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可巧第二天是個陰天,雖然沒有太陽,也算是難得的好天了。金珠去找楊靜借了她的單車,她帶着金柳,金楊帶着金牛,四個人剛出了門便碰上了黎想推着單車找來了。

黎想是來約金珠幾個去挖冬筍的,得知他們幾個要去河東寨看望外婆,忙說:“那我陪你們去吧,那段路不好走。”

“你去過?”金珠問。

“沒去過也知道啊,這一片路除了山還是山,前陣子下了這麼多雨,哪能有什麼好路?”

黎想跑了這麼多年的鎮裡和田家寨,他當然清楚這附近除了從鎮裡到田家寨的路是水泥路之外,其他的都是土路,別的時候還好,唯獨下雨天是最不好走的。

“好啊,阿想哥能去最好了。”金牛第一個贊成。

緊接着金楊和金柳也笑着點頭。

金珠是不太想讓黎想跟着的,可架不住黎想非要去,金楊幾個又都點頭,於是,三輛單車往村子東邊騎去,一路碰上不少村民,金珠解釋說是去挖冬筍,因爲黎想的背上背了個竹簍,金珠的後背也背了一個。

雖說沒抓成兩隻雞,金珠到底還是撿了二十個雞蛋,天冷,雞鴨鵝也不愛下蛋,金珠只拿了二十個,再多,金楊又該噘嘴了。

穿過村子,上了江堤,金珠正感嘆江面雲霧繚繞的像個仙境,誰知迎面便碰上了林月梅和金杏母女兩個端着兩個大木盆過來了。

一大年沒見面,對方畢竟是個長輩,金珠只得下了自行車,規規矩矩地站着問好。

林月梅的眼睛在金珠和黎想之間覷來覷去。

金珠姐弟四個爲了給李家人留一個好印象,特地穿上了去年過年的衣服。都是別人捐贈的棉襖,質量還不錯,也還蠻新的。

林月梅一看這姐弟幾個穿這麼齊整,不由得問了一句,“金珠呀,你們幾個去哪裡?”

“去挖冬筍。”

“哎呀,挖冬筍啊。正好你婆說家裡沒什麼菜。回頭給我們送幾隻來唄。”林月梅說完看着黎想抿嘴一笑。

她不相信金珠幾個是去挖筍的,山裡剛下過雨,都是泥濘。這姐弟幾個怎麼看也不像是去挖筍的,倒像是去做客的。

“二嬸,這天冷了這麼長時間,我們可不敢保證就一定能挖到筍。二嬸想吃還是等過些日子暖和了讓二叔自己去挖吧。”

金珠以爲林月梅是真的想要冬筍,想也不想便拒絕了。她實在是煩對方這愛佔便宜的勁。

“你這娃,二嬸不過是跟你要幾隻冬筍,你都捨不得,這家看得倒是緊。對了,你後媽做了手術想要小孩,這事你們知道嗎?”林月梅有幾分確定金珠幾個肯定不是去挖冬筍了。

“知道。”

“喲。知道了啊,這以後呀。你們幾個手裡的那點錢可是真的得看緊了,千萬別讓你後媽算計了去。對了,還有一件事,你爸和你後媽不回家,今年過年你們不去找找你媽媽呀?”

林月梅也是靈光一閃,想到這條路是通往河東寨的,便開口試探了一下。

“我媽媽?你有她的消息?”金珠詫異於她怎麼會忽然提到李小蓮。

她聽李經翁說李小蓮去的是福建打工,林月梅去的是東莞,這兩個地方隔了這麼遠,林月梅怎麼會有李小蓮的消息?

“我哪有她的消息?你們不會去你們外婆家找找看?”林月梅說完也不看金珠幾個,端着盆走了。

金珠看着林月梅的背影,琢磨了一下,才琢磨過味來,只怕這個林月梅是希望金珠幾個去找李小蓮,或者是去李家住些日子,這樣的話過年就不用去她家吃飯了。

要不然的話,一個大正月他們都要管金珠四個的飯,估計她也是嫌煩;可是不管的話,又怕被鄰居們恥笑說閒話。

可是金珠仍是有一點不明白,她鼓動金珠幾個去找媽媽,難道她就不怕周水仙知道金珠幾個去李家找人生氣?

