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回 轟轟烈烈的迎親

去還是不去呢?

劉明萬萬沒想到這個問題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

其實,對於郭嘉的想法,劉明還是很理解的。郭嘉的性格就是膽大心細,愛走偏鋒。屬於那種高風險,高回報主義者。習慣於用最小的損失,以及萬無一失的精密計劃,達到最大的效益。而郭嘉跟了自己這麼多年,他手中又掌握了一個強大情報組織,以至於郭嘉對計劃推演的精準度,更是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這也就更加助長了郭嘉的這種理念。

而現如今這個局面下,自己到曹操那裡走一趟,確實也是損失最小的一種策略。其風險也不過就是集中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而已。這完全符合郭嘉的全局衡量,而且,在郭嘉看來,自己半仙之體,有天命的照應,再加上他周密的防護,他完全有把握萬無一失。可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這個半仙之體,不過就是一個巧合,以及讓楊軍、厚德他們吹呼的。自己怎麼可能刀槍不入?當然了,如果這個去的人選不是自己,這倒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可問題也就在這裡了,這風險憑什麼要落在自己的身上呢?

再萬無一失的計劃,那也趕不上意外的突變。曹操不是弱智,不會冒着與幽州同歸於盡的風險殺害自己,可萬一曹操的手下要是有這麼一個弱智怎麼辦?那自己不是白死了嗎?況且,就算曹操以及曹操手底下的人都能夠剋制,可萬一有什麼對曹操不滿的忠臣義士,爲了讓幽州消滅奸賊曹操。而對自己行刺,嫁禍曹操,那自己豈不是更冤?這些段子,清宮戲裡可沒少演,那可都快成了一個演爛了的俗套了。自己要是再這麼一頭鑽進去,估計以後就不會有什麼竇娥冤了,肯定全成了劉明冤了。

此外,郭嘉的這個計劃。雖然損失最小,可也沒有什麼必要性。不就是統一的時間錯後幾年嘛。這可不像以前,以前那都是逼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冒一些風險,那也是迫不得已的。可如今,自己已經獨霸一方了,沒有什麼勢力能威脅到自己了。自己統一天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只要自己掃平了外族對華夏的威脅和破壞,祖國的演變進程。肯定會有一個飛躍的發展。自己已經足以無愧了。而自己當初來的目標,不過是一個富家翁而已,現在也不過是爲了完成祖國地統一,避免祖國分裂,以及讓那些跟隨自己,併爲此付出性命的兄弟瞑目而已。自己有必要這麼拼命麼?

涉及到自身的生命,劉明同志並沒大公無私的大無畏精神,反而爲自己盤算了起來。

不過,沒等劉明開口,荀攸卻開口說道:“主公。奉孝之言。恐有所冒進。雖然此計策的損失極小,可主公萬金之軀,怎麼能夠輕臨險地?主公的安全。何以維護?”

郭嘉也知道這是問題的重點。同時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也連忙說道:“主公前去,我當親隨前往,隨時應對突發事故。而主公天命之身,半仙之體。自有百靈相護。安全本就無憂,再加上主公身側又有典將軍,熊將軍護衛,如果在配上天刀王越,以及三千近衛軍。主公的安全,當可萬無一失。如此實力,等閒之徒,根本靠不近主公身側,即使是曹操的精兵。沒有三萬以上的兵力,也別想害到主公。而實在不行,王總教頭還可背了主公突圍而出,重返幽州,主公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危險地。”

郭嘉說完,暫時又冷場了。劉明的天命,大夥都是知道的。有天命,一般就不會有什麼滅頂之災。即使有什麼大難臨頭,那都會有吉人相助。而典韋、熊灞的厲害,衆人都是知道的。那絕對是萬夫不擋的猛將。而天刀王越更是自打在幽州立擂以來,那一直是一個不敗的神話。有這些人護着,再加上郭嘉的隨機應變,以及三千近衛軍的護衛。主公劉明的安全那絕對是沒有多大的風險了。如此,郭嘉的這個計策倒也有成功的可能。

而劉明聽完郭嘉說得之後,卻不禁暗暗的苦笑:怎麼樣?我估計這小子就是把自己的天命給算進去了。果然如此啊。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可劉明苦笑之餘,卻不也不禁暗暗的想到:要是自己真去的話,恐怕還不止這幾個人吧。最少自己老婆繡兒和蘭兒那肯定是要跟着得了。那是絕對攔不住的。不過,有她們貼身護衛,自己倒還真是用不着害怕刺殺了。可是,如果對方下毒怎麼辦?嗯,不要緊。大不了讓華老也辛苦一趟,跟着自己,以華老的醫術。還怕什麼毒啊。哪怕就是有什麼意外,只要沒有當時死,那都是沒有什麼大礙得了。

