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開戰(2)

深秋的汴京早上,霧氣深重,榆林巷的青石板上,甚至已經出現了霜凍的痕跡。

今天是呂公著的休沐日。

但他依舊早早的就起來了,因爲他要去昭慶坊的司馬光宅邸,看望那位如今臥病在牀,已無多少時日的老朋友。

濃霧中,出現了馬蹄聲。

呂公著擡起頭,看過去,就見一個騎着馬的內臣,來到了他面前。

見了呂公著,這內臣翻身下馬,拜道:“相公,兩宮慈聖有旨,請您立刻入宮。”

呂公著眉頭一皺,有種不好的預感,連忙問道:“發生了何事?”

“熙河路昨夜有邊報入京,言西賊聚兵,吐蕃內亂!”那內臣簡要的回答:“故而,兩宮請相公入宮。”

呂公著的臉色頓時爲之一僵,在心中忍不住嘆道:“苦也!”

烽煙一起,就是靡費億兆。

而大宋好不容易纔有了點起色的民生,恐怕又要受累了。

沒辦法——自元昊反叛以來,每當西賊起刀兵,就等於增稅!

數十年來,這一點從未變過。

這也是舊黨中很多所謂‘和平主義者’的理論基礎。

打仗傷經濟,累民生。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打仗,修煉內功,釐清內政,同時慢慢練兵。

這就是富弼在先帝即位時,對先帝所言:“願陛下二十年不言兵事!”的原因。

大宋的問題,有識之士都是看得清楚的。

三冗之弊,人盡皆知。

無論新黨還是舊黨,都知道只有革除三冗之弊,國家才能走下去。

區別在於,新黨很急,不想把問題留給後人,想要在當代就解決,甚至是想要在幾年內就全部解決。

而舊黨中包括呂公著在內的不少人則認爲,還是應該相信後人的智慧,我們這一代人縫縫補補,別讓大宋這艘船翻在我們手上就行了。

好不容易,新君即位,開始廣施仁政,輕徭薄賦,百姓的負擔,開始減下去。

奈何,世事常常不如人願,這纔不過兩年,西北刀兵再起。

“今年,恐怕會是未來數年,最好的年景了!”呂公著在心中感嘆一聲。

大軍一動,錢糧耗費就是不可計數。

而朝廷國用拮据,要籌措經費,就只能加稅。

加稅能加給誰?

反正不會是士大夫,更不可能是勳貴外戚。

在這樣的心情下,呂公著憂心忡忡的來到了左昭慶門下。

“右相……”執政們集體避道,持芴而禮。

左相韓絳,卻是笑眯眯的看向他,拱了拱手:“右輔總算來了。”

這位宰相,在進入八月後,就已經很少出現在都堂了。

大部分事情,他都已經移交給了執政張璪以及戶部侍郎章衡主持。

哪怕到了都堂,他也是以喝茶爲主,基本不理事。

他已完全做好了致仕的準備。

年底之後,就可能上表致仕。

而宮中也傳出了消息,官家和兩宮,也爲這位勞苦功高的老臣,準備好了致仕待遇。

身兼兩鎮節度,已是鐵板釘釘。

甚至,有傳說,官家可能會恢復元豐改制罷黜的功臣號,用來表彰這位致仕宰相。

而且,很有可能,以後功臣號將作爲宰執致仕的標準。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韓絳是開這個先河的人。

必定名彪青史!

呂公著對着韓絳拱了拱手:“見過左揆。”

韓絳瞧着他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就知道呂公著肯定是在爲軍費發愁。

於是,湊到他面前,低聲道:“晦叔不必如此憂心。”

呂公著擡眼看了一眼韓絳,心說,你韓子華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你是要致仕了。

軍費的問題,你也不需要頭疼了。

我呢?

韓絳呵呵笑了笑,接着道:“晦叔難道以爲,官家會不知道,大軍一動就是靡費億兆?”

“熙河路的事情,官家就不知道?”

