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英雄遲暮

第194章 英雄遲暮

只見老朱眯起眼睛,似乎是在回憶着什麼,過了片刻這纔再次道:“朕驅逐韃虜,開創大明的江山社稷,爲了子孫後世也是殫精竭慮,想盡辦法穩固大明的江山,可是朕最近卻常常在想,我大明的江山能夠延續到幾時?”

李節聽到老朱的問題卻一下子沉默下來,他忽然感覺到老朱真的老了,人一老就喜歡回憶過去,懷念故人,甚至對自己這輩子所做的事產生懷疑,連一向自信的老朱,現在都已經產生了動搖,不知道自己打下來的江山能夠傳承多久?

“陛下想要傳承多久?”李節沉默良久後,終於擡頭看向老朱問道。

“朕當然想讓大明的江山代代相傳,永不更改!”老朱實話實說道,今天是新春佳節,他也很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所以才把李節留了下來。

“這個……”李節聞言卻是沉吟不語,似乎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怎麼,你是不敢答還是不想答?”老朱看到李節猶豫的模樣也是臉色一冷道。

“陛下想聽實話還是假話?”李節再次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擡起頭反問道。

“假話怎麼講,實話又怎麼講?”老朱再次問道。

“如果陛下想聽假話,那臣肯定會回答,我大明江山永固,萬世不改,如果陛下想聽實話……”李節說到這裡忽然再次露出猶豫的表情,最終還是一咬牙道,“如果陛下想聽實話,當年始皇帝也和陛下想的一樣!”

“你……”老朱聽到李節最後的那句話卻是氣的眼睛一瞪,眉毛都立起來了,秦滅六國,贏政自稱始皇帝,而且還幻想皇位可以二世、三世……,一直到千世萬世的傳下去,這種想法還真和老朱一模一樣,只不過拿自己比做譭譽參半的秦始皇,老朱還是十分的惱火。

“陛下,這是您讓我說的實話!”李節看到老朱生氣的模樣也急忙爲自己辯解道,同時也做好閃避的準備,萬一老年真的拿盤子砸他,他也好及時躲開。

幸好老朱沒有動手的打算,反而慢慢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怒火,臉色也冷靜下來,隨後長出了口氣盯着李節道:“你小子覺得朕是秦始皇?”

“陛下有始皇帝之雄才大略,而無始皇帝之過!”李節急忙一個馬屁拍過去道。

其實憑心而論,老朱和秦始皇還是很像的,兩人都是雄才大略、氣吞山河的人物,而且歷史上對兩人的評價都是有褒有毀,當然老朱的評價相對要好很多,畢竟老朱雖然殺了許多的功臣,但並不是一個公認的暴君。

另外秦號稱三世而亡,但其實真正只傳了兩世。老朱也一樣,他把皇位傳給了孫子,結果孫子做了四年皇帝就被人推翻,雖然搶皇位的人是老朱的兒子,但從法理上來說,老朱的皇位傳承也只傳了兩世,朱棣篡位其實已經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

對於李節的馬屁,老朱卻是冷哼一聲再次追問道:“別和朕耍滑頭,你覺得我大明的江山能夠傳承多久?”

“這個……”李節聞言也十分無奈,這個問題他當然知道,歷史上的大明朝一共傳承了十六代帝王,共兩百七十六年,不過現在由於他的穿越,歷史的走向已經發生了改變,所以這個數字應該不準了,至於日後大明能傳承多久,他也不知道。

“別有什麼顧忌,朕今天只想聽實話!”老朱再次開口道。

李節聞言也知道躲不過去了,於是只得回答道:“啓稟陛下,若從秦朝開始算的話,最長的是東西兩漢共四百多年的江山,第二則是南北兩宋,約有三百多年的江山,再接下來就是唐朝兩百八十九年的江山,漢與宋雖長,但卻都分爲兩部分,所以真正算起來,唐朝應該統治最長的朝代了。”

“你的意思是說,滿打滿算的話,朕的大明恐怕也無法延續三百年了?”老朱聞言沉吟了片刻這纔開口問道。

“陛下的這個問題臣其實也無法回答,按照歷史的興衰的確如此,但也非絕對,歷史上有太多的偶然,誰也無法預判歷史的走向,所以對於大明的未來,臣也只能用‘盡人事、聽天命’這六個字來概括!”李節最後終於說出了心裡話。