想了好一會金珠也沒大想明白林月梅的用意,便乾脆不去想了。

“阿想哥,這裡的風景其實更不錯,像個人間仙境,不比田家寨差。”沿着桐江往上走,看着一路的雲山霧海,金珠的心情好了很多。

“它們是不一樣的風格,田家寨看的是一種人文風景,比如說建築民俗語言以及各種手工業,它保留了那種原滋原味的傳承,而我們這邊更多的是一種自然風光。當然,我們村裡的建築民俗和語言跟田家寨也差不多,可是我們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那種原始的手工作坊了。”

其實,要黎想自己選擇,他更喜歡楊家寨的純樸,田家寨已經逐漸商業化了,那些所謂的民俗表演都是爲了表演而表演,不是那種原始的自娛自樂的表達。

這一點,他倒是跟金珠一致。

越往山裡走,桐江就越窄,有一段是穿過山谷的,那段山谷基本是沒人走,樹木太茂密了,據說還有大型的野生動物出沒,所以金珠幾個只能是沿着這盤山路爬到坡頂然後再下坡。

這段路相當的不好走,有時還會有山體滑坡,這也是黎想爲什麼不放心金珠幾個單獨走的緣故。

“喂,你們看,這片山林真漂亮。”金珠看到路邊樹上掛的冰花,不由得停下來駐足觀看。

“是漂亮,可惜,我們沒有相機。”黎想很想把此情此景此人拍下來。

“阿想哥,你不是會畫嗎?你畫一個就好了。”金楊笑着說。

“畫一個?”黎想眼睛一亮。

他是真動心了,可他怕金珠不肯做他的模特,所以看向了金珠。

“別看我,我可不會畫。”金珠只會寫意,不會寫實。

“我來畫。你來做模特,最好是穿苗裝。”黎想的腦子裡已經勾勒出一幅畫來。

“好啊,大姐正好給我們幾個一人做了一套過年穿的苗裝。”金柳一聽忙拍手贊成。

她並不懂模特是什麼意思,只是見過黎想畫畫,覺得能讓黎想把他們姐弟幾個畫進去,肯定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是嗎?有我的嗎?”黎想又看向了金珠。

他長這麼大好像也沒穿過苗裝,這次回家。金珠給他做了一件黃綠色的棉襖外套和一條深藍色的帆布褲。沒看到有苗裝。

“那個,該下坡了。”金珠顧左右而言他。

她也是爲了過年好看些給大家做了一套冬天的苗裝罩衣,要不然的話。村子裡的人都穿着民族服飾出來遊玩,獨他們沒有,她怕金柳自卑,且金柳又喜歡去唱歌跳舞。

可她確實沒給黎想做。因爲她記得去年除夕時楊大山祭祖時孫曉燕特地拿出了一套新的苗裝給他換上,她不知這苗裝會不會有別的什麼含義。就沒敢給黎想做。

再說了,她見過麻婆穿苗裝,見過陳秀芝繡苗裝,黎想想要苗裝的話。他家人完全可以替他預備的。

“明年可不許我把忘了。”黎想一看金珠的表情,就知道金珠是把他丟下了,不禁有些失望。

“明年?阿想哥。你這一竿子倒是支得遠,你怎麼不讓我大姐回去就給你趕出來?”金楊促狹地笑着問。

她是真心接受了黎想做她的姐夫。不管金珠給黎想做什麼花多少錢她都沒有異議。

“今年就算了,時間太趕了,你姐還等着我給她補數學和物理呢。”黎想說完體貼地看着金珠。

金珠不好意思面對黎想直視的目光,帶着金柳往山下衝去,黎想見了笑着搖搖頭,趕緊追上。

河東寨也是處在大山深處,金珠一行翻過了兩座山,站在山頂往下一看,入目的是一層層的梯田,梯田裡現在種的是油菜,此時還沒有開花,綠油油的。

沿着盤山路一路往下,纔看到山窪處露出了幾棟吊腳樓的房頂,再往下走,兩排整齊的吊腳樓坐落在桐江兩邊,中間有兩座長長的石拱橋連着,這是兩個不同的寨子,東邊叫河東寨,西邊叫河西寨。

