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章 執着的書生

1042章 執着的書生

“羅貫中的大名,施耐庵並沒有聽過,當時在他看來,這年輕人的故事一定沒什麼看頭,三國的故事,前有陳壽已經寫過《三國志》,後有裴松之作的註解,這樣的故事又何必寫呢?”施耐庵並沒有見朋友的話頭放在心生,一味的躲在小樓裡寫着自己一百零八個好漢的故事,但寫了幾遍,終究不滿意,隨着故事的鋪展開來,鬥智鬥計的故事不簡單的是“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醉打蔣門神“莫不是鬥智鬥勇的故事,心煩意亂的施耐庵又想起了朋友的那句話,心思便有些動了,這一日從朋友手中接過爭相觀閱的一些書稿,細細看了一遍,書稿寫的是王充智除董卓的故事,就這麼一個故事,王司徒巧使連環計、離間計,美人計,三十六差不多都用上了,就這麼幾頁書稿,看的他熱血沸騰,他終於看到了這個讀書人的可怕,連夜寫了封書信派人送到寒山寺!”

施耐庵在蘇州一帶頗有些名聲,尤其是他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中舉人,至順二年登進士,在任浙江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的故事在江浙一帶被百姓津津樂道,加上這些年,他隱居期間所卷寫的《江湖豪客傳》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的故事也頗有流傳,這些羅貫中豈能不知,在收到施耐庵的信之時,羅貫中說不出的高些。

自從他二十歲那年,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他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來到了杭州,但爲人性子極爲內斂,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爲清新,與人少有來往,出了前幾年受張士誠只邀請,做了府上謀士,爲其出謀劃策了幾年,還幫忙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只可惜,不久,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想利用朝廷的實力,繼續稱王,苦於朝廷沒答應,張士誠一氣之下,脫離朝廷自立爲吳王,羅貫中建議其學朱元璋緩稱王,遭到了拒絕,謀士劉亮、魯淵見張士誠只顧貪圖享樂紛紛離去,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到處流浪了一陣,到此時他才返回寒山寺不足一年,正準備謝絕一切訪客,閉門卷寫《三國志通俗演義》,接到施耐庵的書信,自然是喜出望外了,在他想來,能與施耐庵這樣的才子攀上交情,那是何等的榮耀,當下立即休書一封,名命人送到了蘇興化的書院,邀請他前來寒山寺共同研究卷寫小說。

施耐庵本來不抱希望,還怕羅貫中不會答應,誰想這麼快就來信了,心中頓時極爲高興,當下收拾行禮,一路瞬間順水趕到了寒山寺。

只是這消息,不知怎麼被張士誠給得知了,有這麼一個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羣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才子來寒山寺,豈能放過,萬一是一個劉伯溫,放走了豈不是太可惜,所以這才率領丞相張士信、尚書常記、侍郎黃達、御使陳嵐匆匆忙忙趕來了。

方纔的一番對答,施耐庵對眼前的這個書生的才華和見識頗爲欣賞,想起自己看到《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故事,心中忍不住有些奇怪,瞟了一眼桌上多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古籍、古卷都是書寫故事的素材,不由得點了點頭,略一沉吟道:“請恕我直言,看羅老弟這滿桌文房四寶,羅老弟,是準備把三國故事寫成書啦?”

羅貫中將目光從畫中收回,緩慢的落在了書桌上滿桌是上的書稿、古籍、手抄奏摺,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手札、表、書,這些都是他這些年走南闖北蒐集了三國資料,多是描寫三國故事的戲曲劇本和說書人的底本。在繼承前人成果基礎上,羅貫中決定對三國故事重新進行了藝術加工。書了除了那些該有的真是事件之外,他還決定在故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些時日,他大量閱讀這些資料,已經虛構了不少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如“王司徒巧使連環計”、“吳國太佛寺看新郎”、“獻密計黃蓋受刑”、“七星壇諸葛亮祭風”、“關雲長義釋曹操”、“空城計”等,他相信只要通過自己手中的這隻妙筆,三國的故事一定會長久流傳的,想到這裡,羅貫中臉上盪漾起興奮笑容,顯得容光煥發,喜悅的奧:“是啊。魏、蜀、吳三國鼎立,戰火連綿,人才輩出,倒是可以寫一本好書啊?羅某沒什麼宏圖大志,只想寫幾本娛人娛己的好書用以流傳後世而已?“

施耐庵心中一嘆,道:“這何嘗不是我的志向呢?我的《江湖豪客傳》也是這樣想的,可惜啊……?“

“陳壽已經寫過《三國志》,裴松之還爲它作過註解,你又何必再寫呢?”