“盡人事,聽天命!”老朱將這六個字仔細琢磨了幾遍,臉上也露出幾分迷茫的神色,他以前並不是一個信命的人,甚至認爲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卻慢慢的發現,哪怕他做了皇帝,也依然有太多的事無法被他掌握在手中。

看到老朱迷茫的模樣,李節心中也忽然涌上“英雄遲暮”這四個字,當年那個從草莽之中起兵,打敗陳友諒等各個競爭者,一舉將蒙元驅逐出中原的朱元璋的確老了,甚至他已經開始爲自己的身後事而擔憂了。

“陛下,雖然王朝的興盛衰敗是歷史的規律,但也並非沒有延長一個王朝壽命的辦法。”李節想了想再次開口道,面對表現出衰老狀態的老朱,他忽然也感到有些心軟。

“什麼辦法?”老朱聞言精神一震問道。

“陛下可還記得,當初我曾經說過,您並沒有真正的打敗蒙古人嗎?”李節開口反問道。

“當然記得,朕雖然驅逐了蒙元,但蒙元只是蒙古人的一部分,他們在西方還建立了不少的汗國,這些汗國依然由蒙古人統治,甚至有些還能威脅到大明的安全!”老朱點頭道,這件事也讓他打開眼界,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原以外的地區。

“不錯,蒙古人的做法其實很明智,一來他們打下來的土地實在太多了,只能分而治之,二來他們分成數個汗國,哪怕其中一個或幾個滅掉了,其它汗國依然還在,蒙古人的統治就不算滅亡,其實陛下可以參考一下這些蒙古人的做法。”李節再次開口道。

“胡鬧,你難道是想讓朕把大明分給兒子們,然後讓他們各領一國做皇帝嗎?”老朱聞言卻是再次瞪眼道,李節這個建議在他看來完全不可行,當年劉邦就是這麼幹的,結果後來的七國之亂已經證明這種辦法根本不可行。

“陛下誤會了,中原肯定不能分裂,但天下並不僅僅只有大明,比如像燕王在高麗做的那樣。”李節再次提醒道。

老朱聞言也一下子醒悟過來,也終於明白了李節的意思,他並不是讓自己分裂大明,而是讓自己的兒子走出去,以大明爲後盾開疆拓土,至於能打下來多少,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當然這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可就難了,比如朱棣在高麗,要不是李節事先的計劃,朱棣光靠自己手下的那點兵馬硬攻的話,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甚至還可能把自己置身於險地,哪怕就算是現在,朱棣呆在高麗依然冒着很大的風險。

想到上面這些,老朱也露出沉默的表情,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別的不說,老朱都不一定捨得讓兒子們去冒險。

李節也能理解老朱的心情,所以說完之後也沒有再說什麼,他說上面這些,其實也不是給老朱建議,而是告訴他還有另一種可能,至於是否要選擇這條路,那就要看他自己了。

過了許久,老朱依然沒有拿定主意,最後反而對李節揮了揮手道:“朕累了,你退下吧!”

“是,臣告退!”李節當即站起來行禮道,說完也緩緩退出了暖閣,等到出了門後,李節這才長出了口氣,老朱還真是不好伺候,希望日後不要再有第二次。

(本章完)

