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雙瞳之將

十萬大軍在一片平坦的開闊地紮下了大營,大軍紮營一絲不苟,因爲是行軍紮營,沒有立營柵,而是以車布在外圍,車前挖淺溝、埋鹿角,並每隔五十步豎立起一座高高的哨塔,車圍後插上密集的馬矛,防止敵軍騎兵突營,中間纔是兵帳,另有營帳放置雜畜等物。

數千頂大帳按照六軍分別駐紮,以狻猊旗、貔貅旗、麒麟旗、蹲虎旗、騰豹旗、揚鷹旗等六杆大旗爲區分,中間是黑邊白底的青龍帥旗,上書斗大的‘楊’字,還有一杆大隋赤色軍旗,在風中飄揚。

數千營帳整齊有序,人道馬道清晰區分,各營有偏將率軍巡邏,兩班輪換,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

這就是名帥帳下多出良將的緣故,楊素治軍極嚴,賞則重賞,罰則殺人,他每一道嚴格的軍令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麾下將領。

楊元慶跟隨着一隊斥候返回大營,他沒有把鷹帶回來,儘管所有人都沒有吭聲,但他已經意識到自己脫軍射鷹的違紀,更不敢拎着一隻鷹招搖入營。

他拔掉五十幾根鷹羽,送給每人一支,表示自己的歉意,他自己則將一支鷹羽插在頭盔上,鷹羽隨風飄揚,使他的鷹棱盔彷彿多了幾分靈氣,畢竟他還是有一點少年心性。

楊元慶跟隨斥候巡邏只是臨時去散心,並非真正的任命,他不敢擅自留在斥候團中,回到軍營,他便直接返回主帥大帳。

大帳內,主帥楊素正和幾名大將謀士談話,一人約三十餘歲,身材魁梧高大,身着鐵甲,寬額虎目,顯得威風凜凜,他叫楊義臣,原姓尉遲,父親尉遲崇是隋帝楊堅的老部下,開皇初年,與突厥激戰而亡,尉遲義臣便被楊堅收養在宮中,賜楊姓,並編籍爲皇從孫。

楊義臣是楊素的老部下,他立志繼承父業,抗擊突厥,這次便隨楊素出征,被任命爲第二軍將軍。

坐在楊義臣旁邊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文職軍官,留有三縷短鬚,皮膚白皙,臉型瘦長,目光尤其敏銳,顯得十分精明能幹,此人叫李靖,今年二十九歲,在宮中任殿內直長,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中,尤其受楊素賞識,這次北征,楊素特地將他帶到軍中,出任軍令郎。

還有一員大將,身高足有六尺六,年近四十歲,肩膀異常寬闊,兩臂尤其長,彷彿有千斤之力,更讓人驚訝是他的眼瞳,異於常人,竟然是雙瞳,目光儼如豹子般冷厲,他便是隋軍名將魚俱羅,魚俱羅是楊素舊將,因跟隨楊素平息陳朝遺將沈玄懀、高智慧之亂有功,被封爲高唐縣公兼疊州總管,由於母親病逝,魚俱羅辭官回鄉守孝,正好遇到楊素北征。

在楊素以及楊義臣、李靖的反覆勸說下,魚俱羅便答應以國事爲重,跟隨楊素北征,這讓楊素十分歡喜,派人去奏明皇帝楊堅,同時任命魚俱羅爲第一軍亞將,第一軍主將是周羅睺,他因率騎兵爲先鋒,所以第一軍實際上就是由魚俱羅統帥。

楊素和幾名文武愛將回憶往事,正說得愉快,這時帳外傳來親兵的聲音,“小將軍回來了。”

楊義臣和李靖都知道小將軍就是楊元慶,兩人微笑不語,魚俱羅卻不知,他見帳外進來一名英姿勃勃的少年小將,身着黑色明光鎧甲,頭戴鷹棱盔,頭盔上還插一支鷹羽,尤其他腰間竟然掛着皇帝的麒麟劍,這讓魚俱羅大爲驚訝,心中不由暗暗忖道,‘此少年何人,竟然有聖上的麒麟劍?’

楊元慶上前單膝跪下,給祖父見禮,“元慶叩見大帥!”

楊素微微一笑,問他,“去斥候營可有收穫?”

“收穫頗多,但一天不夠,元慶願正式爲斥候軍,請大帥恩准!”

楊素沒有立即答覆他,卻笑着給魚俱羅介紹道:“這是我孫子元慶,得聖上特准,隨軍北征,魚將軍覺得此子如何?”

魚俱羅這才恍然,原來是楊素之孫,不過才十歲便長這麼高,這麼壯實,應該是練武之人,他笑着點點頭,“不愧是大帥之孫,英姿勃發,少年出征,乃英雄也,不知令孫師從何人?”

楊素對元慶笑道:“這位便是我大隋軍中猛將魚俱羅將軍,你自己回答魚將軍的話吧!”