而就在劉明胡思亂想的時候,賈詡卻陰陰得笑道:“主公。天命雖有所歸,可卻當不得人禍。而人謀百密,卻難免有其一失。無論左軍師的計策再周詳,只要您去了許都,您的安危,那都是有所風險的。而咱們幽州,此時尚無後續之人,故此,您此去再小的風險,那也是咱們幽州最大的損失。況且,曹操此策,不過是一試探咱們的小道爾。咱們完全不用如此,同樣也可讓曹操對咱們依舊懼怕。更能讓天下的諸侯對咱們畏懼。”

賈詡乃是後來的,劉明的傳說,對賈詡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而賈詡又是一個不信鬼神的策士。自然會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此時,劉明聽賈詡似乎有更好,更安全的意見,連忙大喜地說道:“文和有何妙策,快快地講來。”

而屋內的其他人,也把目光轉向了賈詡。就連郭嘉再聽完賈詡的發言後,也不禁琢磨這賈詡能有什麼更好地主意。而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什麼誤區。畢竟賈詡這個傢伙,若是沒有什麼更好的主意,也不會如此說的。而且以賈詡的謀略,自然也能區分什麼樣的策略更好。

看到衆人都把目光移到自己的身上,賈詡好不慌張地說道:“主公。外交的手段。同樣可以用外交地策略來應對。而外交上的強勢,則是建立在咱們龐大的實力基礎上的。就像左軍師說的一樣。曹操不過是想試探咱們一下。他並不想和咱們真正的開戰。他只想通過知道主公的心態,以此來推斷的咱們的實力。左軍師的應對方法,就是給曹操一個期望的答案。以此來迷惑曹操。進而執行咱們以後計劃地。然而,此一事情,同樣可以反過來推斷。只要咱們讓曹操確信了咱們的兵馬實力,曹操同樣會相信主公的心態。咱們即使不去許都,咱們的後續計劃,也同樣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賈詡此言一出。楊軍、荀彧等人,盡皆點頭。而郭嘉也幾乎想到了賈詡的後續方案。郭嘉暗暗佩服:果然是不愧‘鬼神莫測,的賈文和。其逆向思維,果然非比尋常。

“文和。那咱們如何能讓曹操確信咱們的兵力強大呢?”劉明興高采烈地問道。畢竟不用自己以身犯險,這擱到誰,誰都會高興的。

“這很簡單。只要主公展現一下咱們的兵力即可。那曹操既然想讓主公到他那裡迎親。以及朝賀天子,那主公就轟轟烈烈的去。反正曹操爲了南下,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跟咱們動手的。咱們完全可以給足曹操的面子,帶上一百萬的軍隊,大張旗鼓的到許都去迎親。到時候,那曹操就會急着想辦法求主公別去了。”賈詡陰陰得笑道。

聽完賈詡的話,衆人也忍不住笑了。

不過,劉明笑着笑着,卻突然想起一事,連忙問道:“文和。咱們幽州。如果不算水軍,如今也就六十萬的正規軍。而且我家二弟防範董卓的兵馬也動不得,咱們到哪裡弄一個百萬大軍來迎娶新娘?”

“嘿嘿。主公。文和不是說了嘛。那曹操此時不會和咱們開戰。而咱們的迎親隊伍。也不過就是嚇唬一下他們而已。也不會真的開戰,這動用不動用正規軍,這根本沒有什麼關係。不過,爲了防止咱們民間的消息流傳。咱們到不可臨時徵召咱們的百姓去冒充咱們的軍隊。咱們可以從鮮卑部族那裡借調八十萬的牧民,再加上咱們二十萬的正規軍。這就足可以以假亂真了。而且,這百萬之衆,也可以詐稱兩百萬。反正百萬人的大隊人馬,是沒有人能夠數清的。如此一來,咱們兵馬的亮相,不僅能震懾住曹操,同樣也可以讓天下的羣雄膽寒,使其心存依附之念。同時也不會有人膽敢心存僥倖的偷襲咱們,只會認爲主公仁厚,這纔沒有主動出擊。而咱們此後再逐一尋找藉口,吞併之。天下可得。”郭嘉那也是一點即透,興奮的替賈詡把下面的話說了。

而賈詡也不說什麼,只是認同的點了點頭。賈詡心裡面明白:這個計策,其實郭嘉也能想到的。只是郭嘉太相信主公的能力了。根本不會想主公有可能會有萬分之一的風險。而自己的這個策略,主公雖然會沒有任何的風險,可卻會損失大量的軍糧和資金,故此,郭嘉纔會一時沒有想到。而自己提醒之後,郭嘉當然會意會過來。