別的不說,熙河路的走馬承受們早就直接和探事司對接了。

他們的進奏文字,一送到進奏院,就會立刻送到探事司。

此外,向宗回、高公紀,這兩個外戚在熙河那邊搞風搞雨。

真以爲朝廷是瞎子、聾子,什麼都不知道?

像上個月,吐蕃使者和西夏使者,在都亭驛裡都快和禮部的人打起來了。

這個事情,雖然沒幾個人知道,禮部尚書韓忠彥更是沒有聲張。

可是,按照制度,相關會議文字,都是要歸檔的。

而韓絳因爲準備致仕了,所以在今年四月以後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崇文院裡逛逛。

這一逛,就讓他發現了很多了不得的東西。

比如說,熙河路各州進奏院上報的公文。

也比如說廣西經略安撫司和轉運司上奏的那些文件,還有走馬承受們報告的事情。

可真的是驚喜連連呢!

呂公著聽着,冷靜下來,他看着韓絳:“子華兄的意思是?”

韓絳笑着捋了捋鬍子,頭上戴着的展腳襆頭搖晃着:“當今官家,對錢帛可比誰都看得緊!”

呂公著想起了那些欠市易務的錢的人,也想起了汴京城各大寺廟的主持、首座們,被當今官家折磨的欲仙欲死,卻還得強顏歡笑,心甘情願的將寺中財物送到開封府的事情。

他於是點點頭:“可這和戰事有什麼關係?”

官家還能變出錢來不成?

等等!

呂公著想起了靖安坊的那個汴京學府。

於是他看向韓絳,韓絳則眯着眼睛看着他,語重心長的道:“晦叔啊,有空的話,其實多去崇文院看看是很好的。”

他也只能提醒到這裡了。

再提醒下去,萬一被宮中知道,那他就變成一個不識時務的糟老頭子。

很容易招人嫌的。

說到這裡,韓絳就壓低聲音,對呂晦叔道:“此事,出老夫嘴,入晦叔耳!”

呂公著點點頭,然後拱手謝道:“謝過子華兄。”

韓絳笑了笑。

他之所以提醒呂公著,自然是想讓呂公著欠他一個人情。

但不是想讓呂公著還,而是讓他的兒子呂希哲和孫子呂好問來還。

沒辦法,誰叫他沒有教出一個成器的兒子,連個成器的孫子也沒有。

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那些曾孫身上。

可曾孫們都還太小,他顯然照拂不了。

便只能如此了,當然,韓絳也知道,最終還是得看他的子孫到底成不成器。

要是和晏幾道一樣,是個不成器的,扶不上牆的。

那誰也幫不了!

兩位宰相正在說着話,在另一邊的右昭慶門,三衙的將帥們,也都已經在合門下開始排隊。

殿帥燕達、副帥苗履、管軍狄詠……甚至連回京不久的郭逵,也穿上了紫色的武臣公服,出現在人羣中。

都是有過在沿邊帶兵、統兵經驗的大將。

韓絳和呂公著對視一眼,就繼續道:“晦叔可知道,昨夜邊報入京時,是先送到的福寧殿。”

“據說,官家在接報後,並沒有命人通知兩宮,也沒有命人出宮召集吾等。”

“只是召見了當夜值守學士院的翰林學士範純仁……”說到這裡,韓絳深深的看了一眼呂公著。

範純仁可是呂公著的女婿!

“直到今晨天明,才由兩宮身邊的尚宮,告知了兩宮熙河之事,據說官家還命兩位尚宮,安撫兩宮慈聖,說是:熙河之事,雖事發突然,但將帥皆一時之選,官軍訓練有素,縱不能敗西賊,也必可退之,請兩宮勿憂。”

“官家年雖幼衝,但臨危不亂,措置有方,可謂聖君!”韓絳捋着鬍子讚歎着。

這位陛下,哪怕按照宮中的說法,也是要過了今年纔算十二歲。

以仁廟故事,幼主在位,通常會多加一兩歲的前例來看。

他也就十歲,最多十一歲!