“這裡的風景比我們村子美。”金珠想像一下油菜花開的季節,肯定是一片金燦燦的。

“春天的時候我們來這裡寫生吧。”黎想也沒想到這裡竟然還有一處這樣的所在。

這裡的地勢跟楊家寨不一樣,楊家寨那邊桐江兩岸都是肥沃的農田,根本無需開墾梯田,而這裡江面十分狹窄,是從峽谷中穿出來的,兩邊都是岩石和山峰,所以不能種地,只能蓋樓,然後把田地開墾到山腰上。

“春天的時候你不是要去城裡唸書嗎?”金珠問。

別說來這裡看油菜花,春天的時候,他們寨子裡的桃花開了,可那段時間又是下雨又是鬧雞瘟的,金珠都沒有顧上去看一眼。

“總會有機會的。”黎想笑了笑。

“大姐,外婆家是哪一棟啊?在哪邊?”

“東邊。你是跟我們一起進去還是先回去?”金珠問黎想。

“我第一次來這裡,想進村去看看,你們去你們的,下午我們一起回家。”黎想想找一個適合寫生的地。

雖然沒帶畫夾,但是他想用眼睛記錄下這一切,不知爲什麼,他總覺得眼前的風景看起來很親切,讓他不由得想駐足。

“這樣吧,如果我們留下來吃飯就叫你一起吃,如果我們被攆出來,我們就一起回家。”金珠略一思忖便說。

“好。”黎想也不矯情。

一行人走到河東寨的村口,黎想放下金牛,自己一個人推着車子往橋頭那邊走去,金珠帶着金楊幾個憑着記憶走到了外婆家的門口。

這是一棟一半磚房一半木製結構的吊腳樓,跟金珠家的房子類似,但是比金珠家的房子大不少,金珠幾個剛上臺階,便看見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拿着一個帶天線的圓形東西按來按去的,一邊按對着地上的一輛紅色汽車模型喊“左,右,左,左拐,右拐的。”

金珠看着眼前的孩子眉眼跟金牛有兩分相似,猜想對方應該就是他同母異父的弟弟。

“小朋友,你玩的是什麼?”金珠哪裡見識過這種玩具,她看一旁的金牛滿臉羨慕地看着對方手裡的東西,問了一句。

“遙控車。”小男孩含混不清地說了一句。

金珠沒大聽清楚這幾個字,金牛在一旁說:“大姐,這叫遙控車,金寶就有一輛,不過沒這麼大。”

“好像聽金杏說,遙控車蠻貴的。”金柳也是一臉的羨慕。

她羨慕的是小男孩的脖子裡套了一根銀項圈,項圈上掛了一個大銀鎖,還有,小男孩頭上戴的帽子上面也綴滿了銀飾,上面的圖像她認識,是十八羅漢。

“大姐,他是不是就是媽媽生的?”金楊拒絕用小弟弟這個詞。

因爲在她眼裡,這不是他們的小弟弟,人家過的跟他們顯然不是一個水準的生活。

“應該就是吧。”金珠點點頭。

“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金珠倒是不排斥他,孩子是無辜的。

“寶,寶,新寶。”小男孩看着金珠,見金珠沒聽懂,說了好幾遍。

也不知是不是有點血緣天性,看得出來,他也不排斥金珠,睜着黑葡萄般的眼睛看着金珠。

“你的玩具是誰買的?”金牛蹲在了汽車模型前。

小孩子看到別人的新奇玩具,難免會有好奇心,更何況,這輛汽車玩具模型還是他從未見過的大。

“媽媽,媽媽。”新寶喊了幾遍,這下大家都聽懂了。

“大姐,難怪歌裡唱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他可真是一塊寶。”金柳低低地說了一句。

“可不,我們就是那根草,不值錢的草,所以呀,我們還是別往前湊了。”金楊的心裡更不平了。

如果說以前的她對李小蓮的被打和離婚還有幾分同情和擔憂的話,這一刻全都換上了怨恨和不平,明擺着李小蓮的日子過得不錯,可是她卻把他們都忘了,不要說銀飾,哪怕她曾經偷着來學校看過他們一眼,她也不會像今天這樣覺得委屈。

同樣是做兒女的,這差距是不是也太大了些?

既然人家早就把他們忘了,他們又何必像個傻子似的跑到這來看人家的寶呢?