第236章 軟禁中的駙馬第467章 有刺客第5章 不想玩也得玩第132章 空手套白狼第545章 戰果第378章 風暴(下)第306章 小情侶鬧矛盾第458章 安南之變(上)第203章 周王世子第692章 戰後第75章 爹坑兒子第747章 整治黃金港第535章 聰明還是愚蠢第293章 少年人的愛情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第77章 哭泣的工匠第688章 攻略西域第677章 虛實第257章 一切有我第269章 上元夜(下)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鏡第794章 皇帝的請柬第277章 朱家子孫怎能不行?第638章 參觀第107章 公主要出宮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369章 朱棣的倭國見聞(上)第234章 京城諸事第139章 自我懷疑的解縉第142章 兩邊都不得罪第283章 大婚第184章 公主過生日第611章 軟禁中的朱允炆第206章 決戰高麗第658章 金雞納樹皮第150章 出征第581章 證據第309章 第三支力量第454章 封賞第566章 皇陵第297章 舊病復發的馮勝第229章 回京第370章 朱棣的倭國見聞(中)第423章 蔣瓛的意見(下)第775章 挖人第837章 親王逃亡記(上)第489章 突飛猛進第493章 誰給他們的膽量?第136章 沐晟要練兵第463章 犯衆怒第698章 路上的交談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110章 千萬不要回京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558章 主糧的補充第520章 朱允炆不見了第34章 太子家事第589章 證據?第669章 使團回京第190章 古都的缺點第841章 送外甥第591章 進書房的人第642章 四叔你在害怕?第595章 與杜正的二次交鋒第728章 電力第211章 朱樉的十大罪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497章 徇私枉法第124章 小姨子的同情第829章 大洋洲(中)第615章 最擔心的事第368章 補救措施第140章 砸不碎的玻璃第537章 軟禁?第619章 修鐵路去吧第561章 實用第763章 意義第824章 登陸點(中)第824章 登陸點(中)第57章 愚蠢的忠臣第8章 錦衣衛千戶第493章 誰給他們的膽量?第401章 態度第515章 想通了?第830章 大洋洲(下)第256章 教坊司第489章 突飛猛進第770章 新的進展第613章 朱允炆的信第243章 盛情邀請第379章 船隊的損失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346章 出遊第832章 五世而斬第263章 探監第404章 買賣私奴第211章 朱樉的十大罪第73章 你聽說了嗎?第746章 賭一把第558章 主糧的補充
第236章 軟禁中的駙馬第467章 有刺客第5章 不想玩也得玩第132章 空手套白狼第545章 戰果第378章 風暴(下)第306章 小情侶鬧矛盾第458章 安南之變(上)第203章 周王世子第692章 戰後第75章 爹坑兒子第747章 整治黃金港第535章 聰明還是愚蠢第293章 少年人的愛情第342章 無聊的朱棣第77章 哭泣的工匠第688章 攻略西域第677章 虛實第257章 一切有我第269章 上元夜(下)第11章 天下第一明鏡第794章 皇帝的請柬第277章 朱家子孫怎能不行?第638章 參觀第107章 公主要出宮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369章 朱棣的倭國見聞(上)第234章 京城諸事第139章 自我懷疑的解縉第142章 兩邊都不得罪第283章 大婚第184章 公主過生日第611章 軟禁中的朱允炆第206章 決戰高麗第658章 金雞納樹皮第150章 出征第581章 證據第309章 第三支力量第454章 封賞第566章 皇陵第297章 舊病復發的馮勝第229章 回京第370章 朱棣的倭國見聞(中)第423章 蔣瓛的意見(下)第775章 挖人第837章 親王逃亡記(上)第489章 突飛猛進第493章 誰給他們的膽量?第136章 沐晟要練兵第463章 犯衆怒第698章 路上的交談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110章 千萬不要回京第231章 起死回生第558章 主糧的補充第520章 朱允炆不見了第34章 太子家事第589章 證據?第669章 使團回京第190章 古都的缺點第841章 送外甥第591章 進書房的人第642章 四叔你在害怕?第595章 與杜正的二次交鋒第728章 電力第211章 朱樉的十大罪第635章 朱棣與蒸汽船第497章 徇私枉法第124章 小姨子的同情第829章 大洋洲(中)第615章 最擔心的事第368章 補救措施第140章 砸不碎的玻璃第537章 軟禁?第619章 修鐵路去吧第561章 實用第763章 意義第824章 登陸點(中)第824章 登陸點(中)第57章 愚蠢的忠臣第8章 錦衣衛千戶第493章 誰給他們的膽量?第401章 態度第515章 想通了?第830章 大洋洲(下)第256章 教坊司第489章 突飛猛進第770章 新的進展第613章 朱允炆的信第243章 盛情邀請第379章 船隊的損失第795章 周王朱橚第346章 出遊第832章 五世而斬第263章 探監第404章 買賣私奴第211章 朱樉的十大罪第73章 你聽說了嗎?第746章 賭一把第558章 主糧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