……

趙煦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坐在他面前的兩宮。

“太母、母后,怎來的這麼早?”他微笑着問道。

兩宮看着他的樣子,互相對視一眼,在心中也都是驚訝不已。

須知道,她們一早知道了熙河的事情後,連飯都吃不下,就急匆匆的來到福寧殿。

結果,就看到了官家(六哥),在御榻上睡的極爲香甜。

問了福寧殿的女官、內臣們後,兩宮知道,官家(六哥)昨夜被喚醒後,就召見了翰林學士範純仁,問其熙河軍事、寨堡。

君臣對問持續了一個時辰,然後,官家(六哥)就回到了牀榻上睡了起來。

兩宮聽完,心中都是無比震驚!

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於是就召來範純仁,詢問了一遍。

詢問的結果,讓她們更加震驚。

因爲根據範純仁的報告昨夜在福寧殿,官家(六哥)站在如今還陳列在這福寧殿上的沙盤,指着山川河流,城寨道路一一詢問。

據範純仁說:“陛下屢以兵法之事問臣,常常切中要害……微臣惶恐,不敢隱瞞,乃據實以奏慈聖!”

有了這些鋪墊,兩宮自然知曉,這孩子不是不懂軍事,也不是心大。而是他真的沒有將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於是,驚訝之後,驕傲之情就在心中油然而生!

自古以來,除了那些馬上得天下的天子外。

有幾個帝王能如此冷靜、鎮定的面對這樣的事情?

就是成年的君主,怕也做不到這樣。

至少兩宮捫心自問,她們就做不到。

“阿彌陀佛!”向太后唸了一聲佛號,對太皇太后道:“娘娘,真是菩薩保佑,趙氏有幸。”

太皇太后點點頭:“是啊!菩薩保佑!”

今日之事,肯定是會記到國史上的。

而她們也將因此,垂於千古史書。

“娘娘……”簾外傳來粱惟簡的聲音:“宰執與三衙將帥們,已到了殿外。”

“請髃臣們到殿中等候,老身、太后還有官家,隨後便到。”

……

韓絳、呂公著率着東府、西府的執政,與燕達率領的武臣們,排着隊,步入福寧殿中。

一入殿上,他們就看到了那個大的有些過分巨型沙盤。

但都並不驚訝,甚至有些熟悉的感覺。

因爲,自從郭逵回京,出判武學事。

宮中就已經賜下了一個全新制作的沙盤,用於武學教學。

那是一個廣西、交趾的巨型沙盤。

據說,每一個城市,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脈,都是專一製造軍器局和內府的工匠們,諮詢了包括狄詠在內的南征將帥們,仔細製作出來的。

所以精緻無比,最重要的是——引入了一個叫比例尺的概念。

於是,可以在沙盤上,重演南征一戰。

於是,武學教授武學生,不再是無的放矢,而是拿着剛剛發生的戰爭,掰開了揉碎了,一點一滴的詳細介紹戰爭之中敵我雙方的攻守和選擇。

燕達、苗履等三衙大將們都去看過。

都是驚爲天人,以爲是培養將帥的不二之選。

除了三衙將帥,西府樞密院的兩位執政,以及朝中兵部尚書呂大防也都去觀摩過。

“太皇太后、皇太后、官家升殿!”

伴隨着馮景的聲音,羣臣連忙排好隊列,持芴恭立。

待到那內寢中傳來腳步聲,羣臣集體俯首四拜:“臣等恭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免禮!”

殿上的帷幕裡,傳來太皇太后的聲音。

然後,官家的聲音也傳出來:“馮景,給諸位髃臣賜座、賜茶。”

“諾!”

