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配饗太廟,陪葬皇陵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院做飛花。”

清晨,武懷玉起牀,走到窗前,推開窗戶,一夜之間滿院皆白,難怪一大早就聽到外面丫環嬉戲說下了好大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二月了,可倒春寒說來說來,前幾日還挺暖和,小草發芽,結果突然就又下雪了。

春寒料峭。

“阿耶,是昨夜下大雪了,不是春風吹落梨花。”二女兒琉璃跟幾個姐妹在玩雪,聽到父親的話,抓起一把雪悄悄藏到身後,笑着向父親走來,一邊糾正父親眼花,錯把雪花當成梨花。

武懷玉哈哈大笑。

琉璃走近,突然把手從背後伸出,將那團雪砸向父親。

小丫頭剛藏雪動作其實全被武懷玉看在眼裡,她扔出雪團,想躲也根本砸不到,但他還是故意裝做措不及防,被扔了個正中。

琉璃興奮的蹦蹦跳跳的喊叫起來,“砸中了,阿耶沒躲開,”

小雪團很冰涼,落在懷玉肩上,散開,留下點點雪粉。

武懷玉笑着跑出去,抓起雪還擊,琉璃和姐妹們頓時尖叫着四處逃竄,興奮不已,倒是讓跟隨她們的保母、乳孃、婢女、僕婦們看的擔心不已,生怕摔着、凍着,

武懷玉一人打一羣,

嬉笑聲很快引來了更多的人,

小郎小娘們興奮的加入戰鬥,庭院雪地裡,好像一羣小雞崽在勇斗大麻雀。

樊玄符、伊琳娜等也都被引來,她們笑吟吟的看着這場面。

很快,小傢伙們都不敵武懷玉,紛紛中招,每人身上都被扔了不少雪團,可這些小傢伙們,越被扔中越興奮,甚至有沒扔中的還故意主動的湊到近前來挑釁。

小孩子們雖多,可哪敵的過武戰神。

樊玄符看不下去了,

抓起一把雪捏成團也加入戰鬥,趁其不備,一下子就砸中懷玉腦袋,引的孩子們都大喊夫人威武。

然後李三娘、楊慕雲、伊琳娜等也跟着加入,

這雪仗規模越來越大,

歡聲笑語不斷,

武懷玉終於償到寡不敵衆的滋味,好漢雙拳難敵四手,何況這一堆妻妾和一羣小兒女,

最終武懷玉舉手投降,敗下陣來,

孩子們一個個興奮的小臉通紅,頭上都冒起熱氣,卻不知疲倦,還喊着要二番戰。

“阿郎,宮裡來使者宣旨。”

管事打斷了這熱鬧的早晨雪仗。

一大早來宣旨?武懷玉眉頭微皺,還是去迎接聖旨。

“門下,制曰·····”

“司空懷玉可使持節、都督廣州諸軍事、廣州刺史。”

聖旨不止一道。

第一道是武懷玉任廣州都督、刺史,然後第二道是免除他嶺南道觀察使、經略使等使職。

第三道是改封宋國公,勳封如故。

第四道是晉國夫人樊玄符改封宋國夫人詔書。

還有第五道聖旨,增賜實封,通前共一千八百戶,賜絹三千匹,布三千端,米麥三千石。

一連宣讀了五道詔書,

武懷玉都愣住了。

這是怎麼回事?

他心裡迅速的思考了一番,可能是跟昨天魏徵舉薦他再入政事堂爲相有關。

免去差使,改任廣州都督,從欽差變成正式的地方官員了。

皇帝這是要讓他安穩的呆在嶺南地方了。

只是這晉國公改宋國公何意?

宋國公本是蕭瑀封號,可蕭瑀此前獲罪罷相奪職,連封爵也削了,一般他這種削爵很快會恢復的,可現在皇帝把宋國公封號給了武懷玉。

臣子們的封號改封變動,其實也很常見,現在朝堂上這些大佬,封號都改過。

比如房玄齡初封邢國公,後改封樑國公,長孫無忌貞觀初年進封齊國公,後改封趙國公。

秦瓊原是翼國公,後改封齊國公,再比如柴紹武德朝屢立功勳進封霍國公,貞觀中又改封譙國公。

而武懷玉晉封國公,最初的封號是翼國公,然後改封晉國公,如今又改封宋國公,

連老程一開始也是封宿國公,後改封盧國公。

一般來說,爵位封號是有一定特別意義的,比如受封者家鄉等,魏徵以前封鉅鹿郡公,他老家就是鉅鹿。秦瓊的齊國公,他老家齊州。

翼、晉、宋,都是國公封號,本身沒有高低,但晉明顯比宋和翼高,畢竟晉是大國。

“恭喜武公,”

宣旨的通事舍人連連道喜,這是河東王氏子弟,跟武家也算有親戚了,連宣五道旨,這非常不同一般。

這位王通事舍人都一時有些搞不明白,

但武懷玉雖封號最頂級的大國,改成了中等的宋,可皇帝又給武懷玉增加實封,賞賜錢帛了啊。

一千八百戶實封啊,

“整個大唐,如今也僅有長孫國舅與武司空同樣實封了,”

“長孫公也增賜實封了?”

