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節 昆明池

上林苑以西,鎬池。

劉徹御駕下榻於此。

鎬池是個很古老的人工水庫,大概西周就已經存在了。

顧名思義,此地靠近西周都城鎬京,大約在幾百年前,於周室開鑿,最初大約是作爲鎬京附近農莊的灌溉水庫使用。

至秦代,鎬池作爲阿房宮的一部分,被納入皇家園林。

劉徹登上鎬池邊修建的觀池閣,眺望整個鎬池。

說實話,鎬池並不大,大概也就周長四五漢裡的模樣。

“陛下,傳說,鎬池中有龍王,秦季之時,有使者自華陰北出,行經此地時,有人攔車,遞出一快玉璧,留下‘明年祖龍死’之語,果不其然,始皇帝第二年就駕崩了……”劉徹身旁的王道顯然擔當起了導遊的責任,低聲笑着介紹起來:“據說那塊玉璧後來被證實,乃是始皇帝遊鎬池時,掉入水中的一塊小玉璧……”

劉徹笑着搖搖頭,沉默不語。

對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劉徹向來是不信的。

甚至他自己就是很多神神叨叨的事情的幕後黑手。

但這鎬池的這個故事,卻確實有很多神秘的色彩。

特別是,據劉徹所知,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的一個月,有一塊隕石從天而降,落在了咸陽附近,石頭上有‘始皇死而地分’六個大字。

另外,當時民間有童謠傳唱說:阿房。阿房,亡始皇。

這些事情,綜合在一起。埋下了秦王朝覆滅的引子。

大澤鄉的一聲怒吼,纔來的那麼有力量。

劉徹向來不憚以最大惡意來揣測某些事情。

因此,這些事情,在他看來,大抵應該是某些不滿秦朝統治的六國貴族玩出來的花樣。

只是,可惜了無辜的百姓!

尤其是那塊隕石附近的百姓!

當年,隕石事件後。秦始皇立即下令,殺人燒石。

隕石落點附近方圓三十里的百姓。全部被處死……

像這種爲了一己之私,而置百姓性命於不顧的傢伙,劉徹只能說,他們死的真是太好了!

秦末戰亂。摧毀了秦帝國,也徹底埋葬了整個舊有的一切政治勢力,地主豪強。

當年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們,如今,已經淪落到連自家族譜都難以傳承的尷尬境界。

但,劉徹這次選擇在鎬池附近遊獵,可並不僅僅是來觀光旅遊,緬懷故事的。

劉徹此行最大的目標,就是考察鎬池附近數十里的地貌和環境。爲今後三年,關中最大的水利項目——昆明池做準備。

歷史上,在元狩四年。小豬爲了征服三越,打造無敵艦隊,而在上林苑中開鑿昆明池。

史載昆明池,周長四十里,列觀環之,停泊了大量的艦船。旗幟遮天蔽日。

小豬所鑿昆明池,大抵就在鎬池以南的低窪地。

在路上。劉徹已經大略的看過了哪裡的環境,確實是一個大型水庫的合適開鑿點。

歷史上,小豬開鑿昆明池後,除了用於訓練水師,作爲一個內河艦隊的訓練基地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爲他自己的私人享受而服務。

但在劉徹看來,這簡直就是浪費啊!

劉徹舉目四望。

在鎬池的附近,灃水與澇水自西而來,鎬水與潏水在南方交匯。

這裡必須要說明的是,在上林苑中的八條水系中,灞水河與滻水河自始至終,包括源頭與支流,都在上林苑之內,而涇河與渭河則是從苑外流入,又從苑內流出,而剩下的灃水、澇水、鎬水、潏水,雖然發源地不在苑內,但它們流進上林苑後,就再也沒有流出,就如同一羣癡纏的少女一樣,將自己的身軀死死的纏着上林苑。

歷史上司馬相如曾在其不朽名篇《上林賦》中形象的描繪:終始灞滻、出入涇渭。灃鎬澇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

更關鍵的是,上林苑的八條水系,彷彿商量好了一樣。

灞滻在東,涇渭於北,灃澇爲西,鎬潏向南。

而這鎬池與後來的昆明池,恰好就在西南兩個方向的四大水系交匯之處。

這就意味着,只要在此,鑿開一個大水庫,哪怕是規模遜於小豬的昆明池那樣的人工水庫。

就可將灃水、澇水、鎬水、潏水,四條河流爲人類所用,只需要以此爲基點,廣鑿渠道,那麼附近華陰、咸陽、新豐、槐裡等七八個縣都將受益。

等於說,一個昆明池,大概等於兩條龍首渠的作用。

這樣的水庫,小豬那個敗家子,居然把它當成了自己的私人水上樂園和水師訓練基地……

而劉徹自然不會學小豬那個壞榜樣。

“昆明池的規模,應該還可以更大!”劉徹眺望附近的山谷與低窪地,腦海中自然而然的開始腦補起來。

小豬開鑿昆明池,最初的想法,僅僅是爲了訓練樓船水師的作戰人員。

北人不善舟船,且都有嚴重的暈船症。

開鑿一個巨大的水庫,利用水庫平靜的水面,來訓練、磨礪、磨合艦隊的指揮作戰。

這個想法,確實很天才。

但正因爲最開始,小豬隻想要一個用於訓練水師和演練艦隊配合的基地,所以,昆明池的規模也就被限定了。

周長四十里,看上去確實是西元前人類所能開鑿的最大人工水庫。

但,劉徹在看了附近地形後,卻覺得,格局還是小了一點!

