今漢家氣數已盡,劉姓的宗廟之犧,遲早要變成畎畝之勤。

“王莽當年沒完成的事,我會做完!”

……

第五倫讓伏隆全權處理招撫河北諸劉,削弱反抗勢力之事。等魏王前往邯鄲城下巡視攻城事宜時,此地的主將耿純已知此事,恭賀第五倫道:“河北劉姓聽聞劉建封伯,恐怕都要背棄北漢及劉子輿,來投大王了!”

“伯山當真以爲,我在意的是區區諸劉?”第五倫卻笑着搖頭。

耿純故意猜錯兩次後,才“蒙”對了魏王的真實目的。

“雍齒從漢高皇帝起兵,數次背叛,爲劉邦所恨,等到及劉邦即皇帝位,諸將未行封,人懷怨望。劉邦從張良言,先封雍齒爲侯,於是是諸將皆喜曰:‘雍齒尚侯。吾屬無患矣’。”

耿純道:“河北豪右著姓不喜銅馬,相比於劉子輿,大王更能保證冀州重建秩序,故欲投奔者甚衆,但又擔心曾爲趙王、真定王效力,唯恐大王不納。”

“如今大王封來降劉姓宗室爲伯,無疑能起到劉邦封雍齒一樣的成效,大姓見劉姓尚且能公平受賞寬赦,便再無疑慮!”

第五倫頷首,他在關中依靠流民百姓入伍,打敗了隴右的豪強武裝。可在河北這種客場與敵作戰,與主場大不相同。

他比劉子輿晚了一步,百姓們多已變成了百萬流寇,團結在裝神弄鬼的劉子輿身邊,篤信這位天子是“真龍”。且這廝出手格外大方,郡縣隨便發,第五倫不能保證能給渠帥們更多好處。

“沒辦法,既然無法爭取百姓,那就只能利用‘百姓’了!”

果不其然,此事才傳出去幾天,帶着徒附兵來投第五倫的河北豪強與日俱增,甚至連北漢的“大司馬”,趙地大姓李育都率領數千人降服。

要投效,可以,魏王對衆人的過去既往不咎,只有一個要求。

第五倫舉起手,指着高大的邯鄲城牆,上面血痕累累,但還需要數倍的鮮血,才能攻陷!

“作爲前鋒,爲餘先登攻城!”

第2章 改名狂魔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359章 七十三第305章 橫跳第210章 這河裡第293章 武德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562章 委屈第243章 好日子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439章 你配嗎第572章 死地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61章 名單第258章 飄第109章 黃河謠第519章 罪與罰第327章 離譜第379章 嘗新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383章 長城第195章 將軍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510章 補天第415章 想桃吃第52章 左手畫圓第342章守戶之犬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175章 大腿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208章 換家第664章 刺馬第198章 一粒第616章 焚書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521章 假民主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58章 宗主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97章 大意了第452章 越塔第674章 虎牙第177章 武安第418章 遊擊第53章 初雪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25章 獨立第32章 馳名雙標第574章 馬鹿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683章 大敵第129章 綠林第558章 獵物第327章 離譜第427章 瓦玉第606章 堅冰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10章 七寸第393章 上洛第459章 體面第301章 退婚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139章 熟練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293章 武德第23章 秋菊第540章 倫秀(上)第157章 真·秀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190章 董王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386章 亡國第396章 烏托邦第582章 猛如虎第682章 豆渣第661章 漢中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175章 大腿第188章 洪流第81章 真正的穿越者第188章 洪流第317章 懷哉第432章 開掛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53章 初雪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
第2章 改名狂魔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318章 打掃乾淨屋子第359章 七十三第305章 橫跳第210章 這河裡第293章 武德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562章 委屈第243章 好日子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439章 你配嗎第572章 死地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61章 名單第258章 飄第109章 黃河謠第519章 罪與罰第327章 離譜第379章 嘗新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383章 長城第195章 將軍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510章 補天第415章 想桃吃第52章 左手畫圓第342章守戶之犬第410章 河北之役第175章 大腿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208章 換家第664章 刺馬第198章 一粒第616章 焚書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521章 假民主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58章 宗主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97章 大意了第452章 越塔第674章 虎牙第177章 武安第418章 遊擊第53章 初雪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25章 獨立第32章 馳名雙標第574章 馬鹿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683章 大敵第129章 綠林第558章 獵物第327章 離譜第427章 瓦玉第606章 堅冰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10章 七寸第393章 上洛第459章 體面第301章 退婚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139章 熟練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293章 武德第23章 秋菊第540章 倫秀(上)第157章 真·秀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399章 周公營洛第190章 董王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386章 亡國第396章 烏托邦第582章 猛如虎第682章 豆渣第661章 漢中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175章 大腿第188章 洪流第81章 真正的穿越者第188章 洪流第317章 懷哉第432章 開掛第288章 西望王師第53章 初雪第347章 衝就完事了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