“嗯,長孫國舅授洛州都督,也給增加到一千八百戶實封,同樣賞賜了絹三千匹、布三千端,米麥三千石。”

武懷玉沒想到,長孫無忌也被外放了。

國舅爺這些年一直在長安不肯走,哪怕當初功臣世封刺史,他都不肯去趙州。現在,終究還是讓李世民外放了。

看來今天接旨的不是他一個人。難道是因爲年前他跟長孫無忌聯手,在單于大都護府這件事上,表現的太過強勢,讓皇帝心生不滿了?

王舍人對武懷玉一番恭維,在他眼裡,武懷玉這是聖眷正濃。

至於差使免了,那是觀察使經略使本就不是正式職事,只是臨時性的差使,跟早幾年李靖李大亮楊恭仁杜如晦等十三位大佬分道巡風省俗是一樣的,事畢即撤。

嶺南現在局勢很好,也不需要有這麼一個權力太大的欽差使臣,武懷玉既然不回朝,那留在嶺南做廣州都督無疑是很好的安排。

王舍人剛走出武家門,

結果又碰到位來宣旨的盧舍人。

“盧兄這是?”

盧舍人將手裡捧着的一個紫檀盒子亮了一下,“剛接的差事,前來宣旨。”

王舍人大驚,他都剛宣了五道聖旨,怎麼又宣,難道是重複了。

他趕緊說明,

“王兄來宣旨,我知道,這是第六道旨意。”

“啊?”

王舍人不走了,轉身跟上盧舍人,想要看看到底又是什麼聖旨。

盧舍人也沒管他。

他們來到大門前,表明來意,武佗子也驚了,趕緊讓門戶跑的最快的家丁去通報。

武懷玉還坐在那喝着茶想着那五道聖旨的事,結果說又來位盧舍人宣旨了。

“快請,”

擺案焚香,再迎聖旨。

盧舍人來自范陽盧氏,是盧承慶族弟,跟武懷玉也算半個親戚,來了很客氣。

“這是一道賜功臣密戚墓地東園秘器詔,”

這並不是只給武懷玉的,而是給一大批功臣勳戚的,賞賜的是昭陵的墓地,還有陪葬器物。

“乾坤合德,爰著易簡之功。君臣一體,克成中和之治。遠取諸物,若舟楫之濟巨川,近取諸身,猶肱之戴元首。同心葉契,存歿以之。

故諸侯列葬,周文始創其禮,大臣陪陵,魏武重申其制。去病佐漢,還奉茂鄉之塋,夷吾相濟,終託牛山之墓。

·····

或雲雷伊始,功參締構,或光華在旦,績著弼諧,及密戚懿親,舊齒宿德,委質朝廷,特蒙顧遇者,

自今以後,身薨之日,所司宜即以聞,並於昭陵左側,賜以墓地,並給東園秘器,事從優厚,庶敦追遠之義,以申罔極之懷。

貞觀十一年,正月。

皇帝此時下這詔書,也是事出有因。

高祖李淵前年纔去世,本來李世民還暫時顧不上自己的皇陵之事,可長孫皇后突然病逝,

讓李世民不得不提前開始營建自己的帝陵,這座帝陵已確定是因山爲陵,跟李淵的封土陵不同。

前去,皇帝李世民已經下過一道賜功臣密戚墓地和東園秘器詔,但那道是給武德朝元老勳戚們的,給他們在李淵的獻陵旁安排墓地,讓他們以後可以去陪着高祖皇帝,彈琴喝酒聽歌看舞,再續君臣之義。

而如今,李世民是給自己的功勳心腹們安排墓地等。

生是君臣,死也還是君臣。

長孫皇后彌留之際,曾特意叮囑李世民,說死後不要厚葬,說所謂葬就是藏,自古聖賢崇尚節儉,實行薄葬。只有無道之世,才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爲有識者笑話。皇后希望因山而葬,不需起墳,不用棺槨,所用器服皆用木瓦。