要嘛不鑿。要鑿就乾脆把鎬池也納入其中。

將整個水庫的規模,擴大到周長五六十里。

再在上游的四條河流邊,建立水壩。控制水量。

這樣,大半個上林苑以及周圍數縣,未來,只要灃澇鎬潏四水不斷流,那麼,就再也不用害怕和畏懼什麼乾旱洪水了。

想當初,天朝在三峽建立前。長江時不時的就來一次大洪災。

三峽建立以後,長江就馴服了。

雖然。現在,漢室是不可能也沒有那個條件,建設三峽那樣屬於人類與科技結合的偉大工程。

甚至就連黃河也是奈何不了。

但,藉助地利和人力。改變類似灃澇一類的渭河支流,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人定勝天!

人類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是爲了改變大自然而存在的物種。

只是……

劉徹心裡也嘆口氣,一個昆明池,是遠遠不夠的。

昆明池能改變的,撐死了也就方圓七八個縣,外帶半個上林苑的自然。

與整個天下,整個世界相比,無疑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的微塵而已。

但根據少府的初步計算,昆明池工程,起碼要需要兩三萬民夫。三年的勞作,才能完成,至少需要耗費數千萬錢——前提還是這些民夫都是免費的徭役丁男。

倘若花錢僱工,採取類似龍首渠一類的運作方法,這錢就花的海去了。

想着這個事情,劉徹就不由得問道:“真番王與馬韓王等什麼時候到?”

作爲漢室如今在東北方向的廣大‘荒服’地區的忠實狗腿子。真番、馬韓等東方小國,算是漢室目前廉價勞動力主要供應商。

今年至今爲止。包括濊人在內的東方部族,向漢室提供了三千左右的奴隸,作爲貢品。

嗯,你沒看錯,是貢品,近乎免費的貢品。

中國傳統的朝貢體系,向來就是藩國、諸侯向天子貢獻土特產和國內稅賦。

向宋明那樣玩脫了的虧本的朝貢體系,其實是唐朝以後的畸形產物。

真番、馬韓也好,濊人也罷,他們國內除了人蔘、黃金、皮毛外,還真沒有什麼漢室需要的特產。

而且最近,東方特產的人蔘、貂皮以及虎皮、熊皮在關中非常走俏。

各國各部族都賺的滿嘴流油,自然不願意將這些東西免費送給皇室。

劉徹於是‘善解人意’的提出了,可以用奴隸,尤其是女性奴隸充作貢品,而且,還拿出了一匹絲綢換一個成年男性或者兩個童子,半個女人這樣優惠的條件。

這下子,大家都滿意了。

對真番、馬韓這樣的部族制小國來說。

他們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一是怎麼抱上漢朝爸爸的金大腿,讓自己的江山地位萬萬年,子子孫孫永遠作威作福,二是,怎麼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跟長安城裡的漢朝爸爸的貴族一樣奢靡。

至於其他的,真心不想考慮太多。

反正,奴隸這東西,在這些小國君王的意識中,真是無窮無盡。

不夠了,派人去東邊抓就是了。

東方的沃沮人和那些連文字、制度都沒有的野人,只要找準機會,總能抓到不少。

況且,現在,漢朝爸爸已經同意了,將派遣王師,協助各國剿滅那些躲在山林裡的野人。

對東方長期處於奴隸制和原始制之間的部族王國來說,漢朝王師,真是跟天使一樣純潔!

許多貴族,都熱衷於將女兒、侄女嫁給漢朝的軍官甚至士兵。

義縱和徐悍上次帶隊征討衛滿朝鮮。

徐悍的部隊劉徹還不大清楚,但義縱的羽林衛,出發時是一千五百個男人,回來後,變成了一千四百多個男子跟兩倍於此的姬妾。

這其中,雖然不乏勝利者必然獲得的戰利品,譬如,衛氏政權貴族的女眷以及王險城王宮中的宮女、姬妾什麼的。

但也有不少,是一些崇拜漢軍‘威武大丈夫’的愛慕少女。

畢竟,比起朝鮮國內,那些普遍身材矮小,粗魯不堪,不修儀表的男子。

羽林衛的士卒,哪怕只是個士兵,那也是漢室的中堅,地主家庭出身的良家子,受過良好的教育,有着豐富的營養,每一個身高都超過七尺,體格健碩,而且甲冑鮮明,威武不凡,而且,談吐、見識、前途,都比朝鮮的土鱉強了太多。

