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

上了岸,朱雄英的心情也格外愉悅。

今日的宴會不僅僅是爲堤壩修築工程和京城商貿運輸之間找到了能夠平衡的解決方案,而且更爲接下來整頓京城各行各業的秩序,營造良好的商業發展環境開了個好頭。

回到皇宮,朱雄英直奔奉天殿。

此時,朱元璋正手持硃筆,批閱着文華殿送來的奏章,見到朱雄英進來,他放下手中的筆,露出和藹的笑容。

“大孫,今日之事辦得如何?”朱元璋問道。

朱雄英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回皇爺爺,今日之事已辦妥,孫兒與李景隆一起,與京城幾大船幫的會首進行了會談.修築堤壩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不過也給他們開了個口子,同時,孫兒也提出了整頓行會的想法,得到了他們的積極響應。”

“這麼說來,調度船工去支援修築堤壩運輸物品,也不會對京城的水運有太多影響。”

朱元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點點頭繼續道:“很好,英兒你做得不錯,整頓行會之事,咱這幾日也覺得有必要,江南商業繁榮但行會內部和行會之間競爭激烈,難免會有紛爭,若能將他們整合起來統一管理,不僅有利於商業的發展還能減少傾軋,對大明大有裨益。”

“皇爺爺英明。”

朱雄英見朱元璋對此事持支持態度,心中不禁一喜。

朱雄英繼續說道:“船幫會首們還提出了加強水路安全的建議,他們都表示願意提供情報和協助,孫兒以爲若是等堤壩修建好以後,朝廷有了人力物力,也不妨在江南對地方水路、陸路重點治理一番。”

聽到這裡,朱元璋的面色稍稍嚴肅起來,他告誡道。

“英兒,施政以德但不以仁,這件事雖是好事,但那些船幫會首提出來,自然也有他們的居心,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方方面面都要顧及,若是洪災這般殃及財賦重地的事情自然要重點關注,但卻並非什麼都要如此上心,總該權衡一個利弊。”

“皇爺爺教訓的是。”

朱雄英沒有着急辯解,因爲他很清楚一個道理,他的目的不是在辯論裡贏過朱元璋,這毫無意義,只會讓他失去朱元璋的信任。

實際上,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立場,朱元璋就是在教他站在皇帝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一種經歷了風浪後積澱下來的人生智慧,用意是讓他警惕一些,若對面站着的不是朱雄英,朱元璋提都不會提。

只不過朱雄英的思維方式與朱元璋不同,他想改變這個世界那麼着眼點自然在於工業和商業,而大明目前最精華的地區,就是以京城爲核心輻射出來的湖廣、江南、兩淮、浙閩這一圈,在人口和經濟、文教等各方面,都處於全國的領先水平。

所以,想要改變大明,就得先改變江南,想要改變江南,就得先改變京城。

對於京城的改造模式,遲早要擴散到江南,而無論是工業還是商業,都得需要運輸條件的改變,江南水網密佈,水路暢通無阻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朱雄英稍後把這個思路給朱元璋解釋了一下,朱元璋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看到大孫有自己清晰的思路,沒有被船幫那些人帶偏,朱元璋也很滿意。

“此外,關於水路運輸的稅費問題,李景隆也會向皇爺爺稟報,爭取爲水路運輸行業爭取一些合理的減免政策,不用多減,甚至不用減都行,只要把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苛捐雜稅徹查一番,給出一個樣子,民間的信心自然就有了。”

朱元璋聽後微微頷首,稅費的問題很複雜,如果不是莫愁湖市場這種幾乎可以說是從頭建立的,那麼在已經有穩定的利益鏈條的稅費環境下,稍有改動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爲取消苛捐雜稅的後果,很可能不是苛捐雜稅被取消,而是更多花樣翻新的苛捐雜稅涌現出來.但不管怎麼說,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都是支持的。 因爲作爲開創了大明基業的皇帝,朱元璋從來都不怕麻煩,也不怕觸碰到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只要朱雄英沒有被人矇騙,那麼想要在合理範圍內進行一些改革,朱元璋都是支持的,畢竟朱元璋大半輩子也都一直在進行各種改革,想要把大明建設的更好。