於是,

李世民命人在九嵕山開鑿石窟,以因山而葬的方式安葬長孫皇后,同時也將此山選作自己的陵寢地址,等將來駕崩後便與長孫皇后合葬。

九嵕山昭陵開始營建,

皇帝也沒忘記他的一衆臣子們,現在就特給他們選好地址給他們留了墓地,安排了陪葬品。

配饗太廟,陪葬皇陵。

這也是臣子們能享受到的極大榮譽了。

武士彠和樊興,先前被李世民在獻陵旁安排了墓地,死後要去陪李淵。

而如今,武懷玉還是武懷義兄弟倆,都在李世民這道詔書中,獲得了昭陵陪葬資格。

九嵕山在禮泉,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與秦嶺的太白山、終南山等山峰遙相對峙。

其山勢突兀,有九道山樑匯聚,羣山拱衛,穩固牢靠,河水環繞,取之不竭,符合古代陵墓的風水條件,也可比喻九州一統,天下大同。

盧舍人宣讀完詔書,向武懷玉道賀。

陪葬皇陵,可不是誰都有資格的,一般除了宗室的親王郡王以及公主駙馬們,也就那些頂級的勳臣宰相纔有機會的。

武家還真是了不得啊。

皇帝此前不僅給高祖的獻陵選了許多功臣密戚陪葬獻陵,也還精選了六位功臣,配享高祖太廟。

這六人是淮安王李神通、河間王李孝恭、贈司空鄖國節公殷開山,贈民部尚書刑國襄公劉政會,以及贈司空荊州都督周國公武士彠、營國公樊興。

這六位配饗高祖太廟的功臣,兩位宗室,三位太原元謀功臣。

樊興比較特殊,他們父子曾是李淵家奴,後從龍立功,但樊興父親又捲入謀反案被處死,到現在樊方這謀反案都還沒徹底翻案。

如果是李淵來選,樊興肯定沒資格配享太廟的,甚至後來積極倒向李世民的武士彠,可能李淵也不會再信任他。

但是當今天子在李淵死後給他選的,李淵有意見也沒用。李淵最喜歡的老夥計裴寂,李世民就沒給他安排。

盧舍人覺得,將來貞觀天子駕崩,太子承幹繼位,他來給父親太廟選配享功臣,武懷玉肯定能夠進入。

一天連接六道聖旨。

授廣州都督,

改封宋國公,

賜實食封,

食絹布麥谷,

賜昭陵墓地、東園秘器,

難怪當初皇帝在殿上對百官指着武懷玉說,青陽於朕,實有大功,今者委之,猶如子也。

這哪是猶如子也,都跟親兒子一樣了。

這真是讓人羨慕無比啊,

可羨慕也沒用,這樣的人物當今也只有這麼一個。

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116章 仙姬無雙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223章 榮升館主第1093章 皇帝話裡有話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463章 觀自在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51章 忽冷忽熱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44章 拔刀相助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759章 拿下第504章 范陽盧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742章 馮家軍第241章 向魏家提親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271章 拜相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844章 樊樓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21章 猛龍過江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274章 鬥奴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323章 崑崙奴第749章 威壓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8章 萬壽長鳥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123章 奉旨進京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390章 好勇鬥狠小舅子第463章 觀自在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878章 停封第414章 兄弟第1091章 檢校庫第689章 分家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16章 永康公府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47章 黑金胡椒三百石第263章 江湖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874章 開封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60章 太子特授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985章 嶺南亂第320章 藩鎮第285章 鎮三邊第492章 逃人第30章 千金堂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958章 裁決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42章 連升四級第973章 一鳴驚人鄭公子第633章 天可汗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305章 連捅三刀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674章 魏徵的新法第141章 一步登天第661章 象牙侯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16章 永康公府第472章 慶餘年第1026章 小呂宋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714章 做嫁衣第1069章 詔停世封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
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116章 仙姬無雙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223章 榮升館主第1093章 皇帝話裡有話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463章 觀自在第35章 金鐗贈懷玉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51章 忽冷忽熱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44章 拔刀相助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759章 拿下第504章 范陽盧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742章 馮家軍第241章 向魏家提親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891章 十年之約第271章 拜相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311章 你是個懦夫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844章 樊樓第886章 降龍伏虎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21章 猛龍過江第383章 不可言說的真相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274章 鬥奴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323章 崑崙奴第749章 威壓第585章 太子拜見第8章 萬壽長鳥第288章 給皇帝賺私房錢第123章 奉旨進京第836章 我的心腹在哪裡第390章 好勇鬥狠小舅子第463章 觀自在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878章 停封第414章 兄弟第1091章 檢校庫第689章 分家第893章 冊拜司空第16章 永康公府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47章 黑金胡椒三百石第263章 江湖第143章 開宗立派第874章 開封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60章 太子特授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985章 嶺南亂第320章 藩鎮第285章 鎮三邊第492章 逃人第30章 千金堂第778章 一份名單第958章 裁決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42章 連升四級第973章 一鳴驚人鄭公子第633章 天可汗第254章 九尾狐大姨子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046章 他好像一條狗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305章 連捅三刀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40章 一計接一計第110章 捷足先登第674章 魏徵的新法第141章 一步登天第661章 象牙侯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16章 永康公府第472章 慶餘年第1026章 小呂宋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714章 做嫁衣第1069章 詔停世封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