再加上征服者的光環和勝利者的頭銜。

那些朝鮮國內的小貴族女兒,部族中的頭人妻妾,看到這樣的英雄,大丈夫,自然是滿眼金星,不由自主的就墜入愛河。

愛情這玩意的魔力,可是跨越種族和國界的。

劉徹提出引進真番等國奴隸的計劃,也是因爲看到了羽林衛士卒們的後宮後纔有的想法。

畢竟,比起北方匈奴和西域等部族,東方的東夷,其實在人種上更接近中國人種,甚至幾乎沒有差別。

弄些東夷奴隸回國,既可以獲得廉價的勞動力,又沒有未來尾大不掉的後患。

首批三千奴隸,如今都已經被少府安排在各處的皇莊。

女性被分配給那些爲少府努力工作的工匠,爲妻爲妾,男的則在莊園、作坊裡努力工作,爲漢室的gdp增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嚐到了甜頭以後,劉徹自然想要把這個買賣做大做強了。

濊人有二十五萬人,真番大抵有個二十萬,馬韓多一些,大概在四十萬左右,其他部族小國加起來,大概也能有個二三十萬的人口,這就是百萬級了。

劉徹覺得,每年從這些部族王國那裡獲得一萬左右的男女奴隸,應該是可行的。

另外,即將開始的東北野人圍剿計劃,大概也能提供個幾千或者一萬左右的戰俘。

這些,都可以投入到昆明池的開鑿工程中。

省去漢室徵調民夫的工作,大大減輕人民的負擔。

當然了,這些奴隸,可不能隨便死了,相關的保護工作也還是要加強的。

未來,在挖完昆明池後,劉徹覺得不妨給予他們自由,讓他們去東北開墾。

所謂民族融合,豈非就是睡他的女人,把他們的孩子洗腦,讓他們的男人去賣命?

“陛下,前時,大鴻臚那邊傳信說,滄海君與真番、馬韓等國主,都已從公車署啓程了,大概快到了吧?”王道稟報着:“另外,江都王王駕也已經啓程,對了,建陵侯家的兩位公子,已經在門外候旨,陛下是否召見?”

劉徹聞言,微微一笑。

兩位公子?

他自然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但,女人什麼的,劉徹現在還不急。

他微微沉思片刻,然後吩咐:“讓他們先去給夏姬問安,朕隨後就到,對了,兩位國舅要是到了,也一併帶去夏姬那邊……”

師家的人,劉徹也有着很大的興趣。

但具體這個家族能不能用,劉徹覺得,還是得先見過這個家族得族長和成員之後再決定。()

第542節 酷吏(2)第437節 收買(2)第754節 遠航(3)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1397節 立規矩第674節 暖冬第977節 老朋友第426節 換皮第1533節 敲打第169節 祥瑞(2)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063節 屠殺(2)第1394節 談判(1)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446節 博弈(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65節 前世仇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1429節 在大夏(3)第615節 洗錢第567節 風暴(3)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77節 老朋友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492節 深海(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52節 難題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900節 封禪博弈(2)第68節 早朝(1)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198節 老將第392節 忐忑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318節 吩咐第1174節 矯正(1)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388節 聯盟(2)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473節 衆智(1)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31節 相信第641節 廟算(3)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533節 敲打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521節 條件(2)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581節 籌備(1)第747節 國葬(1)第1537節 居延(2)第33節 竇太后第267節 明悟第933節 廣關(2)第29節 彌補疏漏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
第542節 酷吏(2)第437節 收買(2)第754節 遠航(3)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1397節 立規矩第674節 暖冬第977節 老朋友第426節 換皮第1533節 敲打第169節 祥瑞(2)第911節 樓船的腦洞(2)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063節 屠殺(2)第1394節 談判(1)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446節 博弈(2)第1094節 天單于(2)第65節 前世仇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612節 匈奴體系(2)第840節 英雄故事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1429節 在大夏(3)第615節 洗錢第567節 風暴(3)第1485節 法家的短板第1373節 破而後立(1)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949節 器械一量第977節 老朋友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270節 英雄豪傑(1)第1492節 深海(2)第289節 劉啓教子第52節 難題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900節 封禪博弈(2)第68節 早朝(1)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198節 老將第392節 忐忑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318節 吩咐第1174節 矯正(1)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388節 聯盟(2)第1242節 入吾甕中(2)第1473節 衆智(1)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265節 百家興衰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31節 相信第641節 廟算(3)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886節 季心歸來第247節 太子劉德(3)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1178節 衛青的消息第1533節 敲打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521節 條件(2)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581節 籌備(1)第747節 國葬(1)第1537節 居延(2)第33節 竇太后第267節 明悟第933節 廣關(2)第29節 彌補疏漏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484節 世界變遷第40節 考舉?科舉?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255節 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