於是,一張張早就準備好的椅子,被送到了殿上羣臣們身後。

接着就有女官們奉上已經煮好的茶湯。

羣臣拜謝一番後坐下來,接過茶湯。

便聽着簾中的小官家,自信滿滿的說道:“諸位髃臣,也該都已經知曉了,今日請髃臣們入宮要議的是什麼事情了?”

羣臣紛紛應了一聲諾。

“朕與兩宮慈聖,已經議過了,如今事情剛起,談論前線的戰守方略,還爲時過早。”

“加之敵情不明,貿然對熙河將帥下指揮,也不大妥當!”

羣臣聽着,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特別是郭逵,都快要流出眼淚了!

因爲,當年他率軍南征,但凡汴京城的先帝能和當今官家一樣,在御前做出這樣的表態,他也不至於會選擇在那樣的季節進軍!

若能等上兩個月,等雨季之後,再開始進攻。

那他的大軍,何至於會在富良江前,被疫病擊倒,以至於功虧一簣?!

於是,郭逵對趙卨,無比嫉妒。

“所以,今日請諸位髃臣們入宮,主要是要與諸位髃臣商議一下,如何穩住京中情形,不至於民間慌亂。”官家繼續說着。

羣臣聽着,都是點頭,深以爲然。

這汴京人可是什麼八卦都敢傳,什麼事情都敢議論的。

所以,在這個事情上,一個舉止失措,讓民間產生恐慌。

造成的影響,甚至可能要超過前線的一場失利。

於是紛紛道:“陛下聖明!”

心情也都安定下來。

小官家都如此淡定、從容,他們這些宰執、大將,又怎麼能驚慌呢?

不知不覺中,原本驟聞熙河有事帶來的緊張情緒,一掃而空。

“那就開始吧!”

帷幕內的小官家,依然保持着他的節奏。

“先從安定京中人心開始……髃臣們可暢所欲言。”

羣臣再拜,一個個的開始進言。

一條條措施,一個個建議被提出。

做這種事情,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大宋的文臣們,可能不會帶兵,但維穩獨步天下,而且經驗無比豐富!

哪怕是資歷最淺的李常,在這個方面,都有着無比堅實的經驗!

沒辦法,這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聽着宰執們的建議,帷幕內的兩宮不時點頭,於是命宰執們照建議實行。

談完了京中安穩,趙煦就又道:“雖然,如今熙河局勢不明,但該做的準備,也還是得做。”

“朕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熙河路所需軍需輜重,當列爲最優先之事!”

“請諸位髃臣,商議出一個穩妥之法,以確保熙河軍資供給。”

這還是文臣們的專業領域。

特別是韓絳、呂公著,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他們兩個,一個主持過橫山攻略,一個主持過五路伐夏的物資轉運,在這個事情上有着豐富經驗。

其他人,也都有過路一級的實際履歷。

雖然不像韓絳、呂公著,有着組織供應數十萬大軍的經驗。

但也都知道,物資轉運的種種注意事項,提出來的觀點和建議,無不切中關鍵。

趙煦聽着,就命人記錄下來,然後當殿拍板抄送西府,並當殿拍板,效仁廟故事,從即日起,東府、西府在都堂合議,並由左相韓絳、右相呂公著,統帥東西兩府、三衙諸事。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戰時內閣了。

此外,還根據呂公著的建議,決定拜執政李常爲都大提舉三門白波發運使,全權負責向陝西轉運糧草軍械之事。

同時,根據韓絳建議,下詔以知永興軍鄧綰,兼任陝西轉運副使,以加強陝西的物資轉運效率——鄧綰這個人,名聲雖然不好,但能力是真的強!

其從去年履任永興軍以來,完美的完成了都堂多項任務,甚至可以被評選爲‘元祐新政執行落實標兵’。

沒辦法,官迷就是這樣的。

爲了進步,他們能爆發出無法想象的能量。

當然了,這些事情,說到最後,還是離不開一個東西——錢!