楊元慶聽說他便是赫赫有名的魚俱羅,在隋唐演義中可是開隋九老之一,宇文成都的師父,一刀將李元霸斬於馬下,卻死在李世民的箭下,但那是演義,歷史上他是隋朝猛將,刀法絕倫,和他師傅張須陀號稱大隋南北雙刀。

楊元慶頓時心生敬意,立刻抱拳行禮,“仁勇校尉楊元慶參見魚將軍,回魚將軍問話,我師傅是張須陀。”

魚俱羅頓時笑了起來,“原來是南刀張將軍之徒,不知張將軍的十三式刀法學到了幾式?”

楊元慶連忙恭恭敬敬道:“回稟魚將軍,十三式刀法師傅都已傳授給我,但元慶愚鈍,至今只學會七式。”

魚俱羅眼中露出驚訝之色,對楊素讚道:“大帥,令孫奇才啊!小小年紀,居然就學會了張須陀將軍的七式刀法,不簡單,真的不簡單!”

其實楊素把元慶介紹給魚俱羅是另有用意,因爲元慶跟張須陀學藝時尚年幼,張須陀在兩年前出征南夷,不得不中斷對元慶的傳授,所以楊素一直想再給元慶尋找名師,讓他能突破滯固期,他本想讓李靖教孫兒,但李靖兵法不錯,武藝卻比較偏柔,和張須陀的剛猛霸道武藝不太適合,他今天遇到魚俱羅,便立刻想到讓魚俱羅教元慶,但他也知道,這需要一種緣分,強求不得。

楊素便捋須微微笑道:“我懷疑元慶是否真的會七式?魚將軍不如試他一試。”

魚俱羅爲人爽快,而且他也一直很想一睹張須陀的刀法,便呵呵一笑,“小將軍,願意賜教否?”

楊元慶欣然答應,起身拱手道:“請魚將軍指點!”

.......

猛將魚俱羅和楊元慶比武的消息頓時轟動了楊素的親兵營,周圍營帳的數百親兵紛紛奔來觀看比武,圍在帥帳前的空地外,勝負是沒有懸念的,關鍵是楊元慶能挺住幾招?有好賭的士兵悄悄下注,魚俱羅要給大帥面子,肯定會滿三招,那究竟是幾招?

楊元慶翻身上馬,後背弓箭,手提雁翎鋼刀,儘管是比試,但他們依然使用真刀真箭,元慶在馬上虛空劈出一刀,目光冷靜地凝視着魚俱羅的一舉一動。

魚俱羅騎一匹青色河曲戰馬,是青海湖一帶的特產,號稱龍駒,他這匹馬正是從青海湖中龍駒島上而得,神駿異常,他手提一杆金背虎牙刀,刀長一丈四尺,重八十斤,魚俱羅早已過了破功期,武藝高強,和元慶遠不在一個等級上,但他依然神情凝重,沒有半點輕視,這是魚俱羅百戰練出的心得,輕敵者必敗。

“小將軍,準備接刀!”

他一聲厲喝,儼如晴空霹靂,聲音響逾百丈,令數百親兵人人臉上變色,宇文化及也在觀戰,他有點擔憂地對楊素道:“大帥,最好換鈍刀,令孫可別出什麼意外?”

楊素搖搖頭,淡淡一笑,“生死自有天定,我們何必操心!”

他目光一瞥,落在宇文化及身後的宇文成都身上,微微笑問:“宇文大太保,你認爲元慶能敵幾個回合?”

宇文成都連忙躬身道:“小人見識淺薄,實在看不出少將軍底細,但我以爲至少能有七個回合?”

楊素明白他的意思,這個大太保是指元慶會七式張須陀刀法,所以會有七個回合,但他卻不這樣認爲。

“是嗎?如果能敵七個回合,那元慶便可爲大將了,可惜你太不瞭解魚俱羅,在他刀下從無三合之將,我覺得應該只有一個回合。”

此時,四周的軍士忽然發一聲大喊,原來楊元慶竟然張弓便是一箭,箭快如閃電,直射魚俱羅的戰馬後腿,宇文成都一聲驚呼,“果然厲害!”