第99章 禮尚往來第367章 伯樂第239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86章 遷怒第67章 擊垮第215章 感言第503章 幸福的定義第162章 心病第176章 ,月票一百第317章 擺正自己的位置第10章 不想要第291章 與君相約第三百八十五 建議月票四百第353章 同心第172章 去還是不去第402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201章 拜師第251章 開業第118章 三人行第86章 遷怒第403章 一見誤終身第312章 多心第274章 問不出口第8章 又一個難纏的第305章 誤區第321章 婚訊第18章 七寸第458章 累贅第500章 善因和善果第83章 意外的巧合番外五康王二第13章 解惑第71章 和稀泥第25章 拱火第183章 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第四百六十二 別樣的敘舊第457章 造人成功第180章 病倒第一百二十四 因禍得福第139章 英雄不救美第419章 歧路第320章 揭曉第205章 小人第137章 制服第409章 最應該報答的人第39章 理想與現實第163章 誰的天使第38章 成全第171章 驚豔第135章 ,週末第187章 再逼第63章 得來不費功夫番外二金珠二第151章 靈感第3章 打人第三百八十一 愛撒嬌的黎想第161章 不謀而合第202章 真出事了第261章 到底還是出事了第三百六十八 大冷門第53章 再過招第174章 一步第209章 再上一課第286章 莫名其妙的關心第一百七十三 決定週末加更求正版支持第374章 做不到第317章 擺正自己的位置第323章 偏偏第127章 分歧第232章 推斷第49章 孫家讓步番外一金珠一第436章 李家姑姑第159章 反其道行之第464章 歸國第186章 受刺激了第35章 又一個要跳江的第355章 唐琴第376章 金楊回鄉第135章 ,週末第255章 招恨第179章 同類人第223章 憑我以後會是她的丈夫第209章 再上一課第436章 李家姑姑第62章 聽者有意第一百七十七 大老闆要接見第390章 武警來了第85章 音訊第487章 不和解第260章 又一個不給面的第96章 媽媽第202章 真出事了第396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2章 撕破臉第83章 意外的巧合第375章 籤售第29章 財路第97章 同是天涯被棄人第三百三十八 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第99章 禮尚往來第367章 伯樂第239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86章 遷怒第67章 擊垮第215章 感言第503章 幸福的定義第162章 心病第176章 ,月票一百第317章 擺正自己的位置第10章 不想要第291章 與君相約第三百八十五 建議月票四百第353章 同心第172章 去還是不去第402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201章 拜師第251章 開業第118章 三人行第86章 遷怒第403章 一見誤終身第312章 多心第274章 問不出口第8章 又一個難纏的第305章 誤區第321章 婚訊第18章 七寸第458章 累贅第500章 善因和善果第83章 意外的巧合番外五康王二第13章 解惑第71章 和稀泥第25章 拱火第183章 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第四百六十二 別樣的敘舊第457章 造人成功第180章 病倒第一百二十四 因禍得福第139章 英雄不救美第419章 歧路第320章 揭曉第205章 小人第137章 制服第409章 最應該報答的人第39章 理想與現實第163章 誰的天使第38章 成全第171章 驚豔第135章 ,週末第187章 再逼第63章 得來不費功夫番外二金珠二第151章 靈感第3章 打人第三百八十一 愛撒嬌的黎想第161章 不謀而合第202章 真出事了第261章 到底還是出事了第三百六十八 大冷門第53章 再過招第174章 一步第209章 再上一課第286章 莫名其妙的關心第一百七十三 決定週末加更求正版支持第374章 做不到第317章 擺正自己的位置第323章 偏偏第127章 分歧第232章 推斷第49章 孫家讓步番外一金珠一第436章 李家姑姑第159章 反其道行之第464章 歸國第186章 受刺激了第35章 又一個要跳江的第355章 唐琴第376章 金楊回鄉第135章 ,週末第255章 招恨第179章 同類人第223章 憑我以後會是她的丈夫第209章 再上一課第436章 李家姑姑第62章 聽者有意第一百七十七 大老闆要接見第390章 武警來了第85章 音訊第487章 不和解第260章 又一個不給面的第96章 媽媽第202章 真出事了第396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2章 撕破臉第83章 意外的巧合第375章 籤售第29章 財路第97章 同是天涯被棄人第三百三十八 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