羅貫中扭過頭來,微微一笑,道:“那又如何,他們的故事沉悶枯燥,一字一眼,讀來可有樂趣,羅某寫此書,正是在二人基礎之上,把昔蜀、魏、吳,曹操、劉備、孫權的故事寫成演義小說,真中摻假,假中有真,讓天下男女老少,都愛聽愛讀。”羅貫中略顯蒼白的一張俊臉慢慢泛起了紅光,雙眼裡眸子從未有過的光亮。

有個書友說,《水滸傳》應該是羅貫中所作,對於這個問題,小景也查閱了資料,的確有這種說法。,一種常見的說法認爲是施耐庵和羅貫中據民間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所寫的。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說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書志》記:“《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傳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耐庵)、羅(貫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作。

不過小景還是喜歡施耐庵是書的作者,畢竟這個流傳已久啊,哈哈……?

1820章 奇貨可居1019章 伴君如虎1716章 家的味道128章 扭轉1860章 懸崖殺機370章 杳無音訊191章 成敗1521章 揣摩聖意土丘稱寡不用訂閱1136章 意外的消息1765章 休怪我不仁099章 勇絕之劍024章 好生沒道理997章 不堪一擊1094章 非常手段1823章 一家歡樂738章 報仇雪恨335章 五人1575章 瞞天過海955章 風雨同舟855825章 婦人之仁050章 接受挑戰871章 不必理會502章 聲響1388章 心中的英雄第1295章 有些手段1418章 打擊士氣036章 這份情誼1580章 純屬失誤13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1532章 周公說夢1044章 貿然前來489章 手段970章 手下敗將078章 明主④1223章 一場空102章 佛珠594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225章 拜神1287章 江南名剎058章 追趕360章 暴露683章 楚河漢界279章 借勢035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982章 一石二鳥438章 伴君如伴虎施耐庵vs羅貫中1557章 燕雲十六州1560章 神都洛陽月初小語10881058章 大幹一場899章 棋走偏鋒703章 秦淮八豔1326章 帝王家事637章 小事一樁551章 無言等待653章 加一把火重文輕武047章 得遇劉伯溫1812章 昏庸無道1337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926章 洪都水門1380章 舉國來攻一些要說的話1388章 心中的英雄563章 貴客895章 一字之拖1668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1386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457章 私奔1837章 張溫的招1255章 妖人的用心1533章 舒服的日子037章 找個臺階下230章 鐵筆插深潭063章 劉伯溫的見識1280章 稱王稱霸876章 不得不如此1554章 最大的敵人089章 槍打出頭鳥1502章 留一線生機016章 奴家好怕1120章 嚇煞人香901章 志不在此施耐庵vs羅貫中874章 固若金湯1223章 一場空1875章 偷吃的貓兒1252章 最有味的女人120章 大膽奴才第1233章 送佛送到西天週一了求訂閱1883 .1836章誓死抵抗11001070章 太湖宴會1748章 以退爲進1150章 明王之死一家之言978章 亡在旦夕1805章 陛下的磚1300章 一顆石子
1820章 奇貨可居1019章 伴君如虎1716章 家的味道128章 扭轉1860章 懸崖殺機370章 杳無音訊191章 成敗1521章 揣摩聖意土丘稱寡不用訂閱1136章 意外的消息1765章 休怪我不仁099章 勇絕之劍024章 好生沒道理997章 不堪一擊1094章 非常手段1823章 一家歡樂738章 報仇雪恨335章 五人1575章 瞞天過海955章 風雨同舟855825章 婦人之仁050章 接受挑戰871章 不必理會502章 聲響1388章 心中的英雄第1295章 有些手段1418章 打擊士氣036章 這份情誼1580章 純屬失誤134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1532章 周公說夢1044章 貿然前來489章 手段970章 手下敗將078章 明主④1223章 一場空102章 佛珠594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225章 拜神1287章 江南名剎058章 追趕360章 暴露683章 楚河漢界279章 借勢035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982章 一石二鳥438章 伴君如伴虎施耐庵vs羅貫中1557章 燕雲十六州1560章 神都洛陽月初小語10881058章 大幹一場899章 棋走偏鋒703章 秦淮八豔1326章 帝王家事637章 小事一樁551章 無言等待653章 加一把火重文輕武047章 得遇劉伯溫1812章 昏庸無道1337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926章 洪都水門1380章 舉國來攻一些要說的話1388章 心中的英雄563章 貴客895章 一字之拖1668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1386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457章 私奔1837章 張溫的招1255章 妖人的用心1533章 舒服的日子037章 找個臺階下230章 鐵筆插深潭063章 劉伯溫的見識1280章 稱王稱霸876章 不得不如此1554章 最大的敵人089章 槍打出頭鳥1502章 留一線生機016章 奴家好怕1120章 嚇煞人香901章 志不在此施耐庵vs羅貫中874章 固若金湯1223章 一場空1875章 偷吃的貓兒1252章 最有味的女人120章 大膽奴才第1233章 送佛送到西天週一了求訂閱1883 .1836章誓死抵抗11001070章 太湖宴會1748章 以退爲進1150章 明王之死一家之言978章 亡在旦夕1805章 陛下的磚1300章 一顆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