沒有錢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閣樓。

而戶部兜裡的錢,早就已經花的乾乾淨淨。

今年的秋稅,又還沒有徵收。

就算收上來了,七扣八扣之後,也剩不下多少了。

根本是不可能支應戰爭的。

“陛下,臣斗膽……今左藏錢帛無幾……請陛下發封樁庫內帑,以濟軍國之用。”在呂公著的暗示下,他的學生李常戰戰兢兢的持芴請求。

帷幕中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呂公著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擡頭,盯着那帷幕內的身影。

良久,那天籟般的聲音,在帷幕中出現:“可!”

“着戶部侍郎章衡,做好預算,再呈朕前!”

羣臣頓時欣喜若狂——衆所周知,趙官家們都是鐵公雞。

進了他們兜裡的錢,想再出去,就沒有那麼容易。

譬如當初,太祖留下的封樁庫,最後變成了玉清昭應宮的宮闕、殿臺,一個銅板都沒有給過外廷。

帷幕中的兩宮,卻在此時,詫異的看向趙煦。

向太后更是有些緊張。

但趙煦卻微笑一聲,對她道:“母后且安心。”

“封樁庫撥出去多少,就能回來多少。”

“一文也不會短缺的。”

向太后這才點頭。

在這個事情上,她對趙煦有着足夠的信心。

因爲這個孩子,真的會賺錢!

而且,在賺錢方面的效率,無比高效,總能想方設法的在那些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敲出油水來。

去年的外戚勳臣,今年的大和尚,都是典型。

就連北虜,他也能想辦法,搞出錢來。

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213.第203章 養女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374.第354章 弟弟們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574章 外交(2)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81.第172章 人事462.第438章 有關皇后的想法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第39章 太子(2)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168.第159章 報捷吧!212.第202章 加一分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481.感冒了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498.第472章 視察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第67章 旋渦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451.第428章 廷推(2)第545章 硃砂痣不敵白月光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74.第73章 外戚(2)481.感冒了330.九月總結。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第512章 城管祖師爺(1)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468.第444章 決戰(2)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68章 見賢思齊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75.第74章 堂薄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86.第177章 汴京膽石貴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第540章 御前演武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42.最後一天,求月票!461.卡文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95.第92章 上貨!上貨!(1)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第585章 逼捐(2)第528章 拿捏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
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殺汝!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36.第319章 開戰!開戰!(4)249.第237章 重賞之威!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213.第203章 養女277.第263章 也得去別人家裡攪一攪300.第285章 劉摯:小人無朋,君子有之!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375.第355章 陛下,請聽臣解釋!第566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2)374.第354章 弟弟們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99.第284章 不可治罪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574章 外交(2)367.第347章 出幸開封府(2)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81.第172章 人事462.第438章 有關皇后的想法83.第82章 進擊的曾布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第39章 太子(2)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209.第199章 遼使入京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168.第159章 報捷吧!212.第202章 加一分第518章 朕就是想給太母 母后修個園子,朕有第483章 耶律延禧:孤必報今日之仇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481.感冒了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590章 戰爭中的各方498.第472章 視察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第67章 旋渦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205.第195章 汴京沙盤451.第428章 廷推(2)第545章 硃砂痣不敵白月光164.第155章 呂公著:司馬光到底在擔心什麼74.第73章 外戚(2)481.感冒了330.九月總結。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第512章 城管祖師爺(1)399.第379章 原木立信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495.第469章 轉移視線78.第77章 失眠的章惇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468.第444章 決戰(2)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68章 見賢思齊362.第343章 種家兄弟(2)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377.第357章 瓊林苑會議(1)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126.第121章 沈括的想法75.第74章 堂薄110.第106章 起復的沈括和入京的蘇軾 【四更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第587章 逼捐(4)【還債140】186.第177章 汴京膽石貴321.第305章 儂智會:一拍兩散第540章 御前演武220.第209章 乃聖乃神,乃文乃武142.最後一天,求月票!461.卡文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95.第92章 上貨!上貨!(1)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第585章 逼捐(2)第528章 拿捏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開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