劉明看郭嘉也如此說,心中高興:看來自己不用冒險了。

可劉明剛要開口同意,依此安排之時,蔡邕卻突然說道:“賢婿迎親之外,還要朝賀天子,這帶着百萬之衆前去,恐怕會與理不合吧。若是如此,還不如直接稱帝,昭告天下。倒顯得名正言順。反正當今天子,先後被董卓、曹操挾持。如今的朝廷也算不上真正的朝廷正統了。賢婿身爲漢室宗親,當今天子的皇叔,起而代之。效漢武,重整山河。豈不快哉。”

蔡邕一邊說着,他那眼裡也冒出了興奮的光彩。要是劉明稱帝了。那他可是國丈了。他可想着在有生之年過一把國丈的癮。

而蔡邕的說法,也觸動了楊軍的心絃。楊軍如今已七十有餘。雖身體健碩,反應靈活,可年級畢竟大了。楊軍可也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劉明稱帝的。只有劉明成就霸業,楊軍才覺得自己的努力沒白費,也算對得起主公對自己的救命之恩,以及知遇之恩,厚待之情。

故此,楊軍也忍不住認同地說道:“主公。蔡大人之言,也是有所道理。名不順,則行不正。以主公的厚德,起而代之,爭霸天下。那也名正言順。而且,如果咱們亮出了兩百萬的兵馬實力,當可威嚇住天下諸侯,此時主公再登高一呼,那些諸侯畏於咱們得實力,爲了生存,也只能歸附咱們,如此當可加速天下的一統。主公可以思之。”楊軍此言一出,當時打亂了不少人的思維。本來以郭嘉、賈詡這些少壯派來說,很少參加核心軍事會議的蔡邕提出來的這個建議,不過是一個笑談。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哦,你兵馬厲害,數量多,別人就要放棄一切的投降你,那不是笑話嗎?不到了山窮水盡的那一步,誰會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跟別人呢?

郭嘉、賈詡等人本來馬上就要反對的,可是,楊軍此時發言了,其意見竟然與蔡邕一樣,這就不由得令郭嘉和賈詡等人多想了。雖說核心會議裡面的人,都是主公劉明的心腹。不過,這心腹裡面也還是有遠近的。而楊軍無疑就是主公劉明心腹裡面的心腹。即使是跟着劉明長大的,與劉明最親近的郭嘉,也不得不認同這一點。單是作爲主公的心腹來講,楊軍還是要比郭嘉離劉明更近一些的。而首先提出這個話題的,又是主公的老丈人。而郭嘉、賈詡他們還年輕得很,也感覺不到楊軍和蔡邕的那種緊迫感。故此,郭嘉、賈詡等人不得不思量這裡面會不會有主公劉明的意圖在內。而這要是主公自己的意圖,這又應該怎麼辦?

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30回 勤快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556回 魏延請戰第317回 機會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358回 咽喉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614回 趙子龍日奪三城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133回 進京第218回 應對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455回 聖戰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35回 張飛怒喝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172回 擁立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101回 金釵盟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9回 虎嘯山莊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87回 初戰異族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595回 曹操中計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143回 誤會第378回 定國十策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493回 開放市場第428回 孫吳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400回 敏感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563回 邀約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256回 謠言第527回 老實人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516回 賣票第91回 妙計破城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612回 悲壯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176回 隆中對第184回 兩難第328回 禰衡到第311回 瘋狂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33回 歲在甲子第238回 恐怖第82回 名繮利鎖第205回 海戰第345回 屠殺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54回 拉煉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168回 吃主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510回 毒蛇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506回 巨響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180回 涵養高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236回 進攻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339回 習俗第262回 遷都
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30回 勤快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556回 魏延請戰第317回 機會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358回 咽喉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485回 劉明的死穴第614回 趙子龍日奪三城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133回 進京第218回 應對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455回 聖戰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35回 張飛怒喝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172回 擁立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101回 金釵盟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9回 虎嘯山莊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87回 初戰異族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595回 曹操中計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143回 誤會第378回 定國十策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493回 開放市場第428回 孫吳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400回 敏感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563回 邀約第185回 全力一搏第256回 謠言第527回 老實人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516回 賣票第91回 妙計破城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612回 悲壯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176回 隆中對第184回 兩難第328回 禰衡到第311回 瘋狂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33回 歲在甲子第238回 恐怖第82回 名繮利鎖第205回 海戰第345回 屠殺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54回 拉煉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168回 吃主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510回 毒蛇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506回 巨響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180回 涵養高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236回 進攻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339回 習俗第262回 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