魚俱羅也暗暗心驚,他這匹寶馬在年初對吐谷渾人作戰中曾經被箭射中後腿,雖然後來治癒,卻多多少少有一點影響,而楊元慶竟然眼光犀利,看出了他這匹馬的弱點。

但楊元慶的聰明並不是要射馬,而且要試探魚俱羅的速度,他知道魚俱羅必然會替戰馬擋這一箭。

這一箭力道強勁,一眨眼便到了戰馬後腿,戰馬頓時懼怕了,連退兩步,稀溜溜一聲暴叫,前蹄高高揚起,誰也沒有料到魚俱羅的戰馬竟然會如此驚慌,在場人都愣住了,魚俱羅卻不慌不忙,單手一刀斜劈而下,刀勢並不快,卻恰好擋住箭矢,只聽‘當!’一聲脆響,箭矢射在刀面上,彈飛出一丈之外。

這一箭楊元慶使看到了魚俱羅速度,他的刀法已經不在於速度多快,而是到了一種隨心所欲的程度,一種對速度的掌控,他知道需要用什麼速度擋住這一箭,這就叫刀法的返璞歸真,已經到了收發由心的程度,使楊元慶心中暗歎,自己的刀法和他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但魚俱羅也同樣暗暗心驚,楊元慶這一箭震得他右臂發麻,至少是一百二十斤的力量,對方用的是一石強弓,在六十步外依然保持一石的力量,說明他這一箭射出時,至少是一百五十斤的力量,而對方僅僅只是一個少年。

不僅魚俱羅心中暗驚,連宇文成都對元慶的輕視之意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元慶現在就有如此強勁的力量,如果他也是十八歲,恐怕自己不是他的對手。

兩人同時發一聲大喊,兩馬疾馳而至,只見刀光一閃,誰也沒有看見發生了什麼,兩馬便交錯而過。

楊義臣捋須輕笑,他回頭問李靖,“藥師以爲這一回合,誰佔了上風?”

李靖搖搖頭苦笑一聲道:“元慶這一刀很怪異,看似慢,實則快,如果他再長五歲,魚將軍便被他一刀劈下馬,不過魚將軍不愧經驗豐富,他以險求勝,雖然險些被元慶劈中,但他成功了,我估計楊元慶不會再比下去,因爲他的破綻已經被魚將軍抓住,如果是真打,他此時的人頭已被劈飛,再向後就是人情刀,沒有意義了。”

“你說得不錯,魚俱羅果然是老薑,辣得狠啊!”

只見元慶扔下刀,高聲道:“不用再比了,我認輸!”

.........

【公佈兩個羣,先聲明,爲了挽留女粉絲,不準發不雅圖片,一個是梟雄普通書,也就是原來的皇族羣,喜歡這本書的書友都可以加,羣號是七--六--二--八--九--八--七--七;另一個羣是老高的第一個VIP羣,汗!第一次開VIP羣,進羣后需要截圖驗證粉絲值或者老高從前書的訂閱記錄,羣號是1--8--9--8--2--6--8--7--3,歡迎VIP書友加入】

第30章 蘄縣奇案第9章 臨危下船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4章 枕戈以待第31章 楊素教孫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8章 風起南郡第33章 第一回合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6章 糧價危機第9章 貿易之利第4章 客棧新友第28章 暗箭難防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章 戰略對抗第2章 計取飛狐第4章 入伍斥候第3章 盜馬風波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9章 關隴雙貴第28章 二次談判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0章 師傅是誰?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5章 京城讖語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8章 趁亂突圍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6章 離間之計第5章 咬金練箭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章 齊郡召將第14章 內部奸細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3章 南華梟雄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2章 極度被動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5章 突厥野心第47章 獨孤家將第9章 貿易之利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5章 化繁爲簡第28章 捉姦在牀第7章 幽州之憂第55章 江陵變天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7章 被迫南撤第6章 抽中死籤第18章 投票表決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3章 都市買禮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章 天下大變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9章 獨孤之憂第7章 賀若之怒第53章 脣槍舌劍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8章 反間之計第3章 雙瞳之將第12章 平亂奪權第50章 波詭雲譎
第30章 蘄縣奇案第9章 臨危下船第54章 把水攪渾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4章 枕戈以待第31章 楊素教孫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8章 風起南郡第33章 第一回合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4章 臨戰增帥第46章 糧價危機第9章 貿易之利第4章 客棧新友第28章 暗箭難防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章 戰略對抗第2章 計取飛狐第4章 入伍斥候第3章 盜馬風波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7章 被迫南撤第57章 兩個要求第19章 關隴雙貴第28章 二次談判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0章 師傅是誰?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5章 京城讖語第31章 楊素教孫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8章 趁亂突圍第10章 君廓獻計第22章 河東紳商第26章 離間之計第5章 咬金練箭第24章 遼東反擊第2章 齊郡召將第14章 內部奸細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5章 更深之秘第40章 南方來人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3章 南華梟雄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2章 極度被動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5章 突厥野心第47章 獨孤家將第9章 貿易之利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4章 貌忠實奸第15章 化繁爲簡第28章 捉姦在牀第7章 幽州之憂第55章 江陵變天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7章 被迫南撤第6章 抽中死籤第18章 投票表決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23章 都市買禮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4章 天下大變第18章 諫臣之死第59章 獨孤之憂第7章 賀若之怒第53章 脣槍舌劍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8章 反間之計第3章 雙瞳之將第12章 平亂奪權第50章 波詭雲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