朱元璋沉思片刻後又說道:“英兒你的這些想法都很好,不過京城行會繁多,牽涉到的也不是幾百幾千人,而是十幾萬人,整頓行會之事非同小可,需要慎重行事,咱會派人與你一起,共同籌劃此事。”

朱雄英心中感激不已,他知道朱元璋這是在爲他鋪路,他連忙行禮道:“多謝皇爺爺栽培,孫兒一定竭盡全力,不負皇爺爺厚望。”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問道:“除了今天的這些事情,還有其他事情嗎?”

“倒是確有一事,孫兒還想與您商議。”

朱元璋微微一笑,示意他直言無妨,朱雄英便開口道:“等這一步做完了,隨着商業規模的擴大和行會的整頓,孫兒認爲大明皇室有必要從內帑中抽出部分資金,投入資本來建立由皇室控制的投資公司,以便在關鍵的行業裡施加影響力,確保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在皇室手中。”

朱元璋眉頭微皺,對這個“公司”的概念有些不解,他問道:“投資公司?這是何意?”

朱雄英解釋道:“皇爺爺,公司其實就是商會的進階,是指由一人人或者多個人出資組成的商會,有自己的章程和運營模式,通過籌集錢財來開展商業活動,只不過要明晰每個出資者在公司裡佔據的份額。而投資公司,就是指用公司的錢去投資其他公司,從而在其他公司中佔據一定的份額,而等到被投資的公司發展起來了,水漲船高自然就可以獲得收益由皇室控制的投資公司,不僅可以爲內帑帶來穩定的收益,還能在關鍵時刻爲國家提供經濟支持。”

“如此一來,豈不是與民爭利?”

朱元璋蹙眉道:“這跟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讓國家的錢進入到各行各業,似乎沒什麼區別。”

“區別還是有的,其實就是‘抓大放小’的辦法。”

朱雄英解釋道:“可以在一些關鍵的、涉及到經濟命脈的行業成立朝廷擁有或者皇室擁有的公司,然後由皇室的投資公司對其注入資金,這樣就能實現對關鍵行業的控制。而在一切不涉及到國家根本的行業,則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來獲得盈利,也就是間接影響。”

朱元璋聽後沉思片刻,緩緩道:“咱明白你的意思了,不過皇室的內帑目前由戶部的文官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朕即國家’,皇室的錢與朝廷的錢本質上都是國家的錢,似乎沒有必要分得如此清楚。”

朱雄英卻堅持己見,他解釋道:“皇爺爺,孫兒認爲並非如此。皇室作爲大明的象徵和核心,擁有一定的經濟自主權是必要的,通過建立由皇室控制的公司,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資金,支持國家的長遠發展畢竟文官有時候都是短視的,看的更多的是眼前,計算的也都是今年的事情。同時,這也是把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能防止文官過度干預經濟,確保大明的經濟安全。”

“而且,內帑的錢也不能真躺着啊。”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深知朱雄英雖年輕卻頗有遠見和膽識。

“英兒,你的想法很有見地。不過此事涉及重大,咱需與朝中文武大臣商議後再做決定。”

朱雄英心中也知道此事非一日之功,他恭敬地行禮道:“孫兒明白,一切以國家大局爲重。”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揮手示意朱雄英退下。

朱雄英告退後,心中卻並未氣餒,他很清楚自己爲大明改革所做的努力纔剛剛開始,未來的路稱得上是“道阻且長”,不過只要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大明也一定能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31章 神器降臨!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61章 朱允熥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78章 下下籤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36章 告白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59章 上架感言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
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83章 別古崖的秘密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75章 世界地勢圖!震撼無比的大明衆人!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41章 教官到來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31章 神器降臨!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59章 上架感言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61章 朱允熥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78章 下下籤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36章 告白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59章 上架感言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